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16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巩固练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7
r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三欧美代觀牖立与发展第1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君丄立宪制丿英国君主立制的确咅Z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I两党制法国共和制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宪制的确"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全解一、光荣革命1. 英国议会的起源与发展: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
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
1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分别称贵族院和平民院。
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1) 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及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2) 直接原因:17世纪以来,国王詹姆士一世和其继承者查理一世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
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⑴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取得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此后,英国成为共和国。
(2)由于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乘机复辟。
(3) 光荣革命:①原因:国王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朝的统治,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②过程: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威廉和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③含义: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O④实质:是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
⑤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标志着革命的完成。
二、君主立宪制1. 确立:(1)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o(2) 主要目的:限制王权。
(3) 主要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新人教版必修1[考点清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错误!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错误!易混易错 英国国王成为“虚君”并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掌握着行政权,还可以依法行政,国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
3.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英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 领导者。
4.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影响⎩⎪⎨⎪⎧ 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②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知识图解(1)英国政体结构(2)英国政府组织结构整体把握英国代议制形成和完善史论共识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深层点拨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其中分权有两层含义:一是联邦政府内部分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二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分权(州政府服从联邦中央政府,州政府有部分行政自主权)。
整体把握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易混易错美国的政体:美国的政体说法多样,如果从国家权力重心的角度来说,就是总统制;如果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就是联邦制;如果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就是共和制。
2.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错误!3.两党制⎩⎪⎨⎪⎧形成:1789年华盛顿当选总统后,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 两党对垒的局面。
基础: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 西部农场主。
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1)背景:17世纪初,英国的①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壮大;②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
(2)过程: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此后,英国成为共和国;查理二世复辟,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1688年,“③光荣革命”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确立过程(1)颁布《权利法案》:A.内容:以明确的④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B.作用: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A.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⑥内阁会议;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B.权力职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⑦议会负责;⑧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C.主要影响:资产阶级议会⑨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1832年议会改革:A.原因:⑩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B.意义: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易错扫描】(1)1689年后的英国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制内阁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概念阐释】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方法技巧】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线索:(1)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2)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认识:(1)“光荣革命”是一次政治妥协。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政治反对派联合起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2)“光荣革命”是一次政治变革。
“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
“国王靠议会生活”成为新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此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3)“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议会通过法案的形式来限制王权,从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就为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实质:从过程来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辉格党”代表资本家和新族,“托利党”代表贵族地主和上层2.1832(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结果:改革法案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了选举权。
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原来被大贵族控制的代表席(3)影响: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3、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过程(1)确立:“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
(2)发展:①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议会多数党中选出。
②议会政党制度的形成:内阁形成以后,辉格党和托利党长期轮流执政;19世纪,两党分别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政党间展开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大大增加,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4. 英国代议制的演变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第15、16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广西玉林摸底)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英国()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解析:C早在13世纪英国就出现议会,并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的传统,A 项错误;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实行独裁统治,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D项错误。
材料中对国王的态度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C项正确。
2.(2018·山东菏泽月考)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
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
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B.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C.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D.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解析:D1689年的《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权利法案》对王权从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限制与制约可知,国王的行政权是受到制约的,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内阁还并未完全形成,且内阁并不是国王的秘书机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可以不经议会批准而直接任免阁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议会对王权的制约还很有限,故D项正确。
3.(2018·山东济南期中)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
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
这反映了()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D《王位继承法》主要是对可能继承王位者的要求,A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权力中心的转移,B项错误;英国的王位继承影响英国的民主政体,用明确的法律规范王位继承制度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民主制度的一种手段,而非为了完善王位继承制,C项错误,D项正确。
4.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
这一条款宣示了()A.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B.司法权独立于王权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君权神授原则被打破解析: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是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的事情,1701年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权,A项错误;材料反映任命法官的决定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不得随意赦免罪犯,这说明司法权独立于王权,B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项错误;君权神授原则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已经被打破,D项错误。
5.(2017·福建泉州模拟)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偶像。
这一变化是由于()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解析:A17世纪末,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以及政党政治得到发展,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国王逐渐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的高潮发生于18世纪中期的法国,并没有深刻影响英国,故B项错误;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表现为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2018·四川雅安摸底)下图是英国农民(a)、工人(b)和资产阶级(c)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农村经济的衰败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解析:A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开展,农民人数不断下降,工人、资产阶级人数不断增长,资产阶级壮大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重要条件,A项正确;材料不能根据农民减少判断农业凋敝,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C项错误;工人阶级壮大不能得出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D项错误。
7.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A.联邦体制B.三权分立原则C.邦联体制D.民主共和政体解析: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材料中美国各州具有教育行政自主权即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故A项正确。
8.(2017·福建龙岩一模)《美国宪政历程》记载,从1793年后至今的两百多年间,提交国会的宪法修正案有5 000余件之多,但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这表明美国()A.州和联邦政府间的分权与制衡B.参议院议员代表各州利益C.各州拥有处理本州事务的权利D.州政府凌驾联邦政府之上解析:A从材料“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可知宪法修正案必须由足够数额的州同意才能成为宪法的一部分,体现出各州有制约国会的权力,故A项正确。
9.(2017·安徽合肥一模)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种好处就越少”。
由此可见汉密尔顿()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解析:D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行政权归总统,由“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可以看出主张加强总统的权力,故D项正确。
10.(2017·山东潍坊一模)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A.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B.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C.修订宪法具有法律依据D.州议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解析:C据材料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修订宪法的权力,但修宪要得到国会两院或州议会三分之二的认可,表明修订宪法具有法律依据,故C项正确。
【新知生成】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正式改变宪法的形式之一,是美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美国宪法制度的基本发展方向。
修正案在生效之前,须经国会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或是由三分之二的州议会的要求,而后才能提呈给各州,并经过四分之三州份或其会议的批准,批准的方式是由国会在提案时决定。
11.(2017·山东日照一模)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设计这个新国家的政治结构时,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
正如第28任总统威尔逊所说:“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A.牛顿力学体系是宪法的理论基础B.宪法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C.宪法的宗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D.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解析:D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而非牛顿力学体系,故A项错误;美国宪法体现了理性精神,但并非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美国宪法从牛顿力学中吸取的智慧,而非宪法宗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可知就像万有引力维持着太阳系的平衡,美国宪法也亟需一种维持稳定的因素,即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
12.1883年1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
这一做法()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B.弱化官员党派化C.影响政府行政效率D.造成了政治腐败解析:B材料中的文官实际是美国的公务员,他们的常任有利于党政分离,但是,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受政党轮换影响很大,因此,这一规定只能是弱化官员党派化,A项错误,B项正确;文官常任,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项错误;文官独立性的保持主要是减少政党对政府的影响,与政治腐败无关,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7·湖南益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意大利近代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有一种在斗争中维护自由的思想……认为这是人民保持足够力量的一个装置。
他主张通过不同的机构将君主、贵族和人民的权力结合于同一政体之中,让这三种权力相互监视,并在相互制衡中各自得利。
材料二美国是一个没有贵族的社会……联邦党人认为掌握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他们这种倾向不只是出自一般的私心,而是出自野心……受这种野心的支配,“如果不受到外部制约的限制,任何既定的个人或个人群体都将对他人施加暴政”。
其实,野心假定似乎更适合于精英,联邦党人在政制层面设计以野心对抗野心的机制,恰恰是利用了精英的那种可称之为野心的权力欲。
正如达尔所说,联邦党人在政体设计中处处表现出对多数暴政的担心。
——储建国《调和与制衡: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哪种政体,试分析说明此种政体的权力是如何制衡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制度的核心设计理念,并说明美国制度的运行机制。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以上两种政体(制度)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主张通过不同的机构将君主、贵族和人民的权力结合于同一政体之中”可知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从君主、议会、人民之间的制衡关系进行思考。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联邦党人在政制层面设计以野心对抗野心的机制”可得出理念是分权与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运行机制,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相关机构分析,并答出三者是如何相互牵制以达到平衡的。
第(3)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1)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
制衡: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其制约;议会掌握立法权,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议会权力超过国王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2)理念:分权与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