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生字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2
《史记》选读重要实词汇总《太史公自序》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司马氏世典周史(掌管)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掌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夺取、攻占)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巡行、巡视)(回复)爰及公刘(推及)小子不敏(不才,驽钝。
谦辞)小子何敢让焉(推辞,谦让)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妒)(阻塞)《礼》经纪人伦(规范)泽流罔极(无)余所谓故事(旧的)整齐其世传(整理)欲遂其志之思也(表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网)原始察终(考察,推究)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牢狱)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终止)《夏本纪》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舜登用(进用)摄行天子之政(代理、执行)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惩罚)可成美尧之功(使成功完美)禹拜稽首(叩头)禹为人敏给克勤(能够勤奋)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百官)(同“敷”分布)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惩罚)卑宫室(差,此为使动)陂九泽(筑堤岸)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使平均)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九山刊旅(砍削)九泽既陂(筑堤岸)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流入)(覆盖)朔南暨(及,达到)声教讫于四海(达到)于是帝锡禹玄圭(“赐”)《鲁周公世家》旦为子孝,笃仁(忠诚、厚道)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安定)武王有疾,不豫(安适、快乐)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安定)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打开)明日,武王有瘳(病痊愈)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登上帝位)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主持朝廷政事)(诬陷)其民皆可诛(讨伐)臣妾逋逃(男女奴隶)(逃跑)无敢寇攘,逾墙垣(劫掠)(偷盗)《高祖本纪》常有大度(远大的抱负)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赊欠)高祖每酤留饮(买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终了)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乃绐为谒曰(欺骗)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沛令善公(交好)因家沛焉(安家)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将终)昌邑未拔(攻占)因张良遂略韩地(夺取)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诸将黥布皆属(隶属)啖以利(利诱)秦人熹,秦军解(同“懈”)还军霸上(驻扎)偶语者弃市(相聚)(处死)先入关者王之(使做王)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沛公又让不受(推辞,谦让)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诽谤者族(灭族)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会项伯欲活张良(使。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写而成。
下面是史记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积累整理:
1. 人物词汇:
君主:皇帝、王、君、主、帝、天子、庙堂
宰相:相、相国、丞相、大臣、宰
将领:将、将军、帅、武将、统帅、战士
儒者:学者、儒、儒生
士人:士、草根、名士、贤人、公卿
贵族:公公、侯、伯、子、卿、大夫、贵族、贵人
女性:妇、女子、妻、嫔、后、王后、皇后、妃
百姓:庶民、民、百姓、黎民、农民
2. 政治词汇:
政治:政、政事、政务、朝政、政权、政令
中央:朝廷、皇宫、内廷、大阙、京师、王都
地方:州郡、官府、郡县、县令、军州
官员:官、仕宦、王臣、命官、候官、尚书
统治:治、治理、治国、安邦、安民
3. 历史事件:
叛乱:兵乱、叛、起义、叛军、兵变、叛逆
战争:战、战役、兵戈、征战、战功、战争
政变:变、革命、更替、政变、更易
侵略:侵、侵犯、侵略、侵略者、侵略战争
胜利:胜、胜利、胜利者、战胜
失败:败、失败、败北、战败
4. 社会生活词汇:
家族:家、家族、宗、宗族、世家、世袭
婚姻:婚、婚姻、配偶、娶、嫁、良缘
社会:社、社会、世界、世间、天下
农业:农、农田、耕种、农民、农作物
商业:商、商人、商贾、商业、市场
工艺:工、工匠、工人、手艺、工艺品、技术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记中的文言文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古文词汇积累。
太史公自序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使复典.之()2.绍.重黎之后()3.司马氏去周适.晋()4.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5.讲.业齐鲁之都()6.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7.且夫孝始于事.亲()8.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9.诸侯害.之,大夫壅.之()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1.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12.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惠王将伐蜀,遂拔.()14. 遂拔,因而..守之( )15、以为天下仪表..()16. 余所谓述故事..()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指数千()2.失之豪厘()3.故长于风()4.弗敢阙()5.堕先人之言()6.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8.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并解释:1.其在卫者,相中山2.则学者至今则之3.上明三王之道4.忠臣死义之士5.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6. 整齐其世传一、1.管掌 2.继承 3.到 4.泛舟 5.研讨,演习 6.回复 7.侍奉8.编次 9.嫉妒;阻抑 10.遭受 11.叩击 12.贬谪,放逐 13 .攻占,夺取 14.因,于是;而,就 15.表率,准则 16.旧事,以前的事二、1.通“旨”,意旨 2.通“毫”,长度单位,寸的千分之一 3.通“讽”,讽喻 4.通“缺”,缺漏。
5.通“隳”,毁 6.同“缵”,继承 7.通“弼”,辅佐 8.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1. 相:做相,名词活用作动词;2. 则:以……作为准则,名词活用作意动词;3. 明:阐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 死:为……而死,为动用法;5. 善善恶恶,贤贤:前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奖赏、惩罚、尊崇)后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人、恶人、贤人)6.整齐:整理,归纳,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翻译下面句子1.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译文: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2.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夏本纪》一、重点字音鲧gǔn殛jí稽qǐ亹亹wěi橇qiāo祗zhī台yí姒sì渐jiān 契xiè二、重点实、虚词1、浩浩怀【义:怀抱,包围】山襄【义:冲上,漫上】陵2、鲧为人负【义:违背】命毁族3、等【义:比较,衡量】之未有贤于【义:比】鲧者4、于是【义:在这时候】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义:代理执行】天子之政5、乃殛【音:jí;义:流放,放逐】鲧于【义:到】羽山以【义:而】死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义:正确】。
于是舜举【义:选拔】鲧子禹7、女【义: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音:qǐ】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义:还是】往视尔事矣。
8、禹为人敏给【义:敏捷】克【义:能】勤【义:勤苦,劳苦】9、称【义:称量,权衡】以【义:而】出10、通九道,陂【义:堤防,堤岸,这里用作动词,筑堤防】九泽,度【义:测量,勘测】九山11、禹乃行相【义:察看,考察】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义:交通是否方便】12、于是九州攸【义:就】同【义:同一】,四奥既居,九山刊【义:砍削】旅【义:治理】,九川涤原【义:疏通水源】13、六府【义:藏财货处,仓库】甚修,众土交正【义:同“征”,征收】,致慎财赋,咸则【义:标准,准则】三壤成赋14、东渐【音:jiān;义:流入】于【义:到】海,西被【义:覆盖】于流沙,朔、南暨【音:jì,义:及,达到】:声教讫【义:穷尽,达到】于【义:达到】四海。
于是帝锡【通假:同“赐”】禹玄圭15、禹辞辟【通假:同“避”,躲开】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义:离开】商均而朝禹三、重要句子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翻译:禹于是行进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翻译: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伍员之死重点掌握: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二、俾(bǐ),使。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四、幸,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
过,责备。
报,回信)《报任安书》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六、吊,①慰问。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七、殊,①很,极。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不同——殊.途同归课文例句: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
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
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
望,怨恨。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
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
——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
微,如果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
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
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12、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勾践一餐不吃两样味道,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吊,祭奠死者。
13、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大王不先铲除越过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务,致力;不亦……乎,不也……吗?14、其爱信越殊.甚:太宰嚭更越发地喜欢并信任越国了。
太史公自序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使复典.之()2.绍.重黎之后()3.司马氏去周适.晋()4.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5.讲.业齐鲁之都()6.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7.且夫孝始于事.亲()8.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9.诸侯害.之,大夫壅.之()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1.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12.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惠王将伐蜀,遂拔.()14. 遂拔,因而..守之( )15、以为天下仪表..()16. 余所谓述故事..()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指数千()2.失之豪厘()3.故长于风()4.弗敢阙()5.堕先人之言()6.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8.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并解释:1.其在卫者,相中山2.则学者至今则之3.上明三王之道4.忠臣死义之士5.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6. 整齐其世传一、1.管掌 2.继承 3.到 4.泛舟 5.研讨,演习 6.回复 7.侍奉8.编次 9.嫉妒;阻抑 10.遭受 11.叩击 12.贬谪,放逐 13 .攻占,夺取 14.因,于是;而,就 15.表率,准则 16.旧事,以前的事二、1.通“旨”,意旨 2.通“毫”,长度单位,寸的千分之一 3.通“讽”,讽喻 4.通“缺”,缺漏。
5.通“隳”,毁 6.同“缵”,继承 7.通“弼”,辅佐 8.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1. 相:做相,名词活用作动词;2. 则:以……作为准则,名词活用作意动词;3. 明:阐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 死:为……而死,为动用法;5. 善善恶恶,贤贤:前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奖赏、惩罚、尊崇)后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人、恶人、贤人)6.整齐:整理,归纳,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翻译下面句子1.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译文: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2.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