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中药炮制学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31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药炮制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_________。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和_______。
4. 茯苓可用_______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____________。
6.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_____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分,共15分。
1.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A.汉代B.秦代C.周代D.原始社会2.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3. 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4. 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A.酒B.醋C.盐D.姜E.蜜5. 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药物毒性B.缓和药物性能C.提高成分浸出D.矫臭矫味6. 白芍切片后曝晒呈()A.红色B.绿色C.黑褐色D.黄棕色7. 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8. 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A.三类分类法 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9. 清沙王不留行应炒至()A. 外表黄白色,稍具斑点 B.外表深黄色,具香气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 D.爆裂成小白花10. 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A.胶类药材 B.动物类药材 C.树脂类药材 D.矿物类药材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中药炮制学炮制:又称炮炙,修制,修事,修治。
炮炙-----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炮-----毛炙肉;裹物而烧;炙-----炕火为炙;把肉在火上。
第一章绪论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二、中药炮制的发展:(一)春秋战国至宋代: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
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二)金元、明时期:元、明时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清代: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斅《雷公炮制论》。
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缪希雍《炮制大法》。
第三部炮制学专著:张仲岩《修事指南》。
第二节炮制的分类一、雷公炮炙十七法:二、三类分类法:三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净制、切制、炮炙。
三、五类分类法:五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炮---将药物埋在灰火中。
2,褴---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
3,煿---以火烧物,使之爆裂。
4,炙---药物加辅料后,用文火炒干。
5,煨---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慢慢令熟。
6,炒---汉以前多为熬。
7,煅---在火上煅烧。
8,炼---药物长时间在火上烧。
9,制---为制药物的偏性,使之就范。
10,度---指度量物体大小长短。
11,飞---水飞。
12,伏---伏火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在相应温度下达到一定要求。
13,镑---利用多刃刀具将药物刮削成极薄片。
14,摋---打击之意,使药物破碎。
15,嗮---晒。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名解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应的辅料(包括药物)来抑制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盐水泡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药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炮制半夏相恶为制:中药配伍中“相恶”内容在炮制中延伸应用。
米泔水制苍术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制其性: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
制其质: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龟甲砂炒至酥脆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他对主料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加疗效,或降低毒,或减少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净度:指中药炮制品的纯净程度,可以用炮制品含杂质及非要用部位的限度来表示。
灰分:将药材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重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之灰分。
酸不溶灰分:如果在总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过,将残渣再灼烧,所得之灰分。
发霉: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在药物表面布满菌丝的现象。
炮:即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的“炮”即用炒法,将药物炒至微黑。
(火监):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之意。
(火尊):是以火烧物,使之干燥爆裂。
炙:是将药物置于近火处考黄,现指药物加液体辅料后,用文火炒干,或边炒边加液体辅料,直至炒干。
虫蛀:中药及其炮制品被仓虫啮噬的现象。
冲烧:又叫自然,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如红花、艾叶等,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摄氏度以上时,热量便能从中心一下冲出剁外,轻者起烟,重者起火。
泛油:又称走油,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目的要求】①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②熟悉现代研究概况;③了解炒法的含义第一节概述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分类清炒法(单炒法):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合炒法):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热源:最初用火:柴火,有柳木火、桑木火、炭火等。
→→现代多用:煤气、油、电。
基本概念火力:指热源的强度①文火即小火;②武火即大火或强火;③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的即为中火。
④文武火是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
火候:药物炮炙程度。
即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等综合概念。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操作手工炒:一般先将锅预热,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速拌炒,亮锅底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
①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②方法:倾斜放锅(倾斜30~450),利于搅拌和翻动。
机器炒:主要用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
滚筒式炒药机: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以煤/油/气/电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时出药。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制质量。
电脑程控炒药机:(自动或手动)能保证炒制品程度均一,质量稳定。
特别是采用烘烤与锅底“双给热”方式,良好的温场更保证饮片受热均匀并缩短炒制时间。
第二节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步骤:(锅)预热→投药→翻炒→出锅目的①增强疗a.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b.炒后增强焦香味而增强消食健脾作用【焦麦芽、焦山楂等】②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牵牛子、莱菔子、栝楼仁等】③缓和药性【葶苈子、牵牛子等】④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a.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地榆、槐花、茜草等】;b.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荆芥、牡丹皮等】⑤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a.杀酶保苷【槐米、苦杏、酸枣仁等】;b.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杀死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2008-20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药炮制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0分)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和“以草本为主”。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黄酮类物质。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相资为制”和“相反为制”。
4.茯苓可用“蜜”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是“火力适中,炭块大小均匀”。
6.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醋炙”,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增加功效”。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5分,共15分。
1.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A.汉代。
2.提出XXX炮炙十七法的是B.XXX。
3.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相反为制。
4.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A.酒。
5.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B.缓和药物性能。
6.白芍切片后曝晒呈C.黑褐色。
7.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B.生姜汁。
8.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9.XXX不留行应炒至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
10.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B.动物类药材。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中药炮制的专著有A.XXX炮炙论、C.炮炙大法、D.本草XXX。
2.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A.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研究、C.炮制方法研究、D.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提取分离方法研究。
3.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主要有B.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C.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D.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4.制备姜汁的方法有A.用水浸泡姜片,挤压取汁,过滤去渣;B.将姜片切碎,加水加热煮沸,过滤取汁;C.将姜片捣烂,加水加热煮沸,过滤取汁。
1.鲜姜捣汁、干姜煮汁、干姜捣汁、鲜姜煮汁、鲜姜浸泡取汁是制备姜汁的常用方法。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