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作业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生物主题复习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02认识生物及其环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生物主题复习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02认识生物及其环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生物主题复习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02认识生物及其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二)认识生物及其环境(限时:40分钟)|基础达标|1。
[2019·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遗传现象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2。
[2018·北京四中期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 B.空气C。
温度D。
水分3。
[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
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D。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4。
[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
草原上的猫头鹰与兔子B。
农田里的小麦与杂草C。
蚁群中的兵蚁与蚁后D。
菜地中的白菜与菜青虫5。
[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现象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仙人掌的叶演变成刺状C.植物根向地生长 D。
北方森林以针叶林为主6。
[2018·北京石景山区期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反映了()A。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兼学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3. 能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3. 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的分类。
难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章:细胞与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能够运用细胞与生物体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2.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3. 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生长、细胞数目的增多。
4. 细胞分化:分化的概念、分化的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细胞分化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通过动画演示法讲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中考生物1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在生物园及周边的范围内,内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就构成了生态系统。
你所观察的生态系统专题二生物与环境自主学习1.任何生物的生活多离不开,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与相统一的,同时生物的生活也影响。
2.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称为,它包括非生物因素(等)和生物因素()。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它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和。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5.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都是以为起点,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食物链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和流动的情况。
思维点拨1.生物生存的环境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叫生态因素?分为哪两种类型?3.生物与环境的有什么样的关系?4.什么叫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5.什么叫生态平衡?6.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例题解析例1.某些地区有人大肆捕食农田中的青蛙,这种做法会( )A.破坏环境B.破坏生态平衡C.破坏食物网D.破坏青蛙的生殖解析农田中的水稻是生产者,水稻害虫是植食性消费者,而青蛙是肉食性消费者。
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青蛙,一只青蛙每天要吃60多只害虫。
大量捕作青蛙,害虫的天敌少了,害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
实际上这种做法破坏了食物链,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答案 B例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阳光、空气、水组成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
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二)认识生物及其环境基础达标1.[2017·海南]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电脑病毒C.鹅卵石D.珊瑚虫2.[2017·广东]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C.葵花朵朵向太阳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3.[2016·潍坊]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A.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B.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C.能够生长和发育D.能够繁殖后代4.[2017·衡阳]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B.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C.蘑菇从小长大D.雏鸡破壳而出5.[2017·贵港]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 B.阳光C.空气 D.水6.[2017·桐城]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
形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学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温度 D.土壤7.[2017·广东]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9.[2017·成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10.[2017·桐城]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C.温度D.土壤11.[2017·盐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气候湿润、降雨量多,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生存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12.[2017·赤峰]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二《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生态系统》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地位“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属于新课标第二专题,包括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圈,课时安排:1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复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为初二学业水平考中考点“植物的生理过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以及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学业水平考中涉及一个大题和一到两个选择题,占分较大,因此本节课是学业水平考复习的一大重点。
(二)说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和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会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会写食物链,会分析食物网。
情感目标:知道生态系统的种类,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学会爱护环境。
(三)说复习重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基础,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在初一接触,但时间间隔较长,又缺乏深层次系统的理解,本节复习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学生未必感兴趣。
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三、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复习:生物与环境一、复习目标(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7.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8.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学习重难点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名称以及生命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4.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6.举例说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三、导入:(一)思维导图(二)考情分析课件展示2020-2022年山西初中生物学业考试题分析,预测今年的题型和分值,帮助学生“以考定学”。
考点:生物的特征2020年:2分(晋中),2分(阳泉)考点:生物与环境2020年:2分(阳泉);2022年:1分(晋中),1分(阳泉,长治)考点:生态系统2020年:2分(晋中);2021年:4分(晋中),6分(阳泉)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2020年:2分(晋中),2分(阳泉);2021年:2分(阳泉);2022年:2分(晋中),2分(阳泉,长治)考点:生物圈2021年:2分(晋中),2分(阳泉);2022年:1分(晋中),1分(阳泉,长治)四、任务驱动:任务一:生物与环境引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回答有关问题:1.生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2.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哪些?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哪些?举例说明。
任务二:生态系统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第一、二节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举例说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3.食物链的概念、特点以及书写要点?4.什么是生物富集?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任务三:生物圈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初三生物学案(1)―――――认识生物、生物与环境班级姓名[预习目标]1、识记生物的特征及学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理解生物环境的关系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预习重难点]1、生物的特征;学会调查身边的生物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过程]一、预习内容观察法:方法读p12页框内的文字科学探究调查法(P7):过程、1、明确认2、注意:抽取样本,如实记录识一般过程程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物探究实验(P15)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对照实验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
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即只有一个举例:光对鼠妇的影响生物的特征:1 2、3、4、5、6、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境适应:生物对与环境的适应是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影响:环境改变生物生物适应环又影响环境概念:在内, 与形成的统一和整体生,植物,能通过养活自己,并为动物提供食物态组生物部分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为食系成即将动植物的遗体中的分解为统非生物部分: 、、等食物链食物链:与之间存在着的关系食物网食物网:在中,许多条彼此连接形成的渠道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
概念:地球上地方,其实只是的一薄层。
生范围:以为准,向上约千米,向下约千米。
物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米以内的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的立足点。
作用: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空气和水、。
自然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之称.多种多样的态系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称 .人工生生态系统,以为主体.态系统生态系统, 起支配作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形成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生物的生存的唯一的家园,保护人人有二、典型练习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蝴蝶翩翩起舞 B 小鸡破壳而出C 蚯蚓吞食腐烂树叶D 钟乳石慢慢长大2、下列生物中,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动物 D 植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特征是A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B 能生长和繁殖 C 排出体内的废物 D 能进行呼吸4、下列生物现象中,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A鱼类的季节性回游 B 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C 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D 变温动物的冬眠5、一盆月季花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A阳光和水 B营养物质、阳光和水 C 阳光、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D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6、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山东省初中学生近视的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对省内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 B 选取省内的部分农村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C选取省内的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D选取省内的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的方法属于A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分类法8、桔生江南则为桔,桔生江北则为枳,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温度 B 光照 C水质 D 湿度9、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中的湿度A灌木丛 B草地 C 水洼 D 裸地10、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根深叶茂 B 秋风扫落叶 C 鸿雁南飞 D大树底下好乘凉11、泰山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A 食物网 B 生态系统 C 食物链 D 生产者12、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造成山寺桃花迟开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阳光 B 水 C 湿度 D 湿度13、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草场土地少化,说明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B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就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D 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14、下列不属于完事食物链的草鼠蛇 B 草兔狐狼 C 草兔狐 D 青蛙蛇鼠鹰15、到南极考查的科学工作者,为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分解者少 B 没有消费者 C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 温度太低16、在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的封闭的生态瓶中,要使各种生物长时间存放,最重要的条件是提供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 充足的氧气 D 水分17、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大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18、生态平衡是指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各类的不变 B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活因素基本不变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9、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环境与生物关系的问题(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宇航员飞离生物圈飞向太空,要带维持生命的物质有(2)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环境,除了上述例子外,你还能举两例吗?(3)海洋中的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中层,红藻在下层,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20、分析回答“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有关问题(1)本实验的变量是(2)只用1 只鼠妇做实验行吗?如果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确保变量唯一,你设计的实验装置是。
中考生物复习教案
第一课: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
一、教学内容: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生物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种群数量的增长与稳定
3.生物种群的密度与生物种群的过密与稀少现象
4.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
5.生态环境对种群分布和生存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种群数量的增长与稳定的规律
3.理解种群过密与稀少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4.了解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
5.理解生态环境对种群分布和生存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的概念和关系。
2.介绍生物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分布范围等。
3.分析种群数量的增长与稳定的规律,引出种群的过密与稀少现象。
4.讲解种群过密与稀少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包括资源限制、天敌、环
境变化等。
5.分析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
6.讲解生态环境对种群分布和生存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质等。
7.汇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单项选择题:种群数量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种群密度B.资源C.
种群的数量D.环境)
2.完成句子:种群过密会导致资源匮乏,进而影响种群的()
3.解答题:请解释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问学生,确认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课后练习和巩固。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
训练(二)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基础达标
1.[2017·海南]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电脑病毒
C.鹅卵石
D.珊瑚虫
2.[201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3.[2016·潍坊]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能够生长和发育
D.能够繁殖后代
4.[2017·衡阳]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B.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
C.蘑菇从小长大
D.雏鸡破壳而出
5.[2017·贵港]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6.[2017·桐城]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
形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学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7.[2017·]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9.[2017·成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10.[2017·桐城]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11.[2017·盐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气候湿润、降雨量多,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2.[2017·赤峰]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
这一事例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3.[2017·海南]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4.[2017·南充]近年来,各地通过大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改造措施,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也增进了人们的健康。
以上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能力提升
15.[2016·菏泽]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C.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
D.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16.[2016·桐城]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
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7.[2016·石家庄]下列现象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猎豹与斑马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草原上的牛和羊
D.猪和猪肉绦虫
18.[2017·济宁]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济宁市某纱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9.[2017·泰安]下表为某国家两个品种松鼠的具体信息。
分析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B.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C.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的生殖能力强、食物种类多
D.灰松鼠种群增大,红松鼠种群减小,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0.[2017·呼和浩特]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
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21.[2017·遂宁]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
.为了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是否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班学生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K2-1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K2-1
(1)图甲表示兴趣班学生实验探究设计图,甲、乙、丙、丁四组中,对照组应是________组,图中的大圈代表圆形纸盒,其中的A 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而B区面积应分成________等份,并设置成相应的环境条件。
(2)当图甲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图乙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__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值。
实验研究的鼠妇生活习性是自然界长期对鼠妇_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珊瑚虫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A
3.B [解析] 亲子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属于遗传和变异。
4.B [解析] 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蘑菇从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生长;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
5.A [解析] 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6.A [解析] 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7.C
8.D [解析] 玉米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因此玉米与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9.C
10.D [解析]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单一变量。
除光照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11.D [解析] 植物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大降雨,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12.A
13.B [解析] “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河水开始变暖,藻类生长繁殖,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4.D
15.B [解析] 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16.D
17.B [解析]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无机盐,所以是共生关系。
18.A 19.B 20.D
21.C [解析]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是对环境的适应;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间的关系是捕食。
.(1)丁 4 (2)8 (3)平均选择
[解析] (1)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用实验材料及其数量也应该相同。
图甲表示兴趣班学生实验探究设计图,甲、乙、丙、丁四组中,丁组的环境适合鼠妇生活,因此对照组应是丁组,而B区面积应分成4等份,并设置成相应的环境条件。
(2)图乙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8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3)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使结论更准确。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鼠妇生活习性是自然界长期对鼠妇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