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力-山楂的炮制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山楂炮制方法的研究摘要:了解生山楂及各种山楂炮制品炮制前后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探讨山楂炮制的意义。
方法:通过实验法对山楂炮制工艺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进行研究。
结果:……结论:……关键词:山楂;炮制品;工艺;质量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1]。
山楂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2]。
临床上常用的山楂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等。
山楂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临床应用亦不同,如散瘀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用炒制品等。
山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3]。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如总黄酮、总有机酸、磷脂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而会改变山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本文就不同的生山楂及各种山楂炮制品炮制前后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探讨山楂炮制的意义。
1药品、仪器及材料1.1 药品蒸馏水、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枸橼酸(C6H87)1.2 仪器铁锅、蒸发皿、研钵、分析天平、天平、球形冷凝管、水浴锅、5 0 ml 圆底烧瓶、布氏漏斗、定性滤纸、玻璃棒、50 ml量筒、50 ml锥形瓶、超声仪、250ml 容量瓶、移液管25ml、电热恒温干燥箱1.3 材料生山楂除去杂质,筛去子核。
炒山楂取生山楂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生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取出,放凉。
山楂炭取生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起烟,立即盖上盖,继续加热至喷出黄白色烟气,取出、放凉。
2实验方法2.1 样品炮制生山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筛去碎屑。
炒山楂取生山楂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生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取出,放凉。
综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16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40163)【收稿日期】2008-06-09;【修回日期】2008-11-03【作者简介】江爱龙(1965-),男,籍贯江西省进贤县,本科,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工作。
【通讯作者】刘荣华(1964-),男,籍贯江西省永新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活性物质基础及中药质量评价。
E -mail :rhliu @1631com 。
山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study on Crataegus L江爱龙1,刘荣华2,陈兰英2,唐慧英2,邵 峰2,马志林2(11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医学工程科,江西南昌330030;21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关键词:山楂;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文章编号】 100825041(2009)022******* 【中图分类号】 R73513 【文献标识码】 B 山楂(Crataegus L 1)为蔷薇科(R osaceae )山楂属植物,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球大约有250种[1]。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大约在北纬30度到50度之间的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
我国约有16种,其中山里红Crataegus pin 2natifida Bge var 1major N 1E 1Br 1、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及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 ieb 1&Zucc 1最为常见。
前两种习称“北山楂”,后者习称“南山楂”。
此外,尚的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1)Rehd 1)、湖北山楂(Cra 2taegus hupehensis Sarg 1)和辽宁山楂(Crataegus sanguineaPall 1)等果实均作药用。
【优质文档】山楂饮片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功用研究-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山楂饮片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功用研究山楂是三里红的成熟果实 , 属蔷薇科植物 , 其味酸、甘 ,微温 , 能归脾、胃、肝经络 , 功效主要为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另其主要的有机成分是以有机酸和黄酮类有机物为主 , 其次是以多种微量元素组成 , 如脂肪酶、维生素 C、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
临床上常见的炮制类型包括山楂炭、焦山楂、生山楂、炒山楂等。
而这些炮制品也因不同的炮制方法产生不同疗效 , 如药用的散瘀止痛类、消食化积类等。
1炮制对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1. 1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山楂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炮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的减少。
其中研究结果表明 , 炒山楂、焦山楂中的总有机酸含量最终保留的占原有的 82.65% 和 46.42%, 而山楂炭的总有机酸含量几乎全部在炮制过程中被毁 , 进展原有的 2.58%。
但也有其他的研究结果显示的不同有机酸总含量 , 所以在临床上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山楂的总有机酸含量。
1. 2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 , 炮制后 , 炒山楂中总黄酮类的成分仅保留为原有的 80.0%, 而焦山楂和山楂炭中的成分则占原有的 41.9% 和 25.8%, 表明山楂中黄酮类的成分在炮制过程中会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和炮制温度的增高 , 含量有所下降。
1. 3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钙、钠的含量在焦山楂、山楂炭、生山楂、炒山楂 4 个品种中均较高。
其中炮制后焦山楂中镍的含量增加约 80 倍 , 钠、铂的含量也增加约 1 倍 , 铁、钛、锂、镁、钡、硼、铅的含量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炮制后山楂炭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同于焦山楂 , 但铁、钛、锂、钠、镁、钡、硼、铅、铂含量增加值则高于焦山楂。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 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 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元代有炒或蒸熟(《丹溪》)的炮制方法。
明代仍沿用炒法和蒸法,并有“核有功力不可去”(《通玄》)的记述。
清代有炒黑(《说约》)、姜汁拌炒黑(《钩元》)、姜汁炒(《暑疫》)、童便浸(《逢原》)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山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和果柄。
2、炒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3、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山楂为圆形或类圆形横切片或纵切片,皱缩不平,直径约1~2.5厘米,厚0.2~0.4厘米;外皮深红色至棕红色,满布灰白色小点,微有光泽;切面黄白色,边缘多内卷,中间有浅黄色果核,多脱落;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炒山楂表面颜色加深,味酸微甜。
焦山楂表面焦黄色,内部黄褐色,味微酸。
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质量标准】山楂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3.0%,浸出物不得少于21.0%。
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枸橼酸汁,不得少于5.0%,炒山楂和焦山楂均不得少于4.0%。
【炮制目的】山楂味酸、甘,性微温。
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散瘀行滞的功能。
生山楂擅长活血化瘀;消食作用亦强,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亦用于食积停滞。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常用于积食停滞,脾虚食滞。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并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多用于食积腹泻。
山楂炭味微苦涩,有收涩之功,偏于止泻、止血,可用于脾虚泄泻,胃肠出血。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焦山楂炮制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药剂学指导教师:***2008-04中文摘要本课题系对焦山楂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本文从药典、炮制规范、文献研究等入手,以理化实验和药理实验为手段,探讨、建立焦山楂规范化炮制工艺和可控性饮片质量标准。
工艺研究中,依据炮制工艺中对焦山楂的性状要求,采用色彩色差仪考察炮制品内外颜色,并结合焦山楂总黄酮、有机酸含量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选择正交实验,筛选焦山楂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并经过中试验证,建立了具有明确工艺技术参数、操作性强的工艺条件。
工艺研究中,为了探讨炒焦评价方法及指标等共性问题,设计了药理实验,将“火候已过”焦山楂、“火候适中”焦山楂、“火候不及”焦山楂和烘山楂,与生山楂的健胃消食作用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以上各组的水提取物均能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均能增加硫酸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和肠推进迟缓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但均以“火候适中”焦山楂效果最好,说明“火候”与饮片疗效具有相关性。
完善提高了焦山楂质量标准(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金丝桃苷含量、总有机酸含量等。
规定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3.0%,浸出物不得少于20.0%,干燥品中金丝桃苷(C21H20O12)含量不得少于0.01%,有机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得少于4.0%。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得到了山楂炒焦的工艺参数,有助于规范其炮制工艺;研究并提高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同时在研究中引入非接触在线式红外测温新技术,研究山楂炒焦相关的“火力火候”问题;引入色彩色差仪新技术对焦山楂“火候”有关颜色进行评测。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旨在为其他药味炒焦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山楂;焦山楂;炒焦;规范化AbstractThis subject mainly researches 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standards of Coke Hawthorn. In terms of Pharmacopoeia, processing norm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anwhile by mean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periments in association with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we've explored and established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ontrollable herbal slice quality standards of Coke Hawthorn.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strong operable process technology with adequate technology paramet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desired characters of Coke Hawthorn, using the chrominance identifying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the inner and exterior color of processing stuff, employing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organic acids of Coke Hawthorn as synthetic index, selecting orthogonal test and screening optimized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through the validation of pilot-scale experiments. During process research,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evaluation of chaojiao methods and indicators, and other general problems. The digestion function of over-charred Coke Hawthorn, medium -charred Coke Hawthorn, under-charred Coke Hawthorn and adusted Coke Hawthorn are compared to that of Hawthor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ch group of water-extracted component can promote stomach evacuating and intestinal advancing of normal rat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slow stomach evacuating and intestinal advancing abilities of rats caused by Atropine Sulfate, however, medium -charred Coke Hawthorn represented best results, showing “huohou” has relation with herbal slice effect. The quality standard draft of Coke Hawthorn has been improved. Main contents include characters, differentials (Powder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LC), inspection (moisture content and ash content), extract content, hyperin content and total organic Acid content. Moisture content can’t be over 10.0 percent, ash content can’t be over 3.0%, extract content ca n’t be under 20.0 percent, Hyperin (C21H20O12) content and total organic Acid content can’t be under 0.01 percent and 4.0 percen in dry samples.To sum up,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of coked Hawthorn and facilitated standardize its processing proces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online non-contact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ing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related issues about “huoli and huohou” of coked Hawthorn, the chrominance identifying instrument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color of the “huohou” of coked Hawthorn. The research ideas and technical means were intend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es on other charred pharmaceuticals.Key words: Hawthorn; Coke Hawthorn; Chaojiao; standardization申 明硕士学位论文焦山楂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是本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该论文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归成都中医药大学所有。
山楂系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健胃消食、降脂、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等功效。
山楂中富含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和三萜类等主要有效成分。
不同成分的山楂,其性质不同,提取工艺不同,提取效果也不同。
1山楂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1.1溶剂提取工艺郭艳华等探讨水提取山楂中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浸提时间、温度、料液比、酸度等条件对提取山楂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用化学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初步确定提取产物的黄酮类型;研究山楂黄酮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水提取山楂黄酮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h,温度50℃,山楂与蒸馏水的料液比为1∶30,酸度p H=8,黄酮得率为4.96%。
张文叶等以山楂浸提液中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选取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m/V)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山楂黄酮乙醇热浸提工艺的优化研究。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山楂黄酮的最佳热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6,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时间80min。
此条件下的黄酮提取率达到98.12%.1.2闪式提取工艺杨燕新等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分别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完成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D e s ig n-E x pe r t软件的B o x-B e h n k e n D e-s ig n程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出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29(g/m L)、乙醇浓度为49%、闪式提取时间为91s时,山楂果核总黄酮提取率最佳,可达0.644%。
1.3超声提取工艺高世杰等运用均匀试验及正交试验,以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指标对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在固定超声功率为40k H z的条件下,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对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考察,并在均匀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因素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山楂的炮制研究进展姓名:张传力学号:MZ11736 专业:中药学硕士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
除此之外,大果山楂、野山楂等的成熟果实也作习用品使用。
山楂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炮制品,规格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等。
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亦不同,如散瘀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用炒制品等。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如有机酸、黄酮、磷脂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山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为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异同,从而为山楂炮制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为山楂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的标准化打下基础,作者拟在参考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山楂的炮制沿革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1]。
1 山楂炮制历史沿革参阅元代以前历代医籍文献,对山楂炮制鲜有记载,亦未见有对炮制作用的论述,只是到了元代以后才提出了“炒”和“蒸”的炮制方法。
综合古代山楂炮制方法,主要有不加辅料的炮制(包括炒、蒸)和加辅料的炮制。
历代所用辅料分单一辅料和复合辅料,前者主要有酒、姜汁、童便;后者仅见童便、姜汁制的记载,但加辅料炮制记载很有限。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不加辅料炮制1.1.1炒法:元代《丹溪心法》最早提出了“炒”法[2]明代《医学纲目》,清《良朋汇集》等书中有相同记载。
《疮疡经验全书》中提到“炒磨去子”,《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炒为末”,《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提到“炒炭”,《医宗说约》曰:“捣末用炒黑,炒黑能治血积”[3]。
1.2加辅料炮制1.2.1 酒制:清《医宗金鉴》中提到“酒炙”[4]。
1.2.2姜汁制:最早见于清《温热暑疫》,提出“姜汁炒”,其后的清《本经逢源》中提出“姜汁拌炒黑”。
1.2.3童便制:清《本经逢源》中提到“去核童便浸”[5]。
1.2.4童便、姜汁制:仅见于清《得配本草》提到“童便浸,姜汁炒炭”。
2 山楂炮制的现代研究2.1山楂的现代炮制法:参考历版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山楂的现代炮制法[6]为:2.1.1山楂:北山楂拣去杂质,筛去脱落的柄及核;南山楂除去杂质,洗净、轧扁、簸去核、干燥。
2.1.2炒山楂:取净山楂至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取出放凉。
2.1.3焦山楂:取净山楂至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放凉。
2.1.4山楂炭:取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凉透。
另外,在《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还介绍山楂在我国一些地方目前仍采用的炮制方法。
如湖南采用加蜜炒法;云南采用加红糖炒法;河南采用加灶心土炒焦法;上海采用蜜制炒炭法等[7]。
蜜炙、红糖炙其目的是和中消食;土炒则增强其健脾消食作用。
3 饮片质量的评价在所查阅的古代文献中,除主流品种山楂外,尚有南山楂(《良朋汇集》、《医宗金鉴》、《吴鞠通医案》)及“京楂肉”(《幼幼集成》)的记载。
在《本草求真》及《本草辑要》中有“山楂: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用..”的说法。
古代饮片炮制标准甚为粗放,只有炒,炒黑,炒炭的记载。
2000 年版《中国药典》就山楂品种进行了规定,为山里红及山楂的成熟果实。
在南方仍有野山楂等入药。
在饮片质量评价方面,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山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少于5%;炒山楂果肉黄褐色,偶见焦斑,气清香,味酸,微甜,总有机酸含量不少于4%;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总有机酸含量不少于4%[8]。
各地炮制规范中,饮片质量主要是从饮片的颜色及性状进行描述的。
4 炮制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影响4.1化学成分的变化山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有机酸有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绿原酸、山楂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
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聚合黄烷、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素、芦丁、表儿茶精等。
其他还含有脂肪酶、维生素、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磷脂类成分等。
4.1.1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机酸具有消食开胃的作用,但是山楂生品中有机酸含量较高,对胃肠刺激作用大,山楂炮制后则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总有机酸的含量,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发挥。
一些学者研究了炮制对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炮制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黄显芬等探讨了炮制对山楂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炒山楂、焦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保留了82.65%,46.42%,而山楂炭中有总机酸几乎全被破坏,仅存2.58%。
在王苹等的实验中,炒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保留82.53%,焦山楂保留42.78%。
以上2个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山楂炮制品其总有机酸含量的保留值较稳定。
但在其他的实验中,炒山楂、焦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保留了76.59% 和10.67%。
由此可以看出,山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极易受炮制温度的影响,不同炮制品中最佳的总有机酸含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验中发现山楂中枸橼酸的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50%-80%,在不同炮制品中,总有机酸含量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枸橼酸含量的下降[1]。
贾元印等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楂和焦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炮制前后熊果酸含量无显著差异[9]。
4.1.2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与有机酸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相似,山楂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随受热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
毛淑杰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焦山楂与山楂炭中总黄酮类成分分别保留41.9%与25.8%;陈奇云等的结果表明,炒山楂中总黄酮成分保留约80%,山楂炭保留约50%[10]。
4.1.3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李飞等对山楂各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共检出21种微量元素。
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个品种中钙、钠的含量均较高,同时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炒山楂中钠、铂含量增加约1 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小。
焦山楂中镍增加约80 倍,钠、铂增加约1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亦不大。
山楂炭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焦山楂相似,但铁、钛、锂、钠、镁、钡、硼、铅、铂含量增加值高于焦山楂。
表明炒制程度对山楂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11]。
4.1.4对总磷脂含量的影响郭戎等采用薄层扫描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山楂及其A 种炮制品(炒黄、炒焦、制炭、土制、红糖制、蜜制山楂炭)中总磷脂含量及磷脂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总磷脂含量明显下降,尤其是炒炭品最突出,与生品相比下降了62.65%,说明高温炮制会造成部分磷脂成分的破坏。
以各炮制品磷脂成分的分布来看,随炒制温度的增加,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其他磷脂组分则有所降低。
前者与磷脂酰胆碱受热易氧化成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性质相吻合,后者提示高温炮制可能使部分其他磷脂组分分解生成磷脂酸[12]。
4.2药理作用的变化目前已有文献对山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但山楂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变化报道却少见,仅见于消化系统方面的研究。
山楂中含有胃蛋白酶激动剂,能使蛋白酶活性增强,此外还含有淀粉酶,能增强脂肪酶活性促进肠蠕动,从而有助于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达到消食开胃、增强食欲的目的。
山楂不同炮制品在消化系统方面的作用强度不同。
南云生等的实验发现山楂生品和炒制品在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和增强胃肠推进功能方面优于焦品和炭品。
陈青莲等比较了山楂不同炮制温度烘制品的胃肠推进作用,发现除240℃(高温)烘制品外,其他的烘制品均有胃肠推进作用,且以生山楂的推进程度最大。
烘制温度越高,胃肠推进作用越弱,至240℃时,推进作用不明显[13]。
4.3焦山楂的临床应用焦山楂酸味减弱,苦味增加,长于消食止泻,多用于食积腹泻。
代表方剂有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的保和丸、小儿化食丸等。
焦山楂对多种痢疾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肠炎及小儿腹泻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5 炮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山楂的炮制工艺和标准很不统一一,“各地各法”现象依然严重。
以炒山楂为例,炒山楂的工艺参数主.要为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由于目前中药饮片厂炒药机的热源多为炭火加热,炒药锅内的温度很难均匀、稳定,使得炮制过程中温度参数很准确定并加以规范。
因此,各地的炮制工艺仍以“文火”、“武火”等字样来描述,其具体的含义只能依据具体操作者的经验。
饮片质量标准也由于工艺不确定,质量标准无法统一,现仍以“焦黄色、黄褐色“等凭主观想象的词汇来描述,从而使得饮片质量千差万别,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
为解决上述饮片炮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研究者尝试用烘箱烘制法来替代传统的炒制法。
以山楂总有机酸和总黄酮化合物含量为指标,以烘箱温度在180度左右的烘制品相当于炒山楂、以220℃左右的烘制品相当于焦山楂。
此法的优点是温度可控,烘制参数易于规范,缺点是由于烘制品受热的方式与炒制品不同,使得烘制品外观与炒制品截然不同,虽然可以从总有机酸和总黄酮化合物含量上找到相应的尺度,但这种烘制品是否可以真正替代炒制品还需进一步验证。
可以看出,山楂不同的炮制方法引起所含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的改变,导致不同炮制品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冶”亦不相同。
但是,目前对山楂炮制原理的研究较少,因而无法阐明其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
这要求在今后对山楂工艺的研究中,应同时结合化学、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应用等多。
方面的研究,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找到能够代表其临床功能主治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保证山楂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和饮片质量标准的科学、合理[1]。
参考文献[1] 李化,杨滨.山楂的炮制研究[M].中国中药杂志:2004.6[2]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3] 清·蒋仲芳.医宗说约[M].清道光戊子年三余堂重镌本[4] 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67[5] 清·张璐.本经逢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5[7] 王孝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96[8] 中国药典.一部.2000.23[9]贾元印,阎雪生,聂克.北山楂炮制前后熊果酸的含量变化.中国中药杂志,1989,14(8):18[10] 陈奇云.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中总黄酮的影响.中药通报,1986,11(12):29[11] 李飞,阎汝南.山楂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对比.中药材,1994,17(18):29[12] 陈青莲,彭洁,艾卫涛.不同烘制温度对山楂有机酸含量及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