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网络学习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0.97 KB
- 文档页数:4
药学相关医疗知识点总结一、药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调节生理功能,改善健康状况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草药等。
2. 药物的分类:按照其来源、性质、用途等不同标准,药物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草药等多种类型。
3.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对受体的激动或阻断、对酶的活化或抑制、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等多种方式。
4.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代谢和排泄是药物的主要清除途径。
5. 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剂量与用法是指用药的数量、频次、途径以及药物的贮存、稀释、配比等要求,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6.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需要在用药中及时预防和处理。
7. 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8. 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在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费用开支,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二、药物的管理与配药1. 药物的存储管理:药物的存储管理包括对药品的贮存环境、温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进行控制,确保药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2. 药物的配药原则:药物的配药原则主要包括准确配方、正确液体制剂、正确贮存和标签等要求,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药物的发药管理:药物的发药管理包括对患者的医嘱、用药信息、药品信息、患者身份的确认和核对等操作,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药物的退药管理:药物的退药管理是指对患者对药品的退还或销毁,需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5. 药物的库存管理:药物的库存管理包括对药品的进货、存放、使用和报废等操作,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6. 药物的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指对药品的品种、来源、规格、贮存、配药、发药、使用、退药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药学相关知识点总结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抑制剂等;- 按照化学结构:分为抗生素、激素等;- 按照用途:分为止痛药、抗生素等。
2. 药物的剂型剂型是指药物在给药时的物理形态和所采用的给药途径,常见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口服液等。
3.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
了解药代动力学有助于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
4.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导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
5.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了与预期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6. 药物的贮藏药物贮藏是指将药品妥善保存,以保证其质量。
常见的贮藏条件包括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
7. 药物的生产药物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
原料药是指用于制药的原料,制剂是指将原料药加工成片剂、胶囊等剂型的过程。
8. 药物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代谢和排泄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9. 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体、制剂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保证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0. 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指将研发的新药或已上市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
11. 草药学草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学科,它与药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植物药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
12.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学科,它研究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用量等。
总结:以上是一些药学相关的知识点,它们对于理解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药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药学基础知识100个考点
(原创版)
目录
1.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药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3.如何学习和掌握药学基础知识
4.药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正文
药学基础知识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对于学生和从业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多个方面,共计 100 个考点。
首先,药物的化学结构是药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药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这对于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药理作用也是药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研究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副作用等。
再次,药物代谢是药学基础知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药物代谢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这对于药物的剂量设计、给药方式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药物制剂也是药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药物制剂主要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膏剂等。
最后,药物分析也是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药物分析主要研究如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物的质量。
对于学习和掌握药学基础知识,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要不断更新知识,
跟上药学领域的发展。
药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效率,也可以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大一新生药学知识点作为大一新生,你将开始接触药学课程,并学习一些基本的药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1.药物定义和分类:药物是指具有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按照作用方式,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拮抗剂、替代剂、根治剂等。
2.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皮肤贴剂、注射、吸入等,不同途径有不同的药物吸收方式和速度。
3.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和排泄才能被清除。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更容易排泄的物质,主要在肝脏进行。
排泄是指药物通过尿液、粪便或呼吸被排出体外。
4.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相加效应、相乘效应或相反效应。
5.药物药效学: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
药物药效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最大效应、最小有效剂量、半数抑制浓度等指标。
6.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
对于特定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医生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控。
7.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按科学用药方案使用药物等。
8.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药学的重要方向。
它包括从天然产物中提取药物、化学合成药物、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9.药物监管法规:药物监管法规对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指导。
在药学领域,了解相关的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10.药物疗效评价与临床试验:药物疗效评价包括临床试验和药物评估,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大一新生需要了解的基本药学知识点。
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将会接触到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给你一个简要的了解,为你的药学学习之旅打下基础。
药学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药学领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药学职业知识点的总结大全:一、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学科,研究药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为新药的研发和药物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药物化学知识点主要包括:1. 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药物。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并了解它们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2. 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酶的介导作用。
3.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学生需要学习药物结构与活性的相关知识,以便设计和合成更有效的药物。
4. 药物的分析方法:药物的分析是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结构鉴定方法、质量分析等。
二、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毒理学的学科,它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药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1. 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人体内通过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发生治疗作用或有害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 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的有效剂量、生物利用度、药理学作用等指标,帮助医师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调节用药。
3. 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药物的毒性作用、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学生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毒性反应和预防措施。
三、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制药工艺和用药技术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将药物有效地传递到患者体内,以实现治疗目的。
药剂学知识点主要包括:1. 制剂学基础知识: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
2. 药用辅料的性质和用途: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用辅料的性质和用途,包括各种药用溶剂、稳定剂、调味剂、保留剂等。
药学总结性知识点一、药学的基本概念药学(Pharmacy)是一门研究药物及其应用、起源、性质、配方、制备、与疾病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动物和人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药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药理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等多个专业领域。
二、药物的分类1.按照作用机理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作用机理分为激动剂、拮抗剂、激素类、抗生素等。
2.按照药用途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药用途分为抗菌药物、止痛药、抗病毒药、抗肿瘤药等。
3.按照化学结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分为药物类(如β-阻滞剂、ACEI抑制剂)、化学结构类(如各种醚类、酮类)、天然药物类等。
三、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药物分子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并导致生物效应的科学。
药物的药效学包括作用机理、作用部位、作用时间、作用强度等方面的内容。
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药物的代谢: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中,通过一系列酶系统的作用,药物的毒性可以大大降低。
2.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和肠道排泄,其中肾脏排泄为主要途径,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药物的代谢情况。
五、药物的剂型和制剂药剂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将药物制备成适合病人使用的药剂。
根据其性状和用途,药剂可以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气雾剂、晶体制剂等。
六、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对药物原材料、中间体、成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药物符合规定的标准。
七、药学的临床应用药学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涉及到药物的选择、剂量、使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
八、药物的开发与监管药物的开发与监管是药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包括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审批、药物安全监测等方面,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九、药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药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在不断进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药学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医药培训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基础知识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治疗病症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按作用机制分,分为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类药物等;按化学结构分,分为酚类、酮类、醚类等;按治疗病症分,分为抗生素、镇痛药、抗癌药等。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把握药物的使用规范和效果。
3.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指的是药物在治疗病症的同时可能引发的一些副作用。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患者的不适情况。
4. 用药安全知识包括药物的正确用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用药安全知识是医生和护士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二、药品管理知识1. 药品采购管理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包括对药品的选择、采购、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要做好药品采购管理,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供应商,并严格控制药品的储存和使用。
2. 药品库存管理药品库存管理包括对药品库存量的控制、药品保质期的查验和处理、药品的配发和报废等方面。
做好药品库存管理可以减少药品的过期和损耗情况,降低医院的经济成本。
3. 药品出库管理包括出库手续的审核、药品的装箱和发放、对出库记录的填写和归档等方面。
做好药品出库管理可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及时和准确。
4. 药品使用管理包括对用药情况的监控、用药效果的评估和用药指导等方面。
做好药品使用管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安全性。
三、临床用药知识1. 药物计量包括对不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掌握。
正确的药物计量可以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2. 药物稀释稀释药物是指将药物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常见于静脉给药。
正确的药物稀释可以保证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浓度,减少药物的刺激和损伤。
药学综合知识点总结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学的综合知识点包括药物的分类、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原理、药物剂型等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药学综合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来划分的。
1. 根据化学结构的分类:包括生物碱、生物碱类似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草药等。
2. 根据作用机制的分类:包括拮抗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镇痛药、抗癌药等。
3. 根据临床应用的分类:包括抗生素、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癌药、抗抑郁药等。
二、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概念包括:1. 药物的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主要包括口服、皮肤贴敷、注射等途径。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受体内蛋白质结合、组织解聚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的细胞代谢酶进行代谢。
4. 药物的排泄:药物在体内的排泄主要通过尿液、粪便、肺泄等方式进行。
三、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与受体、药物与细胞、药物与药物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1.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藉由化学作用、光化学或物理作用抑制受体的生物活性。
2. 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或特异性方式对细胞产生作用。
3. 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协同作用、抑制作用或拮抗作用。
四、药物治疗原理药物治疗原理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对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的治疗原理。
1. 对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疾病的病因而达到治疗目的。
2. 对病理生理的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改变疾病的生理过程来达到治疗目的。
3. 对免疫系统的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目的。
药学常识知识点总结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科学,它涉及到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
药学知识是医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它对社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药学常识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对药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药物的分类1. 化学药品:指通过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得到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 生物制品:指从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等生物体内提取的药物,如青霉素、人血白蛋白等。
3. 中药材和中成药:中药是指中医所采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成药是将中药制成的药品,如感冒清热颗粒、逍遥丸等。
4. 放射性药品:指在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如碘放射性示踪剂、放射性碘治疗剂等。
5. 生物辅助治疗药品:指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制备的药品,如重组人胰岛素等。
6. 草药和天然物质:包括一些野生药、草本药和一些从天然植物提炼出来的药物。
二、药物的剂型1. 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等。
2. 液体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各种洗剂、喷雾剂等。
3. 半固体剂型:如栓剂、软膏、凝胶等。
4. 气雾剂型:如吸入剂和喷雾剂。
5. 注射剂型:如溶液剂、悬浮剂等。
三、药物的贮藏和管理1. 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液体制剂在贮藏时要避免晒到阳光,特别是抗菌剂、心脏药和维生素。
3.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易受潮的药品要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4. 气雾剂等易挥发的制剂要远离火源。
5. 阅读并遵守药品包装上的贮藏条件,对于失效的药品应及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乱扔。
四、药物的使用1. 用法: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
2. 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嘱托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3. 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时间点来用药,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时间。
五、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1. 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药品。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对某些药品要谨慎使用。
大一新生药学知识点归纳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药物的作用和药物在人体中的应用基础知识。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药学知识点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对大一新生所需掌握的药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
1. 药物定义与分类药物是通过内服、外用或注射的方式,能够治疗、抑制、预防或改善疾病症状的物质。
药物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剂型以及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中药、西药、化学药品等。
2.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酶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行为的研究,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了解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的表现和变化。
3. 药理学基础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药效、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常见药物的作用与用途常见的药物包括止痛药、退烧药、抗生素、抗过敏药、降压药等。
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正确选用药物。
5.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依赖等。
同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药效,或者增加药物的毒性。
6. 药品贮藏与用药安全合理的药品贮藏能够保障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了解不同药物的贮藏要求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对保障药品的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 药学实验技能药学实验技能是大一新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
药学实验包括制剂的制备、药理学实验及药物分析等方面。
通过实验的操作,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药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8. 临床用药指导了解临床用药指导有助于我们在实际药物治疗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临床用药指南提供了关于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药物。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来源与分化发育MPS细胞起源于骨髓,其分化与更新受细胞因子复杂网络的调控。
在某些细胞因子,如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SF,GM-CSF)等的刺激下,骨髓中的髓样干细胞经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前单核细胞(pre-monocyte)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并进入血流。
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3%,它在血流中仅存留几小时至数十小时,然后粘附到毛细血管内皮,穿过内皮细胞接合处,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并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
组织损伤和炎症可加速单核细胞向组织移行。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寿命可达数月至数年。
在不同组织中存留的巨噬细胞由于局部微环境的差异,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均有所不同,名称也各异(表9-1)。
一般认为除少数单核细胞或低分化的巨噬细胞外,成熟的巨噬细胞很少有或没有增殖能力,并不断被骨髓前体细胞分化的细胞所补充。
另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发育还可受各种细胞因子如IL-2、IL-4以及干扰素等影响。
表9-1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发生和分布骨髓血液组织多能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干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结缔组织:组织细胞肺:肺泡巨噬细胞肝:枯否(Kupffer)细胞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骨:破骨细胞关节:滑膜A型细胞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解剖学特征(一)形态结构单核细胞一般为圆形,直径约10~20μm;巨噬细胞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μm或更大,常有伪足,呈多形性。
单核/巨噬细胞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核,胞浆中富含溶酶体及其他各种细胞器。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表面分子1.表面受体MPS细胞表面有多达80种以上受体分子,它们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分别表现感应与效应功能。
包括捕获病原异物,加强调理、趋化、免疫粘连、吞噬、介导细胞毒作用等。
例如,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γRⅠ即CD64、FcγRⅡ即CD32、FcγRⅢ即CD16)补体受体(CD1即CD35、CD3即CD11b/18或Mac-1)可以分别与IgG的Fc段及补体C3b片段结合,从而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调理吞噬功能。
此外,单核/巨噬细胞还表达各种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多糖、糖蛋白、脂蛋白及脂多糖的受体,从而可感应多种调控其功能的刺激信号。
2.表面抗原MPS细胞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分子,它们对MPS细胞的鉴定与功能有重要意义。
例如,MPS细胞表达MHC抗原,尤其MHC-Ⅱ类抗原是巨噬细胞发挥抗原呈递作用的关键性效应分子;单核/巨噬细胞还表达多种粘附分子(abhesionmolecule),如选择素L(L-selectin)、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y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等,它们介导MPS细胞与其他细胞或外基质间的粘附作用,从而参与炎症与免疫应答过程。
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出许多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如OKM-1、Mac-120、MO1~4等,但这些抗原也可能表达在其他起源于髓样干细胞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表面。
另外,成熟的单核细胞可表达高密度的CD14,这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单核细胞表面标志。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生理特点(一)一般性质MPS细胞又称大吞噬细胞,它具有吞噬细胞的一般特征,如何通过吞饮摄入液体异物,也可通过吞噬摄取颗粒性异物,还可识别某些化学刺激物的浓度,表现出定向运动的能力,即具有趋化性。
MPS细胞在吞噬异物后,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如糖代射增强,能量产生增加,活性氧生成增多等。
MPS细胞胞浆中还含有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二酯和过氧化物酶等。
在细胞分化和激活过程中,这些酶的量及细胞内的定位可发生改变。
此外,由于MPS细胞表达丰富的粘附分子,对玻璃与塑料制品具有强的粘附性,故又被称为粘附细胞(adherentcell),借助这个特性可将MPS细胞与淋巴细胞分离。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激活MPS细胞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可发生形态、膜分子表达以及细胞代谢与功能的短暂、可逆性变化,这一过程称为MPS细胞的激活,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分化过程不同,活化是在病理条件下表现出的可逆性功能状态。
单核吞噬细胞的激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在不同的活化阶段,涉及不同刺激因子的作用,细胞形态及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以巨噬细胞(Mф)为例,体内的Mф一般处于静止状态,病原体等异物通过直接接触激发Mф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环核苷酸第二信使cAmp/cGMP水平升高,使静止态Mф转变为应答性Mф。
后者在IFN-γ等刺激因子启动下转变为致敏的Mф,然后在脂多糖或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转变为活化的Mф。
在上述变化过程中,Mф表现出形态改变(浆膜呈不规则波浪形,细胞器增加,膜分子表达改变),代谢增强(胞内蛋白质合成与ATP生成增加,磷酸戊糖代谢增强)以及功能增强(吞噬率及吞噬速度增高,杀菌及杀瘤能力增强,分泌活性及抗原呈递能力增强)等(表9-2)。
表9-2 巨噬细胞的激活静止Mф→病原体应答性Mф→IFN-γ致敏的Mф→LPS等活化Mф吞噬功能+ ++ +++ ++++趋化+ ++ +++ ++++杀瘤活性---+抗原呈递--+ +TNF分泌---+活性氧产生-+ ++ ++MHC-Ⅱ分子--+ +转铁蛋白受体-+ --IFN-γ:γ干扰素LPS:脂多糖TFN:肿瘤坏死因子一般认为,只有激活的单核吞噬细胞才是具有活跃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细胞。
在病理情况下,MPS细胞的异常激活也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泌活性MPS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分泌细胞。
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MPS细胞是分泌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其分泌物种类之多在体内仅肝细胞才能与之相比。
一般情况下,活化的MPS细胞才有活跃的分泌能力。
现已发现MPS细胞可分泌多达100种以上的酶类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的分子量不一,从分子量仅32的超氧阴离子至分子量达440000的纤维粘连蛋白;功能也各异,参与从促进细胞生长到导致细胞死亡的全部活动。
此外,由于MPS细胞的体内分布广泛、可以移动,以及其分泌产物作用的多样性,这种分泌活性具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表9-3列出了MPS细胞所分泌的几类主要产物,MPS细胞的许多功能都有赖于这些分泌产物的参与。
表9-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泌产物种类实例补体C1~C9,B、D、I、H因子,C1抑制物凝血因子V、VⅡ、ⅠX、X因子,凝血酶原酶类各种中性蛋白酶,酸性水解酶,溶菌酶生物活性酯类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激素样物质VitD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内啡肽细胞因子IL-1、IL-3、IL-6,TFN-a,IFN-a,-β、FGF反应性中间产物活性氧(1O2、H2O2、OH-,O2-),亚硝酸盐其他多种生长因子及刺激因子,嘌呤及嘧喧产物,各种结合蛋白、连接蛋白及酶抑制物等FG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功能MPS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物作用,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而且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一类关键的细胞,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免疫效应与免疫调节。
(一)免疫防御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激发免疫应答以前即可被MPS细胞吞噬并清除,这是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环节。
由于其吞噬能力较强,故有人将MPS细胞称为机体的清道夫。
在致病微生物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后,覆盖于病原体表面的IgG及补体激活片段C3b可与MPS细胞表面的FcR及CR1结合,发挥调理作用,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
被吞入的细菌可被细胞内的某些酶类或活性氧所杀灭;另一方面,在对异物颗粒的吞噬、杀灭过程中,可能出现酶体外漏现象,从而造成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免疫处自稳功能机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衰老与死亡的细胞以及某些衰变的物质,它们均可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和清除,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三)免疫监视功能MPS细胞构成机体肿瘤免疫的重要一环。
一般认为只有激活的巨噬细胞才能有效地发挥杀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①吞噬肿瘤细胞;②借助抗瘤抗体的ADCC作用杀伤瘤细胞;③产生TNf 及IL-1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地发挥杀瘤作用;④产生某些酶及活性氧分子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四)抗原呈递功能MPS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抗原呈递细胞。
外来抗原经单核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这是诱发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
此外,在抗原呈递过程中MPS细胞产生的IL-1也是TH活化不可缺少的刺激信号。
(五)免疫调节功能MPS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激活程度及分泌产物的不同,MPS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双相性;另一方面,体内各种因素也可通过影响单核吞噬细胞的膜分子表达等途径调节MPS细胞功能状态。
1.正相调节作用MPS细胞可通过下列途径启动和增强免疫应答,包括:①抗原呈递作用,诱导免疫应答启动;②分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如IL-1、TNF-a、补体成分、各类生长因子等。
2.负相调节作用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可成为抑制性巨噬细胞,后者可分泌多种可溶性抑制物如前列腺素、活性氧分子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或直接损伤淋巴细胞。
3.体内各种因素通过调控MPS细胞功能状态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多种神经肽及激素样物质如P物质、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均可通过相应受体而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另外,某些神经肽与细胞因子(如IL-1、TNF-a、IFN-γ)可诱导巨噬细胞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从而调控其抗原呈递功能。
(六)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