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税收制度

1

2

一、单项选择题

3

1、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B )。

A、负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义务人

D、税4

5

务机关

6

2、从价税就是以(A )计算税款的税种。

7

A、销售金额

B、重量

C、销售数量

D、征税8

对象的体积

9

3、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称为( A )。

10

A、免征额

B、起征点

C、减税额

D、免税额

11

4、在采用定额税率时,计税依据一般采用( A )。

12

A、实物形式

B、价值形式

C、比例税率

D、累进税

13

14

5、一个征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 B )。

15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

16

税率

17

6、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D )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加18

的不合理现象。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

19

20

税率

7、( A )是对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税率。

21

22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平均

23

税率

8、计税期满后多长时间内缴纳税款,指的是( A )。

24

25

A、缴税期限

B、计税期限

C、申报期限

D、纳税

26

期限

27

9、按税收的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税收可分为( A )。

28

A、从量税与从价税

B、中央税与地方税

29

C、实物税与货币税

D、价内税与价外税

30

10、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C )。

31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

32

33

11、( B )税款不随商品价格增减而变动。

34

A、从价税

B、从量税

C、直接税

D、间接

35

36

12、( A)类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

37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

38

13、按( D )为标准进行分类,是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

39

40

A、税收缴纳形式

B、税负能否转嫁

C、计量标准

D、征税

对象

41

42

14、纳税人一般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为( A )。

43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从价税

D、从量

44

45

15、由于直接税是以调节人的收入和财产为目标,所以所得税和财产税这样46

的直接税又称为( A )。

A、对人税

B、对物税

C、特定税

D、流转

47

48

49

16、税款按照含税的价格计算征收的税种,称为( A )。

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从价税

D、从量

50

51

52

17、中央税就是收入归中央,税收管理权限也归中央的税种,如现行我国税53

制中的( A )。

54

A、消费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

55

56

18、纳税环节的选择主要是对( A )而言。

57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

58

59

19、( B )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纳税人实际全部计税依据的比例。

A、名义税率

B、实际负担率

C、累进税率

D、定额

60

61

税率

62

20、( A )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而且也往往决定了一个税63

种的名称。

64

A、征税对象

B、税目

C、税率

D、纳税

65

期限

66

21、在采用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时,税额与价格之间的正确关系是67

( B )

68

A、价格提高,税额比例增加;B、价格不变,税额不变;

69

C、价格降低,税额不成比例减少;D、价格提高或价格降低,税额不变

70

71

72

二、多项选择题

1、税制三要素包括(ABD )。

73

74

A、纳税人

B、税率

C、纳税期限

D、征税

75

对象

2、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 ACD )。

76

77

A、有时一致

B、始终一致

78

C、纳税人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

79

D、纳税人缴纳了税款不能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80

3、税率的基本形式包括( ACD )。

81

A、定额税率

B、实际负担率

C、比例税率

D、累进

82

税率

83

4、下列关于起征点、免征额的说法正确的有( AC )。

84

A、起征点、免征额是税基式减免税中常用的两个重要手段

85

B、起征点、免征额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样

86

C、纳税人的收入达到起征点的就对其全额征税

87

D、纳税人的收入达到免征额的就对其全额征税

88

5、按计税依据的形态进行分类,税收可分为( AB )。

89

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90

6、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税收可分为( CD )。

91

A、价内税

B、价外税

C、直接税

D、间接税

7、按税收收入的归属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分配分类,税收可以分为(ABC )。

92

93

A、中央税

B、地方税

C、共享税

D、货币税

94

8、下列行为属于税收违章行为的有( ABD)。

A、欠税

B、偷税

C、税收筹划

D、抗税

95

96

9、下列属于减免税措施的有( ABCD )。

97

A、免征额

B、起征点

C、直接降低税率

D、出

98

口退税

99

10、下列有关税率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

100

A、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B、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政府税收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负担的轻重

101

102

C、税率体现了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

103

D、税率是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例

11、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 ACD )形式。

104

105

A、按期纳税

B、15日、10日、5日

106

C、按次纳税

D、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107

12、按照税率的累进依据的性质,累进税率可分为( AC )。

108

A、额累

B、平均税率

109

C、率累

D、边际税率

110

三、判断题

111

112

1、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的义务都是相同的。(×)

113

2、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是一致的,而有时是分离的。(√)

3、免征额就是征税对象的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114

115

4、名义税率与实际负担率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116

5、设置扣缴义务人的目的主要在于税款的源泉扣缴。(√)

117

6、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而负税人却不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118

(√)

119

7、比例税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并有利于体现中性原则。(√)

8、累进税率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调节收入,达到收入均等化的目标。(√)120

121

9、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在划分级距的方式上不同,但在税率的累进122

方式上是相同的。(×)

123

10、定额税率的缺点是一旦社会商品的物价发生较大变化时,就会影响政府124

的真实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

125

11、特定行为税往往包含着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征收特定行为税总的来说126

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27

12、间接税又称为对物税,并大致对应于流转税。(√)

128

13、价外税的税负转嫁较价内税隐蔽。(×)

14、从中国目前的税收管理体制看,地方税的管理权限也主要归中央。

129

130

(×)

15、商品税习惯上采取按商品的销售收入或数量征税,而销售收入习惯又称131

132

为流转额,所以商品税又称为流转税。(√)

133

134

2020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习题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税款,欠缴税款金额()以上的,属于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 A.100万元 B.50万元 C.20万元 D.10万元 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其全部银行账号的,情节不严重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罚的金额为()。 A.2 000元以下 B.2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 C.2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 D.5 000元以上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的税务检查职权的是()。 A.向扣缴义务人询问与代扣代缴有关的问题 B.在邮局检查纳税人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 C.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银行存款账户 D.到纳税人的生活场所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4.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 A.提请工商机关吊销纳税人的营业执照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变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以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D.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5.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适用纳税担保的是()。 A.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B.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 C.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财产的迹象的 D.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6.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主体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按规定缴纳税款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退还多缴税款 D.进行税务检查 7.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采取的申报方式是()。 A.自行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简易申报和简并征期 8.下列选项中,属于征税主体义务的是()。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我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

最新税收政策解读与税务争议应对方法

最新税收政策解读与税务争议应对方法 课程背景: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陆续下发了多个重要税收政策,这些政策法规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直接影响。在新政策颁布的同时,企业在对税法的理解就会或多或少的与税务机关产生分歧和争议,税务局与企业或个人的纳税争议,有时哪怕是小小的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乃至招至巨额的罚款。所以在当前严征管严稽查的形势下,尽量事先避免税企双方争议,对很多企业来说就更是至关重要了。本课程通过最新流转税和所得税政策的解读以及与财税专家零距离交流,达到准确理解税收新政,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处理本单位的税收策划,正确掌握解决税企纳税争议的方法的最佳效果。《最新税政解读与税企间76种涉税争议应对及补救方法》的培训方式:案例教学,互动交流;讲师讲授、现场提问。头脑风暴、贴近实战,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最贴近企业需求,最适合企业运用的专业实务课程。本期课程,经过我们长期的企业调研和开发,准备了大量的实用真实案例。我们坚信,参加本期课程学习的学员一定会收益非浅。欢迎您积极组织报名学习。 课程提纲: 一、2010年最新所得税政策与最新流转税政策解读与分析 二、常见税企争议问题处理及应对 (一)企业所得税争议问题处理及应对 1、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2、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纳税的争议问题 3、价格折扣、折让和现金折扣处理的关键点 4、“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争议问题 5、应付未付作收入纳税争议问题 6、关联方统借统贷费用的税务争议问题处理 7、哪些预提费用可以不需要纳税调整税前扣除 8、视同销售不补税的税法依据及处理办法 9、装修费用、修理费用、开办费如何处理符合税法并对企业有利 10、向非居民发包工程或劳务应履行哪些义务 11、企业分立所得税处理 12、购物卡销售何时申报纳税的争议问题 13、招待费等用于在建工程要否作纳税调整 14、新税法下开办费如何扣除 15、特许权使用费可在税前列支的争议问题 16、租赁户外广告位记租赁费还是广告费的争议 17、支付离退休人员补贴如何作税务处理 18、财政补贴收入的纳税争议问题 19、固定资产新标准的纳税争议问题 2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争议问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媒体的使用 《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文字教材:由杨秀琴主编的《国家税收》。 二、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还是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税法体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及税收理论,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税收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种业务活动的应纳税款,了解税收征管的有关内容,弄清税务机关是怎么组织税款入库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课内学时为90课时。共5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税收概论 第一章税收的概论 这一章是税收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性质以及税收的一些理论知识。 1、税收的含义 (1)税收的定义; (2)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3)税收的特征,包括形式特征和本质特征 2、税收的职能 3、税收的原则 4、税收的负担 (1)税收负担的分类 (2)税收负担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税收制度概述 本章要求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税收制度的概念 (1)税收制度的概念 (2)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 (3)税制与税法 (4)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财政学》第五章税收原理

第五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税制要素 1.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3.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我过现行税率可分为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4.课税基础 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5.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和加成是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减免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 第三节税收分类 税收分类就是按某一种标志,把性质相同或近似的税种归为一类,把不同的税种归入不同类,加以区别。 1.按课税对象分类 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财产课税和行为课税五大类 2.按计税依据分类 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税收的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5.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和间接税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供应价格等办法把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结果是把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这便是税负归宿。 2.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又称顺转,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和劳务形式的经济贸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通过提价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2)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商品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方法。 (3)消转,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4)税收资本化,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的税款,通过从购人价格中扣除的办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3.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负转嫁的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第五节税收公平与效率 1.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公平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即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 2.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 税收原则普遍提法: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经济增长原则、经济稳定原则和管理原则。 我国的税制原则:法治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文明原则。 考点: 1.税收的概念 识记: 税收的形式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包含有征收的连续性含义)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务管理 知识点:多证合一(★)(2018年调整) (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 (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例题·多选题】(2017年)根据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相关规定,下列执照和证件中,属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范围的有()。 A.安全生产许可证 B.组织机构代码证 C.税务登记证 D.工商营业执照 『正确答案』BCD

知识点:证、账、票的管理(★★★) (一)证、账管理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2.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3.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或者所得。 4.证、账、表及其他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注意】起点及时间均可能成为命题点。 【例题·单选题】(2015年、2016年)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一定期限内,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该期限是()。 A.90日 B.60日 C.30日 D.15日 『正确答案』D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制度格式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制度格式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2020年企业税务新政策详情解读

2020年企业税务新政策详情解读 一、直接减免税 (一)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 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 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 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第二条;《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节能服务企业合同 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2013 年第77号)。 (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84号)第一条第一款。 (三)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符合下列条件的居民企业,可在2015年底以前免征企业所得税:1.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且在民政部发布的《中国伤残人 员专门用品目录》范围之内;2.以销售本企业生产或者装配的伤残人 员专门用品为主,且所取得的年度伤残人员专门用品销售收入(不含 出口取得的收入)占企业全部收入60%以上;3.企业账证健全,能够 准确、完整地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纳税资料,且本企业生产或者装

配的伤残人员专门用品所取得的收入能够单独、准确核算;4.企业拥有取得注册登记的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其企业生产人员如超过20人,则其拥有取得注册登记的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全部生产人员的1/6;5.企业取得注册登记的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接受继续教育,制作师《执业资格证书》须通过年检;6.具有测量取型、石膏加工、抽真空成型、打磨修饰、钳工装配、对线调整、热塑成型、假肢功能训练等专用设备和工具;7.具有独立的接待室、假肢或者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室和假肢功能训练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15平方米。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通知》(财税〔2011〕81号)第一条。 二、支持创业就业税收优惠 (一)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且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青海省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在4000元基础上上浮30%,即5200元。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税收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B )。 A、负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义务人 D、税务机关 2、从价税就是以(A )计算税款的税种。 A、销售金额 B、重量 C、销售数量 D、征税对象的体积 3、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称为( A )。 A、免征额 B、起征点 C、减税额 D、免税额 4、在采用定额税率时,计税依据一般采用( A )。 A、实物形式 B、价值形式 C、比例税率 D、累进税率 5、一个征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B )。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6、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D )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7、( A )是对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税率。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平均税率 8、计税期满后多长时间内缴纳税款,指的是( A )。 A、缴税期限 B、计税期限 C、申报期限 D、纳税期限 9、按税收的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税收可分为( A )。 A、从量税与从价税 B、中央税与地方税 C、实物税与货币税 D、价内税与价外税 10、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C )。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税 11、(B )税款不随商品价格增减而变动。 A、从价税 B、从量税 C、直接税 D、间接税 12、(A)类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13、按( D )为标准进行分类,是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 A、税收缴纳形式 B、税负能否转嫁 C、计量标准 D、征税对象 14、纳税人一般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为( A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从价税 D、从量税 15、由于直接税是以调节人的收入和财产为目标,所以所得税和财产税这样的直接税又称为( A )。 A、对人税 B、对物税 C、特定税 D、流转税 16、税款按照含税的价格计算征收的税种,称为( A )。 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从价税 D、从量税 17、中央税就是收入归中央,税收管理权限也归中央的税种,如现行我国税制中的(A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18、纳税环节的选择主要是对(A )而言。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19、( B )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纳税人实际全部计税依据的比例。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知识分享

第一章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演变 世界各国税收征管的立法体系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立法”和“分税立法”两种形式。“综合立法”是指将各个税种之全部或共通的实体事项、稽征管理和救济程序都纳入一部法律中。“分税立法”是指个别税目单独制定税法,在各个税法中对实体事项、稽征管理等程序均进行规定。“分税立法”有助于单个税法的制定和修改,但在税法中容易形成对同一事项的重复规定,从而造成规定的分歧和矛盾,不利于纳税人纳税和征管的实施,因此各国大多采取“综合立法”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分到合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被忽视,税收法制极不健全。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统一的税收法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该要则规定了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的立法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税目与税率增减调整的权力都归中央,税收的减免权大部分由中央政府掌握,各级税务机关受上级局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制定专门的税收征管法,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散见于各单行税收法规之中,原则性较强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在这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施的这种税收征管体系太过于分散。一直以来,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税收征管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为了健全法制,改变税收征管制度分散和不规范的状况,国务院于1986年4月发布了《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管理制度开始单独立法,初步实现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对分离,对于促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立法的基本雏形已经建立。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条例慢慢暴露出来一些缺陷,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律规范不统一、不规范;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不足;立法层次低,征管手段软化;内外税分别适用两套征管制度,缺乏公平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已经明显滞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宪法等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在原《税收征管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于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税收征管法》,并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第五章税收管理法律制度答案

课本例题答案及解析 例5-2-1河北秦市“喜羊羊”家具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12月该公司外购原材料支付 增值税进项税额7万元,并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增值税税率按17%)o计算“喜羊羊”家具公司12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 解:“喜羊羊”家具公司12月份增值税 应纳税额二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00X17% -7=10 (万元) 解析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其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二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例5-2-2河北邢市“灰太狼”机械加工厂为小规模纳税人,2010年“月发生如下业务:购进原料 一批,支付货款4万元、增值税税款0. 68万元;销售产品一批,取得收入(含增值税)10万元。计算“灰太狼”机械加工厂"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 解:该企业11月份增值税 应纳税额二含税销售额十(1+征收率)X征收率=10- (1+3^ X3%=o.29(万元) 解析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 计算纳税,不抵扣进项税额。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o并且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采取销 售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要分离出不含税销售额 例5-2-3秦市海洋客运有限公司(简称海洋公司)与秦市蓝天船舶有限公司(简称蓝天公司)开展 联合运输业务,由海洋公司收取从秦市到上海的运费20万元,支付给蓝天公司10万元,则该公路客运公司应缴纳营业税? 解析海洋客运公司应缴纳的营业税为(20-10) X 3%=0.3万元 例5-2-4秦市海洋建筑公司3月份取得一建筑工程价款结算收入850万元,其中包含应支付给另一分 包公司分包工程款150万元,请计算海洋建筑公司3月份应纳营业税税额。 答案应纳营业税=(850-150 ) X 3%=21万元 解析根据营业税法的相关规定,建筑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 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例5-2-5 2011 年第三季度秦市某商业银行通过向企业放贷取得利息收入500万元,取得罚息10万

第七章 税收制度

第七章税收制度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1、税收制度的概念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2、税收制度的组成 ?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制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种体系以及各税种的分布状况。 ?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 ?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税收制度的发展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及主体税种的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 2、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单的直接税制 ?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 ?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和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三)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 ?(1)新中国税制的建立(1950年建立) ?(2)1953年修正税制 ?(3)1958年改革税制 ?(4)1973年简并税制 ?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改革核心:“利改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 ?中国税制体系(1950年) ?中国税制体系 (1958年) ?中国税制体系(1973年) ?中国税制体系(1984年) 二、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与功能

?1、商品课税的定义 ?商品课税是指对商品的生产、进口、流通以及劳务的提供、消费所征收的一类税。 ?2、商品课税的特点 (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1)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①理论上: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 ?②生产经营单位: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③商品经营全过程:增值额是指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购买价格以后的余额。 (2)增值税的特点 ①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②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 ③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3)增值税的优点

最新《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 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税收制度 1 2 一、单项选择题 3 1、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B )。 A、负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义务人 D、税4 5 务机关 6 2、从价税就是以(A )计算税款的税种。 7 A、销售金额 B、重量 C、销售数量 D、征税8 对象的体积 9 3、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称为( A )。 10 A、免征额 B、起征点 C、减税额 D、免税额 11 4、在采用定额税率时,计税依据一般采用( A )。 12 A、实物形式 B、价值形式 C、比例税率 D、累进税 13 率 14 5、一个征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 B )。 15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 16 税率 17 6、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D )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加18 的不合理现象。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全额累进 19 20 税率

7、( A )是对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税率。 21 22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平均 23 税率 8、计税期满后多长时间内缴纳税款,指的是( A )。 24 25 A、缴税期限 B、计税期限 C、申报期限 D、纳税 26 期限 27 9、按税收的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税收可分为( A )。 28 A、从量税与从价税 B、中央税与地方税 29 C、实物税与货币税 D、价内税与价外税 30 10、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C )。 31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 32 税 33 11、( B )税款不随商品价格增减而变动。 34 A、从价税 B、从量税 C、直接税 D、间接 35 税 36 12、( A)类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 37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 38 税 13、按( D )为标准进行分类,是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 39 40 A、税收缴纳形式 B、税负能否转嫁 C、计量标准 D、征税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1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 2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中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因此,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中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制度是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载体 税收是国家经过法律手段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税收的多少决定着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国家之 3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记忆口诀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税收法律关系 1.税务机关的权利 (1)法规起草拟订权 (2)税务管理权(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3)税款征收权(包括依法计征权、核定税款权、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权、追征税款权) (4)税务检查权(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询问权、责成提供资料权、存款账户核查权) (5)行政处罚权 (6)其他权利(对纳税人的减、免、退税及延期缴纳税款的申请依法予以审批的权力、阻止欠税纳税人离境的权力、委托代征权、估税权、代位权与撤销权、定期对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予以公告的权力、上诉权等) 2.纳税人的权利 (1)知情权 (2)要求保密权 (3)享受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优待权 (4)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请求权 (5)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 (6)陈述权、申辩权 (7)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 口诀:税务机关:先起草再管理,征收检查加处罚,保证权利的行使。 纳税人:关键维护自身利。 二、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证件 (1)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2)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 ①开立银行账户; ②领购发票。 (3)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相关信息后办理手续,包括: ①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②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③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④办理停业、歇业。 口诀:开户领票是提供,减免退延是出示,外出停歇也出示。

《中国税制》第二章税收制度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税收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A 、负税人 B 、扣缴义务人 2、 从价税就是以( A )计算税款的税种。 A 、销售金额 B 、重量 C 、销售数量 3、 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称为( A A 、免征额 B 、起征点 C 、减税额 4、 在采用定额税率时,计税依据一般采用( A )。 A 、 实物形式 B 、价值形式 C 、比例税率 5、 一个征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 A 、定额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比例税率 6、 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 D 现象。 B )。 C 、纳税义务人 D 、税务机关 D 、征税对象的体积 ) 。 D 、免税额 D 、累进税率 )。 D 、全额累进税率 )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 A 、定额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比例税率 7、 ( A )是对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税率。 A 、比例税率 B 、定额税率 8、 计税期满后多长时间内缴纳税款,指的是( A 、缴税期限 B 、计税期限 9、 按税收的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税收可分为( A 、从量税与从价税 C 、实物税与货币税 10、 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C )。 A 、消费税 B 、关税 11、 ( B )税款不随商品价格增减而变动。 A 、从价税 B 、从量税 12、 ( A )类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 A 、商品税 B 、所得税 13 、按( C 、累进税率 A )。 C 、申报期限 A )。 B 、中央税与地方税 D 、 价内税与价外税 C 、财产税 C 、直接税 C 、 财产税 D )为标准进行分类,是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 C 、计量标准 A )。 C 、从价税 D 、全额累进税率 D 、平均税率 D 、纳税期限 D 、营业税 D 、间接税 D 、行为税 D 、征税对象 A 、税收缴纳形式 B 、税负能否转嫁 14、 纳税人一般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为( A 、直接税 B 、间接税 15、 由于直接税是以调节人的收入和财产为目标,所以所得税和财产税这样的直接税 又称为( A D 、从量税 )。 D 、流转税 A 、对人税 B 、对物税 C 、特定税 16、 税款按照含税的价格计算征收的税种,称为( A )。 A 、价内税 B 、价外税 C 、从价税 D 、从量税 17、 中央税就是收入归中央,税收管理权限也归中央的税种,如现行我国税制中的 ( A )。 A 、消费税 B 、增值税 18、 纳税环节的选择主要是对( A A 、商品税 B 、所得税 C 、个人所得税 D 、房产税 )而言。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19、 ( B )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纳税人实际全部计税依据的比例。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2、按管理和使用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2020年第五章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参照模板

第五章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11分,2009年的分值为8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2010年教材新增了不同税种的“税收减免”等具体规定,复习难度骤然加大。在2010年的考试中,本章分值估计在15分左右,考生应重点关注房产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分析题。 第一节房产税法律制度 一、房产税的纳税人(★★★)(P158)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产权所有人、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 1、产权属于国家的,其经营管理的单位为纳税人。 2、产权属于集体和个人的,集体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3、产权出典的,承典人为纳税人。 【解释】出典是指产权所有人为了某种需要将自己的房屋在一定的期限内转让给他人使用,以押金形式换取一定数额的现金(或者实物),并立有某种合同(契约)的行为。在此,房屋所有人称为房屋“出典人”,支付现金的人称为房屋的“承典人”。 4、产权所有人、承典人均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为纳税人。 5、产权未确定以及租典(租赁、出典)纠纷未解决的,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为纳税人。 6、纳税单位和个人无租使用房产管理部门、免税单位及纳税单位的房产,由使用人代为缴纳房产税。 7、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出售前,不征收房产税,但对出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 【例题1·判断题】张某将个人拥有产权的房屋出典给李某,则李某为该房屋房产税的纳税人。()(2008年) 【答案】√ 【解析】房屋出典的,承典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例题2·多选题】根据房产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房产税纳税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房屋,其经营管理单位为纳税人 B、产权属于集体所有的房屋,该集体单位为纳税人 C、产权属于个人所有的营业用的房屋,该个人为纳税人 D、产权出典的房屋,出典人为纳税人 【答案】ABC 【解析】产权出典的,“承典人”为纳税人。 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P159) 1、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内的房屋,不包括农村。 2、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围墙、烟囱、水塔、室外游泳池等)不属于房产,不是房产税的征税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