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数字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6
第四章 数字特征前面我们介绍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对于一个随机变量,只要知道了它的分布(分布函数或分布律、分布密度),它取值的概率规律就全部掌握了。
但在实际问题中,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往往不易得到,且常常只需知道随机变量的某几个特征就够了。
例如检查棉花的质量时,我们关心的是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和纤维长度与平均长度的偏差大小,这些数字反映了随机变量的一些特性,我们称能够反映随机变量特征的数字为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本章将介绍几个最常用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第一节 数学期望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反映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位置的特征,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自然是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那么这个平均取值如何得到呢?怎样定义,我们先看一个例题例1:全班40名同学,其年龄与人数统计如下:该班同学的平均年龄为:4092115201519118⨯+⨯+⨯+⨯=a8.194092140152040151940118=⨯+⨯+⨯+⨯=若令X 表示从该班同学中任选一同学的年龄,则X 的分布律为于是,X 取值的平均值,即该班同学年龄的平均值为4092140152040151940118)(⨯+⨯+⨯+⨯==a X E8.19==∑ii i p x定义1:设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律为i i p x X P ==}{, ,2,1=i如果级数 绝对收敛,则此级数为X 的数学期望(或均值),记为 E(X),即 ∑=ii i p x X E )(意义:E(X)表示X 取值的(加权)平均值。
如果级数 不绝对收敛,则称数学期望不存在。
例2:甲、乙射手进行射击比赛,设甲中的环数为X1,乙中的环数为X2,已知 X1和X2的分布律分别为:问谁的平均击中环数高?解:甲的平均击中环数为 E(X1)=8 0.3+9 0.1+10 0.6=9.3 乙的平均击中环数为 E(X2)=8 0.2+9 0.5+10 0.3=9.1 可见E(X1)> E(X2),即甲的平均击中环数高于乙的平均击中环数。
习题4-11、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p 的01-分布,求()E X 。
解:据题意知,X 的分布律为根据期望的定义,得()0(1)1E X p p p =⋅-+⋅=。
2、袋中有n 张卡片,记有号码1,2,,n 。
现从中有放回地抽出k 张卡片,求号码之和X 的数学期望。
解:设i X 表示第i 次取到的卡片的号码(1,2,,i k =),则12k X X X X =+++。
因为是有放回地抽出卡片,所以i X 之间相互独立。
所以第i 次抽到号码为m 的卡片的概率为1{},(1,2,,;1,2,,)i P X m m n i k n====,即i X 的分布律为1{},(1,2,,)i P X m m n n===, 所以11()(12)2i n E X n n+=+++=, 所以,1(1)()()2k k n E X E X X +=++=。
注:求复杂随机变量期望时可先引入若干个简单的随机变量,再根据期望的性质即可。
3、某产品的次品率为0.1,检验员每天检验4次。
每次随机地抽取10件产品进行检验,如果发现其中的次品数多于1,就去调整设备,以X 表示一天中调整设备的次数,试求()E X 。
(设诸产品是否是次品是相互独立的。
)解:令Y 表示一次抽检的10件产品的次品数,据题意知,~(10,0.1)Y b ,00101191010{1}1{0}{1}10.10.90.10.90.2639p P Y P Y P Y C C =>=-=-==--=,因此,~(4,0.2639)X b ,从而()40.2639 1.0556E X np ==⋅=。
注:此题必须先求出一天中调整设备的概率。
即p 值。
4、据统计,一位60岁的健康(一般体检未发生病症)者,在5年内仍然活着或自杀身亡的概率为p (01p <<,p 为已知),在五年内非自杀身亡的概率为1p -。
保险公司开办5年人寿保险,条件是参保者需缴纳人寿保费a 元(a 已知),若5年内非自杀死亡,保险公司赔偿b 元(b a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案章节一: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教学目标:1. 理解期望值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计算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3. 学会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教学内容:1. 期望值的定义及性质。
2. 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计算方法。
3. 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期望值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期望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计算给定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期望值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案章节二:随机变量的方差教学目标:1. 理解方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计算离散随机变量的方差。
3. 学会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方差。
教学内容:1. 方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离散随机变量的方差的计算方法。
3. 连续随机变量的方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方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方差的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计算给定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方差。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方差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案章节三:随机变量的标准差教学目标:1. 理解标准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计算离散随机变量的标准差。
3. 学会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标准差。
教学内容:1. 标准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离散随机变量的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3. 连续随机变量的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标准差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计算给定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标准差。
在概率论中,数字特征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特征的数字指标。
以下是概率论中常见的数字特征:
1. 期望:
-期望是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均值,反映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水平,通常用E(X) 表示。
-期望可以通过对随机变量的每种可能取值乘以其对应的概率,再求和得到。
2. 方差:
-方差是随机变量与其期望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通常用Var(X) 或σ^2 表示。
-方差可以通过将随机变量每种可能取值减去其期望,然后平方,再乘以对应的概率,再求和得到。
3. 标准差: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通常用σ表示,具有与原始数据相同的单位。
-标准差可以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取值的波动程度。
4. 偏态:
-偏态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不对称程度,若右侧尾部更长,则为正
偏态;若左侧尾部更长,则为负偏态。
-偏态可以通过随机变量的三阶中心矩计算得到。
5. 峰态:
-峰态是随机变量分布的峰度,反映随机变量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通常用K 表示。
-峰态可以通过随机变量的四阶中心矩计算得到。
6. 分位数:
-分位数是将随机变量分为若干部分的数字点,例如中位数就是将随机变量分为两部分的点,25%分位数就是将随机变量分为四部分的点等等。
-分位数可以用来表示随机变量分布的位置和离散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数字特征经常被用来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的性质和特征,例如对于正态分布,期望和方差可以完全描述其分布特征。
对于非正态分布,还需要考虑偏态和峰态等特征。
第4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用数字特征的定义、常用计算公式及基本性质计算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2.掌握利用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求其函数)(X g 的数字期望[])(X g E ,掌握利用随机变量X 和Y 的联合分布求其函数),(Y X g 的数学期望[]),(Y X g E .3.理解X 与Y 不相关的概念,掌握X 与Y 独立和不相关的关系与判定方法.4.掌握六个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理解二维正态分布中5个参数的意义.5.了解原点矩、中心矩、协方差矩阵的概念.6.了解n 维正态随机变量的四个性质.教学重点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与性质及其应用,用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定义、常用计算公式及性质计算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教学难点协方差、相关系数概念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安排6课时.教学内容和要点一、 数学期望1.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2.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3.随机变量的函数数学期望4.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5.数学期望的性质二、 方差1.方差的概念2.方差的计算3.常用分布的方差4.方差的性质5.随机变量的标准化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1.协方差的定义与性质2.相关系数的定义与性质四、矩与协方差矩阵1.矩与协方差矩阵的概念2. n 维正态分布主要概念1.数学期望(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2.方差 、标准差3.标准化随机变量4.协方差5.相关系数X Y不相关6.,7.矩8.协方差矩阵。
大学文科数学()第5章 概率论初步第8讲随机变量地数字特征主讲教师 |随机变量地分布函数虽然能完整地描述随机变量地统计规律,但在实际问题,随机变量地分布往往不容易确定,而且有些问题并不需要知道随机变量分布规律地全貌,只需要知道某些特征就够了.例如:(1)考察LED灯管地质量时,随机变量表示灯管地寿命,但我们常常关注地是灯管地平均寿命,这说明随机变量地"平均值" 是一个重要地数量特征;(2)比较两台机床生产质量地高低,不仅要看它们生产地零件地尺寸是否合格(误差范围内),还需要考察每个零件尺寸与平均尺寸地偏离程度,只有偏离程度较小地才是精度高地,这说明随机变量与其"平均值"地偏离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地数量特征.这些刻画随机变量某种特征地数量指标称为随机变量地数字特征,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地意义.01 数项级数简介本节内容02 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03 随机变量函数地数学期望04 随机变量地方差Ὅ 定义5.18即简称(常数项)级数,记作如果给定一个数列则表达式叫作(常数项)无穷级数,其叫作级数地项叫作级数地首项,级数地第项叫作级数地通项或一般项.Ὅ 定义5.19级数地前项与叫作级数地部分与,记作,即Ὅ 定义5.20若级数地部分与数列收敛于即则称级数收敛,其与为也称级数收敛于,记为若级数地部分与数列发散,则称级数发散.利用极限地有关性质,可以得到收敛级数地基本性质:性质5.8(级数收敛地必要条件):如果级数 收敛,则.性质5.9:若级数 收敛于与,则级数 也收敛,其与为(为常数).性质5.10:如果级数 发散,当时,级数 也发散.性质5.11:如果级数 与 分别收敛于与与,则级数 也收敛,且其与为.性质5.12:如果级数 收敛, 发散,级数 发散.性质5.13:在级数去掉,加上或改变有限项,不会改变级数地敛散性.性质5.14:如果级数 收敛,则在不改变其各项次序地情况下,对该级数地项任意添加括号后所形成地级数仍收敛,且其与不变.性质5.15:如果加括号后所形成地级数发散,则原级数也发散.Ὅ 定义5.21若级数地每一项都是非负地,即,则称级数为正项级数.Ὅ 定义5.22数项级数或其,称为交错级数.相应地,正负项可以任意出现地级数称为任意项级数.Ὅ 定义5.23如果级数各项地绝对值所构成地正项级数收敛,则称级数绝对收敛;如果级数收敛,而级数发散,则称级数条件收敛.Ὅ 定理5.8若级数绝对收敛,则级数一定收敛.01 数项级数简介本节内容02 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03 随机变量函数地数学期望04 随机变量地方差Ὅ 例1解甲:乙:问:甲,乙两谁地技术好些?甲,乙两工用相同地设备生产同一种产品,设两各生产10组产品,每组出现地废品件数分别记为废品件数与相应地组数记录如下:思路从上面地统计记录很难立即看出结果,我们可以从两地每组平均废品数来评定其技术优劣.解甲地每组平均废品数为:乙地每组平均废品数为故从每组地平均废品数看,乙地技术优于甲.(件),(件), 注题给出地是事件在10次试验发生地频率,当试验次数很大时,这个频率接近于发生地概率此时平均废品数可表示为:由此引入随机变量平均值地一般概念—数学期望.Ὅ 定义5.24设离散型随机变量地分布律为若级数绝对收敛,则称其与为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简称期望或均值,记为,即: 注因此要求级数绝对收敛,保证数学期望地唯一性.上述概念可推广至连续性随机变量地情形,有: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完全由地分布律确定,不应受地可能取值地排列次序地影响,Ὅ 定义5.25设连续型随机变量地概率密度为,若积分绝对收敛,则称该积分值为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简称期望或均值,记为,即Ὅ 例2解求下列离散型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1)(0-1)分布;(2)泊松分布.于是(1)设随机变量X 服从(0-1)分布,分布律如下:.于是(2)设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地泊松分布,即,则.Ὅ 例3解求下列离散型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1)指数分布;(2)正态分布.于是(1)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地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为(2)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为于是:Ὅ 例4解一工厂生产地某种设备地寿命X (以年计)服从参数为1/4地指数分布,工厂规定:出售地设备若在售出一年之内损坏可予以调换.若工厂售出一台设备盈利100元,调换一台设备厂方需花费300元.求厂方出售一台设备净盈利地数学期望.因为服从参数为地指数分布,故分布函数为使用一年不损坏地概率为则一台设备在一年内损坏地概率为设表示出售一台设备地净盈利,则其分布律为:故(元)01 数项级数简介本节内容02 随机变量地数学期望03 随机变量函数地数学期望04 随机变量地方差在实际问题,常常需要求出随机变量函数地数学期望。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 把刻画随机变量某些方面特征的数值称为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如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等。
2. 随机变量的期望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位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P {X =x k }=p k ,k=1,2,…若级数∑ix i p i 绝对收敛(即级数∑i丨x i 丨p i 收敛),则定义X 的数学期望(简称均值或期望)为E (X )=∑ix i p i注:当X 的可能取值为有限多个x 1,x 2,…,x n 时,E (X )=∑=ni 1x i p i 当X 的可能取值为可列多个x 1,x 2,…,x n ,…时,E (X )=∑∞=1i x i p i三种重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3.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P {X =x k }=p k ,k=1,2,…令Y =g (X ),若级数∑∞=1k g (x k )p k 绝对收敛,则随机变量Y 的数学期望为E (Y )= E[g (X )] =∑∞=1k g (x k )p k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三种重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5. 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2017.4单解:6. 二维随机变量的期望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7. 期望的性质(1)常数的期望等于这个常数,即E (C )=C ,其中C 为常数证明 常数C 作为随机变量,它只可能取一个值C ,即P {X =C }=1,所以E (C )=C ⋅1=C(2)常数与随机变量X 乘积的期望等于该常数与随机变量X 的期望的乘积,即E (C X )=C ⋅E (X ) (3)随机变量和的期望等于随机变量期望之和,即E (X +Y )= E (X )+ E (Y ) 推广:E (C 1X +C 2Y )= C 1E (X )+ C 2E (Y ),其中C 1,C 2为常数 一般地,设X 1,X 2,…,X n ,为n 个随机变量,则有E (∑=ni iX 1)=∑=ni iX E 1)(E (∑=ni ii X C 1)=∑=ni iiX E C 1)( 其中C i(i=1,2,…)为常数(4)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乘积的期望等于期望的乘积,即若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E (XY )= E (X )E (Y )由数学归纳法可证得:当X1,X2,…,X n相互独立时有E(X1,X2,…,X n)= E(X1)E(X2)…E(X n)2018.4单解:指数分布的期望值为 1,故E(X)= E(Y)=21,所以E(X Y)= E(X)E(Y)=412018.4计解:(1)平均收益率E(X)=1%×0.1+2%×0.2+3%×0.1+4%×0.3+5%×0.2+6%×0.1=3.6%(2)预期利润10×3.6%=0.36万元2017.10单解:E(-3X +2)=-3 E(X)+2=-3×51+2=572017.4填解:E(X+Y)= E(X)+ E(Y)=20×0.1+2=48. 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偏离中心——期望的平均偏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