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与地图学(第九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0 MB
- 文档页数:59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求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测量平差概述2. 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准路线的布设与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误差及其分析3. 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分析4. 距离测量与坐标计算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控制网坐标计算方法5.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实际测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处理、控制网坐标计算、地形图测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实际测量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测量记录本等。
2. 学具:计算器、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测量案例,引出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例题讲解:(1)水准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高程,求C点高程。
(2)角度测量例题:已知A、B、C三点坐标,求角ABC的大小。
(3)距离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坐标,求AB的长度。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例题,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2. 内容结构:按章节划分,突出重点、难点3. 板书布局:左侧为理论知识,右侧为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3)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公式是什么?2. 答案:(1)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处理方法有:重复测量、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
(2)水准仪使用方法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第一章绪论1. 地图、地图学、测量学的基本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
2.地图的主要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
包括:①地图投影;②坐标系统(经度纬度组成的地理坐标系;以X,Y 横纵坐标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比例尺;④控制点(精度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
2)图形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图名、图例、地图符号,编制单位、时间等。
4)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3.地图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基本特征:①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②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③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④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主要类型:①按地图的表达内容: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②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③按区域分类:⑴星球图,地球图;⑵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⑶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⑷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④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⑤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⑥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4.地图的功能(结合专业内容)1)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直接信息:地图上图形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
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要经过分析解译所获得的信息,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2)模拟功能:根据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用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