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53
剪力墙构造要求1. 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2. 墙肢轴压比限值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二、三级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2.5-2的限值。
注:剪力墙轴压比指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2.5-3规定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2.5-5条的规定;除上面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按表2-5-4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3. 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注:1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设置箍筋;2 当端柱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的配筋要求。
注意:程序中按照暗柱的普通部位处理。
4.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对图2.5-1所示暗柱、端柱、翼墙与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阴影部分面积的1.2%、1.0%和1.0%。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注:1. 两侧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时,视为无翼墙剪力墙;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2倍时,视为无端柱剪力墙;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除满足2.5-5的要求外,且不宜小于墙厚和400mm;当有墙柱、翼墙和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mm;3. hw为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
图2.5-1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引言概述: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其他结构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构造的要求,以保证其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正文内容:1.剪力墙的布置要求:a.布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墙体上,以负责承担侧向地震力的作用。
b.距离限制: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相邻墙体的互相影响。
c.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到抗震性能的需要。
2.剪力墙的结构形式:a.整体式剪力墙:即将剪力墙布置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形成连续的墙体,提供较好的整体刚度。
b.局部式剪力墙:局部式剪力墙指将剪力墙仅布置在建筑结构的局部区域,常用于解决局部承重要求较高、整体结构不需要剪力墙的情况。
3.剪力墙的材料要求:a.墙体材料:剪力墙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墙体的构造材料。
b.加劲筋:在剪力墙中,可以设置加劲筋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剪力墙的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a.纵向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承担地震力的作用。
b.横向钢筋布置:横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提供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
5.剪力墙的连接强度要求:a.剪力墙与周边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周边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b.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如果采用了整体式剪力墙的布置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总结:剪力墙构造的要求涉及到剪力墙的布置、结构形式、材料要求、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以及连接强度要求等方面。
通过合理满足这些要求,剪力墙可以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充分了解并遵循这些构造要求,以确保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下的正常工作。
规范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一、一般规定1、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事宜的侧向刚度,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②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③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2、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3、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本章规定设计,不小于5的按框架梁设计。
4、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②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③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楼面梁不宜支撑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6、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想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
②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③墙内设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7、楼面梁水平钢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段水平投影非抗震时不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e;当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剪力墙形成梁头,梁的纵筋深入两头后弯折锚固。
8、暗柱、扶壁柱应设置箍筋,一、二、三级时不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切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9、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二、截面设计1、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及层高或无支高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1. 引言1.1 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重结构系统,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认真对待和解决。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墙体的抗剪性能来控制和吸收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墙体的材料、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其承受力和变形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墙体开裂、墙体厚度不足、墙体连接不牢固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设计师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结构的水平和垂直荷载传递路径、墙体与框架结构的配合等。
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因素,确保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实施和施工质量。
关键参数包括剪力墙的高度、墙体材料、墙体厚度、墙体纵横配筋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合理选取这些参数,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化方法包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荷载试算、考虑设计概念等途径来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对墙体材料、尺寸、连接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墙体开裂、厚度不足等常见问题的解决。
未来,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设计原理是利用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来承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荷载,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不受破坏。
剪力墙的设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概念: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墙体,通常位于建筑的核心位置或沿着建筑的周边布置,通过墙体的水平剪力抵抗地震力的作用,使建筑结构保持稳定。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一、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1、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1)剪力墙高和宽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而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可按柱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略大于4或略小于4时可视为为异形柱,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
(2)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
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因此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2、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优点: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强度)要求也容易满足,房间内无梁柱外露。
(2)缺点: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结构自重往往也较大。
(3)适用范围:较小开间的住宅及旅馆建筑,高层建筑。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结构体系的选择在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时。
可供选择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巨型结构等。
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是前5种。
设计中究竟采用哪种结构体系,要经过方案比较确定,这主要要看拟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和施工条件和经济比较等。
如果拟建建筑物为宿舍,高度又比较高,那么自然要选择剪力墙结构。
因为居住建筑要有足够的隔墙。
如拟建建筑物为厂房或实验室,则最好采用框架结构,因为这类建筑要求开间大,多变,布置灵活,竖向构件越少越好。
2、剪力墙结构的布置(1)高度和高宽比的控制。
剪力墙结构大多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而在高层建筑中,侧向位移的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
一.剪力墙设计基本要求(摘抄高规剪力墙一章)7.1.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7.2.15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均应按本规程第7.2.17条的要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7.2.3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采用单排配筋。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bw不大于4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当bw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当bw大于7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
受力钢筋可均匀分布成数排。
各排分布钢筋之间的拉接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接筋间距尚应适当加密。
7.2.16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lc和箍筋配箍特征值λv宜符合表7.2.16的要求,且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mm和150mm。
箍筋的配筋范围如图7.2.16中的阴影面积所示,其体积配箍率ρv应按下式计算:2 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范围不应小于图7.2.16中阴影面积,其纵向钢筋最小截面面积,一、二级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图中阴影面积的1.2%和1.0%并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
7.2.17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3 抗震设计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表7.2.17的规定,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
当剪力墙端部为端柱时,端柱中纵向钢筋及箍筋宜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配置;4 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 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钢筋最小配筋应将表7.2.17中的0.008Ac、0.006Ac和0.004Ac分别代之以0.010Ac、0.008Ac和0.005Ac。
剪力墙截面设计讲解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截面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剪力墙截面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剪力墙的作用和特点剪力墙,又称为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主要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基本原则1、强剪弱弯在设计剪力墙时,要确保其在受弯破坏之前先发生剪切破坏,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2、强墙肢弱连梁墙肢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连梁则相对较弱,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先发生破坏,起到耗能的作用。
3、限制轴压比通过控制剪力墙的轴压比,防止其在受压时发生脆性破坏。
三、剪力墙截面尺寸的确定1、墙厚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以及结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较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小。
2、墙长剪力墙的长度应根据结构的布置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过长的墙肢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过短的墙肢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抗侧力作用。
四、剪力墙截面的内力计算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会产生弯矩、剪力和轴力。
这些内力的计算通常采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如 SATWE、ETABS 等。
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竖向荷载主要包括剪力墙自重和楼板传来的荷载。
在计算竖向内力时,需要考虑荷载的分布情况和墙肢的受力特点。
五、剪力墙截面的配筋计算1、分布钢筋剪力墙的分布钢筋主要用于抵抗水平剪力,其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2、边缘构件配筋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通常设置在底部加强部位,其配筋量较大;构造边缘构件则设置在其他部位,配筋量相对较小。
六、剪力墙截面设计的构造要求1、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钢筋的锚固长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钢筋能够有效地传递内力。
剪力墙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
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它的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是指在设计、施工和检验过程中,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
剪力墙截面尺寸允许偏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
根据设计要求,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一般为±5mm,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类型。
一般来说,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偏差,即指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另一种是相对偏差,即指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比值。
三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等级。
一般来说,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等级主要有三种,分别为A级、B级和C级,其中A级允许偏差最小,C级允许偏差最大。
四是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以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规范是指在设计、施工和检验过程中,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它主要包括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允许偏差类型、允许偏差等级和允许偏差控制等。
只有严格控制剪力墙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才能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性能。
剪力墙构造要求
1、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2、短肢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3、短肢剪力墙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一般剪力墙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4、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段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
每个独立墙段总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5、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当高度超150m,取加强部位的高度为墙肢总高度的1/10。
6、一、二级剪力墙厚度:加强区不小于层高的1/16或
200,其它不小于1/20层高或160.三、四级剪力墙厚度:加强区不小于层高的1/20或160,其它取1/25层高或160.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厚度不小于1/25层高或160.电梯井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160mm。
剪力墙截面设计与构造1.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相比有何特点?在剪力墙内,各种钢筋的作用如何?需要进行哪些计算与验算?答:墙体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它应当符合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基本规律。
但与柱子相比,它的截面往往薄而长(受力方向截面高宽比远大于4),沿截面长方向要布置许多分布钢筋,同时,截面剪力大,抗剪问题较为突出。
这使剪力墙和柱截面的配筋计算和配筋构造都略有不同。
在剪力墙内,由竖向分布筋和受力纵筋抗弯、水平钢筋抗剪,需要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必要时,还要进行抗裂度或裂缝宽度的验算。
剪力墙必须依赖各层楼板作为支撑,保持平面外稳定。
在楼层之间也要保持局部稳定,必要时还应进行平面外的稳定验算。
2.如何判别剪力墙的大、小偏心受压?答:与偏心受压柱类似,在极限状态下,当剪力墙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w0)≤ξb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ξ>ξb时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3.剪力墙按大偏心受压进行强度计算时,应满足哪两个条件?答:剪力墙按大偏心受压进行强度计算时,应满足的两个条件:(1)必须验算是否满足ξ≤ξb。
若不满足,则应按小偏压计算配筋。
(2)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均应符合的条件,否则按进行计算。
4.剪力墙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点与假定如何?答:大偏压破坏时,远离中和轴的受拉、受压钢筋都可以达到流限fy,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α1fc,但是靠近中和轴处的竖向分布筋不能达到流限。
按照平截面假定,未达流限的范围可以由计算确定。
但为了简化计算,在剪力墙正截面计算时,假定只在1.5x范围(x为受压区高度)以外的受拉竖向分布筋达到流限并参加受力。
在1.5x 范围内的钢筋未达流限或受压,均不参与受力计算。
与小偏压柱相同,剪力墙截面小偏压破坏时,截面上大部分受压或全部受压。
在压应力较大的一侧,混凝土达到极限抗压强度而丧失承载能力,端部钢筋及分布钢筋均达到抗压屈服强度,但计算中不考虑分布压筋的作用。
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承担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还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则是确保剪力墙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环节。
剪力墙的截面形状通常有矩形、T 形、L 形等。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受力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
比如,矩形截面剪力墙在结构中较为常见,其受力性能相对简单,施工也较为方便;而 T 形和 L 形截面剪力墙则在一些特殊部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结构的空间布局和受力特点。
在进行剪力墙截面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承载力要求包括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等,以确保剪力墙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要求控制剪力墙的裂缝宽度和变形,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不受影响。
对于剪力墙的抗弯承载力设计,需要计算截面的弯矩。
这个弯矩通常是由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
根据计算得到的弯矩,再结合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确定剪力墙截面所需的纵向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钢筋的屈服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因素,同时还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抗剪承载力设计也是剪力墙截面设计的重要内容。
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剪力,若剪力过大,可能导致剪力墙发生剪切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合理配置箍筋和纵向钢筋,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能力。
在设计时,要根据剪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确定箍筋的间距、直径和肢数等参数。
剪力墙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同样不可忽视。
当剪力墙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时,需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这就需要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截面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剪力墙在受压状态下的稳定性。
除了承载力设计,剪力墙截面的尺寸选择也非常重要。
截面尺寸过小,可能无法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截面尺寸过大,则会增加结构自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部分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结构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3.4.3的要求;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max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2、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