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与地图学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35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地图的阅读方法3. 地图的绘制方法4. 测量的基本原理5.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6. 测量的实际操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图的概念、分类、作用,测量的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测量工具、教学PPT。
2. 材料:空白地图、测量工具、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地图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测量的基本原理。
3. 演示:展示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地图阅读和测量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图概念、分类和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测量原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地图阅读、制作和测量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程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地图和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种类与作用1.1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1.2 地图的编制和应用2. 测量学基本原理2.1 测量概述2.2 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2.3 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地图的阅读与绘制3.1 地图的阅读方法3.2 地图的绘制技巧4. 测量实践4.1 地形测量4.2 距离测量4.3 角度测量5. 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5.1 地图在出行中的应用5.2 地图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5.3 地图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作用以及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各类地图和测量仪器,让学生直观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地图绘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地图和测量相关的课件,便于讲解和展示。
2. 测量仪器:准备测量用的仪器,如卷尺、测角仪等。
3. 地图样本:收集各类地图样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4. 实践场地:选择适合实地测量和地图绘制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图和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地测量和地图绘制过程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图和测量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图和测量的兴趣。
2. 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图的重要性。
3. 讲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地图绘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的地图。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3. 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4. 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5. 地图的阅读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图的分类、作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地图的阅读与应用。
2. 难点: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减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以及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学会地图的阅读和应用。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地图和测量相关的图片、图表、实例等。
2. 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高仪等。
3. 地图样本:包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
4.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3. 测量学基本概念: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作用,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重要性。
4. 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展示测量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5. 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讲解测量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减小误差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幅地图,了解地图的内容和信息。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 针对测量结果,让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思考减小误差的方法。
八、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探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讨论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道地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种类和绘制方法2. 地图的阅读和应用3.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4.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5.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绘制方法,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绘制方法,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地图的绘制过程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和进行测量实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地图样本和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高仪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地图的种类、绘制方法,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 准备测量实验场地,确保学生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进而引入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用途和重要性。
3. 实例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地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
4. 测量学基本原理:讲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测量工作的基础。
5. 测量工具的使用: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操作技巧。
6. 测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7. 数据处理与应用:讲解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测量数据。
8.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展示所学地图绘制方法。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类基础课。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因此,测量与地图学的任务是系统传授先进、实用的地图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服务。
2、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学会地图设计和地图分析应用技能,能够运用地图工具进行地理学教学研究,尤其是在GIS 中的展示和基本分析。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地图制作、地图分析的基础软件的各项功能的应用方法及基本操作。
(3)、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地图产品输出。
本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中除注意突出重点,讲清基本原理外,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操作、应用地图软件的能力上,加强上机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特性、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地形图、地理图、专题地图和计算机制图。
教学难点: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地图概括、地图制图数据处理和地图编制。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地图具有表达空间地理信息精确、丰富、灵活和动态等特点,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很多地理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地图,地理学其它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研究、分析结果的表达手段主要是地图,地图方法已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地图学理论和地图分析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
5、学时分配、学分学时分配表6、使用教材: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章绪论1. 地图、地图学、测量学的基本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
2.地图的主要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
包括:①地图投影;②坐标系统(经度纬度组成的地理坐标系;以X,Y 横纵坐标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比例尺;④控制点(精度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
2)图形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图名、图例、地图符号,编制单位、时间等。
4)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3.地图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基本特征:①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②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③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④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主要类型:①按地图的表达内容: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②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③按区域分类:⑴星球图,地球图;⑵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⑶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⑷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④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⑤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⑥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4.地图的功能(结合专业内容)1)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直接信息:地图上图形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
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要经过分析解译所获得的信息,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2)模拟功能:根据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用模型间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认识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种类与用途1.1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1.2 社会经济地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城市规划图等2. 地图的阅读与运用2.1 地图的阅读方法:图例、比例尺、坐标轴、经纬网等2.2 地图的运用技巧:地图查找、路线规划、区域分析等3. 测量学基本知识3.1 测量工具:尺、标杆、全站仪等3.2 测量方法: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4. 测量实践4.1 室外测量活动:校园地形图测量、道路里程测量等4.2 室内测量活动:地图绘制、比例尺换算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图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运用示教法,展示地图实例,分析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利用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和室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地图样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2. 测量工具:尺、标杆、全站仪等3. 教学课件:地图与测量相关PPT4. 测量实践活动材料:校园地形图、道路里程测量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地图与测量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地图阅读测试:评估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量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地图的种类与用途第5-8课时:地图的阅读与运用第9-12课时:测量学基本知识第13-16课时:测量实践七、教学进度1. 第1-2课时:介绍地图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认识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种类和用途2. 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4. 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5. 测量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用途;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用途;讲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演示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地图阅读和测量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讨论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图样本、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教学进程1. 地图的定义、种类和用途(40分钟)1.1 讲解地图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信息载体。
1.2 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1.3 讲解地图的用途,如导航、规划、研究等。
2. 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0分钟)2.1 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了解地图投影、掌握地图符号、读取地图信息等。
2.2 演示地图阅读技巧,如查找地点、计算距离、判断方向等。
七、测量学的基本原理(40分钟)7.1 讲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测量是确定物体位置和距离的过程。
7.2 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如测点、测线、测距等。
7.3 讲解测量学的基本公式,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
八、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40分钟)8.1 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经纬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