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

部分混沌吸引子

1.H enon 映射

??

?=++-=++n n n n n qx y y px x 1

2

11

当参数3.0,4.1==q p 时,Henon 系统可产生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Henon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1.5

-1

-0.5

00.5

1

1.5

-0.4-0.3-0.2-0.100.10.20.30.40.5

0.6x

y

图.1 Henon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2.Lozi 映射

??

?=++-=++n

n n n n qx y y x p x 111

当参数5.0,7.1==q p 时,Lozi 系统表现为混沌,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zi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1.5

-1-0.5

00.51 1.5

-0.8-0.6-0.4-0.200.20.40.6

0.8x

y

图2 Lozi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3. Lorenz 方程

???

????+-=-+-=+-=?

?

?

21333112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βγσσ 当参数3/8,28,10===βγσ时,Lorenz 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20

20

40

0102030

4050x

y

z

图3.1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

-20

-15-10-5

05101520

-30-20

-10

10

20

30

x

y

图3.2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20

-15

-10

-5

05

10

15

20

051015202530354045

50x

z

图3.3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z)

-30

-20

-10

010

20

30

051015202530354045

50y

z

图3.4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y-z)

4.Chen 电路

()???

????-=--+=+-=?

?

?

321331122211bx x x x x x x a c cx x ax ax x 当参数28,3,35===c b a 时,Chen 电路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40

x

y

z

图4.1 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

-30

-20-100

10203040

-40-30-20-10010203040x

y

图4.2 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30

-20-100

10203040

x

z

图4.3 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z)

-40

-30-20-10

010203040

y

z

图4.4 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y-z)

5. Rossler 系统

???

????+--=+=+-=?

?

?

γβσ33131

12321x x x x x x x x x x

当参数2.0,7.5,2.0===γβσ时,Rossler 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Rossler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10

x

y

z

图5.1 Rossler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

-15

-10

-5

5

10

x

y

图5.2 Rossler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z

-15-10-50510

x

图5.3 Rossler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z) Array

z

-8-6-4-2024681012

y

图5.4 Rossler系统的混沌吸引子(y-z)

6.Chua’s Circuits

Case 1.

Case 2.

Case 3.

实验八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实验八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二阶系统的奇点在不同平衡点的性质。 2.运用Simulink构造非线性系统结构图。 3.利用Matlab绘制负倒描述函数曲线,运用非线性系统稳定判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同 时分析交点处系统的运动状态,确定自振点。 【实验原理】 1.相平面分析法 相平面法是用图解法求解一般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精确方法。它不仅能给出系统稳定性信息和时间特性信息,还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清晰图像。 设描述二阶系统自由运动的线性微分方程为 分别取和为相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并将上列方程改写成 上式代表描述二阶系统自由运动的相轨迹各点处的斜率。从式中看出在及,即 坐标原点(0,0)处的斜率。这说明,相轨迹的斜率不能由该点的坐标值单值的确定,相平面上的这类点成为奇点。 无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中心点; 欠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稳定焦点; 过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稳定节点; 负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不稳定焦点; 负阻尼运动形式()对应的奇点是不稳定节点; 描述的二阶系统的奇点(0,0)称为鞍点,代表不稳定的平衡状态。2.描述函数法 设非线性系统经过变换和归化,可表示为非线性部分与线性部分相串联的典型反馈结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写出非线性系统经谐波线性化处理线性化系统的闭环频率响应为

由上式求得图中所示非线性系统特征方程为 ,还可写成 其中 称为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述函数。若有 使上式成立,便有 或 ,对应着一个正弦周期运动。若系统扰动后,上述周期运 动经过一段时间,振幅仍能恢复为 ,则具有这种性质的周期运动,称为自激振荡。 可见自激振荡就是一种振幅能自动恢复的周期运动。周期运动解 可由特征方程式 求得,亦可通过图解法获得。 由等式在复数平面上分别绘制 曲线和 曲线。两曲线的 交点对应的参数 即为周期运动解。有几个交点就有几个周期运动解。至于该解是 否对应着自激振荡状态,取决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1. 相平面分析法 (1)二阶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不同奇点的性质 例8-1 设一个二阶对象模型为 2 2 2 ()2n n n G s s s ωξωω= ++ 绘制2,n ωζ=分别为0.5、-0.5、1. 25、0时系统的相平面图及2 4()4 G s s = -的相平面图。 图8-1 当2,0.5n ω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相平面图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3描述函数法一.本质非线性特性的谐波线性化 1.谐波线性化具有本质非线性的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作用下在其非正弦周期函数的输出响应中假设只有基波分量有意义从而将本质非线性特性在这种假设下视为线性特性的一种近似 3.应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前提 a 非线性特性具有奇对称心 b非线性系统具有图a所时的典型结构 c非线性部分输出xt中的基波分量最强 d非线性部分Gs的低通滤波效应较好 b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的求取方法二.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 2死区特性描述函数 3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 1 引言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非线性指元件或环节的静特性不是按线性规律变化非线性系统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静特性的元件或环节则称这类系统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一.控制系统中的典型非线性特性下面介绍的这些特性中一些是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所固有的如饱和特性死区特性和滞环特性等这些特性一般来说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是不利的另一些特性则是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人为加入的如继电器特性变增益特性在控制系统中加入这类特性一般来说能使系统具有比线性系统更为优良的动态特性非线性系统分析饱和特性 2死区特性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 4继电器特性功能改善系统性能的切换元件 4继电器特性特点使系统在大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大的增益从而使系统响应迅速而在小误差信号时具有较小的增益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抑制高频低振幅噪声提高系统响应控制信号的准确度本

非线性控制系统

部分混沌吸引子 1. He non 映 射 「2 X n^ = _pX n 十y n 十1 =qx n 当参数p =1.4,q =0.3时,Henon系统可产生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仿真,可得Henon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0.6 0.5 0.4 0.3 0.2 0.1 -0.1 -0.2 -0.3 -0.5 图.1 Henon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九=_pXn| “ +1 y n1 二qX n 当参数p =1.7,q =0.5时,Lozi 系统表现为混沌,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zi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0.8 0.6 0.4 0.2 -0.2 -0.4 -0.6 -0.8 L -1.5 3. Lorenz 方程 2.Lozi 映射 -0.5

X [二X 〔 * X ? X ?二—X ? 1 'X 〔 - X i X 3 X 3 二一 :X 3 X 1X 2 当参数匚=10, =28「=8/3时,Lorenz 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 Matlab 仿 真,可得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图3.1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 ) 30 20

图3.2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 50「 45 - 40「 35? 30「 z 25? 20? 15 - 10 - 5 - 0 -20 -30 20 10 y 0 -10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0 -15 -10 -5 0 x 5 10 15 20

图3.4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y-z ) 捲=_ax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姓名:引言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纵深发展过程。在控制领域方面也是一样,最先研究的控制系统都是线性的。例如,瓦特蒸汽机调节器、液面高度的调节等。这是由于受到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客观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限制,因为对线性系统的物理描述和数学求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线性理论和分析研究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目前还没一套可行的通用方法,而且每种方法只能针对某一类问题有效,不能普遍适用。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另外,从我们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来看,用线性系统理论来处理目前绝大多数工程技术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一个真实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或者被用各种线性关系所代替了。这就是线性系统理论发展迅速并趋于完善,而非线性系统理论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控制理论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挑战来自大范围运动的非线性复杂系统, 同时, 现代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分叉、混沌、奇异吸引子等, 无法用线性系统理论来解释, 呼唤着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应用的突破。 1.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是以死区、饱和、间隙、摩擦和继电特性等基本的、特殊的非线性因素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方法是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是Poincare于18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法。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 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的解。它是时域分析法在相空间的推广应用, 但仅适用于一、二阶系统。描述函数法是 P. J.Daniel于1940

神经网络实现非线性系统设计范本

神经网络实现非线性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神经网络实现非线性系统设计英文题目 Neural Network Nonlinear System 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月日

【摘要】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非线性及自适应自学习的特性,常被用来模拟判断、拟合和控制等智能行为,成功渗透了几乎所有的工程应用领域,是一个在人工智能方向迅速发展的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前沿课题。 本文前两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还有BP 网络的结构原理及相关功能。然后,对如何利用GUI工具和神经网络原理设计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经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以及是经过对BP神经网络算法及函数的运用,研究其在函数逼近和数据拟合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运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BP网络,GUI,非线性系统 【ABSTRACT】Neural network has a strong nonlinear and adaptive self-organizing properties, often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cognitive control, and the successful penetration of almost al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s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第九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九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一、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实际的控制系统中都存在非线性元件,或者一些部件的特性中含有非线性特性。在一些系统中,还人为的加入非线性元件来改善系统性能。因此严格的讲,几乎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的。当非线性程度较小,可以用线性化的方法来处理。这种非线性称为非本质非线性。当控制系统中非线性程度较强时,用线性化方法来研究系统会带来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种非线性称为本质非线性。本质非线性特性有死区特性、继电特性等。死区特性将使系统出现较大的稳态误差。饱和特性会降低系统的超调量,有时会引起稳定振荡。间隙特性可使系统的振荡加剧,静差也会增大。有时也会使系统不稳定。 与线性系统相比,非线性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性系统可以采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系统则不能。 2.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值和系统的输入无关。而非线性系统则有关。 3.线性系统可以写出通解形式,而非线性系统则不能。 4.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形式,除了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外,还和系统的初始 条件有关。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点可能不止一个,可能在某个局部范围稳定,在另一 个范围却不稳定。故对非线性系统来说,不能笼统地说系统是否稳定,而只能说明 系统在多大范围内的稳定性。 5.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响应,除了收敛和发散两种运动状态外,还会产生与输入幅值, 频率和自身结构参数有关的稳定的自振运动。 6.非线性元件的正弦响应会产生非线性畸变,输出响应中除了会有与输入同频率的基 波成分外,还有其它各种谐波分量。 二、描述函数法 描述函数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方法,它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频率特性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用于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输出响应分析,此方法不受系统的阶数限制。 1.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描述函数是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用一次谐波分量来近似,得到 非线性元件(环节)的等效近似频率特性。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有如下条 件。 1)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具有奇对称性(一般的死区、饱和、间隙、继电等非线性特性均 有奇对称性)。 2)系统可简化成只有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环节串联的典型单位反馈结构。 3)非线性环节输出中的高次谐波幅值小于一次谐波幅值。 4)线性部分的低通滤波性能很好。 2.描述函数N

非线性控制系统

部分混沌吸引子 1.H enon 映射 ?? ?=++-=++n n n n n qx y y px x 1 2 11 当参数3.0,4.1==q p 时,Henon 系统可产生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Henon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1.5 -1 -0.5 00.5 1 1.5 -0.4-0.3-0.2-0.100.10.20.30.40.5 0.6x y 图.1 Henon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2.Lozi 映射 ?? ?=++-=++n n n n n qx y y x p x 111 当参数5.0,7.1==q p 时,Lozi 系统表现为混沌,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zi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1.5 -1-0.5 00.51 1.5 -0.8-0.6-0.4-0.200.20.40.6 0.8x y 图2 Lozi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3. Lorenz 方程 ??? ????+-=-+-=+-=? ? ? 21333112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βγσσ 当参数3/8,28,10===βγσ时,Lorenz 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20 20 40 0102030 4050x y z 图3.1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

-20 -15-10-5 05101520 -30-20 -10 10 20 30 x y 图3.2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20 -15 -10 -5 05 10 15 20 051015202530354045 50x z 图3.3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z)

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2

一. 问题描述 锅炉气温状态变反馈控制系统 主气温控制对象4221) 8.151(45.2)141(589.1)()()(s s s W s W s W o o O ++== 已知燃烧扰动通道:2) 125(1)(+=s s W d (1)对电站锅炉气温PID 控制系统加入死区模块。 (2)比较非线性参数变化后对系统的影响。 二. 理论方法分析 在实际中,几乎所有的控制系统中都存在非线性元件,或者是部件中含有非线性。在一些系统中,人们甚至还有目的地应用非线性部件来改善 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主要是由受控对象、检测传感元件、执行机构、调节机构和各种放大器等部件的非线性特性所造成的。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只有包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就构成了非线性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非线性特性有饱和特性、死区(即不灵敏区)特性、间隙特性、摩擦(即阻尼)特性、继电器特性和滞环特性等。这些非线性特性一般都会对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某些非线性特性(例如继电器特性、变放大系数特性等)来改善控制系统,是指比纯线性系统具有更为优良的动态性能。下面就三种典型非线性特性,及非别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影响。 饱和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x 的绝对值超过线性部分的宽度时,其输出信号y 不再随输入的变化而变化,将保持为一个常数值。这相当于通过这一饱和非线性元件或环节的平均放大系数(增益)下降了。这就是放大器的饱和输出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系统的过程时间家常和稳态误差增加,也可能使系统的振荡性减弱(振幅下降,振荡频率降低)。对于发散振荡的系统,由于饱和特性的影响,可以转化为自激荡的系统。 死区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x 的绝对值不超过死区宽度时,死区非线性元件或环节将无信号输出,只有当输入信号大于死区宽度后,才会有输出信号,并与输入信号呈线性关系。死区对控制系统的影响,首先是造成系统的稳定误差。一般不会加强过度过程中的振荡性,振荡强度下降,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机电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

机电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 摘要 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经典控制理阶段和现代控制理论阶段。但是两者所针对的主要是线性系统。然而,实际工程问题中所遇到的系统大多是非线性的,采用上述两种理论只能是对实际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这种近似现行化的方法可以达到需要的精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本质非线性就无法采用前述方法。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 非线性控制的经典方法主要有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绝对稳定性理论,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输入输出稳定性理论。但是这些经典理论存在着局限性,不够完善。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随之产生。最新的发展成果主要有:微分几何法,微分代数法,变结构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镇定设计,逆系统方法,神经网络方法,非线性频域控制理论和混沌动力学方法。这些新成果对于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完善非线性系统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今后非线性系统控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线性控制;最新发展成果;发展方向

引言 迄今为止,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经典控制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系统,通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对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经典控制理论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经典控制方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方法也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经典控制方法并不关心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而只是局限于将被控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并不能准确了解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为了克服经典控制方法的这种缺陷,现代控制方法产生了。现代控制理论只要是在时域内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了解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对系统的了解更加全面透彻。该理论主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线性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结合使得控制理论在线性问题的控制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所针对的是线性系统,实际问题大多是非线性系统,早期的处理方法是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然后再应用上述两种理论。这种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和精度内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两种方法遇到了挑战,例如本质非线性问题,这种问题无法进行局部线性化。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非线性控制理论。 本文通过阐述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特别是针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理论要解决的问题,非线性控制的经典方法和最新发展成果,并阐述了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

自动控制 摘要:综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自动控制理论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最后指出,各种控制理论的复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 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 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时域方法)都是建立在控制对象精确模型上的控制理论,而实 际上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控制对象和过程大多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自动控制专家和学者希望能从要解决问题领域的知识出发,利用熟练操作者的丰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实现对上述复杂系统的控制,这就是基于知识的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本文将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 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 a x w e 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

自动化综述范文

HEFEI UNIVERSITY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报告 题目自动化专业综述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级 XX级电子系(X)班 姓名 XXX 完成时间 2011年4月XX日

目录 1.自动化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动化专业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校本专业情况如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干学科..............................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主要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专业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就业方向(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未来学习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自动化起源 古代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产生利用自然界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难的脑力活动的愿望﹐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他们互不相关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动装置。 近代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1642年发明能自动进位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1657年发明钟表﹐提出钟摆理论﹐利用锥形摆作调速器﹔英国机械师E.李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利用尾翼来使主翼对准风向﹔俄国机械师И.И.波尔祖诺夫1765年发明浮子阀门式水位调节器﹐用于蒸汽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 2.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等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时一般学习半导体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电气控制、最优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讯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传感器原理、自动检测技术、系统工程概论、运筹学和情报检索等近40门课程。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区别

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区别 摘要:本文对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发展过程,功能特点,主要方法和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传统控制系统区别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控制网络的发展, 阐述了它与信息网络发展过程的相似性,分析了目前流行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业以太网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控制网络结构发展的趋势。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在5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就已经被应用到控制系统中。60年代初,出现了由计算机完全替代模拟控制的控制系统,被称为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 DDC )。70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控制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1975年世界上第一套以微处理为基础的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问世,它以多台微处理器共同分散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现集中管理,被称为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微处理器和一些外围电路构成了数字式仪表以取代模拟仪表,这种DDC的控制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控制的灵活性,而且在多回路的巡回采样及控制中具有传统模拟仪表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系统的日益复杂,控制回路的进一步增多,单一的DDC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场的生产控制要求和生产工作的管理要求,同时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的性能价格比有了很大提高。于是,由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共同作用的分层控制系统得到大量应用。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DCS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今天的工业控制领域DCS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DCS不具备开放性,布线复杂,费用较高,不同厂家产品的集成存在很大困难。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许多传感器、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等现场设备智能化,人们便开始寻求用一根通信电缆将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的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自测题 1. 变增益控制系统结构图及其非线性元件G N的输入输出特性分别如T图8-1和8-2所示,该系统开始处于零初始状态,若输入信号r(t)=R?1(t),且R>e0,kK<1/4T

·44· y T 图 8-4 4. 非线性系统结构图如T 图8-5所示,a =0.5,K =8,T =0.5s ,K 1=0.5,要求: (1)当开关打开时,e (0)=2,0)0( e 的相轨迹; (2)当开关闭合时,绘制相同初始条件的相轨迹,并说明测速反馈的作用。 T 图 8-5 5. 将T 图8-6和8-7所示非线性系统简化成典型结构形式,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 T 图 8-6 T 图 8-7 6. 根据已知的非线性描述函数,求T 图8-8所示各种非线性的描述函数。

·45· (a) (b) T 图8-8 7.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T 图8-9所示,K =4,M =1,k =1,r (t )=1(t ),c(0)=0, 0)0(=c 。在e e - 平面上画出相轨迹,并画出c (t )的曲线,且说明运动情况(若有稳态误差,则计算其值,若有振荡,则计算振荡周期)。 T 图 8-9 8. 系统结构图如T 图8-10所示,试将其归化为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部分串联的典型结构。 T 图 8-10 9. 在T 图8-11所示系统中, (1)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放大倍数K ; (2)分析滞环宽度h 对极限环工作周期的影响;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习题与解答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习题与解答 7-1 三个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环节一样,线性部分分别为 (1) G s s s ()(.)= +1011 (2) G s s s ()()=+2 1 (3) G s s s s s ()(.) ()(.) =+++21511011 试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 解 线性部分低通滤波特性越好,描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越高。分别作出三个系统线性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见,L 2的高频段衰减较快,低通滤波特性较好,所以系统(2)的描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7-2 将图示非线性系统简化成环节串联的典型结构图形式,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 解 (a) 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a)的形式。 G s G s H s ()()[()]=+111 (b) 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b)的形式。 G s H s G s G s ()() () () =+1111

7-3 判断题7-41图中各系统是否稳定;)(1A N -与)(ωj G 两曲线交点是否为自振点。 解 (a ) 不是 (b) 是 (c) 是 (d) c a 、点是,b 点不是 (e) 是 (f) a 点不是,b 点是 (g) a 点不是,b 点是 (h) 系统不稳定 (i) 系统不稳定 (j) 系统稳定 7-4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N A A A A ()()=++>6 2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 (1)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2)判断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周期运动的振幅和频率。 解 (1) -=-++126N A A A ()(), -=--∞=-101 3 1 1N N (),() dN A dA A ()()=-+<4 202 N(A)单调降,)(1A N -也为单调降函数。画出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A N -和 G j ()ω曲线如图所示,可看出,当K 从小到大变化时, 系统会由稳定变为自振,最终不稳定。 求使 Im[G j ()]ω=0 的ω值: 令 ∠=-?-=-?G j arctg ()ωω902180 得 arctg ωω=?=451,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1 前言 自动配料系统在轻工、纺织、塑料、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许多关于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文献,设计出自动配料系统具有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可靠性高、人机界面友好、可进行远距离控制、成本低廉等特点。 当前针对某一行业, 配料仪器所用传感器种类、量程基本固定,配料的种类数基本固定, 因此, 目前的配料仪器产品使用场合单一, 针对不同行业, 要设计出不同的配料仪器, 使大批量生产难于实现, 这就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因此, 能够开发出可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具有智能去皮、精确配料、配料种类数由操作人员选择的新型配料仪,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设计就是以基于单片机为核心, 设计出能适配不同种类传感器和应用于不同行业的通用型自动配料仪。 2 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配料工业发展迅速,小型配料系统的设备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自动配料装置的核心设备是配料秤,配料秤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配料质量的优劣。用微机代替控制仪表进行称量配料,可以对称量误差进行自动补偿,保证配料的准确性,通过微机的键盘和显示器方便进行人机对话,还科研调用管理完成参数设置,

检查和修改工艺设定值,并监视称量配料的生产过程,发现故障及时报警,通过打印机及时打印生产报表,自动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原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动态监视,配料精度低主要原因是电子秤系统的动态X 围小,而可靠性主要是中间继电器和过程控制的微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低所致,针对实际问题,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代替中间的继电器和过程控制的微型机,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视,使用微型机与PLC通信,在屏幕上显示出动态生产数据。可靠性是重要的质量指标,由于机械工艺,电子元件等基础,工业发展的滞后,国内电脑配料系统可靠性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 1)不同行业使用的传感器不同, 输出的电信号不同, 这就给信号的初期放大处理和程序设计带来困难。 ( 2)不同行业配料种类数不同, 控制信号数不同, 这就给控制电路和处理程序的设计带来困难。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文章针对具有未知输入和不确定扰动信号的非线性系统,研究一类以观测器为基础的量化网络化系统故障检测问题。首先,引入时变量化器,对输出信号采用离散量化处理。模拟工业中真是的非线性系统,针对基础的原系统建立故障检测滤波器,最后,通过原系统与观测器的比较,搭建故障检测滤波器误差系统。最后,给出Matlab仿真实例,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标签:故障检测滤波器;网络化系统;量化器NCS 前言 NCSs是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于一体,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复杂的远程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对终端的远程控制,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模式。 关于非线性的NCSs的建模和设计要复杂很多,无论是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还是工业控制方面的设计,相关的非线性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文章的设计方法将推广到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设计关于非线性的模型,利用对数量化器联合分析。并最终MATLAB的仿真来判断文章的NCSs模型的稳定性。 1 离散对数量化器 信息在被传输过程中,要经过量化、分割,变为离散信号,才能适用与非线性模型中。这里,首先要将输出信号进行量化,量化分段函数如式(1): 文章中采用静态对数量化器,设计如下量化标准: 其中,?字是量化密度,u0是初始向量。 每一部分分段函数对应着不同的量化条件,最终应用到整个分段函数达到全部的量化标准。对数量化器定义如式(2): 2 系统描述 非线性被控对象描述为: (3) 其中,A、B1、B2、C、N1为具有适当维数的已知实常数矩阵, 为状态向量,为输出向量,为L2范数有界的不确定扰动信号向量,为要检测的故障信号向量,g(x(k))为已知的非线性向量函数且满足g(0)=0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样本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教学目的: 经过学习本章, 使学生掌握秒素函数法与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教学要求: (1) 认识非线性系统区别于线性系统的运动过程特点. (2) 掌握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 明确函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熟悉典型非线性的妙描述和负倒描述函数特 性, 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分析自振, 计算自振参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12 学时 教学重点: (1) 非线性的相关概念. (2) 典型系统的相平面表示. (3) 典型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形式. 教学难点: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求法; 利用负倒数法分析系统稳定性. 本章学时: 12 学时 主要内容: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 8.1 描述函数法 8.2 相平面法分析线性控制系统 8.3 8.4利用非线性特性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8.1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 8.1.1 非线性模型

㈠组成 -------- x ------ 非线性环节----------- 线性环节---------- 组成: 非线性环节+线性环节 ㈡. 分类 ①从输入输出关系上分: 单值非线性 非单值非线性 1,从形状特性上分: 饱和 死区 回环 继电器 ㈢特点 稳定性与结构, 初始条件有关; 响应 ㈣分析方法 注意: 不能用叠加原理 1.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没有同意的求解方法, 只有同意求近似解的方法: a. 稳定性(时域, 频域) : 由李亚普洛夫第二法和波波夫法判断 b. 时域响应: 相平面法(实际限于二阶非线性系统)较精确, 因高阶作用 太复杂 描述函数法:近似性,高阶系统也很方便 研究非线性系统并不需求得其时域响应的精确解,而重要关心其时域响应的性质,

非线性控制系统

X 部分混沌吸引子 1. He non 映射 2 . X n 1 PX n y n 1 y n 1 qX n 当参数p 1.4,q 0.3时,He non 系统可产生混沌现象,对其进行 Matlab 仿真, 可得Henon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图.1 Henon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y 0.6 0.5 0.4 0.3 0.2 0.1 -0.1 -0.2 -0.3

图2 Lozi 映射的混沌吸引子 2.Lozi 映射 X n 1 pX n Y n 1 Y n 1 qX n 当参数p 1.7, q 0.5时,Lozi 系统表现为混沌,对其进行Matlab 仿真,可得Lozi 映射的吸引子如图: -0.2 -0.4 -0.6 半.5 -0.5

20 0 X 1 X 1 X 2 X 2 X 2 X 1 X 1X 3 X 3 X 3 x 1x 2 当参数 10, 28, 8/3时,Lorenz 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 Matlab 仿 真,可得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 30 v 20 - 10 - 0、 40 20 图3.1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z)3. Lorenz 方程 50 40 -40 -20 x

30 图3.3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z ) 图3.2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x-y ) 20 10 -10 -20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5 0 5 10 15 20 -20 -15 -10

50 -------------------- ' ----------------- L -30 -20 -10 图3.4 Lorenz 系统的混沌吸引子(y-z ) 4. Chen 电路 X 1 ax 1 ax 2 X 2 cx 2 c a x 1 x 1x 3 X 3 X 1X 2 bx 3 当参数a 35,b 3,c 28时,Chen 电路系统出现混沌现象,对其进行 Matlab 仿 真,可得Chen 电路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如图:40 0 10 20 30 y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教案

8 非线性控制系统 前面几章讨论的均为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然而,对于非线性程度比较严重的系统,不满足小偏差线性化的条件,则只有用非线性系统理论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讨论本质非线性系统,研究其基本特性和一般分析方法。 8.1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在物理世界中,理想的线性系统并不存在。严格来讲,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例如,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放大元件,会在输出信号超过一定值后出现饱和现象。当由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时,由于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的存在,只有在电枢电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动机才会转动,存在死区。实际上,所有的物理元件都具有非线性特性。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则称这种系统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特性不能由微分方程来描述。 图8-1所示的伺服电机控制特性就是一种非线性特性,图中横坐标u 为电机的控制电压,纵坐标ω为电机的输出转速,如果伺服电动机工作在A 1OA 2区段,则伺服电机的控制电压与输出转速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因此可以把伺服电动机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但如果电动机的工作区间在B 1OB 2区段.那么就不能把伺服电动机再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因为其静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图8-1 伺服电动机特性 8.1.1控制系统中的典型非线性特性 组成实际控制系统的环节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非线性。例如,作为放大元件的晶体管放大器,由于它们的组成元件(如晶体管、铁心等)都有一个线性工作范围,超出这个范围,放大器就会出现饱和现象;执行元件例如电动机,总是存在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因此只有当输入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动机才会转动,即存在不灵敏区,同时,当输入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磁性材料的非线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会出现饱和;各种传动机构由于机械加工和装配上的缺陷,在传动过程中总存在着间隙,等等。 实际控制系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线性因素,所谓线性系统只是在忽略了非线性因素或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后的理想模型。常见典型非线性特性有饱和非线性、死区非线性、继电非线性、间隙非线性等。 8.1.1.1饱和非线性 控制系统中的放大环节及执行机构受到电源电压和功率的限制,都具有饱和特性。如图8-2所示,其中a x a <<-的区域是线性范围,线性范围以外的区域是饱和区。许多元件的运动范围由于受到能源、功率等条件的限制,也都有饱和非线性特性。有时,工程上还人为引入饱和非线性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