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角度-180度轴线定律
- 格式:pptx
- 大小:17.05 MB
- 文档页数:19
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镜头调度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任何视觉媒体中之间切换不同镜头的过程。
镜头调度对于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传达情感和故事发展。
轴线规律是镜头调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有助于确保连续切换的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保持一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场景中人物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轴线规律的参考内容。
1. 主轴线:主轴线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从一个主角或主要动作到另一个主角或主要动作的直线路径。
镜头之间的距离越近,相机运动越平滑,观众的目光转移也就越自然。
主轴线的保持有助于保持观众对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连贯性。
2. 180度规则:180度规则是指在一个场景中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在该角度内拍摄所有镜头。
这可以确保镜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保持一致,避免观众感到混乱。
通过在相对于主轴线的同一侧拍摄,可以保持人物和物体的空间关系。
3. 动作延续:动作延续是指在不同镜头之间保持人物的运动连续性。
当一个人物在一个镜头中进行某种动作时,下一个镜头应该接续前一个人物的动作,以便观众可以无缝地跟随动作的发展。
4. 目光线:目光线是指人物的视线方向,观众的眼睛往往会被人物的目光所吸引。
人物目光的方向和视线应该在镜头之间保持一致,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和情节处理清晰。
5. 虚拟空间和摄影规则:虚拟空间是指屏幕上人物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利用摄影规则,如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场景中的空间布局。
6. 视觉对比:通过使用不同的镜头类型、角度和焦距,可以在不同镜头之间创造视觉对比,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视觉对比有助于打破单调,并为影片添加视觉冲击力。
在镜头调度中遵循轴线规律是保持观众对故事和场景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确保画面的连续性和清晰度,创造出更好的视觉体验。
不仅在电影制作中,轴线规律也适用于其他视觉媒体,如电视剧、纪录片和广告等。
通过合理运用轴线规律,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电视摄像》课程笔记第一章摄像概述1.1 摄像初体验摄像,是指通过摄像机将现实世界的场景记录下来的过程。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画面传达信息、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摄像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不仅需要掌握摄像机的操作技巧,还需要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摄像艺术的历史发展摄像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人们通过摄影术记录下静态的画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影像逐渐成为可能。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展示了电影,标志着摄像艺术的诞生。
此后,摄像艺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三脚架的架设与使用三脚架是摄像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它能够稳定摄像机,保证拍摄画面的平稳。
在使用三脚架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脚架,确保其承重能力与摄像机相匹配。
然后将摄像机安装在三脚架的云台上,调整好摄像机的角度和方向。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和倾斜度来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
第二章基本操作2.1 摄像机的持机方式和要领持机方式对于保证画面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正确的持机方式能够帮助摄像者更好地控制摄像机,从而拍摄出稳定清晰的画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持机方式及其要领:- 握持式:双手握住摄像机,左手握住摄像机底部,右手握住摄像机侧边,食指放在录制按钮上。
保持双臂贴近身体,增加稳定性。
- 肩扛式:将摄像机放在肩膀上,左手握住摄像机底部,右手握住摄像机侧边,通过取景器观察拍摄画面。
保持身体稳定,可以通过墙壁或树干等固定物体来增加稳定性。
- 三脚架式:将摄像机安装在合适的三脚架上,调整好摄像机的角度和方向。
使用三脚架可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长时间拍摄或需要精确拍摄的情况下。
2.2 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拍摄角度及其效果:- 平视角度: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给人一种平等、自然的感觉。
什么是轴线-跳轴-180度法则-电影镜头所谓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向、运动⽅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条假定的直线。
由视线⽅向和运动⽅向形成的轴线称为⽅向轴线,由相互之间位置(两个⼈物以上)形成的轴线谓之关系轴线。
在⼀场戏的镜头调度中,摄像机位置的变动范围,相邻镜头的拍摄⾓度,受轴线的制约。
否则给后期剪辑⼯作造成困难。
在⽅向性较强的⼈物或物体的拍摄中,往往存在着⼀条假想的轴线,摄像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侧,即180°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处理⼈或物体在画⾯中的⽅向。
轴线 (IMAGINARY LINE)⼈物的运动⽅向、视线⽅向或相关位置所形成的⼀条假想线,有时也叫180度线。
遵守轴线的规律来换变摄影⾓度,可以确保⼈物运动⽅向或相关位置始终清楚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感这个在拍摄的时候就应该避免如果真的没有避免在后期的时候暴露出来那你就祈祷他们的镜头给的⽐较多吧在跳轴的前后镜头中插⼀个全景是避免跳轴的不⼆法门。
在实践中,有的图像要求做越轴处理,如在⼀个被摄⼈物的背⾯镜头后,必须让观众看到其脸部,那么这个时候常⽤的办法有:1、摄像师可以将摄像机慢慢移动,让观众感到他们在慢慢地转向被摄⼈物的正⾯;2、先在假想轴线上拍摄⼀个被摄⼈物侧⾯的中线镜头作为过渡,然后再转到轴线的另⼀边进⾏拍摄;3、让摄像机保持不动,等被摄⼈物⾃⼰转过⾝来;还可以在任务的的背⾯镜头后,拍⼀个模仿⼈物视觉的镜头作为过渡,使观众注意⼒转移到⼈物所见影像中,再将摄像机挪到⼈物的正⾯进⾏拍摄。
主题⼈物在进出画⾯时需要注意拍摄的总⽅向,从轴线⼀侧拍,否则两个画⾯接在⼀起主体物就要“撞车”,让⼈觉得突兀。
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摄像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侧.那么构成画⾯的运动⽅向、放置⽅向都是⼀致的,这样观众就会觉得⾃然.否则就会产⽣“跳轴”⽽让⼈感觉突兀了,跳轴的画⾯除了特殊的⽬的以外是⽆法组接的。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跳轴”现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面名词中选5个)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电影拍摄中,怎样才能合理的越轴
轴线规则——要了解如何合理的越轴,⾸先要了解什么是轴线规则。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向、运动⽅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条虚拟直线。
在实际拍摄时,摄影机围绕被摄对象进⾏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向的统⼀,摄像机要在轴线⼀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度、调度景别。
这即是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这是形成画⾯空间统⼀感,构成视觉⽅位系统⼀致性的基本条件。
如果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侧,那么不论摄像机的⾼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不管拍摄多少镜头,从画⾯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向等总是⼀致的。
如果是没有铺垫的越轴就会造成观众对空间关系的混乱,借⽤两张剧照说明~
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则,到轴线的另⼀侧区域去进⾏拍摄,即称为“越轴”。
“越轴”后所拍摄的画⾯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中的位置和⽅向是不⼀致的。
⼀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与越轴后所拍画⾯⽆法进⾏组接。
如果硬⾏组接的话,就将发⽣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在轴线⼀侧所进⾏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相组接的画⾯中的⼈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调度中所说的⽅向性。
遵守轴线规则去进⾏镜头调度,就能保证画⾯间相⼀致的⽅向性。
虽然电视镜头是⼀种⽴体化、多⾓度的平⾯造型艺术,但是正确表达物体的⽅向是实现画⾯的空间结构和电视画⾯构图的⼀个基本要求。
否则,画⾯上被摄对象之间的⽅位关系就要发⽣混乱,画⾯内容和主题的传达就要受到⼲扰乃⾄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