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剪力墙的截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7
4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截面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剪力墙的截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荷载情况、结构布置、材料性能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截面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剪力墙的类型和特点剪力墙根据其开洞情况和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壁式框架等类型。
整体墙没有洞口或洞口很小,其受力性能类似于悬臂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全截面受弯。
小开口整体墙的洞口较小,墙肢的整体性较好,其受力性能仍接近整体墙。
联肢墙是通过连梁将一系列墙肢连接起来的剪力墙,墙肢单独弯曲变形,连梁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
壁式框架的洞口较大,墙肢的线刚度与连梁的线刚度较为接近,其受力性能类似于框架。
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在截面设计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考虑不同的因素。
二、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强度要求剪力墙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要求,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2、刚度要求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3、稳定性要求剪力墙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以防止在受压时发生失稳现象。
4、延性要求为了提高剪力墙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延性,即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三、剪力墙截面尺寸的确定1、墙厚剪力墙的墙厚应根据其受力情况、抗震要求以及建筑功能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在非抗震设计时,墙厚不应小于 160mm;在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 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 160mm。
2、墙肢长度墙肢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在墙肢中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同时,墙肢长度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其抗侧力性能。
一般来说,墙肢长度与墙厚之比宜大于 8。
3、洞口尺寸洞口的尺寸和位置应合理布置,避免出现洞口集中在某一部位的情况。
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承担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还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则是确保剪力墙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环节。
剪力墙的截面形状通常有矩形、T 形、L 形等。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受力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
比如,矩形截面剪力墙在结构中较为常见,其受力性能相对简单,施工也较为方便;而 T 形和 L 形截面剪力墙则在一些特殊部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结构的空间布局和受力特点。
在进行剪力墙截面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承载力要求包括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等,以确保剪力墙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要求控制剪力墙的裂缝宽度和变形,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不受影响。
对于剪力墙的抗弯承载力设计,需要计算截面的弯矩。
这个弯矩通常是由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
根据计算得到的弯矩,再结合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确定剪力墙截面所需的纵向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钢筋的屈服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因素,同时还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抗剪承载力设计也是剪力墙截面设计的重要内容。
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剪力,若剪力过大,可能导致剪力墙发生剪切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合理配置箍筋和纵向钢筋,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能力。
在设计时,要根据剪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确定箍筋的间距、直径和肢数等参数。
剪力墙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同样不可忽视。
当剪力墙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时,需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这就需要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截面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剪力墙在受压状态下的稳定性。
除了承载力设计,剪力墙截面的尺寸选择也非常重要。
截面尺寸过小,可能无法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截面尺寸过大,则会增加结构自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风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剪力墙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体系、荷载情况、建筑功能要求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的设计方法。
一、剪力墙的类型剪力墙根据其开洞情况和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整截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等。
整截面剪力墙没有洞口或洞口很小,其受力性能类似于悬臂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内的弯矩和剪力分布比较均匀。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洞口面积较小,墙肢的整体性较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仍以弯曲变形为主,但墙肢内的局部弯矩会有所增加。
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则是通过连梁将多个墙肢连接在一起,其受力性能相对复杂,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和连梁会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力。
二、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应遵循均匀、对称、周边和分散的原则。
均匀布置可以使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抗侧刚度相近,避免出现扭转效应;对称布置可以减小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扭转;周边布置可以增强结构对周边框架的约束作用,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分散布置则可以避免剪力墙集中在某一区域,导致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
在实际设计中,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同时要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避免影响房间的使用。
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地震烈度、风荷载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
三、剪力墙的截面设计1、墙肢厚度剪力墙的墙肢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和墙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多层建筑,墙肢厚度不宜小于 160mm;对于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的墙肢厚度不宜小于 200mm,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180mm。
2、墙肢长度墙肢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墙肢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过短的墙肢则可能导致稳定性不足。
一般来说,墙肢长度不宜大于 8m。
3、边缘构件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1、剪力墙配筋设计剪力墙主要传递以下结构内力: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以及剪力引起的平面内弯矩、竖向荷载引起的压力,这些内力可以通过结构计算求得。
非结构内力主要包括温度应力和平面外弯矩,这部分内力很难定量计算,结构设计中一般用构造措施来解决。
水平剪力由水平分布筋承担,平面内弯矩由竖向分布筋及墙端纵筋承担,竖向压力由墙身砼承担。
与框架柱纵筋可以承担压力不同,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较细,受压时容易压屈,因此不承担竖向压力,也不承担弯矩中的压力,但可以承担弯矩中的拉力。
为便于理解剪力墙中各种钢筋的作用,图九给出剪力墙的钢筋布置方式及承担的内力,作为对比,图中还提供了砼悬臂梁的内力图。
从图九中可以发现,砼构件中的箍筋通常扮演两种角色:抗剪和约束。
梁中箍筋用于抗剪,柱箍筋用于抗剪和约束,剪力墙中箍筋用于约束,抗剪则由水平筋代替。
图九剪力墙钢筋布置及承担的内力剪力墙计算配筋包括墙身的分布筋和墙身端部的纵筋,下面介绍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对剪力墙进行配筋设计。
(一)剪力墙分布筋。
剪力墙分布筋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平面内弯矩确定竖向分布筋,二是根据水平剪力确定水平分布筋。
为了简化计算,实际设计中通常按照一定的配筋率确定墙身竖向分布筋,SATWE计算平面内弯矩时,会先扣除这部分竖向筋承担的弯矩,再计算出墙身端部纵筋,因此在SATWE计算前首先要指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剪力墙分布筋中真正需要计算确定的只有水平分布筋。
计算梁箍筋时,通常是先指定箍筋间距,再根据剪力计算出箍筋面积,最后根据箍筋面积确定箍筋直径。
计算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时,也是先指水平分布筋间距,再根据剪力计算出分布筋直径。
SATWE 数据前处理中可指定水平分布筋间距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如图十。
图十SATWE配筋参数墙身分布筋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Asv/b*s其中Asv为墙身分布筋的面积总和,如分两排布置,则为两排之和,b为墙厚,s为分布筋间距。
比如墙厚250,竖向分布筋配两排,每排d10@200,则箍筋总面积Asv=78.5x2=150,b=250,s=200,故ρ=150/250x200=0.003=0.3%。
第8章剪力墙结构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风力和地震力,为建筑物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章将详细探讨剪力墙结构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结构形式。
一、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的结构体系,这些墙体不仅承受竖向荷载,还承担水平荷载。
其主要特点包括:1、抗侧刚度大: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2、空间整体性好:墙体的连续性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适用高度范围广:可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酒店等各类建筑中,尤其是在地震设防地区,其优势更为明显。
二、剪力墙的分类根据开洞情况和受力特点,剪力墙可分为以下几类:1、整体墙:没有洞口或洞口很小,其受力性能类似于悬臂梁。
2、小开口整体墙:洞口面积较小,墙肢的弯矩图没有明显的反弯点。
3、联肢墙:洞口较大,墙肢通过连梁连接,受力较为复杂。
4、壁式框架:洞口尺寸较大,连梁与墙肢的线刚度接近,其受力性能类似于框架。
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在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上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准确判断剪力墙的类型。
三、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截面设计原则(1)强剪弱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剪力墙在受弯破坏之前先发生剪切破坏,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2)强墙肢弱连梁:保证墙肢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先屈服,起到耗能的作用。
2、截面设计方法(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根据墙肢的受力情况,分别按照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进行计算。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要计算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包括水平剪力和竖向剪力。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墙肢的几何尺寸、荷载组合等。
四、剪力墙的配筋要求1、分布钢筋(1)水平分布钢筋:一般布置在墙肢的两侧,其作用是抵抗水平剪力,并约束混凝土,防止出现裂缝。
剪力墙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
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它的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是指在设计、施工和检验过程中,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
剪力墙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
根据设计要求,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一般为±5mm,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类型。
一般来说,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偏差,即指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另一种是相对偏差,即指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比值。
三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等级。
一般来说,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等级主要有三种,分别为A级、B级和C级,其中A级允许偏差最小,C级允许偏差最大。
四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以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规范是指在设计、施工和检验过程中,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它主要包括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允许偏差类型、允许偏差等级和允许偏差控制等。
只有严格控制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才能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性能。
4剪力墙的截面设计一、剪力墙的类型和受力特点剪力墙根据其开洞情况和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整截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等类型。
整截面剪力墙没有洞口或洞口很小,其受力特点类似于悬臂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个截面都承受弯矩和剪力。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洞口较小,墙肢的整体性较好,其受力性能接近于整截面剪力墙,但由于洞口的存在,墙肢会产生局部弯曲变形。
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由连梁将多个墙肢连接在一起,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连梁会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协调各墙肢的变形和内力。
二、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剪力墙截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以满足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求:1、承载能力要求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抗弯、抗剪和抗压承载能力,以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
2、变形要求剪力墙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3、抗震要求在抗震设计中,剪力墙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
三、剪力墙截面尺寸的确定1、墙厚剪力墙的墙厚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风荷载大小以及墙体的稳定性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底层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其他楼层的墙厚不应小于 160mm。
2、墙肢长度墙肢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墙肢容易发生弯曲破坏,过短的墙肢则不利于发挥剪力墙的抗侧力作用。
一般来说,墙肢长度与墙厚之比不宜大于 8。
四、剪力墙的配筋设计1、竖向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主要用于抵抗墙肢的弯矩和轴向压力。
其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小于 025%。
2、水平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主要用于抵抗墙肢的剪力,并约束混凝土,提高墙体的延性。
其配筋率也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小于 020%。
3、边缘构件配筋在剪力墙的端部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根据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等因素确定。
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要点和实例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
剪力墙能够承受侧向力,在抗震性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计算要点和实例。
计算要点:1.剪力墙的位置和形状: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物的正立面和侧立面,通过网格状分布在整个建筑物内部。
墙的位置和形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来确定。
2.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和钢筋布置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截面设计要考虑墙的受力形式和荷载特点,通常采用矩形或T型截面。
3.剪力墙的开裂和挠度控制:剪力墙在受到侧向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增大的问题。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开裂和挠度的控制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固墙体,增加墙体厚度,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等。
4.剪力墙的水平抗震设计:剪力墙作为抗震构件,其水平抗震性能的设计非常重要。
设计中要考虑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荷载。
实例:以一座多层住宅楼的剪力墙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设计要求:设计一座8层住宅楼的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周期为0.5秒。
1.剪力墙的位置和形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在正立面和侧立面分别设置剪力墙,采用网格状分布在整个建筑物内部。
2.剪力墙的截面设计:根据计算得到的侧向力和剪力,选择合适的剪力墙截面尺寸。
假设采用矩形截面,墙厚为300毫米,高度根据实际结构计算确定。
3.剪力墙的开裂和挠度控制:通过计算确定剪力墙的抗裂挠度,根据需要进行开裂控制和挠度限制设计。
可以采取加固墙体或者增加墙体厚度等措施来解决开裂和挠度问题。
4.剪力墙的水平抗震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基本周期,计算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确保剪力墙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并将其合理分散到周围结构中。
以上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计算要点和实例。
剪力墙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截面设计、开裂和挠度控制、水平抗震设计等。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剪力墙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关于剪力墙的截面形状系数及μ值表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用于承受建筑结构中的剪力荷载。
剪力墙的截面形状对其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剪力墙时,需要考虑到截面形状系数和μ值,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截面形状系数是指剪力墙的截面形状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
不同形状的截面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系数,常见的剪力墙截面形状有矩形、T形、L形等。
矩形截面是最常见的一种形状,其截面形状系数较大,承载能力较高。
而T形和L形截面的截面形状系数较小,承载能力较低。
在设计剪力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以满足结构的承载需求。
μ值是指剪力墙的抗剪承载能力与截面尺寸之间的关系。
μ值的大小决定了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大小。
一般来说,μ值越大,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越大。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整截面尺寸来改变μ值,以满足结构的承载需求。
下表是关于剪力墙的截面形状系数及μ值的示例:截面形状截面形状系数μ值矩形 0.9 1.2T形 0.7 0.9L形 0.6 0.8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矩形截面的截面形状系数最大,承载能力最高,而L形截面的截面形状系数最小,承载能力最低。
设计师在进行剪力墙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调整截面尺寸,以满足结构的承载需求。
设计师还应考虑到剪力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剪力墙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出现截面形状系数较小的情况,以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承载能力。
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剪力墙的截面形状系数和μ值对其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剪力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调整截面尺寸,以满足结构的承载需求。
同时,还应考虑剪力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剪力墙在承受剪力荷载时发挥最佳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剪力墙截面设计讲解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截面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剪力墙截面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剪力墙的作用和特点剪力墙,又称为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主要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基本原则1、强剪弱弯在设计剪力墙时,要确保其在受弯破坏之前先发生剪切破坏,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2、强墙肢弱连梁墙肢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连梁则相对较弱,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先发生破坏,起到耗能的作用。
3、限制轴压比通过控制剪力墙的轴压比,防止其在受压时发生脆性破坏。
三、剪力墙截面尺寸的确定1、墙厚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以及结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较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小。
2、墙长剪力墙的长度应根据结构的布置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过长的墙肢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过短的墙肢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抗侧力作用。
四、剪力墙截面的内力计算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会产生弯矩、剪力和轴力。
这些内力的计算通常采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如 SATWE、ETABS 等。
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竖向荷载主要包括剪力墙自重和楼板传来的荷载。
在计算竖向内力时,需要考虑荷载的分布情况和墙肢的受力特点。
五、剪力墙截面的配筋计算1、分布钢筋剪力墙的分布钢筋主要用于抵抗水平剪力,其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2、边缘构件配筋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通常设置在底部加强部位,其配筋量较大;构造边缘构件则设置在其他部位,配筋量相对较小。
六、剪力墙截面设计的构造要求1、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钢筋的锚固长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钢筋能够有效地传递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