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临时采购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1.46 KB
- 文档页数:2
医用耗材临时采购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时采购医用耗材的程序和流程,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并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
三、采购程序
1. 需求确认阶段:
– 相关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或其他需求方提出耗材采购需求,并书面说明所需耗材品种、规格、数量、用途等具体信息;
–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方提供的信息核实采购需求,并进一步评估是否符合医疗机构的需求和财务预算。
2. 供应商选择阶段:
–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 与供应商进行供应商资质评估,并核实供应商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产品质量认证等;
– 比较评估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产品质量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3. 合同签订阶段:
–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达成采购合同内容,并明确供货时间、价格、质量标准、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
– 采购部门与法务部门共同审核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并保存相关文件。
4. 供货及验收阶段:
– 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量供货;
– 接收方按照合同要求对所接收的货物进行验收,核实其与合同约定的规格、数量、质量等是否相符;
– 如有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如无法解决,可根据合同条款进行退货或索赔。
5. 付款及结算阶段:
– 财务部门根据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和时间,及时支付采购款项给供应商; – 财务部门核对采购合同、发票等文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确保无误后进行结算;
– 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供应商的账务,定期进行对账和核对。
四、制度责任
1. 采购部门的责任:
– 确保医用耗材临时采购程序的规范和透明;
– 确保供应商选择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 给予与采购有关的科室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 需求方的责任:
– 提供准确、详细的耗材采购需求信息;
– 配合采购部门的工作,协助完成采购程序;
– 对采购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供应商的责任:
– 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产品信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 按时供货,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与合同一致;
– 积极响应采购部门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问题。
五、违规处理
对于不遵守本制度规定或存在违规行为的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将采取相应的违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责令整改、记过、降职、辞退等。
六、附则
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