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9.60 KB
- 文档页数:10
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教学课件B2U4本教学课件旨在介绍《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教学课件B2U4》课程的背景和目标。
课程名称: 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教学课件B2U4教材内容: 本课件使用《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作为教材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听力、口语和阅读三个方面的训练。
背景介绍: 本课程是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设计的。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高听力、口语和阅读能力,培养自主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有效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加强语音和发音训练,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欢迎大家研究《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教学课件B2U4》,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和有效的研究体验!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本教学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内容:介绍B2U4单元的主要主题和文化背景,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听力练: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并设计相应的听力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和理解能力。
口语活动:针对课文内容和听力材料进行口语训练,通过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课件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以上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B2U4单元的相关知识。
本部分将介绍在教授《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2教学课件B2U4》课程时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小组合作研究:安排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来完成课程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深度理解。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课件
英语听说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新、巧、奇,图文并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适宜、创新的英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课件
摘要:根据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色,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这些教学方法为基础,实现"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以此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三位一体教学
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而大学英语的教学一直以来都集中于综合英语的教学,用于听力和口语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综合英语课程和听说课程分开,进行分科教学。
分科教学既有利于老师对所教课程深入研究、充分准备和灵活讲授,也更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1]我校每周大学英语课时为六节,进行分科教学后综合英语更改为每周五节,视听说课程教学为每周一节,也就是说两周才安排一次为时两节课即九十分钟的教学时间,一个学期除掉假期、学生实习和考试时间,真正意义上上课的时间为每学期六次即540分钟。
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
听说能力,这是所有视听说课教师为之头痛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设计视听说课堂教学,实现“视”“听”“说”三位一体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便成为视听说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何为视听说课程
英语视听说是一门特殊的英语技能综合课程。
其特殊性体现在输入手段的多样化,即“视”、“听”、“说”并举;“听说领先,重在应用”。
该课程发挥和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视听课教学的现代性,把传统的听力课与口语课相脱节的教学发展成为视、听、说相结合、实用性强、视听内容丰富的综合课堂。
教学目的是结合相关主题,进行主题讨论,通过收听英语对话,观看英语录像,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并根据培养英语应用技能的要求,提高和加强学生以听说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彻底消灭“聋子加哑巴”英语的怪现象。
二、视听说课程特色
英语视听说课程与以往的听力和口语分开教学不同,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第一、多媒体性。
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的。
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为视听条件、以英语主题教学内容为视听教学任务、以英语语言教学情景为视听教学手段、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视听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切的语言环境和广泛的语言素材,使其活动、行为、思维和表述都在由多媒体所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教学。
[2]二、网络性。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视听说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