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测量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99.54 KB
- 文档页数:9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导论1.地图的特征和定义地图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类型的划分(一)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二)按区域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图;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三)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四)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和立体地图(3维)3.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东西方的差异地图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信息时代的地图发展。
差异看书p9-214.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及其理论1、托勒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最早的地图集《地理学指南》,确立地球经度为360度的概念;设计了两种地球投影,一是简单的圆锥投影,一是球面投影。
2、裴秀:总结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制”3、墨卡托:设计的等角圆柱投影对航海最为适用,知道现在海图沿用了墨卡托投影。
5.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又分为野外地测图、摄影测量图)、编绘成图(又分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地球体与地图投影6.地球体的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与描述P33—地球体的量度通过现代天文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地球测量等精密测度,都提供这样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梨型的椭球体。
7.地球的物理表面的概念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凹凸不平,形态复杂,它不能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通过地球重力场和测量学计算出的水准面来代替。
8.地球的数学表面的概念将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而这个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字模型定义和表述的曲面。
1、地图: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
2、子午收敛角: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方向和坐标纵线方向的夹角。
3、方位角:是标示一条直线的坐标方位的量,自坐标纵线x起算依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的角度。
4. 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它试图确定主观的、有时是抽象的概念的定量化测量的程序,对事物的特性变量可以用不同的规则分配数字,因此形成了不同测量水平的测量量表,又称为测量尺度。
量表设计就是设计被访问者的主观特性的度量标准。
5、三北方向:真北方向、磁北方向、轴北方向6、大地体:地球体的物理表面。
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所包围的形体。
7、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8.地图投影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参考椭球面上的点、线投影到可展面上的方法。
9、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10、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造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1、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12、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就是研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13、预售测量:房屋肢体并没有完工之前,开发商为了取得销(预)售许可证并提前进行销(预)售而需要进行的房产测量。
15、面积变形:椭圆面积与小圆面积之比。
即(dF’´-dF)与dF之比,即面积比与1之差,以V P表示面积变形。
16、角度变形:椭圆上两方向线的夹角和小圆上相应两方向线的夹角的比较。
即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的夹角与椭球体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的夹角之差a - a’。
17、视觉变量: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在细分时,颜色的三个特性(色相,亮度,彩度)可以理解为独立的视觉变量。
⼤地测量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1.垂线同总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度称为绝对(或相对)垂线偏差2.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3.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
⼀个真太阳⽇就是真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的上中天(上⼦午圈)所经历的时间。
4.以格林尼治平⼦夜为零时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5.原⼦时是⼀种以原⼦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6.归算:就是把地⾯观测元素加⼊某些改正,使之成为椭球⾯上相应元素。
7.把以垂线为依据的地⾯观测的⽔平⽅向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向值⽽加的改正定义为垂线偏差改正7.⼤地线椭球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
8.设椭球⾯上P点的⼤地经度L,在此⼦午⾯上以椭圆中⼼O为原点建⽴地⼼纬度坐标系; 以椭球长半径a为半径作辅助圆,延长P2P与辅助圆相交P1点,则OP1与x 轴夹⾓称为P点的归化纬度u。
9.仪器加常数改正因测距仪、反光镜的安置中⼼与测距中⼼不⼀致⽽产⽣的距离改正,称仪器加常数改正,包括测距仪加常数和反光镜加常数。
10.因测距仪的基准频率等因素产⽣的尺度参数成为乘常数。
11.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相差⼀个常数301.55cm,称为基辅差,⼜称尺常数12.控制⽹可靠性:控制⽹能够发现观测值中存在的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的影响13.M是椭球⾯上⼀点,MN是过M的⼦午线,S为连接MP的⼤地线长,A为⼤地线在M点的⽅位⾓。
以M为极点;MN为极轴;P点极坐标为(S, A)⼀点定位,如果选择⼤地原点:则⼤地原点的坐标为:多点定位,采⽤⼴义弧度测量⽅程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它的原点不在北京,⽽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缺限:①椭球参数有较⼤误差。
②参考椭球⾯与我国⼤地⽔准⾯存在着⾃西向东明显的系统性的倾斜,在东部地区⼤地⽔准⾯差距最⼤达+68m。
1、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水面完全处于静止和平衡状态(没有风浪、潮汐及大气压变化的影响),把这个海水面伸延到大陆下面,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在这个面上都保持与重力方向正交的特性,则这个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球面角超: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相应平面上的内角和与(n-2)×180°的差值3、底点纬度:在y =0时,把x 直接作为中央子午线弧长对应的大地纬度B ,叫底点纬度。
4、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高程差。
5、水准标尺零点差: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误差之差。
2、总椭球体:总椭球体的中心与地球的质心重合,其短轴与地球的地轴重合,起始子午面与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而且与地球体最佳密合的椭球体。
3、大地主题反算:已知椭球面上两点的大地经纬度求解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与正反方位角。
4、子午线收敛角:高斯投影面上任意点子午线的投影线的切线方向与该点坐标的正北方向的夹角。
5、水准标尺基辅差:精密水准标尺同一视线高度处的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差。
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球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物理大地测量学(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空间大地测量。
建立大地基准的任务: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定向和定位。
建立大地基准的目的:建立一个与某个国家或地区拟合最佳的旋转椭球。
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参考的高程系统。
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
地高:把纬度45°重力值作为高程系统的重力水准面。
三者关系:H=H 正常+ξ H=H 正+N ξ—高程异常 N —大地水准面差距1954北京坐标系:1)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
2)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的系统倾斜。
3)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的应用参考面不统一。
4)定向不明确。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1)采用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上推荐的4个椭球参数。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 而作为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 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 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 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 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质量和数量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 不仅可以是图形, 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 (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 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 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 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 通过科学的概括, 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 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要点总体要求:掌握三基:基础理论(概念、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学会三会: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编绘地图。
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测量学、地图学、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测量学的学科体系;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3、地图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4、地图的分类5、地图的成图过程;6、地图的功能第2章测量学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大地水准面、方位角、象限角、高程测量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测绘坐标系;2、测绘的过程;3、水准测量的原理:H B= H A + h AB,h AB =a-b;4、水平角测量的原理:β=b-a5、平板仪测量的原理三、基本技能1、直线丈量的一般方法;2、水准测量的方法;3、水平角测量的方法;4、平板仪测图的方法步骤第3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基本概念: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变形、变形椭圆、长度比和长度变形、面积比与面积变形、角度变形、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比例尺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地图投影的实质;2、地图投影变形的性质和大小的计算方法;3、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构成方法分类:特点(经纬线网的形状、变形分布规律)和用途;(2)按变形性质分类:投影条件和用途4、常用的地图投影:如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和优点;5、比例尺的分类和表示方法;三、基本技能1、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2、比例尺的计算第4章地图语言一、基本概念: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图例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地图符号的特征和分类;2、地图符号的量表方法;3、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作用: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和网纹;4、色彩三要素及其作用;5、地图注记的分类和构成要素;6、地图注记的排列方法和位置。
三、基本技能1、地图符号的设计;2、色彩的调配;3、会书写注记。
第5章地图概括一、基本概念:地图概括、内容取舍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2、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及具体方法;三、基本技能学会如何进行地图概括。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具体说明各种影像是如何不可能同时具备地图的各项基本特征。
答: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哪些?答: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1.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不同、仪器类别不同,实测成图又可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2.因编图资料、应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同,可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和数字制图。
)4、按比例尺大小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按图型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尺度划分:大于、等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5、地图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的功能有: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试述对地球形体的一级、二级、三级逼近的含义。
答: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
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
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
1.地球测量学基础知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地
球的大地水准面和等高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大地测量学:测地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大地测量学中的高程、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等。
3.地形测量学:地面表面形态的测量和描述、地物档案的建立和维护、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和应用等。
4.GPS测量与导航:GPS测量原理、GPS信号接收与处理、GPS定位和
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PS测量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5.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GIS):遥感数据源与获取方式、遥感影像
的处理和解译、GIS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GIS在地测领域的应用等。
6.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常用地图投影
的具体应用、坐标系统的选择与转换等。
7.测绘仪器与软件:各种测绘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测绘软件的功能和
应用、测绘精度与误差分析等。
8.海洋测绘学:船舶测绘的原理和方法、海洋测量的基础知识、海洋
地球物理测量等。
9.卫星测量与导航:卫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导航系统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卫星测量与导航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10.阵地地形测量:战场上的地形测量与战争模拟。
11.土地评估与土地规划:土地的权益和规划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以上仅为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面广泛,内容深入。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日后从事地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进,地测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是地测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提纲(仅供参考)第一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3、椭球定位—含义:将地面的观测成果划算到椭球体上。
参考托球体4、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在测量学中地面点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及高程的含义)5、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天文坐标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托球体上的位置。
基准线为法线。
6、投影(此处融合地图学有关投影章节)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②解析投影或数学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①等角投影(或正形投影)--特点:经纬线正交、长度比固定、面积和长度变化、比例尺不变适用场合: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②等积投影–特点:角度和形态发生变化适用场所:资源分布图③等距投影(任意投影)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高斯投影的规律、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书P11-P13)7、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8、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①距离:以10KM为半径的测区内可忽略不计②角度:测区面积<100K㎡ ,可忽略不计③高程—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地球曲率地他的影响9、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内容:高程、距离、角度原则:①精度—先高级再低级次序—先控制再碎步②步步有检核注:控制点与碎步点:若要确定1点的位置,需知道A、B的位置。
那么A、B为控制点,1点为碎步点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测量工作碎步测量:确定碎步点点位的测量工作第二章测量的具体工作一、测高程—水准测量 P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仪器,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已知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的一种方法。
2、熟悉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P21-P25注:粗平时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运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一定要遵循先两个再一个的顺序。
气泡永远位于高的一侧。
地图测量学复习资料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1. 什么是水平角经纬仪如何能测水平角• 答:水平角定义:(1)为地面上O 点至A 和B 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P上投影的夹角β,称为水平角。
(2)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2. 什么是竖直角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其角值小于等于90度; 仰角为0~90;俯角为-90~0;视线水平时竖直角α=0°。
1.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答:静止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水面, 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水准面。
特性: 唯一性、等位面、 不规则曲面;作用:测量野外工作的基准面。
2.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答: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4. 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两点间的高差如何计算答:绝对高程H (海拔):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相对高程H':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h :地面两点高程之差;''A B A B AB H H H H h -=-=。
5. 什么是测量中的基准线与基准面在实际测量中如何与基准线与基准面建立联系答:重力方向线即铅垂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上统一以大地水准面为野外测量工作基准面。
地面点空间位置一般采用三个量表示。
其中两个量是地面点沿投影线(铅垂线)在投影面(大地水准面)上的坐标;第三个量是点沿着投影线到投影面的距离(高度)。
6.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哪些是测量的基本工作?答:测量工作应遵循两个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为了减少误差结累;加快测量速度,这项原则是对总体工作);前项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从而保证成果质量,是对测绘具体工作)。
2.何为视准轴何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答: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CC 称为望远镜视准轴,视准轴的延长线即为视线,它是瞄准目标的依据。
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重合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
其原因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什么是主条件为什么答:水准仪的轴线主要有:视准轴CC ,水准管轴LL ,圆水准轴'L 'L ,仪器竖轴VV 。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为:1) 圆水准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L 'L ∥VV );2) 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即中丝应水平);3) 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LL ∥CC )。
6.调整如图所示的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角,俯角。
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公式:水平角b – a 0< <公式:()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左左ββββββββ+=≤-=∆-=-=21"40a b a b 竖直角计算公式:左L 或 左L右R 或右 R<||竖盘指标差:1. 什么是水平角经纬仪如何能测水平角• 答:水平角定义:(1)为地面上O 点至A 和B 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P 上投影的夹角β,称为水平角。
(2)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2. 什么是竖直角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其角值小于等于90度; 仰角为0~90;俯角为-90~0;视线水平时竖直角α=0°。
五、名词解释地图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地球椭球体.真子午线、磁子午线.磁偏角、子午线收敛角、磁坐偏角、方位角.三北方向(线).地图投影/变形椭圆/主比例尺、局部比例尺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角度变形等变形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
具有处处都与铅垂线方向正交的特性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垂直的一个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基准面:观测和推算水位变化的起算面水准线:地图上没有变形的线。
地图投影中的标准纬线(或等高圈)和标准经线(或垂直圈)的总称。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地理坐标:地面点的位置如果用经度和纬度表示称大地坐标。
按坐标基本线和基本面的不同地理坐标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
大地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用大地经度B与大地纬度L表示高斯投影:将地球套于空心圆柱内,圆柱体的轴心通过地球的中心,地球上某一子午线与圆柱相切。
按正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左右两侧按3°或1.5°范围的图形元素投影到横圆柱体表面上,再将横圆柱体表面沿两条母线剪开展平。
高程:地面任一点到其高度起算面的距离。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或称假定高程。
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h=d﹡2/2R测量工作的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
测量误差:观测值(或其函数)与未知量的真值(或其函数的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差值。
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以及粗差。
系统误差:保持为常数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这种误差随着观测量的增多而逐渐积累。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固定量进行一系列观测,测量误差在正负号及数值上都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偶然误差的特性1、有限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2、集中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4、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中误差是衡量一组同精度观测在n为有限个数时的一个精度指标。
相对误差:利用绝对误差和观测值的比值K来评定精度,K=m/L其中K值为相对误差,m为中误差。
比例尺精度:通常人眼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0.1mm,因此,把地形图上0.1mm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用公式表示为:ε =0.1 m,m为比例尺的分母。
6°带法:从零子午线起,由西向东,每6°为一带全球共分6带,凡是6°的整数倍的经线皆为分带子午线。
3°带法:从东经1°3′起。
没3°为一带。
将全球划分为120带。
等高线: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等高线特征:(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方位角:地平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天球上一点的地平经圈与子午圈所交的球面角。
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视线水平在水准尺上读书的原理,推算测地面两点间高差来测定高程的方法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线,借助竖立在地面点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各点间的高差,然而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其他各点的高程。
视差: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观测者的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微动时,会发现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相对移动现象。
消除视差的方法:由负屈光度向正屈光度转动目镜,使十字丝由不清晰至清晰的初始位置,使十字丝由不清晰至清晰的初始位置,然后在瞄准目标由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也能看清楚。
目标由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也能看清楚。
眼睛应放松水准仪的使用步骤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
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
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
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水平角是从一点至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上的。
水平角测量原理用水平刻度盘和在刻度盘上读数的指标。
观测水平角时,刻度盘中心应安放在过测站点的铅垂线上,并能使之水平。
瞄准不同方向目标点,若水平度盘对应的刻度读数分别为:A、B,则Β=B-A当B﹥A时或Β=B+360°-A当B﹤A时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测回法:设O为测站点,A、B为观测目标,用测回法观测OA与OB两方向之间的水平角β,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在A、B两点竖立测杆或测钎等,作为目标标志。
(2)将仪器置于盘左位置,转动照准部,先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L,设读数为001′30″,记入水平角观测手簿表3-1相应栏内。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L,设读数为9820′48″,记入表3-1相应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