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 格式:doc
- 大小:8.24 KB
- 文档页数:5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们为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流体力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冷却系统中主要用于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及其对温度的调控。
例如,在水冷系统中,流体流经发动机的散热器,通过冷却剂的对流传热,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
通过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散热器的设计,使得冷却剂在散热器中的流动状态更加顺畅,提高传热效率。
其次,传热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同样不可忽视。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在冷却系统中主要用于研究热量在不同介质之间的传递方式和机制。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室内的高温气体通过金属壳体传递给冷却剂,然后通过散热器传至外界。
通过传热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散热器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传热效率,使得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冷却效果,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在汽车发动机中,高温燃烧室内产生的废气需要及时排出,以保证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的稳定。
通过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排气管的设计,使得废气在排气管中的流动状态更加顺畅,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效率。
同时,通过传热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排气管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废气的散热速度,减少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冷却系统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通过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研究,可以优化冷却系统的管道布局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确保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和工作安全。
综上所述,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冷却效果和燃烧效率,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流体力学与传热复习提纲第一章 流体流动1) 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对压:以绝对真空为基准的真实压强值表压:以大气压为基准的相对压强值表绝=p p p a +如果绝对压小于表压,此时表压称为真空度。
例题 当地大气压为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50mmHg ,则真空度为 。
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
2) 牛顿粘度定律的表达式及适用条件dydu μτ= 适用条件:牛顿型流体 μ-流体粘度3) 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液体:温度上升,粘度下降;气体:变化趋势刚好和液体相反,温度上升,粘度增大。
4)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5)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等压面及其条件静止、连续、同种流体、同一水平面6) 连续性方程对于稳定流动的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质量流量为一常数:如果流动过程ρ不变,则1122u A u A =如果是圆管,则121222u d u d =因此管径增大一倍,则流速成平方的降低。
7) 伯努利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单位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式∑-+++=+++21,222212112121f s W p u gz W p u gz ρρ 对于理想流动,阻力为0,机械能损失为0,且又没有外加功,则ρρ222212112121p u gz p u gz ++=++ )(2112z z g p p -+=ρ常数==uA m ρs物理意义: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
注意伯努利方程的几种表达形式和各物理量的单位。
例题 如题图所示虹吸装置。
忽略在管内流动损失,虹吸管出口与罐底部相平,则虹吸管出口处的流速8) 流型的判据流体有两种流型:层流,湍流。
层流:流体质点只作平行管轴的流动,质点之间无碰撞;湍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作主流运动外,在其它的方向上还作随机脉动,相互碰撞。
流型的判据: Re <2000,流体在管内层流,为层流区;Re >4000,流体在管内湍流,为湍流区;9) 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层流时流体在某一截面各点处的速度并不相等,在此截面上呈正态分布。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耦合研究在工程科学中,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
两者的研究都离不开流体的运动,例如气体和液体的热传输、质量传输和动量传输,所以在工程中经常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这就是耦合研究,即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两个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以便更全面地研究流体的物理过程。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作用的学科。
它通常包括了力学的各个分支,如气体动力学、液体力学、流体力学的数学方法等。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输、传递和转化的学科,涉及治疗、热传递与热工量测、热学力学等方面。
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耦合研究一方面关注热交换器、工业换热器和再生式热交换器等传热装置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另一方面旨在改进流体流动的传热参数,例如热传导率和热导率的可靠性。
耦合研究可以解释一些工程实例中出现的复杂流体现象。
例如,将自然对流和传热结合起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和大气中的气体和液体运动。
此外,耦合研究还可以评估各种传热和流体问题的性能,例如锅炉和汽轮机的热效率等。
在耦合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数值模拟和实验观测。
数值模拟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现象。
同样的,实验观测是通过测试装置和数据采集设备,实际测量流体和热传输过程中的参数和特性。
耦合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不仅仅限于制冷、供暖、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等领域。
在现代工艺和生产的所有领域,耦合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能源产业中,耦合研究可以改进发电效率、排放控制和安全性。
在汽车行业,耦合研究可以协助改善发动机的热铸造和润滑系统,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耦合研究可以协助设计更高效的散热系统等等。
总的来说,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耦合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它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流体的运动和热传输提供了新方法,为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深入认识,耦合研究依然会继续在人类进步事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核能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核能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都离不开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应用,本文将探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在核能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一、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核能工程中运用的热力学基本原理为了保证反应核堆内部燃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一方面提供足够的冷却剂来吸收焦热的核燃料带来的热量,另一方面通过流体力学的手段将冷却剂从反应堆中引出,维持核燃料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二、流体力学在核能工程中的应用1. 冷却剂的流动模拟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的流动状态对于反应堆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流体力学的分析和模拟,工程师可以预测冷却剂在反应堆内的流动速度、压力分布以及流动的稳定性,从而找出潜在的瓶颈和问题,并设计出更合理的冷却剂系统。
2. 热交换器的设计与优化核能工程中的热交换器是将热量从核反应堆中提取出来并转移给其他介质的重要设备。
通过传热学原理和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优化热交换器的结构和流体的流动状态,提高热传递效率,从而确保核反应堆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三、传热学在核能工程中的应用1. 固体燃料的热传导在核能工程中,固体燃料承载着核反应的重任。
传热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燃料的温度分布,优化燃料堆结构,以及提高燃料的热导率,从而增强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效率。
2. 燃料棒管壳的热流动燃料棒管壳是核反应堆中一个重要的保护层,它起到包装燃料和冷却剂的作用。
传热学的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燃料棒管壳的材质和结构,提高热传导效率,保持燃料堆的温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四、结论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在核能工程中的应用对于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热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在设计和优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核反应堆的热量传递效率,降低燃料温度,保证核能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因此,研究和掌握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是核能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发展核能工程的关键。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运动、变形和受力规律的学科。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流体的宏观运动,它涉及到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例如,气象、水利、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等领域都离不开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等等。
它在很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如飞机飞行和汽车设计中的气动性能,以及建筑物的风洞实验等等。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和传热过程的学科。
传热学主要涉及到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
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能传递的过程,它涉及到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运动;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它主要发生在流体与固体的交界面上;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能的过程。
传热学在能源、建筑、化工、电子、航天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能源利用中的传热过程优化、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设计和微电子器件的散热设计等等。
在能源领域,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太阳能利用中,如何高效地收集太阳能并进行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
太阳能集热器就是利用传热学原理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其传输到需要加热的地方。
此外,传热学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例如油井的加热和天然气液化的过程都需要利用传热学的知识来进行优化设计。
建筑领域也是一个广泛应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领域。
例如,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都需要利用流体力学的知识来进行设计。
同时,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通过传热学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
此外,在桥梁、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也需要利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来进行防水、排水和保温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运动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机械工程中,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在机械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流体力学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能量传递和控制系统,它通过液体的流动来实现力的传递和运动的控制。
流体力学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液压系统中的管道尺寸、阀门开度和泵的选型等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流体力学也可以应用于气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气动系统是指利用气体流动来实现能量传递和运动控制的系统,例如飞机的机翼和推进系统。
通过流体力学的研究,工程师可以确定气动系统的气流分布、气动力和飞行性能等参数,从而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另外,流体力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流体力学现象,如湍流、流体振荡和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等。
这些现象在机械系统中可能会引起噪声、振动和能量损失等问题,通过流体力学的分析和模拟,工程师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传热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在机械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传热学可以用于热交换器的设计和分析。
热交换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常用于汽车发动机、空调系统和工业生产中的热能回收。
通过传热学的研究,工程师可以确定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温度分布和压降等参数,从而优化设备的设计和性能。
其次,传热学还可以应用于热力机械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热力机械系统是指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系统,例如蒸汽轮机和内燃机。
通过传热学的研究,工程师可以确定燃烧室、热交换器和排气系统等部件的传热性能,从而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另外,传热学还可以用于研究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方式的特性和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材料的热处理、热障涂层的设计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从而促进机械工程的发展和创新。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优化应用引言:化学反应器设计是化工工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反应器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生成。
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是两个关键领域,它们的优化应用使得反应器能够更好地实现反应物质的混合和传热,并提高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
一、流体力学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通过流体力学分析,可以优化反应器的流动模式和流动速度,以提高反应的效率。
1. 流动模式的优化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流动模式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
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流动模式,例如湍流、层流等。
通过流体力学模拟和实验验证,可以确定最优流动模式。
湍流流动具有高传质和传热能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而层流流动则具有更好的反应物质分散性,适用于一些需要均匀混合的反应。
2. 流动速度的优化流动速度是决定反应器传质和传热性能的关键参数。
通过流体力学计算,可以确定最佳的流速范围。
过低的流速会导致反应物质传质和传热不充分,影响反应速率;而过高的流速则会增加能耗和流体阻力。
因此,通过流体力学的优化分析,可以找到最佳的流速范围,提高反应器的效率。
二、传热学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传热学研究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与转移,通过传热学的分析,可以优化反应器的传热性能,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
1. 传热器的设计优化在化学反应器中,往往需要将热量加进或者取出反应介质。
传热器的设计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换热面积的最大化、传热系数的提高、传热介质的选择等。
通过传热学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可以确定最佳的传热器设计方案,提高反应介质的传热效率。
2. 反应器壁面的热阻优化反应器壁面的热阻是影响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优化反应器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可以降低壁面的热阻,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选择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优化壁面结构,增加传热面积等。
结论: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在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优化应用能够提高反应的速率、转化率和效率,降低能耗和废物生成。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研究与应用引言传热和流体力学是研究物质内部的能量传递和流动行为的两个重要学科。
它们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是两个学科交叉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传热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进行热量传递,它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
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进行热量传递,它的主要方式是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
辐射是通过电磁波辐射进行热量传递。
传热的研究内容包括传热机理、传热模型和传热传质的耦合。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研究物质流动的规律和性质。
流体力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的流体,并研究其受力平衡的问题。
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包括流体的速度、压力和密度等变化规律。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流体的本构关系、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等。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传热与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传热与流体力学学科交叉的领域。
它研究在流体中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与流体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传热对流体流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热源对流体流动的推动作用、热传导对流体流动的抑制作用和热辐射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流体流动对传热的影响主要包括:流体流动对热传导的增强作用、流体流动对传热界面的清洗作用和流体流动对热辐射的干扰作用。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来研究。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应用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的例子:1.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传热与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的典型应用。
热交换器通过流体的对流传热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流体在热交换器内部流动时,会与热交换器壁面进行热传递,从而实现热量的平衡。
热交换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相互作用,以提高传热效率和节约能源。
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第一章流体力学1.1 流体介质流体(Fluid)是指可用来描述物质在物理状态机制上发生变形,具有形状改变能力的物质类型。
它们包括液体(Liquid)和气体(Gas),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将它们分为静力学流体( statically fluids)和动力学流体(dynamic fluids)。
1.2 流体流动流体力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是流体流动,它是物质在物理空间内的连续改变,由于流体分布的不均匀性,会产生流动。
它是由于重力、压力差、粘度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1.3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大要素:物理定律、力学方程和保守定律。
物理定律指的是物理现象的基本准则,如流体的流动、密度、压力、速度、温度等,他们是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研究对象。
力学方程涉及的是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如流体内的力平衡方程、温度方程以及动量守恒方程等,是探索流体流动的机理的基础。
保守定律指的是流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的总动量、能量、动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从它们的定义和物理定律可以推出。
第二章传热学2.1 传热学的定义传热学(Thermodynamics)是研究物质在物理系统中的能量交换及其特性的学科,它是动力学、能源学以及工程热力学的一部分。
它涉及物体的物理特性、热质的传递机理及传热学定律。
2.2 传热学的基本原理传热学的基本原理,一般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物理特性、热质传递机理和传热学定律。
物理特性是指传热学中有关物质的特性,如密度、温度和物性参数等,而热质传递机理是指它的传热原理,如热对流、热传导及热辐射等。
最后的传热学定律,根据物理原理推出了物体内部的热能的变化,也就是“物体内的热能不会凭空灰飞烟灭,只能够从一处转移到另外一处”这一定律。
举实例包含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的例子
【实用版】
目录
1.流体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2.传热学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正文
【流体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和变形的学科。
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流体力学原理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建筑、机械和航空航天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1.伯努利定理:在流体流动过程中,速度增加会导致压力降低。
这一定理在水力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飞机翼的设计就是依据伯努利定理,通过产生向上的升力使飞机得以起飞。
2.连续性方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和截面积的乘积在任何地方都是恒定的。
这一方程在流体输送系统中有重要应用,如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
3.泊肃叶定律:描述流体在管道中层流和湍流的规律。
这一定律在工业管道设计和流体设备选型中有重要意义。
【传热学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在不同物体间传递的一门学科。
传热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1.导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建筑中,保温材料的选用就是依据导热原理,以降低热量损失。
2.对流:流体中因温差产生的密度差导致流体流动,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在日常生活中,空调、暖气等设备就是利用对流原理进行热量交换的。
3.辐射:物体因温度而产生的红外辐射,无需介质参与,可在真空中进行热量传递。
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辐射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
综上所述,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对流传热总是概括地着眼于壁面和流体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也就是将边界层的(热传导)和边界层外的(对流传热)合并考虑,并命名为给热。
2、在工程计算中,对两侧温度分别为 t1,t2 的固体,通常采用平均导热系数进行热传导计算。
平均导热系数的两种表示方法是或。
答案;λ =3、图 3-2 表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块管板。
由图可知,此换热器为或。
体的走向为管程,管程流1 1 4 22 33 5图 3-2 3-18 附图答案:4;2 → 4 → 1 → 5 → 3;3 → 5 → 1 → 4 → 2 4、4.黑体的表面温度从 300℃升至 6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5.39)倍. 答案: 5.39 分析: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绝对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 600 + 273 ? 摄氏温度,即 ? ? =5.39。
? 300 + 273 ?5、 3-24 用 0.1Mpa 的饱和水蒸气在套管换热器中加热空气。
空气走管内, 20℃升至 60℃,由则管内壁的温度约为(100℃)6、热油和水在一套管换热器中换热,水由 20℃升至 75℃。
若冷流体为最小值流体,传热效率 0.65,则油的入口温度为 (104℃)。
7、因次分析法基础是 (因次的一致性),又称因次的和谐性。
8、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促使流体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9、如果管内流体流量增大 1 倍以后,仍处于滞流状态,则流动阻力增大到原来的(2 倍)10、在滞流区,若总流量不变,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4 倍。
11、流体沿壁面流动时,在边界层内垂直于流动方向上存在着显著的(速度梯度),即使(粘度)很小,(内摩擦应力)仍然很大,不容忽视。
1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实际上就是与阻力有关的两个作用力的比值,即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13、滞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滞流无径向运动,湍流有径向运动)二、问答题:问答题: 1、工业上常使用饱和蒸汽做为加热介质而不用过热蒸汽,为什么?答:使用饱和蒸汽做为加热介质的方法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是因为饱和蒸汽与低于其温度的壁面接触后,冷凝为液体,释放出大量的潜在热量。
虽然蒸汽凝结后生成的凝液覆盖着壁面,使后续蒸汽放出的潜热只能通过先前形成的液膜传到壁面,但因气相不存在热阻,冷凝传热的全部热阻只集中在液膜,由于冷凝给热系数很大,加上其温度恒定的特点,所以在工业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如要加热介质是过热蒸汽,特别是壁温高于蒸汽相应的饱和温度时,壁面上就不会发生冷凝现象,蒸汽和壁面之间发生的只是通常的对流传热。
此时,热阻将集中在靠近壁面的滞流内层中,而蒸气的导热系数又很小,故过热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蒸汽的冷凝给热系数,这就大大限制了过热蒸汽的工业应用。
2、下图所示的两个 U 形管压差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 A、或 C、的压强是否相等?B D P1 A P2 p 水 BC 空气 C 水银图 1-1D 水 P1 1-1 附图 P2 A B D p h1 。
答:在图 1—1 所示的倒 U 形管压差计顶部划出一微小空气柱。
空气柱静止不动,说明两侧的压强相等,设为 P。
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p A = p + ρ空气 gh1 + ρ水 gh1p B = p + ρ空气 gh1 + ρ空气 gh 1Qρ水 > ρ空气p C = p + ρ空气 gh1∴ p A> pB即 A、B 两点压强不等。
而p D = p + ρ空气 gh1也就是说, pC 、 p D 都等于顶部的压强 p 加上 h1 高空气柱所引起的压强,所以 C、 D 两点压强相等。
同理,左侧 U 形管压差计中, p A ≠ p B 而 p C = p D 。
3、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
为了测量 A、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 U 形管压差计。
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答:如图 1—2,取 1—1 / 为等压面。
由 p 1 = p ' 1 可知: B 水 1 汞图 1-2 1-2 附图 A h H R 1’p B + ρ H 2O g ( R + H )= p A + ρ H 2O g ( h + H ) + ρ Hg gRp B = p A + ρ H 2O gh将其代入上式,整理得 ( ρ Hg ? ρ H 2O ) gR = 0 ∵ρ Hg ? ρ H 2O ≠ 0 ∴R = 0 R 等于零,即压差计无读数,所以图示这种测量方法不可行。
4、图 1-6 为典型的简单管路。
设各段管径相同,液体做稳态流动。
现将阀门由全开转为半开,试分析下述参数如何变化?(1) u; (2)p A ; (3)p B 1 1Z 2 A 图 1-6 1-9 附图 B 2答:(1)阀门关小,其阻力系数增大, h f , A? B 增大,又 Z1 不变,即截面 1 流体的总机械能一定,故 u 减小。
(2)考察 1、A 两个截面间的能量转换关系:由 u 减小知 h f ,1? A 必减小,又 Z1 不变,故 P A 增大。
(3)在管段 B、2 之间做能量衡算:u 减小, h f , B ? 2 减小,又 P2 不变,故 P B 将减小。
(每小题 12 分)三、计算题:计算题: 1、某固体壁厚 b=500mm,其导热系数λ = 1.0W /( m ? ℃)。
已知壁的一侧流体温度T=230C , 其对流传热系数 a1某固体壁厚b=500mm,其导热系数λ=1.0W/(m·℃)。
已知壁的一侧流体温度T=230℃其对流传热系数a1=50W/(m2·℃ ); 另一侧流体温度 t=30 ℃ , 对流传热系数α2 = 100W /( m2℃).若忽略污垢热阻,试求:(1)热通量 q; (2)距热壁面25mm 处的壁温 t x 。
Ta1tx = ?a2bT 解:方法一先求热通量,然后以(T-t x )为传热推动力,(图 3-11 b + )为对应热阻,求出 t x 。
即将热流体与壁面对流传热与 bx 厚壁面的导热综合考虑。
a1 λ(1)热通量 qQ1 1 b 1 = + + K a1 λ a 21 0 .5 1 + + = 0.53(m2 ? ℃)/W 50 1 100 Q ?t 230 ? 30 q= = = = 378W / m 2 A 1 0.53 K= (2) 壁温 t x q=∴T ? tx ?t = 1 1 bx + K ′ a1 λt x = T ? q(=230-378(1α1+bx ) D1 0.025 + ) =213℃ 50 12、将一铜球投入 T=350 °C 的恒温油槽中。
已知铜球的初始温 t1 =20 °C ,质量 m =1kg,表面积 A = 0.01 m ,比热容 c=0.406 kJ / (kg ? °C ) , 油与球外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α2 =60W/( m 2 ? °C ) 。
设可忽略铜球内部的导热热阻,求 6min 后铜球的温度 t 2 。
分析:铜球投入油中后,随即开始吸热升温过程。
由于油温不变,随着球温上升,传热推动力即温差减小,传热速率下降。
而传热速率下降反过来又影响铜球的吸热,使得球温上升速度渐减。
所以铜球与油品之间的传热为一非定态传热过程。
解:设 t 为铜球的瞬时温度, d θ秒时间内,球温升高 dt 摄氏度。
铜球的吸热速率为油对铜球的传热速率为Q = m?c (dt /dθ)(a )油对铜球的传热速率为 Q = αA(T ? t ) (b)由题意(a)=(b)得mc(dt /dθ)= αA(T ? t ) dθ即分离变量dθ =mc dt /αA( T ? t) (c )对 (c ) 式进行积分故∫故θ=代入已知数360 =∴t 2 = 156°C 6min 后铜球升至 156℃。
4、用泵将 5℃的水从水池吸上,经换热器预热后打入某容器。
已知泵的流量度 1000kg/h,加热器的传热速率为 11.6W,管路的散热率为 2.09kw,泵的有效功率为 1.2kw。
设池面与容器的高度不变,求水进入容器时的温度。
2 2’ 10m 0’0 1 1’图 3-3分析:本系统对水提供能量的来源有二:泵和加热器。
泵所提供的能量除使水的机械能增加外,其余部分则因克服流动阻力而转化为热能。
这部分热能和加热器加入的热能,一部分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被水吸收转化为内能使水温升高。
如果设法求出水的内能增加值,该问题就迎刃而解。
解:方法一 (1)水的内能增加值如图 3-3,以 0-0'面为基准面,列 1-1’.2-2’截面间的柏努利方程式,以表压计。
2 2’ 10m 0’0 4m 1 1’图 3-3Z1 g +式中p1ρ+u1 p u + We + Q + U 1 = gZ 2 + 2 + 2 + U 2 2 ρ 222U 1 ,U 2 ——截面1,2水的内能,J/Kg ;Q——加热器加入的热量,J/Kg。
已知 u1 = u 2 ≈ op1 = p 2 = 0Z 1 = ?4mZ 2 = 10m将其代入上式,整理得U 2 ? U 1 = g ( Z 1 ? Z 2 ) + We + Q传热速率: Q = 11.6 ? 2.09 = 9.51kW 可写成 Q =9.51 × 10 3 × 3600 = 3.42 × 10 4 J / kg 1000 1.2 × 10 3 × 3600 = 4.32 × 10 4 J / kg 1000泵对水加入的能量: We = 水的内能增加值:?U = 9.81 × (?4 ? 10) + 4.32 × 10 3 + 3.42 × 10 4 = 3.84 × 10 4 J / kg = 38.4kJ / kg(2)水温取水的比热容为 4.19kJ /( kg ? °C ) ,则水进入容器时的温度为t =方法二可先求水在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然后求水温。
这个热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加热传递的热量,再就是因克服流动阻力由机械能转化成的热量。
(1)水的吸热速率以 0-0`面为基准面,列 1-1`、2-2`截面间的柏努利方程,以表压计。
Z1 g +已知化简p1ρ+u1 p u + We = Z 2 g + 2 + 2 + ∑ h f 2 ρ 222p1 = p 2 = 0u1 = u 2 ≈ 0fZ 1 = ?4mZ 2 = 10m∑h= ( Z 1 ? Z 2 ) g + WeQ∴1.2 × 10 3 × 3600 We = = 4.32 × 10 3 J / kg 1000∑hf= (?4 ? 10) × 9.81 + 4.32 × 10 3 = 4.18 × 10 3 J / kg因流动阻力而产生的热量为:∑ hf =4.18 × 10 3 × 1000 = 1.16 × 10 3 W 36003 3水的吸热速率: Q = (11.6 ? 2.09) × 10 + 1.16 × 10 = 10.7 kW(2) t =4、某敞口贮油槽中装有深度 h 为 3 m 的机油,从直径 d 为 3m 的油槽底部小孔中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