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冀少版《学习探究》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蚂蚁食性展开探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实验中,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让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能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重难点】
1.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
2.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最小动物是什么。
引出——蚂蚁。
2.学习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出蚂蚁的生活习性”,教师把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整理,指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同学们针对蚂蚁的食性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讨论,结合课前观察解决本节知识内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知识扩展:了解探究对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
1 / 1。
打印版学习探究【学习目标】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知识网络】体验并概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习探究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流程】流程一:自学指导阅读小资料中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流程二:自学指导阅读知识链,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
平行训练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
流程三:自学指导阅读知识链,了解科学探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平行训练:1.你家里栽培的花萎蔫了,就这一现象进行探究。
2.你的手表突然停了,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
达标测评:1.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游动,他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些“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①以上叙述属于提出问题的是,②属于实验步骤的是③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A假设B推论C实验D观察2.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唯一方法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的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3.期中考试开始了,A小明翻开理综考卷,发现生物题最简单;B仔细看题,题目很灵活又富有思考性;C可能是老师们希望建立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信心;D小明心想,我要是仔细作答可以考的很理想;E于是小明很仔细的作答;F最后小明笑眯眯地离开了考场。
①以上叙述属于假设的是;②属于实验验证步骤的是;③科学家为了证实自己所做的假设,常以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A观察B假设C实验D推论初中生物。
第四节学习探究【教材分析】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剖析探究活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浓厚,对身边的事爱问为什么,也爱动脑、动手。
学生可能把“探究”想得很复杂,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实际上他们平时对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在玩儿中就进行了探究,只是过程不够完整或结论不够科学并缺少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探究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实践各种探究活动。
由于学生实验能力还不强,所以独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尚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情景引入:从生活中的问题,“台灯不亮了”,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以及查找原因的办法。
评价学生的方案,及时给予鼓励。
小结:我们讨论“台灯为什么不亮了”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探究,探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由此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引导阅读教材中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引导分析:小明的探究活动是怎么开始的?提出问题后要作出假设,为什么叫假设呢?要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再看看小明下一步是怎样做的。
第四节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学习探究教案冀教版教材分析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剖析探究活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浓厚,对身边的事爱问为什么,也爱动脑、动手。
学生可能把“探究”想得很复杂,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实际上他们平时对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在玩儿中就进行了探究,只是过程不够完整或结论不够科学并缺少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探究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实践各种探究活动。
由于学生实验能力还不强,所以独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尚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性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 CAI课件(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干湿表,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并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冀少版生物教案七上1. 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 了解生物与生命相关的基本概念;3. 能够描述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2. 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结构;【教学难点】1.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 生物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冀少版生物教材七上;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命体的图片或视频,引入生物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演化及分类等方面的科学。
2.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生活规律等内容。
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和推理是生物学提取知识的主要方法。
三、探究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结构1. 生物的组成:生物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四、总结归纳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科学,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板书设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科学;- 研究内容: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生活规律等;-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和推理。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 在生活中观察周围的生物体,了解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但是在引入生物学研究内容和方法时,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习探究【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性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入创设情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台灯不亮了”,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以及查找原因的办法。
评价学生的方案,及时给予鼓励。
小结:我们讨论“台灯为什么不亮了”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探究,探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由此引出课题。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提出多种原因,小组讨论制定查找原因的方案,并且进行交流。
提示和建议从身边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从生活中寻找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讲授新课引导阅读教材中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引导分析:小明的探究活动是怎么开始的?提出问题后要做出假设,为什么叫假设呢?要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再看看小明下一步是怎样做的。
播放课件(1)小明对实验的设计。
强调设计实验的原则:可行性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认真阅读“探究竟1”,了解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分析资料后回答: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认真观看,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及时提问,加深理解。
阅读资料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
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知识经验上的,不同于毫无根据的臆测,必须能够被检验。
假设要与问题相符,要与实验条件和能力相接近。
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因为是探究活动,在被检验之前,就属于预测,既假设。
§ 1—5 学习探究【课前预习】1._______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2.探究的基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探究对学生学习生物没有作用。
( )(2)在科学探究中,各个探究步骤的顺序不能改变。
( )(3)只要经过一次探究活动,得出的探究结果就是正确的,不需要经过实验反复论证。
(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5)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 )(6)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 )(7)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课本知识发生矛盾时,应以课本知识为准。
( )(8)科学探究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 )4.先在野外认真地观察蚯蚓的爬行,根据你的观察情况,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是怎么爬行的?”(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2)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①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②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5)把你探究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C.只有符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顺序的研究才属于科学探究D.科学探究中,“完成实验”是指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2.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惟一的有效方法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3.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d.通过观察,小民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步骤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探究实验题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题目,解答题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和做出
的假设
2、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以及变量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1、根据课前复习,学生已知探究的步骤,解决本课第一个
难点知识点:探究实验第一步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
2、解题思路,第一个探究实验题得出方法:尽量在题目中
找到提出的问题。
引出第二个探究实验题,发现按照尽
量在题目中找问题有点困难,渗透变量的概念,通过变
量来提出问题,得出提出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
3、引用实验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变量是什么?得出单一变量的原则,
分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以及避免偶然性的原则。
4、多实践
强化一些探究实验的例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得以强化
和巩固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重点,在中考中占得分值也比较多,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探究实验题的题型有了更明确的
解题方法,不足的是课堂讨论气氛不够浓厚,课堂探究实验
没能让学生亲自实验的环节,下次要继续改进。
课题《学习探究》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提出问题及作出假设(2)实验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3)知道实验设计的原则(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过程与方法:(1)提升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能力、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赞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科学家要经历多次实验和探索,体会到科学研究不易与艰辛。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实验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分析生物新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并把“科学探究”列为课程内容10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一级主题,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是在经过全册学习后,开辟的“科学探究”实验专题,把探究性实验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个复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验情境中领会、掌握有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深入思考,并能自主探索、发现新问题、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设计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整体提高,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但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原理的运用不明确。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数据的能力,但分析数据和表达交流能力还比较薄弱。
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可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多媒体、希沃白板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忆旧知、导入课题1.回忆“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实验。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当时做实验提出的问题。
3.作出假设,提问:为什么作出有影响的假设?4.引导学生归纳出作假设的一般方法。
假设需要依据已有的经验、事实。
5.制定计划,引导学生回忆制定计划的过程。
提问:变量是什么?设定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原则。
学习探究-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探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3.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细胞组成的基本结构;4.学习关于遗传、进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引入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相关领域;2.列举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特征;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主题展开1.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分类方法:主题内容举例分类的目的便于研究和掌握生物知识,促进生物研究的深入根据动物特征分类分类的依据形态特征、行为特征、遗传特征根据哺乳动物特征分类分类的方法等级分类法、进化分类法根据进化关系分类2.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主题内容举例细胞的定义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主题内容举例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指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和定义、基因的遗传规律进化的概念进化是一种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小结归纳1.重申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分类方法;2.总结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3.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课后作业1.对生物学的定义和分类方法进行总结;2.分析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3.归纳遗传和进化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方面有所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分类方法,理解细胞组成的基本结构,探究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探究一.【学习目标】的方法。
2.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小明的探究是从什么开始的?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小明接下来提出了一个假设,他的假设是什么?3.小明在提出假设后,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呢?设计完成了实验,并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了结论——,然后他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了。
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的科学态度,探究结果要经过反复的,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对于实验的设计,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对于同一个假设,不同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去验证它。
那么,实验方案在设计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2)小明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糖和盐,他放盐的目的是什么?(3)小明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
他为什么要做好几次?2、某同学发现在白天或者干燥的地方一般没有鼠妇(即我们所说的潮虫子)。
在学习本节知识后,他想做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样的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根据你所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4)实验过程:①材料用具:若干只鼠妇、湿土、玻璃板、黑纸板、铁盘。
②实验装置:在铁盘两侧分别放上和。
③方法步骤:a.把鼠妇放在铁盘中央,静置2分钟。
b.每2分钟统计一次不同环境处的鼠妇数量,统计数次。
(5)除了光照外,实验中对鼠妇有影响的因素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6)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①实验过程中,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②实验结果:。
③得出结论:。
(三)交流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第四节学习探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准确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1.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组织教学】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关生物的问题,例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找到答案,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学习探究》(板书)一、阅读资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引言:阅读课本12页晓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并把探究的基本步骤按顺序填在图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有6步,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板书)提出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作出假设: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上。
设计实验:原则:可行性、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二、练习:“光对鼠妇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光,对照条件是有光和无光。
“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湿度。
对照是干燥和潮湿。
完成实验:重复实验——一次实验有偶然性,所以常常需要多次重复,这样结果才可靠。
有时实验结果并不支持假设,这样应修改假设,甚至放弃假设而重新做出假设,并重新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过程。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出正确结论,有时由于探究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图表、语言问题、模型等。
三、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
【课堂小结】科学探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1.1走进生物实验室 (1)1.2 学会观察 (6)1.3练习测量 (10)1.4学习探究 (15)2.1细胞 (17)第1课时观察细胞 (17)第2课时细胞的结构 (20)第3课时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3) 第4课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6) 2.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9)2.3多细胞生物体 (31)2.4单细胞生物体 (34)3.1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36) 3.2校园植物调查 (38)3.3 藻类植物 (40)3.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42) 3.5裸子植物 (44)3.6被子植物 (46)第1课时双子叶植物 (46)第2课时单子叶植物 (48)3.7我国的珍稀植物 (50)4.1田野动物调查 (52)4.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54) 4.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56) 4.4软体动物 (59)4.5节肢动物 (62)4.6鱼类 (65)4.7两栖类和爬行类 (67)4.8鸟类 (70)4.9哺乳类 (72)4.10我国的珍稀动物 (74)5.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76)5.2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 (79)1.1走进生物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1.2 学会观察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⑴图片(可以是风景、动物或植物)⑵课件(骆驼、骆驼刺、旗形树的图片。
并配有解说,说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⑶带花的月季枝条(4人1枝)、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按实验组准备)学生:⑴预习书第7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⑵花、白纸。
第四节学习探究
【教材分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剖析探究活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浓厚,对身边的事爱问为什么,也爱动脑、动手。
学生可能把“探究”想得很复杂,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实际上他们平时对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在玩儿中就进行了探究,只是过程不够完整或结论不够科学并缺少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探究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实践各种探究活动。
由于学生实验能力还不强,所以独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尚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技能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