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节 机械运动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7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还可以逐级分类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4、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叙述速度的意义,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利用运动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5、能够说出平均速度的作用,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二、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放映多媒体有关运动片段,指出:坐火车或汽车时,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运动吗?

新课讲解:

一、参照物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教师出示图片电梯:

地面上的人看电梯中的人:运动

电梯中的人看电梯中的人:静止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老师补充: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如,人站在教室里,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人是静止的,如果走动了,则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改变,我们说是运动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以我们说物体的静止或运动是相对与参照物来说,但平时我们通常没有说明参照物指什么。我们把事先被选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带领学生阅读P89页阅读,思考为什么飞行的子弹能用手抓住。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实验](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

(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

(3)让电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

分析: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实验](4)陀螺的旋转(滚动笔杆)

(5)擦黑板

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

[读图]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

填写框图将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填入下表

三、速度

引导:1、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汽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他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物体运动有快有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播放百米赛跑的录象,问:这两名同学谁跑的快?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相同路程,用时短者快)

3、车模比赛,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看谁运动的远;或者路程相同,看谁先到终点)

[小组探究]

1、定性比较:发铁质车、木质车两种。启发用两种比较方法。

2、定量比较:只用一辆小车,由学生自定路程或时间长短进行测量。

[结论]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讨论思考:实验中,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快慢?

1、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速度 = v =

3、单位: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课堂练习:甲20秒钟走了30米,乙50秒钟走了180米,谁运动快?

运动物

路程时间一秒通过的路程速度体

甲30米20秒 1.5米

= 1.5米/秒

乙180米50秒 3.6米

= 3.6米/秒(1)1米/秒 =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

(2)1千米/小时 =_____________米/秒

计算过程及结果

1米/秒 = = 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 = 0.28米/秒

四、速度公式的利用

引入:302公共汽车从双安至北太平庄沿什么路线走,速度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不十分关心汽车速度在行进中怎样发生变化,而是关心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长时

间,此时也有一个速度,也可以用v = 计算,只不过这时计算出的是汽车一定时间或一段路程内平均快慢程度。

结论:

1、

2、平均速度

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中运动的快慢

3、公式=

解题时:注意时间和路程的对应关系

[例题]

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下表纪录了汽车在100s内运动的情况。

中间50s

后40s内

时间前10s内

路程70m 900m 560m

请计算(1)前10s内的平均速度

(2)通过中间900m路程的平均速度

(3)在这100s内的平均速度

已知:t1 =10s s1 = 70m

t2 =50s s2 = 900m

t3 =40s s3 = 560m

求: 1 2 3

解:① 1 = = =7m/s

② 2 = = =18m/s

s = s1 +s2 +s3 = 70m +900m +560m = 1530m

t = t1 +t2 +t3 = 10s +50s +40s = 100s

= = =15.3m/s

投影: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给的已知物理量和题目所要求的物理量;

2、认真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什么物理规律把这些物理量联系起来);

3、解题前在分析“已知”条件时,根据题目要求统一单位;

4、解题过程、公式、过程(写单位)、结果;

5、认真检查无误后写出最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