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导学卡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5
沧州市颐和中学初一生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两栖类、爬行类适应各自生活的特点。
2、掌握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青蛙的主要特征(运动、呼吸、皮肤)知识点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举例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____ ____,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_______,主要用____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________的作用;体温_______。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知识点三:蜥蜴与龟的主要特征(运动、呼吸、皮肤)知识点四: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举例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或骨质的;用呼吸;体温;四肢或四肢;。
常见的爬行动物有、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爬行类比两栖类适合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当堂检测】1、两栖类是()A、典型的水生动物B、真正的陆生动物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覆盖着鳞片或甲,其作用是()A、有利于运动B、保护皮肤C、有利于防御敌害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保护作用3、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潮湿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4、蜥蜴的呼吸特点是()A、完全用肺呼吸B、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C、用体表呼吸D、用鳃呼吸【我的收获】【我的疑惑】。
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青蛙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图片的观察,阐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青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生殖发育过程,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和龟的图片观察,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提升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学会辩证的看待生物与环境。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青蛙的呼吸。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一、两栖类的典型代表为青蛙:1、体色黄绿色,间有黑色斑纹,腹面白色。
2、体形:前肢较短,后肢较强大,肌肉很发达,是陆上跳跃健将,后足宽而趾长,趾间有蹼,是游泳的能手。
3、呼吸器官幼体是鰓,成体是肺皮肤辅助。
青蛙是变温动物。
二、其它的两栖类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
三、*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四、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青蛙以农业害虫为食,蟾蜍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五、爬行类的典型代表为蜥蜴:头部感觉器官发达,颈部灵活转动,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有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呼吸器官是肺。
龟体表没有角质鳞片,但有坚硬的甲。
蛇四肢退化。
六、*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七、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蜥蜴捕昆虫和蜘蛛、蛇捕鼠。
补充:了解青蛙身体特征以后阅读课本回答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体色:草绿色,与环境颜色相似,有利于觅食和躲避敌害。
(2)体表:皮肤裸露有粘液(湿润)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
两栖类和爬行类都属于爬行动物,但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等。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七年级上册学习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知识点。
1. 两栖类
两栖类有两个生活环境:水中和陆地上。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这两种生活环境。
以下是两栖类的基本知识:
(1)身体结构:两栖类的身体结构较为平坦,四肢较短而肌肉发达,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游泳和跳跃。
它们通常有两个呼吸器官:肺和皮肤,并且通过皮肤吸氧也是它们生存的必需品。
(2)生活习性:两栖类有两种生活习性。
水生两栖类,如蝌蚪、青蛙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
陆生两栖类,如蛙蜓、蜥蜴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陆地上。
(3)繁殖:两栖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产卵和胎生。
2. 爬行类
爬行类包括蜥蜴、蛇、鳄鱼等,它们通常生活在陆地上,并且适应了干旱的环境。
以下是爬行类的基本知识点:
(1)身体结构:爬行类是四肢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被覆盖着鳞片,防止腐烂和水分丧失。
它们通常只有肺,通过肺进行呼吸。
(2)生活习性:爬行类的生活习性通常是陆生,它们在陆地和半水中睡觉、进食和繁殖。
鳄鱼比较特殊,它们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行动。
(3)繁殖:爬行类和两栖类一样,也有两种繁殖方式:产卵和胎生。
总结
两栖类和爬行类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时有所帮助。
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学习目标::1、说出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2、记住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预设:回顾旧知3,—导学3,—读学15,—研学5,—展学15,—巩固4,读学积累学法指导①通过观察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②记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的主要特征时,根据代表动物青蛙、蜥蜴的主要特征进行记忆。
要点点击认真阅读课本99页-- 103页内容,勾画知识点,然后完成学案书写。
一、两栖动物1、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青蛙背腹两面颜色一样吗?2、观察青蛙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
3、蝌蚪用_________呼吸;青蛙主要用_________呼吸,皮肤有___________的作用。
4、勾画并记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1、观察蜥蜴图片,它的体形和四肢有什么特点?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这对于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意义?3、蜥蜴用__________进行呼吸。
3、勾画并记忆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思考:既能在陆地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吗?研学探究1、相互检查并完善学案和课本103页习题。
2、记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子组相互提问,准备脱稿展示。
展学提升任务一、把两栖动物青蛙介绍给大家【从外形特征、运动、呼吸、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介绍。
结合屏幕上青蛙的图片】。
任务二、介绍爬行动物蜥蜴,再从形态结构上观察它与青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蜥蜴更适应陆地生活?任务三、比较鲫鱼、青蛙和蜥蜴的主要不同点。
【结合课本103页表格。
】检测1、关于两栖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典型的水生动物B.真正的陆生动物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2、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A.扬子鳄B.大鲵C.蜥蜴D.龟3、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肺呼吸B.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C.爬行D.体温恒定,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4、以下动物哪个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蝗虫B.扬子鳄C.鲨鱼D.蟾蜍5、蜥蜴适于在陆上捕食和避敌的结构特点是()A.皮肤干燥 B.四肢短小C.头部感官发达,有颈D.体表有角质层6、两栖动物幼体用_______呼吸;成体主要用 ______ 呼吸,皮肤有___________的作用。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2)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2、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青蛙体色、外部形态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2)通过对青蛙和蜥蜴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树立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难点:(1)比较理解青蛙和蝌蚪的体形、呼吸和运动特征.(2)从运动、呼吸、生殖等方面理解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教学过程:导入:一、两栖类观察思考:实物投影仪演示1、青蛙幼体为什么必须在水中生活?,2、成体为什么可以在陆地生活?3、模摸青蛙,皮肤上充满黏液,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原来,青蛙的肺很小,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动静脉血到心室就混合了,动脉中流动的也是动静脉混合血,因此氧气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 体表的黏液既能保持体表湿润,又能吸附空气中氧气,渗透给体内, 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青蛙是怎样过冬的?这也说明青蛙的体温不稳定.下面看青蛙是怎样生殖,发育的青蛙在水中产卵,幼体形体近于鱼类,水中生活,变态发育后,体形发生很大变化,成体在结构上,生理功能上都适应陆地生活. 因此,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着较大差异的发育叫做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总结:1、变态发育2、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3、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两栖动物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但现在环境污染导致他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威胁,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我们要保护他们.二、爬行类爬行类动物你们知道哪些呢?展示ppt一些爬行类动物的图片.蜥蜴的特点:1、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2、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近地面迅速爬行;3、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总结: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害虫;入药治病;食用等.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七年级⽣物上册1.4.7两栖动物和爬⾏动物教案(新版)冀教版《第七节两栖类和爬⾏类》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对青蛙的观察,爬⾏类动物的介绍,使学⽣基本了解两栖类与爬⾏类动物的特点,并与对环境的适应有机联系起来,明⽩⽣物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多媒体课件的使⽤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的视野,激发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对动物的感情。
⼆、教学分析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向陆⽣过渡的类群,爬⾏动物⽐两栖类更适应陆地⽣活,已经进化为真正的陆地⽣物了。
把这两个动物类群放在⼀节中进⾏教学,使学⽣能够更好地⽐较两者的异同,感受动物的进化过程。
由于上节课已经学过鱼的体温不恒定,所以说学⽣对变温动物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我们也不必在此深究。
本节课的重点还是通过对典型动物的分析总结出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活环境的适应特征。
利⽤两栖动物和爬⾏动物的⽐较使学⽣认识到爬⾏动物⽐两栖动物⾼级,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经过⼀段时间的学习,学⽣们对⽣物类群已经有了⼀定的了解,学习模式也已经熟悉了,所以学习过程很容易让学⽣接受。
两栖动物和爬⾏动物的典型动物青蛙和蜥蜴学⽣们都不陌⽣,但分析两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对⽣活环境的适应性,仍需要⽼师进⾏指导。
两个类群的动物与⼈类⽣活的关系学⽣们了解的也并不太多,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资料。
四、教学⽬标(1)了解⼀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动物,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2)掌握两栖动物和爬⾏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动物与⼈的关系。
(4)通过观察青蛙体⾊、外部形态特点,培养学⽣观察、思考的能⼒。
(5)通过对青蛙和蜥蜴的了解学会总结⼀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分析与总结归纳能⼒。
(6)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理机能及⽣活习性与其,⽣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物学观点。
(7)了解两栖动物和爬⾏动物与⼈类的⽣活有什么关系,树⽴学⽣保护野⽣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年级生物导学稿系列---冀少版第一单元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 2012—2013—1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课前回顾】1.鱼鳃是由、和组成,鳃片上长着许多细长的,鳃丝内有2.生活在__________等淡水中的鱼,统称为_________鱼类。
其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以及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最常见的淡水鱼类。
3、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_______,用_____呼吸;体表的多长有_______;用__________游泳;体温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2、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能力方面: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青蛙背腹两面的颜色一样吗?它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
自学指导二:思考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自学指导三:阅读P100,最后一段说出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应如何保护青蛙。
自学指导四:观察蜥蜴的标本,说出它的体型和四肢有什么特点。
自学指导五:通过观察和阅读,理解蜥蜴适合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青蛙在陆地上生活,主要靠________呼吸。
2、青蛙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__________动物。
3、青蛙背部皮肤呈________色,间有_______斑纹,腹部呈______色,这样的体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呼;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________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_______,主要用____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________的作用;体温_______。
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描述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3、举例分析爬行类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预测】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
1、_________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2、常见的爬行类有哪些?
3、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头部后面有;头可灵活转动,四肢,不能跳跃,但能。
表面覆盖有角质的;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发达的肺;
4、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或;用呼吸;体温;四肢;。
5、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1、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
A、适应水生生活
B、利用皮肤呼吸
C、适应陆地生活
D、自由活动
2、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特征(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体表被毛
D、具有角质鳞片
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昆虫纲
B、爬行纲
C、蛛形纲
D、两栖纲
4、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 )
A、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B、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C、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D、头、胸、腹、四肢、尾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