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述13-15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P2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P3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P4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P4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P5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P6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P7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P7-8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法制》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本册书是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专册,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重点进行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教育。
那么第一单元是如何落实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教育?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权力运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讲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观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体认宪法价值,理解宪法精神):主要阐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第一课的学习目标:1、树立国家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2、认同我国家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
4、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5、结合社会现象㢉、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形势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6、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四边能力。
7、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整的人权概念。
8、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9、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0、直到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题和内容都十分广泛。
11、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题和内容都十分广泛,懂得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
12、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一目: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8)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是: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7.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第二目:尊重和保障人权(1-5)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a—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我与国家
基本概念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人口、有固定领土、有政权的独立主权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特征:国土、人民、政权、主权。
国家的组成
-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空。
- 人民: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 政权: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实施的机构。
- 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具体权利:、自由、平等权利等。
- 具体义务:遵守法律、守护家庭等。
第二单元:守护家园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资源再利用。
-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三单元: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无毒、无害、合理。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等。
食品安全的实践
-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
- 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产地。
- 勤洗手、煮熟食物等个人卫生惯。
(这里只是一个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的概况(1)宪法作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四个方面)(2)宪法的核心价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3)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3、人权概况(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6.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8.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9.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10.为什么宪法要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权力需要制约的原因。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4)意义: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1.宪法的地位。
(1)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4.怎样理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3)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5.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6.应怎样加强宪法监督?(1)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八年级下册道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生理变化1、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2、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体的变化?①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不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②内外兼修。
在追求形体美等外在美的同时,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矛盾心理3、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4、为什么要正确处理青春期矛盾心理?①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②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5、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①自我: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②他人:通过求助他人,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③集体: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思维能力6、青春期的我们要培养的思维品质: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7、怎样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性?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②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8、批判精神(1)表现: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③敢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2)why作用(意义):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③有助于调动经验,激发学习动机,促使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3)how怎样培养:①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②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③掌握批判的技巧。
批判要对事不对人,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9、开发创造力(1)why为什么要:①青春凝聚着活力,蕴含着创造力,为我们带来无限可能。
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③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 、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 、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之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答: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是什么?答: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答:(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答: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9、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10、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利的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1、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1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答: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3、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答:(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