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湘艺版音乐四下第8课《蜗牛与黄鹂鸟》word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96 KB
- 文档页数:2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湘教版版四年级音乐教材第八课中的一篇演唱课。
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
歌曲亲切、自然、欢快、质朴、感情真切,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真实地反映了动物世界中蜗牛与黄鹂鸟和谐生活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动物世界的欢乐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歌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
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深刻的道理、善意的嘲讽,都融入活泼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目的。
【学情分析】首先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则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识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今天不一样的学习,让学生在乐感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演唱,从音乐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启发同学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观念。
2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掌握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通过谜语,聆听、欣赏、合作歌唱等方式,达到能熟悉旋律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内涵。
2.正确掌握切分音的节奏型。
3.用明亮、轻巧的声音体验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叙事性民歌。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切分音,附点等节奏型。
2正确换气,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方法】讲授法,聆听法,演唱法,合作法。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又拖拉,碰到物体就缩头。
(打一动物)生:蜗牛师:那你们见过蜗牛吗?谁来描绘一下?生:指名回答(ppt展示蜗牛图片)师:同学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蜗牛的爬行吗?生:表演(缓慢、笨重)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们先来欣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黄鹂鸟与蜗牛(1分钟)。
(演唱)蜗牛与黄鹂鸟-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和曲谱;
2.理解歌曲的歌词情境和歌曲的表现手法;
3.学习唱歌时的发声、语调、节奏和音调。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世界的美好感受;
3.鼓励学生勇敢表现,展现自己。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感受到和谐、美好、自由、快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和胆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即歌曲的发声、语调、节奏、音调和情感表现等;
2.理解歌曲内容,领悟情感背景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正确的唱法和表现;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背景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学环节
通过讲解音乐的起源和功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重要性,并引入本节课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介绍歌曲来自于哪个地方、用什么中文进行演唱等。
2.学习环节
1.学习歌曲的歌词、意境、节奏、曲调和表现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唱歌练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辅导,纠正学生唱法和表现方法。
3.巩固环节
在唱完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努力表现,让学生认识到唱歌需要多次练习,要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能,掌握唱歌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开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未来的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演唱)蜗牛与黄鹂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甜美淳朴的声音、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感受与认知切分音。
3.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懂得不能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并欣赏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4. 在演唱、律动、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情趣的演唱歌曲,并懂得不能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并欣赏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用甜美淳朴的声音、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蜗牛与黄鹂鸟一、律动1.师:同学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快乐音乐课堂。
你们看老师的表情,(老师做出灿烂的笑容)谁能和老师一样?(学生被老师所感染)太棒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送给了老师一个美丽又灿烂的笑脸。
好,请你们现在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
)2.师生一起做律动(2遍)(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来创设“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3.猜谜语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呢?请你们听一听,猜一猜,如果谁猜出来了千万不要说,待会我们来抢答。
(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1)(在低音区慢速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学生说自己猜的结果。
出示谜语,学生猜谜。
出示蜗牛图片。
(2)在高音区加快速度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并出示谜语。
二、故事导入歌曲1.师:只会爬的软体动物蜗牛和会飞的黄鹂鸟之间会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欣赏台湾叙事性民歌《蜗牛与黄鹂鸟》2.听歌曲讲故事3.谁能讲一讲你从歌曲中听到的故事?活动2【练习】蜗牛与黄鹂鸟三、学唱歌曲(一)游戏:节奏问答1.再听歌曲,(观看儿歌视频)认真听听歌词中怎样写的,待会要按老师的节奏回答问题。
2.师生节奏问答游戏(提问时分角色拍节奏问答,为后面的节奏合奏做基础)3.完整按节奏读拍歌词(二)节奏小合奏1.歌曲中都有哪些音乐形象?2.出示节奏,拍一拍,为葡萄树、蜗牛、黄鹂鸟选择合适的节奏3. 分三组为歌曲范唱伴奏。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
初步学会评价。
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内涵。
2、掌握ⅩⅩⅩ节奏型。
3、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叙事性民歌。
4、教具准备:钢琴、节奏卡片、电脑课件、录音机、头饰等。
一、激情导课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你们见过蜗牛吗?长什么样?谁来描述一下?师:同学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蜗牛爬行吗?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只蜗牛和一只黄鹂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播放视频)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觉得小蜗牛是一只怎样的蜗牛?黄鹂鸟呢?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黄鹂鸟——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3、再听歌曲,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师:小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爬的很慢,但它很执着,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们嫩就来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的精神,比一比,谁先学会这首歌?4、解决难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师:同学们,一颗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让你去拿杆子打果实,你是打大的还是打小的呢?打大的和打小的这两个节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切分节奏,让我们一起先来练习一下。
小青蛙,呱呱呱;小鸭子,嘎嘎嘎;小花狗,汪汪汪;小花猫,喵喵喵。
5、根据节奏读歌词注意读蜗牛的词和黄鹂鸟的词时的语气6、再听歌曲,会唱的小朋友轻声哼唱歌曲,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小动作。
7、教唱歌曲8、完整演唱歌曲三、展示交流1、分角色进行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今天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看到你们精彩的表演,通过学唱歌曲,使我们懂得了不能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8.4 《蜗牛与黄鹂鸟》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湘艺版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形象地描绘了蜗牛与黄鹂鸟之间的竞赛。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湘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蜗牛与黄鹂鸟》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如升降调、切分音等。
2.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学生合作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和和谐度。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简谱、图片、视频等。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4.准备红色、黄色等颜色的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教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简谱,引导学生认识音符、节奏和歌词。
3.操练(8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音阶和节奏。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分析:这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
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歌词采用民间寓言的方式,树上的黄鹂鸟与背负重壳的蜗牛对同一事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托物言志,意义深刻。
歌颂了像蜗牛这种任劳任怨,知难而进,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比较音乐形象,主动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歌曲中学习蜗牛“笨鸟先飞”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蜗牛与黄鹂鸟》磁带,蜗牛、黄鹂鸟的图片、头饰等相关教具。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深入角色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深入角色地演唱歌曲,正确表现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律动(小象)三、新歌教学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请把眼睛轻轻地闭上,认真地听,边听边思考,老师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听完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一个农家小院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
春天到了葡萄藤上长出了嫩绿的枝芽,一只蜗牛看见了心想,什么时候才能结出葡萄啊,我可真想吃呀,于是小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房子一步一地向葡萄架爬去。
爬呀爬呀,大中午了,它才爬了一小段,这时刚好被站在葡萄架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他们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说:“蜗牛兄弟你上来干什么呀?”蜗牛答到:“吃葡萄呀!”两只黄鹂鸟听了哈哈大笑道:“嘿!葡萄树才刚刚发芽,葡萄成熟还早得很!你这么早上来干什么呀?小蜗牛听了,不以为然,一边擦汗一边说道:“你们不要笑,我天生爬行速度慢,等我爬到树顶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了吗?黄莺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师:听完故事那位同学说说,老师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生:………….师: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下面老师就把这两位小主人翁请出来好吗?(出示课件分别展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蜗牛与黄鹂鸟》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儿童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
歌曲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蜗牛与黄鹂鸟的不同特点,寓教于乐。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较为有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嗓音发育正处于过渡期,需要注意保护嗓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演唱《蜗牛与黄鹂鸟》,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3.运用恰当的演唱方法,保护嗓音。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钢琴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两种动物的特点。
然后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节奏和旋律特点。
接着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老师分别指导每个小组,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期间,老师可运用示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巩固(5分钟)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巩固所学。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歌词描绘了蜗牛与黄鹂鸟的对话,歌曲旋律欢快,节奏轻快。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处理,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处理。
3.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体会歌曲的童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处理,特别是第一乐段的高音部分。
2.歌曲中的节奏处理,特别是第二乐段的紧凑节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先进行完整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讲解法:针对歌曲中的难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示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展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如第一乐段的高音部分和第二乐段的紧凑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纠正、相互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歌曲节奏、添加舞蹈动作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蜗牛与黄鹏鸟一.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鹏鸟》是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课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那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鹏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
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
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歌曲学唱和其中的切分节奏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并培养学生学习蜗牛那种不畏艰难面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2、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4、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切分音节奏及节奏强弱变化。
2、学会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鹏鸟》。
3、通过创编律动、歌曲演唱、器乐伴奏等形式表现音乐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1 .学会歌曲的演唱,并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的内涵。
2 .了解掌握切分节奏。
四、学情分析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学生学习歌曲演唱时,应该不困难,教学重点放在第18—20小结指导,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唱等形式达到会唱的程度。
切分节奏在本册第五课《土风舞》教学中已经有所渗透,本节课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和节奏拍打加深学生对该节奏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头饰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礼仪。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
课件、光碟、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师简介台湾。
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
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水稻、甘蔗、樟脑是台湾的“三
宝”。
台湾还是世界闻名的蝴蝶王国。
台湾不仅以它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的文化底蕴也相当的丰厚。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热情
奔放、活泼风趣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
二、播放舞蹈《杵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欣赏了一段具有特色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
那台湾名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台湾名歌《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
三、播放歌曲视频《蜗牛与黄鹂鸟》。
1.师: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听第二遍时,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四、合作创编与表现
1.请大家讨论歌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
2.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创编葡萄树成熟以后的歌词。
4.交流演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5.师:同学们编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呢?请学生来总结。
五、小结: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中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