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1--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23.00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4)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3)通过师生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2新设计1、创设情景教学:通过来校的学生扶扭伤脚的老师到校的活动,建立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尊师重道的信念。
学生在讨论老师的运动还是静止中感悟到机械运动时相对参照物而言的矛盾统一性。
2、不帮办替代、积极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展板上同学所举的老师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例子中,发现并总结参照物的一系列特点。
3、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拨开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特点的云雾,学生在靠自己的能力和思考解开谜团,获得了解决难题困扰后的坚强,得到成功的的喜悦。
3学情分析本节学习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基础的。
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基础。
更是高中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选取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已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
但是,“怎样描述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怎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以前未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观看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