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一、急性心力衰竭(AHF)概况

(一)定义:(Actue Heart Failure):指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快速发生或突然加重。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AHF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称为急性心衰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临床急症—准确诊断、评估和立即处理(半小时);病情危重—会进展为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病因多样—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病、高血压甚至肺栓塞。

(三)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 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重症心肌炎(3)围生期心肌病(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3.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1)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2)高血压危象(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4)主动脉夹层(5)心包压塞(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四)诱发因素:2015年China-HF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初步结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感染仍是急性心衰发作的首要诱因

(45.9%)。

二、指南背景

1.循证实践方案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2.制订循证方案的路径。

3.国内外陆续出版了AHF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4.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护理措施相关推荐意见尚不明确。

三、指南介绍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于2016年8月13日,在中国心脏大会2016心血管护理专题会发布;它是首部心血管护理实践指南;它体现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过程的管理,细化了干预措施的指导内容,强调循证护理实践;它将对科学地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行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心血管循证实践的范本,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四、指南内容解读

解读《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给予临床指导。

(一)快速评估与分诊。

指南推荐意见:(1)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时,应迅速评估容量(血压、心率/律)和灌注(脉压、啰音、皮温)状况,识别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住院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协助医生收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脑钠肽(BNP)、病史、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推荐使用有效临床评估工具,以快速明确诊断,识别病因及诱因。

(二)专业管理

指南推荐意见:(1)疑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尽早由心血管专业团队进行管理。(2)确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快收入心脏科病房或监护单元,给予一级或特级护理。

(三)最佳体位

指南推荐意见:(1)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协助患者采取被迫端坐位。(2)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不明显甚至消失时,应立即给予患者复苏体位,做好心肺复苏抢救准备。(3)病情相对平稳时,推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自感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平卧位)。

(四)四肢轮扎

指南推荐意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推荐给予四肢轮扎

(五)氧气治疗

指南推荐意见:(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并伴有低氧血症(SaO2<90%或PaO2<60mmHg)时,推荐高流量给氧.(2)急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不推荐给予酒精湿化吸氧,这可能导致支气管和肺泡壁损伤。

(六)药物管理

指南推荐意见:(1)及时为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推荐静脉给予利尿剂,建议采用负荷量推注和(或)持续静脉泵入。(2)静脉给予利尿剂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尿量,以评价利尿剂疗效(开始2h尿量>100ml/h)。(3)静脉给予利尿剂期间,应常规监测症状、肾功能和电解质,警惕发生低血钾等不良反应。(4)改为口服利尿剂治疗后,仍须

观察是否存在容量负荷过重,至少应监测24h。(5)收缩压>90mmHg 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考虑静脉给予血管扩张药物(硝酸酯类和(或)硝普钠等),以加速改善充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泵入方式(6)使用硝酸酯类和(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出现低血压或肾功能恶化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7)容量充足但血压仍低和(或)有低灌注症状/体征患者,可短期静脉给予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以缓解症状,一般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建议采用静脉泵入方式。(8)使用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收缩剂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律/率。(9)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常规给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若使用阿片类药物,应监测呼吸困难及焦虑缓解状况,警惕呼吸抑制、意识改变的发生。(10)为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给予心理支持。

(七)机械辅助治疗

指南推荐意见:(1)护理人员应了解机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和(或)酸中毒时,可考虑立即给予无创通气;伴有呼吸衰竭、意识减退或呼吸肌疲乏、呼吸无力时,可考虑给予有创通气;出现利尿剂抵抗时,可考虑给予超滤治疗;出现心源性休克,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给予机械循环支持,作为恢复或心脏移植的过渡(桥梁)。(2)应用机械辅助治疗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八)病情观察

指南推荐意见:(1)推荐持续标准化无创监测心率/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及体征以评估容量负荷;每日监测出入量(尿量)、体重;频繁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等;及时评估营养、活动、皮肤、认知水平、家属及患者需求等。(2)应准确、规范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处理措施、临床疗效及需求,及时与医生沟通。

(九)健康指导

指南推荐意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性化指导,并评估其依从性。

五、总结

(一)快速判断,仔细观察,及时处理

(二)医护共同配合

(三)心理护理

2022 AHA、ACC、HFSA 心衰管理指南解读

2022 AHA/ACC/HFSA 心衰管理指南解读 01.心力衰竭的分期.A. B 期的建议 对于有心衰风险(A 期)或心衰前期(B 期)的人来说,一级预防很重要。新 版指南对HF 分期进行了修订,并提出了两个新的术语来分别强调A 期(「有 心衰风险」)和B 期(「心衰前期」)患者的风险预防。 有充盈增加的证据 惠有高血压.CVD. M ■、肥胖.fit 用心的易性 为物.有心3U 因交界 或心肌撕R 族史的患者 A 期 有心衰风险 有心衰风睑但当前匈K 往 性A≡性心融疾磨或异常 生物标花.物的患本 B 期 心衰前期 CRB 育症状的心衰 体窿但日在以下任.1∣Φ 证提支持的“ 有结构性心m 目前或既往有心表症状/体 征的患者 愿管崇试了 ■优GDMT. 但 仍由明显影哨日常生活 有危险因篇目存在 •利的肱水平升M ・心肌肌的俄白持续 升・

心衰风险期(Stage A)和心衰前期(Stage B)的推荐 心衰前期(B期) ・反优化控制 T2D含井CVO 或CVD离危 SGLT2i CVO CVD的优化■. ■学概算估・0 (1) 一皴余・用美的基因t遭传包 心肌病患者M⅜l “因H童-It住 (1) •心衰风险的息看(2«) 。心衰风险的患事■ (2∙) LVEF ≤40⅝ AC€i fi∙kb√β∣OLVEF≤40⅝ —— IVEF 440* AR8iDACE,不・ 曼 (1) 。变体I■■ 剜 (1) 18 (1) 心衰风险期(A期) 30⅝, »1年生存删 心便JE >40天 *Hl忖心VI病迨僧咨询和姐 (21)

02.心衰C 、D 期基于射血分数的分类及建议 心衰C 期的动态演变的过程 疑似心衰患者的诊断流程 评怙 • 修格楼充 N∏Γ*proBNP> 125pQ∕mL 8N∙35R E L 住胸部声心动图 • ■外■, 1-' 心衰诊薪■立 • ∙∣mBB 加分罪 HFmrEF IVEF41W-49* • 普怙湃友因磨 ,开*r 治疗 更新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再分类:结合EF 动态演变过程后新增HFimpEF 新发期 •新诊断的心衰 •无衰病史 •持续的心衰伴有进展性 症状或体征.和或伴有 功能受限 CIW 律方先前 心表症状和 持俵的左室 功能异常 心衰堪解伴 ■底往结构 和/或功能性 心脏病■!* •证据表明,LVEF>4ΛW,充蠹压升高时 于HF 的诊断堇关・襄. › 可以通过无创(例如利纳肽、舒张功能 的影像学评估)或有创检查(例如血流 动力学检测)获得充盈压增加的证据. HFrEF IVtF ≤40⅝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蝮解 ∙症状.体征.功能■碍 jtol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心衰的早期表现是乏力、胸闷、憋气,患者很难及时分辨,从而延误病情。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多心衰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还有许多患者会合并腹胀及双下肢压限性水肿,或出现血栓、电解质紊乱等。心衰一旦确诊,如果不加重视,可能出现反复住院治疗的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急性心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通常需要紧急入院。急性心衰是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 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 年病死率高达60%。 1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1.1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泛AMI、重症心肌炎;(3)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1.2急性心衰的诱发因素:(1)可能导致心衰迅速恶化的诱因: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如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及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右心室梗死等;急性肺栓塞;高血压危象;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围术期;感染;围产期心肌病。(2)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诱因: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肾综合症);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医源性因素如应用了非甾体类抗炎剂、皮质激素、抗肿瘤治疗(化疗或放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酒精或药物滥用。 2 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 2.1 院前急救阶段: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及连续心电监测。若SpO2 <90%,给予常规氧疗。呼吸窘迫者可给予无创通气。根据血压和/或淤血程度决定应用血管扩张药和/或利尿剂。尽快转运至最近的大中型医院(具备心脏专科/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 2.2. 急诊室阶段:到达急诊室时,应及时启动查体、检查和治疗。应尽快明确循环呼吸是否稳定,必要时进行循环和/或呼吸支持。迅速识别出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情况,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急性机械并发症、急性肺栓塞,尽早给予相应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一、急性心力衰竭(AHF)概况 (一)定义:(Actue Heart Failure):指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快速发生或突然加重。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AHF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称为急性心衰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临床急症—准确诊断、评估和立即处理(半小时);病情危重—会进展为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病因多样—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病、高血压甚至肺栓塞。 (三)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 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重症心肌炎(3)围生期心肌病(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3.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1)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2)高血压危象(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4)主动脉夹层(5)心包压塞(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四)诱发因素:2015年China-HF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初步结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感染仍是急性心衰发作的首要诱因 (45.9%)。 二、指南背景

1.循证实践方案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2.制订循证方案的路径。 3.国内外陆续出版了AHF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4.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护理措施相关推荐意见尚不明确。 三、指南介绍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于2016年8月13日,在中国心脏大会2016心血管护理专题会发布;它是首部心血管护理实践指南;它体现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过程的管理,细化了干预措施的指导内容,强调循证护理实践;它将对科学地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行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心血管循证实践的范本,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四、指南内容解读 解读《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给予临床指导。 (一)快速评估与分诊。 指南推荐意见:(1)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时,应迅速评估容量(血压、心率/律)和灌注(脉压、啰音、皮温)状况,识别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住院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协助医生收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脑钠肽(BNP)、病史、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推荐使用有效临床评估工具,以快速明确诊断,识别病因及诱因。

ACCF AHA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ACCF/ AHA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公布了最新版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治疗指南[1]。本指南正文逾150页,加上附录和参考文献超过300页,其内容非常丰富,并非仅是对2009年HF指南[2]的更新,而是根据循证医学新证据的重新再版,本文对该指南做一解读,旨在更好地指导我们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 1 指南指导下的医学治疗 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继以指南的发表,使医学临床实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新指南强调:必须遵循“指南指导下的医学治疗”(guideline directed medical therapy,GDMT)。这一新概念代表由ACCF/AHA 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治疗(主要是Ⅰ类推荐),旨在使医生能方便地决定个体的最佳治疗。GDMT 的概念更为宽泛,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有依新指南作了调整的心衰优化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也已证实有效和不容忽视。此外,还应包括对心衰基础病、合并症、并发病合理的药物治疗;在多种药物联用时须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认为HF是一种致命的诊断,死亡基本上是注定的。但在过去数年间,人们对HF的理解和治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拥有了非常有效的干预手段。我们应当认识到HF已不再是死亡判决,而是可以通过治疗使部分患者增加数年有质量的寿命。指南的撰写者

之一的Yancy博士指出:假如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那么死亡风险就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降低幅度可能高达50%。与之相比,很多其他心血管治疗的获益都相形见绌。需要指出的是,指南试图给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多数患者需要的实践,而特定患者的诊疗必须由临床医师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可偏离指南。 2 循证方法学 在循证方法学方面,新指南将Ⅲ类推荐分开描述,以确定该推荐对患者是“无益”还是“有害”。此外,为了比较一项治疗/策略与另一项的效果,在Ⅰ类和Ⅱa类推荐中,增加了编写推荐的比较级动词和提示短语,证据水平为A或B。应当指出,证据水平B或C的推荐并不意味着推荐是弱的,许多重要临床问题本身并不适合临床试验,但有明确的共识:比如利尿剂仍是HF治疗的基石。 3 HF的概念 新指南指出,HF是心室充盈或射血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受损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受限的呼吸困难和乏力,同时引起肺、内脏充血和/或外周水肿的液体潴留;它是基于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体详尽地格检查的一种临床诊断。鉴于部分HF患者并无容量超负荷表现,故术语“心力衰竭”优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应当强调,HF并非心肌病或左室功能不全的同义词;HF可伴有宽泛的左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室大小正常和射血分数(EF)正常到重度心室扩张和/或EF显著降低,因此EF 成为HF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EF的测定的准确性取决于所用的影像技术、分析方法和操作者,且在大多数患者中,收缩和舒张功能不

2020年近几年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和评点(全文)

2020年近几年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和评点(全文) 一、前言 近几年国内外发表和更新了心衰指南,如2016欧洲心脏学会(ESC)心衰指南[1](简称ESC指南,2016)、美国心衰管理指南(2017)[2](简称美国指南)、美国ACC/AHA/AHFS关于心衰药物更新的声明[3](简称美国声明)和中国心衰诊治指南(2018)[4](简称中国指南。这些指南都发表于2019年之前。 各国指南总的来说,内容上很相似,对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和推荐大体上一致。当然由于适用对象(专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国情、学者们对证据认识和临床实踐的不同,差异难免。这也说明,指南是拿来用的,不是为了当花瓶欣赏的。好的指南要反映新的进展,又必须实用,贴近各国的国情。为什么几乎见不到“全球指南”,原由即在此。 各种心衰叠出,究竟在心衰领域有了重大的新研究新进展,抑或只是认识上有了变化?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本文将对2019年之前的国内外指南的修改要点作比较和评点。着重于基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2019年国内外又有多个指南发表,将有另文作介绍。

二、心衰的定义 关于心衰的定义近数十年一直在变化,从注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病理生理机制的演变,或两者兼而有之,转变为着重于临床状态的评估[6]。ESC指南上与上一版相比基本内容相同,均认为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故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增加的表述是: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导致患者静息/应激状态下心输出量减少和(或)心腔内压力升高”的。指南强调心衰必须有症状,如无症状不能称之为心衰,及“无症状,无心衰”的观点。 这样的强调并非新的理念,实际只是传统和公认的观点。不过,再次强调,并写进指南中,还是很有必要。说明在欧洲医师中仍有模糊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心衰患者的评估与诊断,而且与临床治疗也密切相关。对于临床研究获取确凿可靠的证据,这也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无症状但伴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的患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可降至<40%或更低,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不能诊断为心衰。类似情况亦可见于长期高血压伴心肌重构的患者,尽管出现了左房增大、室间隔肥厚,或冠心病长期心肌缺血伴左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并有左心室扩大的患者,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亦不能做出心衰诊断,但可分别称之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并均伴心功能障碍或下降。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常常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 1、病史采集 在诊断心力衰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心力衰竭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进行检查,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从而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 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 1、控制血压和血脂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定期监测

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控制。 2、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3、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力衰竭(ACL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突然恶化,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指南旨在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诊断和治疗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

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推出了患者版的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患者需要了解的内容》。该指南依据ESC颁布的新版心力衰竭临床实践指南(医生版)进行了简化,内容主要包括:(1)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2)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3)多学科团队管理、康复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1.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可能伴有足踝肿胀等表现,这些症状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当心脏泵血功能轻微或严重受损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该指南主要涉及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次心跳时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量),心力衰竭分为3类: •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表1 心力衰竭的分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展至晚期,尽管经过最大限度的治疗,症状仍无法完全控制,称为重度心力衰竭。 导致心力衰竭的某些疾病,如心肌病,可能是遗传性的。怀疑有心肌病的人,应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具体需评估年龄、家族史和心脏结构等因素。 2. 如何诊断心力衰竭? 诊断心力衰竭,需要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并且在检查中发现心脏异常和功能问题。相关的检查包括:(1)血液检测,例如BNP/NT-proBNP;(2)心电图(ECG),检查心脏的电活动;(3)X线;(4)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心力衰竭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治理指南 2023 要点 心力衰竭(HF,简满足衰) 是由于心脏构造和(或)功能特别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力气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 (或) 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 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上升。心衰是大局部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35 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 1.3% (女性 1.2%,男性 1.4%),估量有心衰患者 890 万。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特别而快速发生或恶化的病症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上升,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发的 AHF(左心或右心衰竭) 以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其中 ADHF 多见,约占 70%。 AHF 是常见急重症,须快速诊断评估和紧急救治。 1病因和诱因 心衰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损伤( 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瓣膜病变[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容量或阻力负荷过重( 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机械性梗阻( 严峻主动脉狭窄、左房黏液瘤、心包压塞等)等,其中发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由急性心肌缺血、机体严峻感染和急性中毒等导致的急性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以及急性心瓣膜功能不全和

急性心包压塞; ADHF 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诱因所致,例如感染、严峻心律失常、未把握的高血压、心衰患者不恰当地调整或停用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及静脉输入液体(尤其是含钠液体) 过多过快等。 2临床表现、初始评估和紧急处理 2.1临床表现 AHF 临床表现以肺淤血/肺水肿、体循环淤血及低心排血量和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严峻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 2.1.1肺淤血/肺水肿的病症和体征 2.1.2体循环淤血的病症和体征 2.1.3低心排血量与组织器官低灌注的表现 2.1.4心源性休克 2.2初始评估与紧急处理 不管是院前阶段、还是直接入急诊科的疑似AHF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要点,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完整的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2024ESC指南首次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识别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流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此外,心力衰竭的影像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心脏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以帮助评估心功能和确定病因。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根据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 对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全面的治疗策略。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首要目标是纠正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治疗心肌梗死、控制心律失常等。同时,应给予卧床休息、使用利尿剂、纠正液体临床状态等对症处理措施。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关键,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此外,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辅助等也可以考虑。 最后,在结尾内容方面,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回顾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此外,可以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同时,结尾部分也可以强调患者的重要性和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嘱。 综上所述,2024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心力衰竭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文末部分,可以通过概述指南的要点和总结内容来强调其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方向和强调患者的角色,以达到完整的结尾要求。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 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任何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或心脏仅在心室充盈压升高情况下才能泵血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包括迅速发生(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或缓慢进行性心功能受损,表现为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症状和体征。 一、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类 (一)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心力衰竭症状发生的速度以及机体是否具有足够的时间启动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克服组织间质内的液体潴留,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突然发生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器官灌注不良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突然破裂引起的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这时建议直接使用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的术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逐渐发生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或急性心力衰竭渐变所致。心室重塑是其特征,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需辅助循环的支持的终末期心衰。临床上常见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加重期表现,如伴有急性肺水肿等,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 (二)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的低下。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因心室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导致心室接受血液的能力受损,表现为心室充盈压升高,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和心室充盈容量减少致心搏量降低。这种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可以为一过性,如心肌缺血引起的舒张功能不全;也可以是持续的,如发生在向心性心室肥厚或限制性心肌病的舒张功能不全。 很多病人常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共存。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缩功能的降低既可因心肌坏死,心肌细胞减少所致,又可因暂时性心肌缺血导致急性收缩能力减弱引起;舒张功能的不全则因心室顺应性降低,无弹性的纤维瘢痕组织替代了正常能够舒缩的心肌细胞,且心肌缺血也能引起心室舒张功能的低下。 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LVEF降低(正常LVEF>50%),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增大。舒张性心力衰竭则表现为射血分数正常,左室舒张末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和左室充盈减少,在无二尖瓣狭窄的情况下,E/A比值降低,AR延长,IVRT延长或假性正常化。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任何心脏病均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包括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心肌、心脏瓣膜以及外周和冠状动脉的病变,心律失常等均可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引起心脏前后负荷过重或心肌受损或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等,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因其它系统或全身性疾患累及心脏所致。 (二)心力衰竭代偿过程中的继发损伤 1.通过短期代偿机制心肌的继发损伤Frank-Starling机制、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和心肌重塑伴或不伴心室腔的扩大等三种机制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 2.慢性心肌重塑造成心肌的继发损伤心室重塑的方式有两种,压力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室向心性肥厚和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心室离心性肥厚及心室腔扩大。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 版)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其中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 15%~20%为新发心衰。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以及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其中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心肌损伤和坏死、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肾综合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具有及时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并转诊上级医院的能力,并在转诊过程中给予初始无创监测评估和基本治疗、生命支持。对于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尽早确立诊断并开始初步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并尽早转诊。 XXX和NT-proBNP是急性心衰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3)胸片:可以显示肺部水肿、肺淤血、肺炎、肺不张等情况,对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4)其他检查:如肌钙蛋白、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3.治疗: 急性心衰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干预治疗等。 1)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等。利尿剂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基础,可以减轻肺水肿和体循环淤血,但应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正性肌力药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应注意避免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但应注意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2)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体位引流、静脉输液等。氧疗可以改善组织缺氧,但应注意避免氧中毒。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但应注意避免气压伤和感染。体位引流可以减轻肺水肿和胸腔积液,但应注意避免感染。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液体负荷和心力衰竭加重。

2023 ESC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3 ESC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后,新增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发布,考虑到新的研究结论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和结局的影响,2023年ESC心衰指南重点更新了部分内容,主要方向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及心衰的合并症和预防。 一、慢性心衰的治疗建议更新 1.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41%<LVEF<49%)治疗建议更新:2021年ESC指南中,仅有利尿剂作为有体液潴留的HFmrEF 的Ⅰ类推荐,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仅给予ⅡB类推荐。2023指南中,直接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新增为HFmrEF的Ⅰ类推荐(图1)。 图1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患者管理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治疗建议更新:除2021 ESC指南中推荐利尿剂及针对病因和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合并症

治疗外,新增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降低心 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Ⅰ,A),图2。 图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管理 指南的更新来源于2项重要的RCT研究(EMPEROR-Preserved和DELIVER)及相关荟萃分析的结果。 EMPEROR-Preserved入选5 98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升高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恩 格列净组或安慰剂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中位随访时间26.2个月,恩格列净降低了主要终点(HR=0.79, 95%CI0.69~0.90,P<0.001)。主要是由于恩格列净减少心衰住院,但并没有降低心血管死亡。有无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中均可观察到阳性结果。1年后,DELIVER试验报告了6 263例心衰患者随机 接受达格列净与安慰剂相比的结果。入选LVEF>40%及NT-proBNP升 高的心衰患者,之前LVEF≤40%且已改善至>40%的患者也可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3年,达格列净降低了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的复合终点(HR=0.82,95%CI0.73~0.92,P<0.001)。此结果主要是由于

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是是严重的急危重症疾病,起病快,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如能及时诊治,病情也能较快得到控制。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术并掌握急性左心衰的发病诱因和发病征兆,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抢救应急能力和紧急救护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急诊科的救护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是关键的一步。只有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最终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体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青灰、发绀、大汗淋漓、烦躁是急性左心衰的常见临床表现,将病人置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可减轻心脏负荷。 2、氧疗。有效的保持气道开放,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肺部听诊有湿啰音时,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有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防止出现脏器功能障碍。 3、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血压、心 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动态记录病情的变化。 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按医嘱正确用药

(1)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病人大汗淋漓容易造成胶布失去粘性,加上躁动不安,容易使静脉留置针拖出,因此妥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保持静脉路的通畅。按医嘱准确给药,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该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瓿,抢救过程中应迅速、沉着、冷静,切忌忙中出错。 (2)快速利尿,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及多索茶碱时速度宜慢,且推注速度要恒定,使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及输液速度,控制总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5、心理护理。恐惧或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呼吸困难加重。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必要时可留一家属陪伴,共同鼓励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稳定病人情绪,减轻思想负担。 6、安全转运。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无大汗淋漓心率,血压,呼吸稳定时候,方可将病人送住院。准备转运时候,先电话联系病房护士,做好迎接病人准备。搬运时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防止发生意外,转运途中随行的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各导管的通畅,发现异常情况,即刻处理。将患者安置病房床位后,立即向接诊医生护士交接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的处理。 因此,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复杂,常合并多种重叠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谨慎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是熟练的业务技能与合理的心理调适及卫生宣教在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处理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 Keywords Heart failure,congestive 进入新千年以来.急性心力衰竭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临床热点,相继有EHFI、ADHERE、EHF2三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的公布及ESC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推出;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新现的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两种情况急性期处理原则是一样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分为4个阶段:紧急治疗期、院内治疗稳定期、出院前规划期及长期治疗期;早期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避免或限制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逐渐过渡到临床稳定,根据病因制定不酬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的神经内分泌拈抗剂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接诊后.应迅速明确病因或诱困,并进一步将急性心力衰竭分类: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心源性休克,高心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右心衰竭;尽可能积极去除病因及诱因.如对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降压治疗最重要;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最关键,急性心力衰竭伴有甲亢危象时,应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对一时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先减轻症状,有感染征象者,抗感染治疗;糖尿病伴有急性心力衰竭时,暂时停用口服的降糖药,通过滴定短效的腆岛素控制血糖等; 1 一般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吸氧:对神志清醒有自主呼吸的急性肺水肿或低氧血症的患者给面掣持续气道IF呼吸或无创正压通气CPAP/NIPPV,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98%;如果经药物及CPAP/NIPPV治疗,仍有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或心脏停跳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 药物治疗要点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注意事 项 心衰,临床也称此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因多种因素所致心脏功能减弱,排血异常无法满足机体代谢与各类器官所需,对于心衰患者予以临床治疗的同时,日常护理同样至关重要,那么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接下 来将为大家总结如下。 护理要点 在患者心力衰竭病发时,不仅需要及时在医院给予治疗,也要注意多数时间 都是家中度过的,所以应当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1.安排患者保持充足作息,尤其是III一级患者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持半卧位 卧床休息,在控制患者自身病情之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恢复情况下床,照 顾好自己并适当散步,避免长期卧床所致患者产生下肢静脉血栓、褥疮、肢体萎 缩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IV级患者原则上不可移动,应保证绝 对的卧床休息,来减轻心脏负荷。 2.严重心力衰竭、肢体水肿且年老体弱的患者,极易出现肢体萎缩、褥疮与 肺炎,从原则来看不可情意移动患者,必要时仅需更换衣服与床单即可,在无法 情意咳出痰液时,可以适当侧排水。心力衰竭患者还要注意定期到院复查,尤其

重视患者在心率、心律方面是否有所变化。对于正常窦性心律患者,测脉率即可,如果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可以利用听诊器测量患者心率,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即刻 送往医院治疗。 3.应严格限制心力衰竭患者饮食方面盐的摄入量,强调患者保持低盐饮食习惯,预防体内大量水分滞留,进一步增加肢体水肿与心脏负荷。根据患者个人饮 食习惯,增加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的摄入量,但应注意少食 多餐,避免摄入过多增加心脏负担。 4.心力衰竭要保证绝对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身体劳累过度,减少精神方面 的刺激,严格遵医嘱用药预防心力衰竭发作,气候转冷则应注意加强室内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机体耗氧量,水 肿消退,除了正常休息还要注意夜间睡眠充足,可以选用高枕位、半卧位睡眠姿势,有利于减缓呼吸困难症状。 5.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且获得医生允许后,可以在患者家属陪同 下适度下床活动,例如小范围散步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假如脉搏超过110次/分,或者超过休息状态下脉搏20次/分,存在气急、心慌等心脏不适,就要立刻 停止活动。 6.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对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气候转冷应加强室内保暖 工作,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所致诱发患者心衰。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急性心力衰蝎(AHF)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且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 , 6个月再住院率约50% , 5年病死率高达60% ,故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近年来,绝大多数AHF患者在急诊科首诊和救治,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急诊统一规范的AHF诊断及治疗指南。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联合制定了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和处理要点(【指南】急性心衰,如何初始评估和处理?),本期我们总结了指南中AHF治疗的要点。 一、BHF的治疗 1 •冶疗目标和原则 (1 ) AHF治疗目标 依据心衰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早期急诊抢救阶段以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改善症状、维护重要脏器灌注和功能、预防血栓栓塞为主要治疗目标;后续阶段应进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处理、控制症状和淤血,并优化血压,制定随访计划,改善远期预后。

(2) AHF治疗原则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变。对疑诊AHF的患者,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2. —般处理 无创性多功能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下肢下垂,保持此体位10~20分钟后,可使肺血容量降低约25% (单纯坐位而下肢不下垂, 收益不大)° 3. 氧疗与通气支持 氧疗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伴低氧血症(SaO2 < 90%或PO2 < 60 mmHg )的患者(IC )。 当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效果不满意时,应尽早使用无创正 压通气(NIPPV ) (IB)。

急性心衰管理

急性心衰管理(ESC科学声明) 尽管《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21ESC心衰指南”)是目前为止涵盖心衰内容较为全面的文件,但急性心衰相关章节仍过于简单。前段时间,EHJ-ACVC发表的科学声明对心衰指南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表1 ESC 急性心衰相关指南变迁 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心衰分类 《2016ESC心衰指南》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充血(干、湿)和低灌注(冷、暖),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四类(图1)。尽管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合适,且已在急诊和住院的晚期心衰患者中进行了评估,但可能并不适用于急性心衰患者。 第一,从概念上讲,急性心衰(需紧急治疗)患者不可能没有充血或低灌注(暖和干)现象。 第二,各类患者的发病率并不均衡(图1A),冷-干型非常少见(<1%)可能无法单独作为一类。

第三,充血并没有区分肺充血和全身充血(可独立发生)。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近80%的急性心衰患者可能为湿-热型。 另一种替代方法是考虑急性心衰三种主要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间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状况: (i) 肺充血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ii) 容量超负荷或分布不均导致的系统性充血; (iii) 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图1B)。 虽然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尚未明确,但注册研究表明,>50%的急性心衰患者有这种改变,这一发现有助于急性心衰的表型定义及其后续管理。 图1 基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急性心衰表型 A(左):基于低灌注和充血的急性心衰临床分类(2016 ESC心衰指南); A(右):根据预估的发病率划分;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复习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反复讨论,制定了《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一、AHF初始评估和处理流程 1.AHF的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 ➤AHF临床表现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体征[I C]。 (1)肺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并咯(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湿啰音伴或不伴哮鸣音,P2亢进,S3或(和)S4奔马律。(2)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颈静脉充盈、外周水肿(双侧)、肝淤血(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胃肠淤血(腹胀、纳差)、腹腔积液。 (3)低灌注的临床表现: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四肢皮肤湿冷、少尿[尿量<0.5 mL/(kg•h)]、意识模糊、头晕。需注意,低灌注常伴有低血压,但不等同于低血压。 (4)心源性休克:没有低血容量存在的情况下,收缩压<90 mmHg持续30 min 及以上、或平均动脉压<65 mmHg持续30 min及以上,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才能维持收缩压>90 mmHg;心脏指数显著降低,存在肺淤血或左室充盈压升高;组织器官低灌注表现之一或以上,如神志改变、皮肤湿冷、少尿、血乳酸升高。

(5)呼吸衰竭:是由于心力衰竭、肺淤血或肺水肿所导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静息状态吸空气时<60 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50 mmHg)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2.AHF的初始评估与处置 推荐意见: ➤从院前开始就应启动评估、诊断(如心电图、血利钠肽检测)与无创监测策略,以及必要的氧疗甚至是呼吸支持[I C]。 ➤尽快转送至附近有完备急诊科、心内科和(或)CCU/ICU的大中型医院[I C]。➤到达急诊科后采取进一步的综合措施紧急评估,必要时进行循环和(或)呼吸支持[I C]。 ➤迅速识别出致命性病因的心力衰竭及需要紧急处理的促使心功能恶化的各种可逆性因素,并尽早处理[I C]。 对处于院前阶段的AHF患者,首要的是紧急评估循环和呼吸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积极采取下列措施可能带来早期获益: ➤完善心电图; ➤早期无创监测,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频率及连续心电监测等; ➤若SpO2<90%,应及时进行氧疗; ➤对于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可尽早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即使在转运途中,有条件者也应尽早应用; ➤早期检测血利钠肽也将对明确诊断带来益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