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识记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13.23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课标:运用案例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发展。
二、思维训练(一)意大利新工业区1.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条件意大利新工业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小区,其显著的生产特点是生产高度专业化,其形成条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表解分析如下:2.美国“硅谷”和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异同点二者同属于新工业区,但是美国的“硅谷”和意大利的新工业区在工业区位和工业优势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比较如下:3.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三、思维拓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
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
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四、学习收获答案:二、思维训练1.2.3.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三,思维拓展(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解析:⑴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
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2)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结合材料信息,凭祥靠近红木资源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1)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及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
(3)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4)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方法点拨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关键要抓住传统工业部门特征(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和工业规模特征(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以及工业分布特征(高度集中)。
记忆要诀数字“一、二、三、四、五”联想记忆传统工业区的特征一个核心:大型工业企业;两个区位条件:煤、铁;三个问题;四个典型地区;五个工业部门。
2.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1)鲁尔区工业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①便捷的水陆交通:区内有完整的国内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拥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及密集的高速公路网。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是优质煤田,煤炭所含的灰分和硫分都低,发热量高,煤炭地质储量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
③离法国铁矿区近。
④充沛的水源。
⑤广阔的市场(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五大工业部门。
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生产结构单一,这是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如图4-16所示。
图4-16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由于采用新技术,炼钢消耗的煤炭量逐渐下降,鲁尔区的煤炭产量因此也逐步减少。
要点提示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输送使用方便、发热量高、污染小等优点。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了世界性的钢铁生产过剩,如图4-17所示。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识记知识点[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和特点。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
5.美国“硅谷”的特点和崛起原因。
一、传统工业区1、概念: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的特点:早、优、重、大、久。
①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
②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④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聚。
⑤经历久——经历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
3、世界传统工业的分布: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一核心、两资源、三缺点、四地区、五部门:一核心:大型工业企业。
两资源:煤、铁。
三缺点: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地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
五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程:兴盛的鲁尔区(19世纪中叶)→衰落的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后)→整治后的鲁尔(20世纪60年代后)。
(1)鲁尔区位置: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等因素。
4、发展特点: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支柱产业:煤炭是基础产业,钢铁是主导产业。
5、鲁尔区的衰落: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6:鲁尔区的整治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核心);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美化环境;P67活动:1、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答: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与铁矿产地距离近;③充足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⑤广阔的市场。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⑤环境污染严重。
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答: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丰富的资源。
答:同: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不同:①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辽中南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②鲁尔区水源充沛,辽中南水资源紧缺;③鲁尔区内河运输发达,辽中南海运便利;④鲁尔区市场体制健全,辽中南市场体制薄弱。
探究活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答案见上面)2、辽中南工业区衰落原因。
答:①生产结构和体制单一;②资源枯竭;③污染集中,三废排放量大;④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⑤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⑥水资源严重短缺。
3、假设中央任命你为辽宁省省长,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答:①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将各产业部门安排在相对有利的区位;②发展科技,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力,繁荣经济,拓展交通;③美化环境;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创新。
课堂练习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优质的铁矿B.丰富的煤炭C.充足的水源D.便捷的交通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4.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煤炭、钢铁B.电力、化学C.机械、电力D.钢铁、化学5.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6.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答案:1.A 2.B 3.B 4.A 5.A 6.D二、新工业区(一)概述1、概念: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3、特点:①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
②地区新: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③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散分布。
4、代表性工业:高技术工业、传统轻工业。
(二)意大利新工业区1、分布: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2、形成条件: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的国内条件。
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使新兴工业选择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轻工业。
3、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①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小)。
②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同)。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专)。
⑤工业分布: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散)。
特点归纳:小、轻、同、专、散。
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生产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过程分散集中资本集中程度低高工业分布分散集中4(1)工业小区的概念和意义(课本P69图4.17)工业小区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意义: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2)萨索洛的工业小区: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
优势:①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②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P70活动阅读材料下面资料,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小区的发展有什么相同之处?答:相同点:多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小区的发展有什么不同之处?答:不同点: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益大减。
3、文中指出了温州乡镇企业发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要促进温州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企业之间要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③加强技术投入,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美国“硅谷”1、位置:“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圣何塞市在“硅谷”的南端。
2、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①代表部门及其地位: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②“硅谷”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电子工业技术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都发生在“硅谷”。
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硅谷”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推动了全世界电子工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3高技术工业传统工业科技人员比例高低产品增加值高低生产增长速度快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长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多少4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⑤市场稳定;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思考:刺激“硅谷”崛起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自然区位: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社会区位:有高等院校,交通便捷,市场稳定。
5、“硅谷”企业的扩散近年来,硅谷工业区因工业过于密集,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把新企业扩散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其原因有二:①“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②充分利用其迁入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P72活动1.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相比,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答: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不同点: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生产结构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生产特点增长速度快、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过程分散、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特点高校附近、环境优美的地区分散在小城镇、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廉价劳动力政府因素军事订货政府大力支持(1)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相同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答: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存在的主要问题: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3)“硅谷”的成功使一些地方规划了大片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模仿“硅谷”的房屋和设施,兴建各类科技园区。
但这些新“硅谷”中有许多失败了,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有人说“硅谷”模式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被模仿的。
你的看法是什么?答:“硅谷”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和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保证其工业发展永立世界前列的最核心因素,因此,学习“硅谷”模式最重要的是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模仿“硅谷”,甚至可以超越“硅谷”。
课堂练习1.有关美国“硅谷”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位于旧金山市东北部,面对太平洋海岸山脉B.圣何塞市位于“硅谷”的北端C.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D.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2.美国“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B.交通便捷C.军事订货多D.环境优美3.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双选)()A.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B.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4.对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C.高等院校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了关键作用D.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航空线和公路与各地相联系答案:1.CD 2.C 3.AB 4.B完我祈祷,明天,我是新的我!我坚信,明天,我是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