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405.50 KB
- 文档页数:25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5)一、名词解释1.血清学诊断2.培养基3.基础培养基4.选择培养基5.鉴别培养基6.菌落二、填空题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和 .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 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B.一般含IgM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A.血液B.尿液C.粪便D.呕吐物E.脑脊液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A.结核病B.军团病C.白喉D.脑脊髓膜炎E.百日咳7.一般需经3~4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A.结核分枝杆菌;B.淋病奈氏菌;C.空肠弯曲菌;D.炭疽杆菌;E.军团菌8.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A.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要严格消毒后采集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9.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时错误的是A. 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C.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D. 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E.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取血液,第2~3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尤其是检测抵抗力弱的细菌。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以减缓致病菌的死亡,阻止杂菌的过度生长。
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温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有的尚需作动物试验等。
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效率是影响临床诊断程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欢迎共阅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5)一、名词解释1.血清学诊断2.培养基3.基础培养基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A.血液B.尿液C.粪便D.呕吐物E.脑脊液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A.结核病B.军团病C.白喉D.脑脊髓膜炎E.百日咳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C.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D. 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E.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10.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一项是()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立即保持低温和干燥。
四、问答题5.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二、填空题答案1.标本的采集时间,采取方法。
2.中和试验。
3.急性期和恢复期。
高4倍或4倍以上。
4.脑脊髓液,血,出血瘀斑渗出液。
5.选择,鉴别6.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7.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3.根据培养基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一种常用培养基。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最新)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原则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分类原则科学性:依据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类。
实用性:便于临床操作和感染控制管理。
系统性:涵盖各类医院感染,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和感染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 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 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3. 消化道感染胃肠炎肝炎肠道寄生虫感染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脓疱疮蜂窝织炎手术切口感染5.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败血症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7. 心血管系统感染心内膜炎心肌炎8. 骨关节感染骨髓炎关节炎(二)按病原体类型分类1. 细菌感染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肠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3. 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
4. 寄生虫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阿米巴病等。
蠕虫感染: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三)按感染途径分类1.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医疗器械、病床等媒介传播。
2.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
气溶胶传播:如通过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传播。
实验室检查包含哪些(二)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身体样本中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标志物来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检查包含的五个方面内容。
正文:一、血液检查:1. 血红蛋白: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用来评估贫血程度。
2. 血小板计数: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用于评估凝血功能。
3. 血浆电解质:测定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如钠、钾、钙等,用于评估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4. 白细胞计数:评估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5.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液中的血糖控制情况,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二、尿液检查:1. 尿蛋白: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肾功能和筛查潜在的肾病。
2. 尿潜血:检测尿液中的隐血,可以用于筛查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
3. 尿比重:测定尿液的比重,可以评估肾脏浓缩功能和水平衡。
4. 尿白细胞计数:评估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检测泌尿系统感染。
5. 尿葡萄糖: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三、生化检查:1. 肝功能:检测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脏酶的活性,用于评估肝功能。
2. 肾功能:测定血液中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
3. 血脂检测:测定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用于评估脂代谢状态和心血管健康。
4. 电解质及血糖:测定血液中的钠、钾、钙、血糖等指标,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和糖代谢状况。
5. 血清蛋白质:测定血液中的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四、免疫学检查:1. 微量抗原/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微量抗原或抗体的存在来判断某些疾病的感染、免疫状态和疫苗效果。
2. 免疫球蛋白检测:测定血液中特定免疫球蛋白(如IgG、IgM、IgA)的含量,以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法文/ 张力平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可查明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必要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毒力检查等,从而协助医生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因学诊断、指导合理用药或观察治疗效果。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大致包括:①光学显微镜对标本或组织中的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②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③用免疫学技术对病原体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④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微生物学检查的第一步,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病原体的检出率,因此应注意下述原则:1.采集标本时应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盛放标本的容器和培养基应预先进行无菌处理并贴好标签。
2.应选择感染部位或病变明显的部位采集标本,避免周围组织、器官或分泌物中的杂菌污染。
例如感染性伤口,应从其深部而不是从表面采集标本;若采集龈沟液检查口腔厌氧菌,应将无菌滤纸条深入龈沟中,停留数秒后取出;怀疑细菌性痢疾时,应采集有粘液或脓血的粪便;采集病毒的标本应尽量含有感染的细胞。
3.根据病原体在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时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选择在最佳时间采集适宜标本。
例如,可疑伤寒的病人,在病程的1~2周内取血液,2~3周时则取粪便或尿液送检;怀疑流行性脑膜炎的病人,应选取脑脊液、血液或皮肤上的出血淤斑进行检测;如果进行病毒培养或其抗原检测,一般应取急性期标本,标本采集越早,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越高。
4.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标本,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特别是对抗生素敏感的病原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故无此限制。
而且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加入抗生素,以避免在病毒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5.检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IgG时,应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只有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的效价明显升高达4倍或以上时,方有诊断价值。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标本应保存在-20℃。
6.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细菌性感染腹泻报告单尊敬的医生,请允许我向您报告患者的病情。
根据我们的初步诊断,该患者可能患有细菌性感染所致的腹泻。
以下是该患者的详细病情描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情描述:该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26岁。
她在过去的三天里出现了频繁的腹泻,每天大约有6至8次,伴有腹痛和肠胃不适感。
她对食物没有特别明显的敏感,但注意到她最近曾食用了某家餐厅的外卖食物。
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粪便培养和血液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出现了细菌感染的迹象。
进一步的检查表明,该患者可能感染了沙门氏菌。
治疗建议:基于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建议对该患者进行以下治疗措施:1. 细菌性感染的腹泻通常是通过口服抗生素治疗的。
根据我们的检查结果,我们推荐给该患者使用含有有效抗生素的口服药物。
2. 我们还建议该患者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后继续观察病情。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比如高烧、持续呕吐等,我们建议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考虑进一步的治疗选择。
3. 另外,我们也建议该患者加强饮食调理,避免摄入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腹部不适。
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最后,我们建议该患者尽可能休息,并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请您根据以上建议对该患者进行治疗,并继续监测其病情。
如有任何进一步的需求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合作!此致敬礼XXX医院医生。
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与感染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在临床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希望对相关朋友有所帮助。
一、经典的鉴别方法—血常规到医院就诊时,一般的验血项目是有道理的,感染类型鉴别主要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种。
常认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为急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以及“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淋巴细胞提升提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病毒感染”等,具体如下:1.白细胞提升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提升(1)感染因素:①中性粒细胞提升和白细胞总数提升可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急性细菌性感染;②白细胞减少,可能提示存在沙门菌感染、结核和布鲁菌病;③白细胞总数如果大幅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如脓毒症某些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④另外,也可提示患者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感染情况,但较少发生。
(2)非感染因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也提示患者存在病理和生理方面的因素):①生理:月经期、妊娠、新生儿、分娩及心理影响等。
②病理:血管炎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可因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和一些如疟原虫等原虫感染而下降。
3.白细胞正常或下降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减少一般表示存在沙门菌感染。
4.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一般提示患者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急性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长期持续增加,一般提示应与白血病等血液系疾病相鉴别。
6.白细胞提升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提升一般表示可能存在结核、寄生虫、药物等因素。
7.淋巴细胞提升(1)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如水痘、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
(2)非感染因素:移植排斥反应等。
另外,使用这些指标来判断感染型并不是特异的。
但由于血常规由来已久,初筛也有其意义,我们发现因为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的,血常规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步。
细菌的检查方法范文细菌检查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它是通过检验样本中是否含有细菌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检查方法。
一、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最基本的细菌检查方法。
它通过将病原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上,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使细菌能够繁殖生长。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细菌菌落能够用于鉴定细菌种类和进行药敏试验,从而帮助医生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细菌染色细菌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检查方法,它通过使用染色剂将细菌染色,从而使其在显微镜下能够被观察到。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用于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而抗酸染色则用于检测酸性染料抗拒的细菌(如结核菌)。
三、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方法。
它常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目前常用的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有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等。
药敏试验通过将培养好的细菌与不同的抗生素接触,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其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PCR则是一种利用特定引物扩增标靶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是否对其中一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四、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体液或细胞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
常用的细菌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到体液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特定抗体或抗原,从而提供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和判断。
五、细菌核酸检测细菌核酸检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细菌检测方法。
它通过从样本中提取细菌核酸,利用特定引物和核酸扩增技术(如PCR)进行扩增,从而检测和鉴定细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感染。
细菌检查方法的选择通常由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设备等因素决定。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设备或环境等造成的新发或增加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因此,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主要使用的医院感染检测与监测方法。
一、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目前医院感染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将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进而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并提供治疗的指导。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医院感染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它能够通过检测体液或标本中的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感染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快速、敏感、准确,并且不受细菌培养的时间和条件限制。
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质谱法都是在医院感染检测领域中常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鉴定病原体。
三、临床诊断标准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医院感染的监测也需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来判断。
临床诊断标准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升高、局部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这种方法可以对没有明确病原体的感染进行初步诊断,但相对于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低。
四、环境监测法除了对患者进行监测外,对医院环境的监测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医院各类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表面采样和空气采样等。
表面采样一般使用无菌棉签,对医院设备表面、门把手等进行擦拭和培养。
空气采样则通过空气细菌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临床诊断标准和环境监测法等。
合理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一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一)各种染色1革兰染色(Gram stain):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2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通过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菌种类较少,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
正常:未见。
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每个视野>10根+++每个视野发现1~10根++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300个视野发现3~9根±300个视野发现1~2根3异染颗粒染色(Metachromatic granula stain):用于检查棒状杆菌。
4墨汁染色(Indian ink negative staining):用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方法,用于脑脊液中查找新生隐球菌。
正常:未见。
5鞭毛染色(Flagella stain):鞭毛的数目和位置随细菌种类而不同,可分为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和丛毛菌,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如霍乱弧菌是单鞭毛菌。
6荚膜染色(Capsules stain):荚膜是细菌壁外一层粘液性多聚物,赋予致病菌的侵袭力。
染色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颜色,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
如肺炎链球菌。
(二)涂片检测(smear)1便球杆比检查( stool cocus/bacillus):即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
正常值:便球杆比:1:3临床意义:健康人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厌氧菌和小部分需氧菌。
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外,其余人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
在肠道发生致病菌如沙门、志贺、弧菌感染时往往由于使用抗生素而是革兰阴性杆菌受到抑制,此时球菌/杆菌比值有可能变大。
若比值显著增大,常提示肠道菌群紊乱或发生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