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法学》 马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780.50 KB
- 文档页数:8
马工程《民法学》教材配套题库马工程《民法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法条评析题五、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第一章民法总论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节民事权利第四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五节民事主体第六节民事法律行为第七节代理第八节时效第二章人格权法第一节人格权概述第二节具体人格权第三节一般人格权第四节人格权的保护第三章物权法第一节物权和物权法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四节相邻关系第五节共有第六节用益物权第七节担保物权第八节占有第四章债与合同法第一节债的概述第二节债的发生原因第三节债的分类第四节债的履行第五节债的保全第六节债的担保第七节债的移转第八节债的消灭第九节合同法概述第十节合同的分类第十一节合同的订立第十二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第十三节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十四节违约责任第十五节合同法分则概述第五章婚姻家庭法第一节婚姻家庭法概述第二节结婚制度第三节离婚制度第四节亲属制度第五节收养制度第六章继承法第一节继承法概述第二节法定继承第三节遗嘱继承第四节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第五节遗产的处理第七章侵权责任法第一节侵权责任法概述第二节一般侵权责任第三节多数人侵权责任第四节特殊侵权责任第五节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法[浙江工商2015年研;中南财大2005年研]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和其他多种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法相关联。
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民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则;如果不遵守这种规则而发生诉讼时,民法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准绳。
2形成权[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武大2 015年研]答: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参考教学课件05-02民法学-第五编第二章1. 引言在民法学这门学科中,第五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章将主要讨论第五编的第二章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本章中,我们将着重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债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债权的种类和形成•债权的转让和消灭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债权和相关法律规定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债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债权是指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债务的权利。
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主体性:只有具备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才能享有债权。
•绝对权利性: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要求具有必须履行的强制性。
•相对权利性: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债权,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继承性:债权可以通过继承等方式进行转让。
了解债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理解和研究债权法律规定的基础,对于债权法的适用和债权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3. 债权的种类和形成债权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民事债权:由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债权,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行政债权:由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债权,例如罚款、赔偿等。
•刑事债权:由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债权,例如刑事赔偿等。
债权的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债权的形成方式。
通常情况下,债权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债务人的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债权人的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债权的内容和约束性了解不同种类债权的形成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4. 债权的转让和消灭债权作为一种权利,可以通过转让和消灭等方式进行变更。
债权的转让是债权人将其权利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协议或法定事由等完成。
债权的消灭是债权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效力的情况,例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自然消灭等。
债权的转让和消灭可能涉及到很多法律规定和程序,学生需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定和适用条件,以保护自身权益并正确处理债权纠纷。
民法学马工程教材课后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属于其“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亦即从属于“经济学—哲学—主观形式”的三联结构式,因而其艺术观念也随之表现为“经济学—哲学—艺术”三联式。
前后两者之三联式是一种理论框架,而人的“主观形式”则是其艺术观念的聚焦点和理论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产生人的“审美/艺术意识”,即“审美/艺术之主观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学说,是关于艺术基本性质的真正科学的论断,在美学与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它不仅纠正了各种唯心主义艺术本质论的根本错误,而且纠正了旧唯物主义关于艺术的许多不正确的解释,从而进一步探讨艺术的本质,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方法与方向。
总的来说,马克思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有:(1)应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美的问题。
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是在现实性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这一理论判断将人的审美艺术活动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2)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法律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
而艺术与文学、哲学、宗教等是社会意识形态中具有特定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艺术中蕴含着意识形态的属性,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审美表达形式。
(3)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理解艺术作品构成问题的重要范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总的来说,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反映了社会生活,形式为内容服务,由内容派生而来,只有符合内容需要、有助于内容表达的形式才是合格的、有意义的。
大一马工程民法学第二复习重点民法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和其他多种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法相关联。
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民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则;如果不遵守这种规则而发生诉讼时,民法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准绳。
形成权答: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形成权理论是由德国学者提出的。
形成权的主要功能在于权利人得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已成立的法律关系的效力发生、变更或消灭,如债权人的撤销权。
形成权的类型、范围广泛,依形成权所生效力可以分为三类,即生效形成权、变更形成权和消灭形成权。
民事责任答︰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的含义具体包括:①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②民事责任是应由责任人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③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为主要目的。
④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
⑤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
监护答: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
监护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利益,弥补其民事行为能力的不足。
监护人的设定方式有三种:①法定监护;②意定监护;③指定监护。
民事法律行为答: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①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②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③应是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