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11. 引言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大规模的结构变动。
本课件将介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包括从封建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角色转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2. 封建农业经济时期在近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农业经济。
封建农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土地是生产资料的核心。
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生产者,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地主手中。
封建农业经济的特点是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贫困。
3. 工业化经济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工业化运动,如铁路、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
这些工业化活动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加速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 经济体制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和调控,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
这一体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的问题。
5. 市场经济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在经济中的角色得到了重视。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使得市场经济的力量在中国经济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的增长获得了有效支持。
6. 挑战与机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应对政府调控与市场竞争的平衡问题,确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统一。
7. 结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封建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仍然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以上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的内容概述。
高考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近代(1840-1949年)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经济成分由地主经济及小农经济为主体,伴随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变成1840年以后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既有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又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等其他经济形式);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向商品经济因素不断增强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为逐步工业化,但最终并未实现工业化。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的经济形式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发展原因及其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等,每年都有大量试题出现,应高度重视,在复习时注意理清线索。
2、基本概念: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工业、民族工业、经济形式、中体西用、实业救国、工业化、近代化等概念是我们同学的易错点,备考复习应侧重。
3、史观: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近现代的一些民谣、广告、时政新闻、图表数据、史学研究、前沿观点等现实中的常见现象均可成为命题材料,应多关注。
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结构重点强调1、关于自然经济的解体【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第五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ID :356433 接入点: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解读】这是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的一段摘录。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写于1939年冬,是由毛泽东和当时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合作完成的课本。
这段摘录引自这篇文章的第一章《中国社会》,该章是由其他几个同志起草,并由毛泽东修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断了中国按部就班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这段经典论述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资本主义萌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体之中,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既扼杀了这一萌芽,同时也侵蚀着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自然经济,加速其分化和解体,逐渐将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冲击今自夷人来厦①开市②,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③,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④他省。
【重难点“精讲”】一、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内容链接点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向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刺激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文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归纳为“四、一、一”四个表现: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一个主体: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一个特征:经济结构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图示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四、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经济: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政治:①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②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3)军事及教育:①创立三支近代海军,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五、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经济洋务经济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破产于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企业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该经济具有封建性、官僚买办性、垄断性的特点。
它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但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素质拓展】1、史料与史证(1)史料主题: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特点史料一(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史料二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1、背景: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传统经济。
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传统的手工业发展,传统的商业繁荣。
尽管继续缓慢发展,但中国经济仍然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为主体。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加了,强迫中国开放了、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后,强迫中国与英国协商决定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
这样以来,便利了外国货物涌入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规定中国关税税率仅5%,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了。
英、美等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大量洋货在中国形成了之潮。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手工业濒临破产,传统的商业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因缺少仅有的狭窄市场而破产。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增加的经济成分:-----虽然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方向的经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尤其在瓦解传统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民族资本主义有积极的引诱作用。
但对于中国落后传统的经济而言,它是一种侵略经济。
------19世纪60、70年代由封建势力投资的、采取近代技术生产的洋务工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1、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部分官员被称为。
洋务派在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弈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的洋务运动。
高考历史冲刺专题复习
第五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课程内容】
一、中国近代经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然经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三、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张及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较为重要的工业有:曾国藩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李鸿章创办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左宗棠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崇厚
创办的________ 。
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至
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又打出“___________________”旗号,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①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
②洋务运动的影响:引进了西方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第一批近代
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抵制了________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民族资本主义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条件(提供市场和劳动力);_________________的刺激;洋务派引进
___________的诱导(提供技术和设备)
(2)概况(基本情况)时间:______________年代,人物(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主要区域:东南沿海,代表企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4)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春天:
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原因:内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民国时实业救国的影响。
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表现(春天):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的快,_______________ 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特征:较快发展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
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1)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
原因:在沦陷区:日军催毁或吞并民族企业。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
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2)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原因:①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使得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