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衔接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9
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方法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小升初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内容相对简单,主要以识字、识别文字的基本能力为主,而到了小升初阶段,语文学科的要求会更高,需要进行语文衔接学习。
下面是一些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的方法。
1.学习诗词和文言文。
小学语文学科侧重于现代汉语的课文阅读和写作训练,而到了小升初阶段,开始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等。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或参加诗词社团等方式,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2.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到了小升初阶段,阅读内容会更加复杂,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通过多读一些原版儿童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以及一些科普读物等,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3.注意写作训练。
小升初语文的写作题目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勤于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扩大词汇量。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基础的词汇和语法,而到了小升初阶段,需要扩大对词汇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常用的短语和习惯用语。
可以通过背诵诗词、课外阅读、积累生词本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5.多做题、多练习。
小升初语文考试主要是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以多做一些语文模拟题和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6.查缺补漏。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广泛,但学习时间有限,有些知识点可能没有掌握好。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参加补习班等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7.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学习语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等。
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一段时间的书籍,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总之,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需要通过多读书、多做题、多写作等方式进行,同时也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一、考点聚焦此部分分值、题量、测试内容及形式变化不大。
从各地试卷来看,分值集中在6—10分,题量占全卷题量的六分之一左右。
对文言文的考查所占比重远大于对古诗词曲的考查。
测试内容集中于语音认读、解释推论和信息提取等能力点。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要让学生明确课内常考文言句型句式以及词语应用。
二、知识点解析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欣赏他的朋友伯牙子弹琴,伯牙子刚弹奏出太山的意境,锺子期欣赏他的朋友伯牙子弹琴,伯牙子刚弹奏出太山的意境,锺子期就能体会到:“太好了,琴声好像有太山般巍峨屹立的气势!"不一会儿伯牙子又弹奏出流水的意境,锺子期听出意境又赞道:“弹的太棒了,琴声好似有江海的水浩浩荡荡奔流前进的壮观!”锺子期死后,伯牙子就把琴毁了,弦收藏起来(贤与弦同音,所以古贤者毁琴一般不毁弦,因为自己是贤者嘛),再也不弹琴了,认为没有人在能听出他演奏的意境,不值得再为人演奏了。
书戴嵩画牛宋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小初衔接语文古诗65首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军可夺.帅也(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淫慢则.不能励精B.乐亦在其.中矣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D.夫君子之.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教诲中蕴含期望,作者希望孩子能摒除杂念和干扰,专一学习。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C.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诫自己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1.(1)改变(2)增长(3)修养2.A 3.D 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小学必背古诗词加初中文言文小学必背古诗词和初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 小学必背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初中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这篇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描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世界。
3. 《出师表》 - 诸葛亮是诸葛亮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北伐的决心。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通过描绘醉翁亭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 《滕王阁序》 - 王勃以滕王阁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的文采和对历史的感慨。
6. 《赤壁赋》 - 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8. 《与朱元思书》 - 王维通过与友人的书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初中语文衔接教材—古诗文部分第一课时——古诗诵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古诗的重要性。
2、怎样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引言导入)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中小学生如何进行诗歌朗读?一、明确朗读的作用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二、古诗文朗读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朗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
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2、讲究朗读的速度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
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
小升初文言文、诗歌鉴赏衔接包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以现代文为主,只是偶尔接触到几篇简单易懂的文言文,也不会对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做出过多的要求;而对于古诗词方面的学习,也仅仅是停留在能够背颂和翻译简短的诗词,诗歌鉴赏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在小学阶段的考试中,并没有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也没有诗歌鉴赏的题目,只会有数个已背古诗词的填空而已。
这种考试和学习现状决定了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相当薄弱甚至几乎为零的局面。
然而,到了初中,文言文被作为重点课程着重讲解,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文言文全篇、理解文意,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从课本中所学的文言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并且解答相关问题。
学习古诗词也不只局限在背诵、翻译的层面,还要求学生能够赏析诗词,古诗词赏析对小升初的学生还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古诗词赏析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种难度不仅仅存在于初中阶段,如果初中阶段学不好,这个难题会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
在考试中,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更是占据了相当重的分值。
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或者对这方面学习不得法的话,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会非常吃力,也会成为考试丢分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都是有迹可循的,学生只要懂得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应的答题技巧,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在考试中也能够轻松得分。
对于文言文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即“理解基本内容”;二是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三是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四是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文言文例题透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唐睢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中,古诗和文言文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和理解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和文言文,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对文化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中的古诗和文言文,并强调其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上册中的古诗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经典之作。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从“床前明月光”一句开始,通过描绘一个人深夜的思虑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学生们背诵并理解这首古诗,既可以欣赏到它的美妙之处,又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结构和意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册中的古诗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中一首耳熟能详的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背诵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古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体验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上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如《范进中举》、《白兔记忆法》等。
这些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学生们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观念。
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和理解的层面上。
学生们应该通过模仿、创作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可以尝试写一些自己的古诗,借鉴古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进行文言文的鉴赏和研究,从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中的古诗和文言文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和理解的重要内容。
1【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一、七年级上册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释词:1、项为之强; 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 兴:兴趣6、方出神 :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论语》十则《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七年级上册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释词:1、项为之强; 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 兴:兴趣6、方出神 :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论语》十则《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6.“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8.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0.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
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
14.只读书而不动脑筋不行,一味空想而不去读书也不对,这方面孔子曾有精辟的论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1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7.《<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19.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即、、。
三个问句用了的修辞手法。
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一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后四句写。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其二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2)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最后两句诗与诗正文内容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4.描述“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写的画面。
5.诗中的“若”字用的好,好在哪里?【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次日黎明时的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怀念家乡的诗句____,写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__次北固山下颈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些,是吗?说说道理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次北固山下》诗人看到的景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