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 演示文稿
- 格式:ppt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7
课程名称:架子鼓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功能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架子鼓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架子鼓的节奏感培养。
2. 架子鼓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1. 架子鼓一台2. 鼓槌若干3. 录音机一台4. 黑板、粉笔5. 教学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架子鼓的历史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架子鼓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架子鼓的魅力。
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包括:大鼓、小鼓、通鼓、底鼓等。
2. 讲解架子鼓的基本功能,包括:节奏、和声、音色等。
三、基本演奏技巧讲解1. 教授正确的握槌方法,让学生掌握鼓槌的运用。
2. 讲解架子鼓的基本节奏型,如:单跳、双跳、三连音等。
3. 演示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技巧,让学生直观学习。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架子鼓。
2.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坐姿和握槌方法进行演奏。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练习的成果。
二、进阶技巧讲解1. 讲解架子鼓的进阶技巧,如:重音转移、节奏变换等。
2. 演示进阶技巧的演奏方法,让学生学习。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演奏一段含有进阶技巧的架子鼓乐曲。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进阶技巧。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功能和演奏技巧。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鼓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2. 鼓点节奏的感知和音乐表现。
教学难点:1. 鼓点节奏的准确把握。
2.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架子鼓设备(鼓棒、鼓、镲等)。
2. 音乐教学软件。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架子鼓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架子鼓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架子鼓有初步的了解。
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架子鼓的基本构造:鼓、镲、踩镲等。
2. 讲解鼓棒的使用方法和握棒姿势。
3. 介绍架子鼓的演奏技巧,如鼓点的强弱、节奏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架子鼓。
2. 教师示范鼓点节奏,学生跟随着节奏进行演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鼓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和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鼓点节奏的练习。
二、音乐表现力培养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鼓点创作。
2.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鼓点,并进行展示。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团队协作能力培养1. 学生分组,进行鼓点配合练习。
2.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鼓点配合。
3.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架子鼓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对鼓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和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3. 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方面的进步。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架子鼓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打击技巧,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曲目。
教学重点:1. 掌握架子鼓的坐姿和握槌方法。
2. 熟悉基本的打击节奏。
教学难点:1. 节奏感的培养。
2. 基本打击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架子鼓、鼓槌。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架子鼓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观看架子鼓演奏视频,感受架子鼓的音乐魅力。
二、基本知识讲解1. 讲解架子鼓的构造,包括小鼓、大鼓、底鼓、通鼓等。
2. 讲解鼓槌的使用方法,包括握槌姿势和击打方法。
三、基本技巧训练1. 教师示范坐姿和握槌方法,学生跟学。
2. 进行基本节奏训练,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轮流演奏,其他学生欣赏。
五、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强调节奏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节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让学生独立演奏简单的节奏。
二、进阶技巧训练1. 教师讲解三连音、切分音等进阶节奏。
2. 学生跟学,进行练习。
三、组合练习1. 教师示范简单的组合节奏,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演奏,其他学生欣赏。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名称:架子鼓演奏技巧与曲目分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曲目的演奏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对象:架子鼓爱好者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学工具:架子鼓、音响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所选曲目,包括曲名、作者、风格等。
2. 播放所选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二、曲目分析1. 分析曲目的节奏特点,讲解常用的节奏型。
2. 分析曲目的音色变化,讲解不同鼓件的运用。
3. 分析曲目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三、演奏技巧讲解1. 针对曲目中的难点,讲解具体的演奏技巧,如:- 如何运用手腕力量击打鼓面。
- 如何运用脚腕力量踩踏底鼓。
- 如何运用鼓槌击打鼓边。
2. 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学习。
四、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
2. 每组共同练习所选曲目,组长负责协调和指导。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播放所选曲目,让学生复习节奏和音色。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提高演奏技巧1. 针对上节课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 教师讲解如何在演奏中运用鼓槌的力度和角度。
3.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组长负责协调和指导。
三、团队协作与舞台表现1.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相互配合。
2. 学生进行团队练习,尝试不同鼓件的配合。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四、综合练习1. 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尝试将所学技巧和曲目相结合。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曲目分析、演奏技巧讲解、分组练习、团队协作与舞台表现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所选曲目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掌握架子鼓的各个单点(鼓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单点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
3. 学生能够通过单点练习提高手部协调性和节奏感。
#### 教学对象:适合初学者或有一定基础但需要巩固单点技巧的学生。
####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材料:- 架子鼓- 鼓槌- 黑板或白板- 教学PPT或教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热身与导入(5分钟)1. 学生围坐成圈,进行简单的手部热身运动,如握拳、放松、旋转手腕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架子鼓单点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认识单点(15分钟)1. 教师展示架子鼓,介绍鼓面和鼓槌的基本使用方法。
2. 逐一讲解并示范架子鼓的各个单点,如低音鼓(Bass Drum)、军鼓(Snare Drum)、通鼓(Hi-Hat)、踩镲(Hi-Hat Foot)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敲击单点,感受每个单点的声音和特点。
三、练习单点(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鼓,一人负责敲击,其他成员观察并模仿。
2. 教师示范单点练习,如:- 低音鼓单点练习- 军鼓单点练习- 通鼓单点练习- 踩镲单点练习3. 学生轮流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节奏组合(10分钟)1. 教师示范简单的节奏组合,如“嗵嗒嗵嗒”或“嗵嗒嗒嗒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敲击节奏组合,逐渐加快速度。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单点练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单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单点练习成果。
二、节奏创新(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节奏型,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单点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自己的节奏组合,并进行展示。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提出疑问。
跟冠军老师学架子鼓配套讲义
对于学习架子鼓的初学者来说,配套讲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讲义,介绍了架子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第一部分:架子鼓的基本构造
架子鼓由鼓壳、鼓头、鼓边、鼓床、踩镲、减震器等部件组成。
其中,鼓壳是整个架子鼓的主体部分,负责发出声音。
鼓头则是鼓壳上贴着的薄膜,是音乐家敲击的部位。
鼓边则是鼓头和鼓壳的连接部分,用来固定鼓头。
第二部分:架子鼓的演奏技巧
演奏架子鼓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坐姿,要保持背部挺直,脚平放在踏板上,手臂放松自然。
其次是敲击技巧,要用手掌或鼓槌轻击鼓头,同时要注意力度和节奏的掌握。
另外还要学习一些复杂的技巧,如滚动、三连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磨练。
第三部分:架子鼓的调音和维护
架子鼓的音质和调音都需要定期维护。
调音可以通过调整鼓头的张力来实现,使得鼓的音质更加清晰明亮。
维护方面,要保持鼓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沾水或受潮。
同时要定期更换鼓头,并检查各个部件的使用状态。
以上是关于架子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讲义,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乐器,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