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37
整合训练(五)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全员必做题1.[2022·湖北模拟预测]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精巢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结果如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的变化不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B.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精子C.若图中非等位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则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发生图中变化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不变2.[2022·安徽省合肥市高三阶段测试]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NA增多C.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3.[2022·天津市一中高三月考]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B.SGO蛋白作用失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C.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4.[2022·辽宁省渤海大学附中高三月考]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c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
为揭示Cyclin 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
据此推测Cyclin B3的功能是(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B.促进DNA的复制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5.[2022·辽宁省铁岭市高三二次考试]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1.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2.组成高等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两种类型,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最普遍)和无丝分裂,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靠减数分裂。
一、预言:1.科学家: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
2.理论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3.证实: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魏斯曼预言的过程—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场所:有性生殖器官,以哺乳动物为例:雄性在睾丸,雌性在卵巢。
三、过程:(一)精原细胞的增殖: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精子的形成:(二)卵子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三)观察-【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五、结果-产生配子:(一)配子的特点-染色体组合具多样性1.【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时期)。
(二)配子的结合-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四)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3·莆田模拟)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2.(2013·西安模拟)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3.(2012·海南高考)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
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A.甲B.乙C.丙D.丁4.(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5.(2013·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分裂后每一个子细胞均具有生殖功能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2013·广州模拟)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一、生殖细胞的产生1.1 男性生殖细胞的产生男性生殖细胞即精子的产生称为精子发生,它主要发生在睾丸内的精原细胞中。
精子发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包括精原细胞的增殖、减数分裂、精子的成熟等阶段。
最终形成成熟的精子,具有头部包括遗传物质DNA,中部含有线粒体提供能量,尾部具有运动能力等结构。
1.2 女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女性生殖细胞即卵子的产生称为卵子发生,它主要发生在卵巢内的卵泡中。
卵子发生包括卵母细胞的增殖、第一次减数分裂、原初卵母细胞的形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卵子成熟等过程。
成熟的卵子具有细胞质丰富,含有细胞器和养分的特点。
二、精子和卵子的结构与功能2.1 精子的结构与功能精子是生物体的雄性生殖细胞,它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
精子的头部含有遗传物质DNA,具有穿透卵子的能力;中部富含线粒体,提供能量以维持精子的运动;尾部则使精子具有游动能力,能够自主地游向卵子。
2.2 卵子的结构与功能卵子是生物体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由卵细胞核、细胞浆和卵壳膜等组成。
卵子含有丰富的细胞质,具有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和细胞器的功能;卵子的核包含有遗传物质DNA,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卵壳膜可以保护卵子,防止其受到外界的伤害。
三、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3.1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新细胞。
在受精作用中,精子通过尾部的游动能力游向卵子,与卵子的细胞膜融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受精卵内部的遗传物质DNA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3.2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之后,受精卵经历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形成胚胎。
在这一过程中,胚胎会经历卵裂期、囊胚期、胚胎期等阶段,并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和发育成各种器官。
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受精作用的调控包括内部调控和外部调控两个方面。
4.1 内部调控内部调控是指受精作用自身所蕴含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DNA的组合、胚胎的发育等。
这些过程受到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等的调控。
整合训练(五)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全员必做题1.[2023·陕西师大附中校考模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合成一种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在衰老细胞中可能比新生细胞中含量更高B.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也需要类似功能的蛋白质C.抑制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加快细胞的有丝分裂D.该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水解酶且在分裂间期活性较高2.[2023·江苏苏州校联考三模]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取蝗虫精巢内的精小管进行染色压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看到下图所示的分裂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细胞中看到的“染色体”显得很粗,圆圈内实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根据细胞体积和细胞内染色体判断,a、c细胞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C.a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d细胞分裂产生的精子中可能无性染色体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处于a细胞所示的分裂状态3.[2023·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如图所示),负责将着丝点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
近期研究发现,纤维冠(corona)主要是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分离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B.若动粒外层的纤维冠缺失,可导致核 DNA 无法平均分配C.纺锤丝变短导致着丝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D.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动粒抑制纺锤体的形成4.[2023·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自然发生或人工造成的使细胞群体处于同一细胞周期同一阶段的过程。
胸腺嘧啶核苷(TdR)是一种DNA合成可逆抑制剂(阻断S 期,去除后S期可继续进行)。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获得全部处于G1/S期交界处的同步化细胞:①加入过量TdR,处理时间为T1;②移去TdR,加入新鲜培养液,处理时间为T2;③再次加入过量TdR,处理时间为T3;④移去TdR,加入新鲜培养液,将阻断的细胞全部释放,得到较高同步化的S期细胞。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 -1.2分离定律 ......................................................................................................................... - 13 -1.3自由组合定律 ................................................................................................................. - 25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5 -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一、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1.减数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主要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1)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1)主要变化: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2023年贵州省毕节市高考生物诊断试卷(二)1. 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B. 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人体易出现抽搐C. 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D. 适当补充碘,可以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3. 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B. 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不同C. 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少D. 受伤组织修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可由该途径的中间产物转化生成4. 为了分析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该患儿致病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 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B. 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 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 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5. “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
06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一、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的过程。
2.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周期1.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
2.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4.图示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三、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图示时期主要变化前期①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②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③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消失;②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细胞核;③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其逐渐扩展为细胞壁四、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大量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构成了纺锤体。
3.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4.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生理作用细胞器细胞类型生理作用核糖体动物、植物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前期参与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动物、植物提供能量五、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