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2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耳的结构和功能耳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音信号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以便大脑能够处理和识别声音。
耳朵的结构非常复杂,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外耳,它是我们常说的“耳朵”,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是一种软骨结构,具有帮助声音传导和定位的功能。
外耳道位于耳廓的内部,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狭窄管道。
中耳位于外耳的后部,由鼓膜、听骨链和耳咽管组成。
鼓膜是一种薄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可以震动以响应声音信号。
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连接鼓膜和内耳,将振动转化为机械能以便内耳感受到。
耳咽管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中耳内部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以确保听力正常运作。
内耳是耳的最深部分,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它以螺旋状的形式展开,内部含有听觉神经元,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
前庭包括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泡,它们与平衡感知有关,可以感知头部的加速度和重力方向。
半规管是与前庭相连的液体填充管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头部的旋转运动。
耳朵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完成的。
当声波进入外耳道时,它们首先被耳廓捕捉和聚焦。
然后声波引发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骨链传递给内耳。
内耳内的液体根据听骨链的振动而震动,这样刺激了耳蜗中的感觉细胞。
感觉细胞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大脑解析和识别声音。
此外,内耳的前庭器官感知头部的动态和静态平衡。
当头部发生移动时,液体的移动刺激前庭神经元,这些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以帮助我们感知头部的位置和姿态。
总结起来,耳朵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并承担着接收声音信号和感知平衡的重要功能。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听觉和平衡感知的原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听力和平衡系统的健康。
【预习案】1.耳的结构外耳:_____(收集声波),______(将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中耳:______(将声波转化为振动),______(将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内耳:______(头部旋转变速感受器),_____(头部位置、直线运动感受器),_____(有听觉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并传给听神经)。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______→______(产生振动)→_____(感受声音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听觉。
3.为保护好耳和听觉,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______;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______张开,或______,以保持______;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______;不让脏水进入______,避免感染。
4.声波传播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
5.耳聋的两种类型是:______,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一:耳的构造和功能1.识记耳的结构2.外耳包括哪俩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3.中耳包含哪些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4.内耳包含哪些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探究点二:听觉的形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什么?3.活动:声音的传导途径。
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声波的两种什么方式是什么?是如何传导的?探究点三:听力障碍1.听力障碍的表现如何?2.耳聋的类型有哪些?分别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训练案】1.在耳的结构中,听小骨传导的是( )A.神经冲动B.兴奋C.振动D.电流2.耳内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B.鼓膜C.听小骨D.耳蜗3.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A.听觉器官损伤B.鼓膜、听小骨损伤C.听觉神经损伤D.大脑听觉中枢损伤4.奥运开幕式上二千零八人击缶而歌共颂论语千古名句.那么观众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在(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内D.前庭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耳道收集声波B.鼓膜把声波转变成振动C.耳蜗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D.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口腔6.下列关于耳的结构中正确的是( )。
听觉1、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收集声波)(声音经过的地方)中耳:(产生振动)(能将信号传递到内耳)鼓室咽鼓管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形成听觉)3、遇到巨大声响时的措施:,使咽鼓管张开;或。
4、嗅觉——鼻腔上端的膜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味觉——舌的上表面和两侧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
触觉——皮肤----感受外界等刺激。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脑和脊髓)和(脑神经和脊神经)2、脑包括、和(如图)大脑1(具有、、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2(,维持)脑干3(有专门调节、、等生命活动中枢。
)脊髓4(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性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脑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大部分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等处)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即神经细胞)。
包括和两个部分。
突起包括和。
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
A. 鼓膜和大脑皮层B. 听神经和耳蜗C. 耳蜗和大脑皮层D. 鼓膜和耳蜗2.春节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为保护鼓膜不受损伤,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①张开嘴②张开嘴并捂住耳朵③闭上嘴④闭上嘴并捂住耳朵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3. 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 防止大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C. 保持半规管的平衡D. 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4.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5.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文字信号的感受器是在()A. 内耳B. 手指皮肤C. 手指血管D. 视觉6.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 酸、甜、苦、咸B. 酸、甜、苦、辣C. 甜、咸、苦、辣D. 麻、酸、甜、咸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C.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8.某人后脑部分受损,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A. 小脑B. 大脑C. 脑干D. 脊髓9.人体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A. 脊髓B. 脑干C. 小脑D. 大脑10.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神经B. 脑C. 脊髓D. 神经元1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 能够产生兴奋B. 能够产生运动C. 保护和营养功能D.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12.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13.组成脑的三部分结构是()A. 大脑、中脑、小脑B. 大脑、小脑、脑干C. 大脑、小脑、脑桥D. 大脑、小脑、间脑14.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一般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在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下列哪个结构中()A. 大脑皮层B. 小脑C. 脊髓D. 神经15.(2015•丰南区)某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慎摔倒,造成脊髓横断,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却丧失了运动功能.原因是()A. 大脑无法发出运动指令B. 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C. 大脑与下肢之间的联系被切断D. 脊髓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16.如图为耳的基本结构图,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外耳道和________ .(填结构名称下同)(2)声波进入外耳道,可以引起③________ 振动.(3)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 ,中听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⑩________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5)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鼻感受气味的刺激,用舌感受味道的刺激,用________ 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17.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目前已经能够借助人工电子耳来改善这些病人界的声音。
关于耳朵的小知识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感官器官之一,除了用于听觉外,还起着平衡身体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耳朵的小知识:
1.耳朵结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由
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含鼓膜和骨链,内耳包括耳蜗
和半规管。
2.听觉过程:声音首先通过外耳传入外耳道,然后到达鼓膜,
鼓膜开始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骨链传递到耳蜗中的听觉感
受器细胞,继而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输到大脑
皮层进行解读和识别。
3.平衡功能:内耳中的半规管起着平衡身体的重要作用。
半
规管内充满液体,当头部移动时,液体的运动会刺激感受
器细胞,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平衡信息给大脑。
4.耳垢:耳垢是耳道中分泌的一种物质,主要由腺体分泌的
皮脂和蜡状物组成。
耳垢的作用是保护耳朵免受灰尘和细
菌的侵害,并起到润滑耳道和清洁耳朵的作用。
5.保护耳朵:要保护耳朵免受损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
噪音环境,并适当使用耳塞或耳罩进行保护。
此外,注意
保持耳朵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尖锐的物体清理耳朵。
6.耳疾病:一些常见的耳疾病包括耳感染、耳聋、耳鸣和晕
眩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对保
持耳朵健康十分重要。
这些是关于耳朵的一些常见知识,重要的是保持耳朵的健康和避免可能对耳朵造成损害的行为。
听觉产生的过程和原理
听觉产生的过程和原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首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这些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并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它们共同将声波引导并集中到内耳。
在进入内耳后,声波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传递,最终在耳蜗内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并在那里被解码为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的声音特征,如音高、音量、方向和节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听觉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听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听觉系统是人类感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和处理声音信号,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理解语言。
本文将深入探讨听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揭示人类如何感知声音和语言。
一、听觉系统的结构听觉系统包含多个重要器官和组织,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以下是听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可以收集和引导声音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则将声音传输到中耳。
2.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耳腔。
当声音进入中耳时,声音振动将通过鼓膜传递给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听骨将声音进一步传递到耳腔。
3.内耳内耳是听觉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它包括耳蜗和前庭系统。
耳蜗是听觉传导的主要场所,它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激活并传递给大脑。
4.听神经和听觉皮层听神经是将从耳蜗传来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的重要通道。
一旦神经冲动进入大脑,它们将被传送到听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理解。
二、听觉系统的功能听觉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声音接收、声音转换和声音理解。
以下是听觉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1.声音接收听觉系统能够接收来自外界的声音信号,并通过耳蜗的工作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
2.声音转换在内耳中,声音信号通过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受刺激,进而转化为神经冲动。
这种转换过程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它使声音信息能够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
3.声音理解在听觉皮层中,大脑对声音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声音的理解、区分和识别。
这一过程涉及到大脑区域之间的复杂交互和信息整合。
三、听觉系统与语言理解的关系听觉系统在语言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声音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基础,而听觉系统正是使我们能够听到并理解语言的关键。
以下是听觉系统与语言理解之间的关系:1.语音辨别听觉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语音和发音。
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能够识别出不同的语音单元,如音素、音节和单词,从而理解语言。
2.语音感知听觉系统对于感知语音的细微差异非常敏感,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析语音中的语调、语速和语音重音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一、实验目的了解耳的基本构造,观察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结构,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耳或兔耳(解剖用)、解剖刀、解剖剪、镊子、显微镜、耳模型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灯、解剖盘、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外耳结构(1)将耳模型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轻轻切开耳廓皮肤,暴露耳廓软骨。
(2)观察耳廓软骨的形状、大小,以及耳轮、对耳轮等结构。
(3)将耳模型翻转,观察耳垂、耳垂下方的耳垂肌等结构。
2. 观察外耳道(1)用解剖剪剪开外耳道皮肤,暴露外耳道软骨。
(2)观察外耳道的形状、大小,以及外耳道壁的结构。
3. 观察鼓膜和听小骨(1)用解剖刀切开鼓膜,观察鼓膜的形状、大小,以及鼓膜的三层结构。
(2)用解剖剪剪开鼓室,暴露听小骨,观察锤骨、砧骨和镫骨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4. 观察耳蜗(1)用解剖刀切开耳蜗,观察耳蜗的形状、大小,以及蜗管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耳蜗内部的感受器细胞,观察毫毛的形状、数量等。
5. 观察内耳的其他结构(1)观察半规管、前庭等结构。
(2)观察内耳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耳结构:耳廓软骨呈“C”形,耳轮、对耳轮等结构清晰可见。
耳垂皮肤柔软,耳垂肌位于耳垂下方。
2. 外耳道:外耳道呈管道状,软骨构成外耳道壁,皮肤覆盖在外耳道壁上。
3. 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呈半圆形,有三层结构。
锤骨、砧骨和镫骨形状各异,连接关系清晰。
4. 耳蜗:耳蜗呈蜗牛壳状,蜗管分布均匀。
感受器细胞密集,毫毛形状明显。
5. 内耳的其他结构:半规管、前庭等结构完整,血管、神经等结构清晰可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耳的基本构造,观察了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结构,理解了听觉的形成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复杂而精细,是人体听觉的重要器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耳的构造,掌握了听觉的形成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工具,如何观察耳的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听觉形成的生理机制
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五种感官之一,它能够接收和感受来自外界的声音能量,并将其转化为信息,从而形成对环境的洞察力。
人类耳朵的结构十分复杂,其能够让我们感受外界的声音,其生理机制是由一个精密的系统构成的。
第一,人类耳朵的外部结构包括弯曲的外耳结构、前耳结构和中耳结构,它们共同形成了外耳道系统。
外耳道将机械性声波转化为电波,扩散到中耳,在耳膜上形成膜性振动。
这些振动传递到小牛上,小牛又将它们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内耳。
第二,内耳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它位于头部骨窍中,由三种器官构成:耳鳔、椎管和半跳管。
耳鳔中的毛细胞接收到电信号,将它们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整合,然后发送到椎管和半跳管中,最后由半跳管将声音传递到脑部。
第三,脑部是最终处理听觉信号的部位,脑部内有三个主要区域:中间听觉皮层、听觉结构和听觉感觉区。
中间听觉皮层和听觉结构负责处理声音的频率、强度、时序等信息,它们能够让我们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进而了解外界的情况。
听觉感觉区则主要负责处理声音对大脑的情感反应,从而和感受有关的信息。
从上述,可以得出,听觉的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外耳、内耳和脑部三部分,它们协作处理声音信号,最终形成对外部环境的认知。
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听觉形成的生理机制,并进一步开发出助听器等助视设备,以使残障人士能够恢复正常的听力。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A.耳蜗B.鼓膜C.视网膜D.半规管【答案】A【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听觉感受器)是耳蜗.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人体从外界获得信息中,大部分来自于视觉,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但有的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连续看书,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导致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是()A.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凸透镜B.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C.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凹透镜D.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答案】B【解析】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3.小梅听到打雷,迅速的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答案】A【解析】耳的结构如下: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此可见A正确.故选:A【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4.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答案】A【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通常讲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这一部分,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长约,内部中空弯曲,靠耳廓的1/3为软骨构成,内部的2/3则由骨质构成,表面有皮肤覆盖。
中耳: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
①耳道最深处有封闭的薄膜叫鼓膜,它是外耳与中耳的分隔,也是鼓室的外壁.鼓室是一个空腔,内含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组合成听骨链,一端连接鼓膜,另一端连接到内耳的听觉组织.声波在耳道中传递时先振动鼓膜,然后鼓膜再通过听骨链将振动传递至内耳。
②鼓窦是位于鼓室后上方的空腔,其解剖位置非常特殊:前方与鼓室相邻,后下方与乳突相邻,周围又有许多重要部位,因此经常通过这里进行耳科手术。
③乳突位于耳后,耳垂后方的突起是它的顶端.乳突内有薄骨板分隔成蜂窝状,称为乳突气房,可使内耳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④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它可以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使中耳与外界环境的气压保持一致。
内耳:内耳结构复杂,所以又称为"迷路",由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组成。
声波的振动传到内耳,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可变成前庭窗的振动,引起内耳耳蜗淋巴液的移动,使听觉毛细胞产生兴奋,形成听觉.耳蜗负责处理声音讯号。
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
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嗓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