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3. 1 机械运动
- 格式:docx
- 大小:21.97 KB
- 文档页数:4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解析版一、知识点简要1.第1课时运动的相对性1.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如果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明确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答案】一、选择题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答案】A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 s内通过了25 m距离,那么它在第3 s内通过的距离是()A.15 m B.5 m C.10 m D.75 m【答案】B4.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
下面的哪个图像可以近似地反映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答案】B5.观察图,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可能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C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A.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第1 页,共7 页。
七年级科学辅导讲义课题 3.1 机械运动第1课时运动的相对性【新知学习】新知一参照物1.机械运动:物体的不断发生着改变,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说明】(1)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跟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就可能不同。
新知二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运动和运动。
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再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运动的理想情况,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
其要求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说任意时刻的速度都要相等。
举一例子:一个物体第1s前进了5m,第2s前进了5m,第3s又前进了5m,但它并不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每1s内速度也可能是变化的。
重要提示:(1)判断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条件:一是有能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二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识记得方法是以某一情景为例进行分析,如行驶在路上的汽车相对于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面与路旁的树、建筑物等是运动的。
【课堂小结】【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2019·淮安]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2.风洞是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
如图所示是利用风洞装置来获取飞行器飞行时性能指数的一次实验过程,图中飞机模型可以认为是高速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模型支架B.高速气流C.压力秤D.风洞3.[2019·烟台改编]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 南辕北辙B. 夸父追日C. 顺水推舟D. 春暖花开2.一个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 1.2cm/sB. 1.2m/sC. 12cm/sD. 12m/s3.小明乘商场的手扶电梯上楼,感觉到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电梯B. 地面C. 墙壁D. 天花板4.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
“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宇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A. 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 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 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 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5.如果一个飞行器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371km,它1s能绕地球约( )A. 7.5圈B. 9.5圈C. 10.5圈D. 15圈6.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人耳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 )A. 34 mB. 17 mC. 5 mD. 缺少条件,无法计算7.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 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B. 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C. v A>v BD.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9.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则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10.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模型图,对于小球运动的描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B. 小球沿斜面向上冲,而后下行C. 小球从高处下落,碰地面后反弹D. 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二、解答题11.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二、参照物:
[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
[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
[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概括]:由各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讨论]: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2.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3.黑板刷在黑板上向右擦时,若以黑板为参照物,刷子怎样运动?若以刷子作参照物,黑板是否运动,向何方向运动?
4.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某物体在前进,但同时有人则认为此物是向后退的?举例说明。
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会不同呢?
[介绍]: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适当介绍其作用及我国航天技术情况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
[举例说明]:以打篮球时一个运动员的跑动为例,说明一般情况下运动是复杂的。
对于运动员来说,他运动的快慢不断变化,运动方向也不断变化,若把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走过的路线画出来,则极为杂乱。
[读图比较]:比较汽车的运动和过山车的运动,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
[得出结论]: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读图比较]: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化情况不同,一个是相等,一个是不相等。
[得出结论]: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分类,我们知道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科学》及其他课程中经常要用到。
分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只有揭示事物之间的共用性,才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
六、巩固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
1.运动和静止:
⑴.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⑵.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参照物:
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设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⑵.参照物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3.机械运动的分类:
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