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探讨作者:徐仝陈旭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30期【摘要】气机升降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1],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机升降正常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疾病中,善于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作为指导,认为机体各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善于从整体入手,运用升脾气、降胃气,疏泄肝气,宣降肺气等方法以调畅各脏腑气机,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收效甚好。
【关键词】气机升降理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2]。
中医学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FD全球患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
西医学主要通过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胃底舒张药以及消化酶等进行治疗,但疗效一般,一旦停药,则易复发。
为了减少复发,则应恢复胃肠的正常动力功能,使其进行自我调节,中医药善于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在治疗该病中起到较好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FD的发生与机体各脏腑的气机升降失常存在先关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 气机升降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气机升降理论首见于《皇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说明大自然中气机升降正常的重要性。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清阳”和“浊阴”的正常运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疏调气机法与药物的升降浮沉作者:何逵何云长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年第09期摘要:国医大师张震立疏调气机法治疗气机失常之证,提出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予疏调汤治之。
而升降浮沉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的气味厚薄、质地等因素决定了药物的升降浮沉,而药物的用药部位、炮制、配伍、煎法等因素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
临床中以药物升降浮沉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疏调气机法治疗气机失常之症,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疏调气机法;中医药性;升降浮沉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9-0001-03国医大师张震创立了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立疏调气机法治疗气机失常之证,提出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予疏调汤治之[1]。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2]”周学海《读医随笔》曰:“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籥,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
[3]”《素问·举痛论》亦曰:“百病生于气也。
”《景岳全书·诸气》中言:“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道德经》六十三章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笔者通过研究疏调气机法与药物升降浮沉的理论,并根据药物升降浮沉之理灵活加减应用疏调汤,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故以此文探讨疏调气机与药物的升降浮沉之理。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作用趋向,向上向外为升浮,向下向内为沉降。
该趋向与所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病的病位相同,这种性能可纠正气机异常并使之恢复正常[4-5]。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中医传统理论的核心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人体内的气机(气血运行的规律)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疾病,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恢复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气机的升降规律气机的升降规律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气机的升降规律涉及到人体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四肢百骸的运动、新陈代谢的变化等方方面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相应,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气机的升降也受到阴阳五行的调控。
在人体内,气机的上升主要包括气和血循环、水液代谢、精神活动等方面,而气机的下降则包括排泄、新陈代谢、进食等方面。
气机的升降规律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对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气机升降理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胃肠疾病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胃是水谷精气之源,具有宰牲、制气的功能,属于上升的气机。
而肠是水涎脏府,具有传导、化余的功能,属于下降的气机。
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医常常运用升降法则,通过调节脏腑的升降功能,恢复其正常活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心脏具有主导气机运行的功能,血液则随着气机的升降而流通输送。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心脏的升降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大脑是气机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受到气机升降的调控。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规律,疏通气机的运行通路,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周炜“左阴右阳”针法及“左升右降”气机升降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骆璐;杨宇洋;周炜【摘要】Either from Dao De Jing or Inner Canon of Huangdi,it was said in both that as long as everything is in balance with Yin and Yang,all the living creatures could be created and stay sound,which indicates that Yin and Yang balance is the very nature of all.According to five elements theor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the left belongs to the west and corresponds with the metal,and the sunset happens in the west;whereas the right belongs to the east and fire,corresponding with sunrise.Hereby the left is the Yin,yet the right is the Yang,which is the rule of nature.Humans correspond with the nature so our body is also in the status of "left Yin and right Yang" and "left ascending and right descending".Physically,our body can function smoothly when the Qi movement of " left ascending and right descending" runswell.However,once we get attacked by the six exterior pathogenic factors or our interior organs start to disfunction,the left Qi of the spring and summer will fail to rise,yet the right Qi of the autumn and winter shall lose the control of inclining.Then the Yin and Yang will be off balance and diseases will occur.The " Left Yin and Right Yang Meridian Regulation" method was suggest by Prof.ZHOU after combining the classic theories and clinic practice,which holds that we should smoothing the Qi movement corresponding with the "left yin and right yang" status to treatdisease by selecting acupoints on the left Yin meridians and the right Yang meridians.%无论是《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抑或《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皆道明了天地万物由阴阳而化的本质.左为西属金,主日降;右为东属火,主日升.左为阴、右为阳,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体与自然天地相应,机体亦处于“左阴右阳”及“左升右降”的状态.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升右降的气机运行功能正常则身体康健;若时感六淫或脏腑虚损,气化功能失常,左侧春夏之阳气不升,右侧秋冬之阴气失于沉降则阴阳不平、疾病乃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是周炜主任基于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针刺方法,他认为针灸之法应顺应“左阴右阳”之气,即取左侧阴经及右侧阳经调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2【总页数】3页(P1745-1747)【关键词】左阴右阳;针灸;辨证取穴【作者】骆璐;杨宇洋;周炜【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8.621 左阴右阳中医认为人类处于天地之间的大宇宙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与大宇宙相应的小宇宙,天地阴阳的属性决定了人体阴阳的属性,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1]。
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的探讨中药的升降沉浮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
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
本文就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择其精要进行概述和探讨。
标签:升降浮沉;药物性能;药性理论1 升降沉浮理论的意义升降浮沉理论经历了很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药性理论。
从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
其独特的药性特点不仅在方剂配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方剂组方用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药性理论,也为方剂配伍组方用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药性理论基础,在方剂中起到了其独特的指导作用。
2 升降沉浮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的脏腑组织在气化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有肺的肃降功能,肝的疏泄作用,脾脏的升清,六腑的降浊等。
都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关。
因此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存在的特征,而气机的升降失常也必定引起机体的功能紊乱。
因此在用药组方上就要调和气机升降,这是中医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主要是调和脏腑气机的升降,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合理用药使之升降恢复有度有序,以去除疾病[1]。
具体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主要表现为以下这些方面。
2.1纯升无降:《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2],用黄芪益气升提为主药,大补肺气,桔梗载药上行,升麻、柴胡举陷升提,知母制黃芪之温,以治胸中大气下陷证,症见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象沉迟微弱。
现代研究用其加味以升压和稳压,疗效可靠。
《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全方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脾胃气虚诸证,黄芪配伍柴胡、升麻。
《景岳全书》举元煎,黄芪与升麻同用,纯升无降,以治气虚下陷导致的血崩血脱,亡阳重危之重证[3]。
2.2纯降无升:张锡纯指出“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
中医的“⽓化”、“⽓机”理论⼀篇⽂章全⾯了解中医的“⽓化”、“⽓机”理论提要:⽓化,是指⽓的运动及其所产⽣的各种变化,⽓化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提要:概念,⽓机理论蕴涵于其中。
各脏腑以不同⽅式参与整体的⽓化、⽓机活动,整体的⽓化、⽓机活动是各脏腑综合作⽤的结,同时⼜是维持脏腑间平衡的重要因素。
“⽓化”是《内经》所论⽣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作为词语,也是在《内经》之中⾸次运⽤。
⾃此以降,⽓化就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受⼈们的关注和研究。
⽓化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机理论蕴涵于其中。
⽓化、⽓机是⼈体⽣命活动存在的基本⽅式和状态,脏腑经络是其发⽣的场所,脏腑经络的机能是其具体体现,脏腑阳⽓为其动⼒源泉。
⽓化、⽓机失调是⼈体疾病发⽣的基本病机之⼀。
整体的⽓化、⽓机活动是各脏腑综合作⽤的结果,同时⼜是维持脏腑间平衡的重要因素,正是脏腑及精微物质的⽓化、⽓机之聚散、升降出⼊运动,才构成了整体⽓化、⽓机活动的总画⾯。
⽓化的内涵⽓化,是指⽓的运动及其所产⽣的各种变化。
要解读“⽓化”的涵义,务必在熟悉《内经》所论“⽓”的涵义之后,也要对其论述“化”的原⽂内涵有所认识。
如此才能够全⾯⽽深刻理解其中所论“⽓化”意义。
“化”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素问》524次,《灵枢》34次,“⽓化”仅仅出现了13次。
《内经》所论⽓化可以概之为:宏观维度的⽓化,是指天地间阴阳之⽓相互作⽤所导致的⼀切变化,包括天地阴阳之⽓对⼀切事物的新⽣、成长、消亡所带来的影响,运⽓理论所⾔的⽓化即是此意。
中观维度之⽓化, 是指天地阴阳之⽓变化与⼈的⽣命融为⼀体,主要体现在⾃然⽓化所表现的时间节律与⼈体⽣命现象以及⼈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对⼈体的⽣理机能、病理变化,以及对治疗措施产⽣的影响。
就微观意义⽽⾔,⽓化是在⾃然之⽓的参与下,⼈体所发⽣的各种⽣化活动,可以从以下五个⽅⾯予以认知:①饮⾷化⽣为精、⽓、⾎、津、液等维持⽣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并在此过程中产⽣各种⽣理机能活动;②⼈体脏腑将精微物质经过代谢转化为汗、尿、粪渣等作⽤;③⼈体⽣命过程(⽣、长、壮、⽼、已)的演化作⽤;④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体⾃⾝的调整、防御、修复作⽤;⑤机体在病理状态下对药物的、针刺的、艾灸的治疗所发挥的相应效应等。
调理气机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体会张艳1,赵殿臣2,刘晓蕾2(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源自《内经》,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因此气机升降失调是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大法。
心血管疾病多以“心主血脉”、“心主神志”改变为主,是气机升降失调的具体临床表现。
临床应用调理气机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调理气机经方以辛开苦降为法,有调理脾胃,调理肝胆,调理心肺等。
在心血管病应用中,调理气机是治疗大法。
气机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气机通畅,血脉得行,心病可治。
关键词:气机升降;心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714.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6-1027-02Disscussion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reatment with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of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QiZHANG Yan 1,ZHAO Dian-chen 2,LIU Xiao-lei 2(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icine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 ;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 )Abstract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theory of Qi from Neijing.is the universal law of the TCM theory of lifting ,Qi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theory.The Qi activities embody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the visceral disorders are all disease of Qi re-cuper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money -raising.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heart blood and mind are chan-ging volunteers and the specific clinical disorder Qi.Our clinical application by prescription qi recuperation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ften made apparent curative effect.Regulate Qi in the open bitter drop for Michael essien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ing courage ,recuperate recuperates cardiopulmonary etc.Heart diseases ,regulate qi is applied in treatment.Qi 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of qi ,blood flow ,and anxiety to cure.Key words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f Qi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收稿日期:2010-09-23作者简介:张艳(1960-),女,辽宁丹东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
2017年1月第37卷第1期Nov.2017 Vol.37 No.1现 代 中 医 药Moder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59 ·从气机升降论治咳嗽侯亚青1 宋 平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摘 要:以肺脏与其他脏腑气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从气机升降论治咳嗽,认为肺气宣降正常、肝肺升降有序、脾升胃降、肺肾协调,则咳嗽自愈,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咳嗽;肝升肺降;脾升胃降;肺肾协调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71(2017)01-0059-02DOI:10.13424/j.cnki.mtcm.2017.01.023 咳嗽是肺系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
“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
“气顺则一身痰涎自消”[1]。
中医学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咳嗽久咳的重要病理特征。
而宋平认为咳嗽的病位虽在肺,却又不止于肺,各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他脏腑气机升降亦可影响及肺的气机升降,从而导致咳嗽。
故治疗咳嗽尤其是久咳,宋师常从脏腑气机升降论治。
1 肺气宣降正常咳嗽自止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
中医认为咳嗽的基本病机为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调。
一方面,肺失宣降,肺中浊气不能正常宣发而呼出体外,从而影响肺气通调,迫气上逆则作咳嗽;另一方面,气既上逆,则水道通调失常,脾转输到肺的津液既不能正常宣发体表,亦不能下降肾与膀胱,致使水液潴留,久则凝聚成痰,痰阻气道而为咳。
因此治疗上要把握肺气升降出入的特性,将宣降之药熔于一炉[2]。
临床常以银花、连翘、桑叶、桔梗、白前等以散以升,枳壳、苏子、杏仁、前胡等降气化痰,宣降同调,从而恢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达治愈的效果。
2 肝肺升降有序咳嗽自消肝肺关系十分密切。
在经络上,肝肺经络在胸中相连。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气机升降是中医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从中医理论角度看,人体内存在着气(也称精气、元气等),它们的升降运动可决定了人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运用气机升降理论可治疗多种杂病。
气机升降即为人体气的运动规律,它是人体生理活动、气血循环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基础。
气机上升,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气机下降,则可调理胃肠功能,有助于食物消化。
由此可见,气机升降是保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命流动活动。
在临床中,气机运动不畅常与疾病有关。
当气机上升不畅时,会影响人的思维、记忆、免疫功能等,引发失眠、健忘、易感染等症状。
而气机下降不畅,则容易造成身体脾胃失调、胃肠病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在实际临床中,运用气机升降理论可针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1. 气机上升不畅的病症:治疗这类病症可采用通过香火、音乐、舞蹈等刺激气机上升的方法。
此外,运用运动疗法、精神舒缓疗法也可提高气机上升的效果,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气机下降不畅的病症:其中以肠胃疾病居多,治疗可采用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等多种方法。
此外,平时的饮食习惯也对胃肠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 气机升降失调的疾病:这类病症表现为身体多处不适、精神疲倦、免疫功能低下等。
治疗方法可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情况的治疗方法,使用综合性疗法调节身体气机升降,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总之,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气机上升充足和气机下降正常,是维护人体健康的核心。
治疗疾病本质是平衡身体气机的运动,切实掌握好气机升降的规律,演练好气机升降的方法,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杨巨成100039)
关键词:气机升降中医治疗指导作用
中医医学理论起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在数千年与人类各种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多种流派并存的理论学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它在造福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各家中医流派所推崇。
我们今天的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认真学习并重温气机升降理论无疑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升和降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内经》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又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患病,则可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反之,升降失调又可导致机体百病丛生。
所以《内经》又指出“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而历代医家亦对气机升降极为重视,提出诸如“生死之机,升降而已”,“明乎脏腑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等经典论断。
虽然升降失调所涉及的脏腑功能之间关系复杂,但中医脏腑功能升降理论认为,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均主降。
它们之间的升降合作保持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协调。
笔者认为临床上脏腑功能失调在气机升降方面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不及。
其中包括脾气虚(脾升不及);肺气虚(宣降无力);肝胃失和(肝气不升,胃气不降);六腑通降下行
功能失调,表现为便秘、癃闭、淋证、腹胀腹痛等证。
第二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太过。
其中包括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腑降太过,其中包括腹泻、便溏、遗尿等证。
第三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反作。
其中包括升之反作,例如脾气下陷之脱肛、久泻、白带过多;降之反作,例如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胆火上逆等证。
其中,脾胃升降理论是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因为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升,方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胃气降,方能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
中医理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另外,脾气上行则肝气随之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之下降。
在临床上脾胃升降失常病机为脾阳不升,胃气不降。
其证候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困倦无力、食不知味、纳减便溏等,治宜补气升阳益胃,即所谓“脾宜升则健”,“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代表方剂如张锡纯创立的“培脾升肝汤”以及李东垣创立的“升阳益胃汤”等等。
在临床上常见的“浊阴不降”病证则多由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功能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胸闷、腹胀、便溏、厌食、呕吐等,治法上取“胃宜降则和”,代表方剂连苏饮(黄连、苏叶、吴萸、白豆蔻)加减治疗,以上这些病证表现均可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
笔者在急诊科临床从事内科工作十余年来尝试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指导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病,在现代医学中以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为生理病理学基础,特点为反复发
作,季节性明显,中医辩证为正气亏虚,肺失宣降,治法以扶正宣肺、降气平喘为主,基本方药组成:全瓜蒌、半夏、苏子、前胡、当归、桃仁、杏仁、厚朴、旋复花、黄芪、白术、防风。
每日一剂,分早、中、晚,日服三次,水煎服。
方中全瓜蒌、半夏、苏子、前胡、杏仁、厚朴、旋复花均为降药,黄芪、白术、防风均为升药,升降同用,调畅气机,配合当归、桃仁活血化瘀,起到气血同治的效果。
该方剂在临床治疗上标本兼顾,尤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长期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病患者其扶正固本功效是单纯使用西药抗生素和激素所不具备的,当今医院急诊科普遍采用抗生素和激素静点治疗该类病急性感染期后,临床上配合运用中医方剂加减治疗在控制降低该类疾病复发率上体现出中医治疗的独特优势。
总而言之,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亦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希望广大中医同道能够认真加以体会,举一反三,在临证治疗中正确加以运用,一定会提高现代中医的临床疗效,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颜正华<<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