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家兔减压神经、膈神经放电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2
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对象:成年家兔实验目的:1. 观察膈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研究膈神经放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呼吸节律的关系。
3. 探讨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膈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之一,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负责支配膈肌的运动,从而参与呼吸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膈神经放电活动,分析其与呼吸节律的关系,探讨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准备:选用成年家兔一只,体重约2kg,雌雄不限。
2. 麻醉与固定:使用25%乌拉坦溶液(1g/kg)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待动物麻醉后,将其固定于实验台上。
3. 解剖与暴露: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
在颈4、颈5神经前支处找到膈神经起始部,并将其分离出来。
4. 信号采集:使用微电极插入膈神经,记录膈神经放电活动。
同时,使用呼吸监测仪记录动物的呼吸节律。
5. 数据处理:将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进行同步分析,探讨其关系。
实验结果:1. 膈神经解剖结构:膈神经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在颈部下行过程中,与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相伴行。
在进入胸部后,膈神经分为左右两支,支配膈肌的运动。
2. 膈神经放电活动:在正常呼吸过程中,膈神经放电活动呈现出规律性,与呼吸节律同步。
当动物呼吸加深加快时,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当呼吸减慢变浅时,膈神经放电频率降低。
3. 膈神经与呼吸节律的关系:通过同步分析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发现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具有高度一致性。
当呼吸节律发生变化时,膈神经放电活动也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1. 膈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之一,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负责支配膈肌的运动,从而参与呼吸调节。
2. 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具有高度一致性,当呼吸节律发生变化时,膈神经放电活动也随之改变。
3. 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的同步性可能是呼吸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实验十二兔膈肌放电观察Array【实验目的】1.观察多种因素对动物呼吸运动的影响2.了解反映呼吸运动动物模型3.熟悉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操作【实验原理】平静呼吸运动是由包括膈肌和肋间外肌在内的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活动,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为自动节律性活动。
当延髓吸气中枢兴奋时传出冲动达到脊髓时,引起支配吸气的运动神经元兴奋,发出神经冲动经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到膈肌和肋间外肌,引起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产生吸气。
延髓吸气中枢活动暂停,膈神经和肋间神经放电停止,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产生呼气。
这种起源于延髓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受到来自中枢和外周的各种感受器,特别是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传入信息的反射调节。
当动脉血中PO2、PCO2或[H+]发生变化时,通过延髓腹外侧浅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影响呼吸运动。
当肺过度扩张或过度萎陷时,通过气道平滑肌中的牵张感受器发出冲动经迷走神经到达延髓,反射性抑制或兴奋吸气。
家兔的肺牵张反射在其呼吸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膈神经放电活动和膈肌收缩代表吸气运动的开始,而膈神经放电活动停止和膈肌舒张与呼气运动同步。
此外,膈神经的放电活动状态的变化,反映了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解剖台,20%氨基甲酸乙酯,20ml注射器,约1m长内径0. 7cm橡皮管一根,CO2气囊,0.9%氯化钠生理盐水,监听器,引导电极支架,刺激电极及相连的刺激线,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实验步骤】1.动物手术(1)称重(2)麻醉耳缘静脉氨基甲酸乙酯5ml/kg 麻醉药:20%麻醉指征:肌张力下降、角膜反射消失、呼吸平稳、痛觉明显减退或消失(3)仰卧固定(4)气管插管术:颈前正中纵切口倒“T”型切口(5)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并各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6)暴露膈肌并安置记录电极:在上腹部正中找到剑突所在部位,在剑突下3-4cm的地方依次剪去皮肤,沿腹白线在剑突下剪2-3cm切口,打开腹腔,用止血钳夹持剑突尖部并向动物头端翻转剑突,在剑突内表面可见贴附的膈肌,将两根刺激电极平行插入膈肌恢复剑突至原位。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膈神经与膈肌放电活动,了解呼吸运动的节律性起源,探究外界环境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主要由脑干呼吸中枢调控。
脑干呼吸中枢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下行传导至膈肌和肋间肌,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引导膈神经传出纤维的放电和膈肌的放电,直接反映脑干呼吸中枢的活动,同时观察膈神经与膈肌放电活动的变化,分析体内外各种刺激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家兔一只;2. 信号处理系统、示波器、前置放大器、监听器、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材一套;3. 引导电极及固定架、注射器(30ml、20ml、1ml);4. 装有CO2的气囊、玻璃分针;5. 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和医用液体石蜡加温至38~40℃;6. 尼可刹米注射液。
四、实验步骤1. 麻醉、固定家兔及气管插管;2. 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并各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3. 分离膈神经;4. 暴露膈肌并安置记录电极;5. 安放引导电极;6. 观察正常膈肌放电活动;7. 连接长橡皮管增加无效腔;8. 吸入CO2;9. 肺牵张反射:a. 吸气末注入20ml空气;b. 呼气末抽出20ml空气;10.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膈肌放电活动: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调节下,维持呼吸运动的平衡。
2. 连接长橡皮管增加无效腔:随着无效腔的增大,呼吸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加,说明无效腔的增加影响了呼吸运动。
3. 吸入CO2:吸入CO2后,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说明CO2浓度升高可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
4. 肺牵张反射:a. 吸气末注入20ml空气:注入空气后,膈肌放电活动增强,呼吸幅度增加;b. 呼气末抽出20ml空气:抽出空气后,膈肌放电活动减弱,呼吸幅度减小。
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呼吸运动及膈神经放电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用计算机生物信号系统记录呼吸及膈神经放电的方法。
2.观察血液化学成分改变对呼吸运动及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3.观察肺牵张反射以及迷走神经在此反射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气管插管法、空白对照法【实验结论】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的O2、CO2、H+水平,动脉血中O2、CO2、H+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引言: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有赖于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呼吸运动,由此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使肺通气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器材药品: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套管、注射器(20ml、5ml各一副)、30cm长的像皮管一根、纱布、线、引导电极固定架、三维调节器、玻璃分针、输液夹、压力换能器或张力换能器、BL-410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生理盐水和液体石蜡(加温38~40°C)、10%尼可刹米注射剂、氮气、CO2。
【实验步骤】1.准备描记装置二道生理记录仪参考参数:灵敏度2mv/cm,滤波30Hz,时间常数DC,基线中线。
2.手术(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用20%乌拉坦5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颈部剪毛,在喉头下缘至胸骨上凹作正中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至气管,作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一侧管置呼吸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记录呼吸;也可用弯缝针在兔的剑突上皮肤穿一条线并固定,线的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通过记录仪器记录呼吸。
分离出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观察项目(1)吸入增加CO2的气体将装有CO2的气袋(可用呼出气体)的管口对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中间留有间隙),并作标记,观察描记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十八、兔膈神经和膈肌的传出放电【实验目的】用膈神经与膈肌放电作为观察呼吸运动的指标,加深对节律性呼吸运动的中枢起源和外界环境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作用的认识。
【实验原理】脑干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冲动发放,通过脊髓的膈神经及肋间神经下行传导到膈肌与肋间肌,从而产生节律性的呼吸运动。
因此,引导膈神经传出纤维的放电和膈肌的放电,可直接反映脑干呼吸中枢的活动。
同时,膈神经与膈肌放电活动的变化也能反映体内外各种刺激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解剖台、20%氨基甲酸乙酯、20ml注射器、约1m长内径0.7cm橡皮管一根、CO2气囊、N2气囊、0.9%氯化钠生理盐水、监听器、引导电极支架、刺激电极及相连的刺激线、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实验步骤】1.手术(1)麻醉、固定动物及气管插管同前。
(2)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并各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
(3)分离膈神经。
兔膈神经主要由颈2~4脊神经的腹支汇合而成,位于颈总动脉神经束的后外侧。
先将动物头颈尽量偏向对侧,用止血钳在术侧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向深处分离直到脊柱肌,透过脊柱表面之浅筋膜,即可见到粗大横行的臂丛神经,由颈2~4脊神经分出的分支—-膈神经,其如细丝线粗细、贴在前斜角肌腹缘表面,与气管呈平行走向入胸腔。
用止血钳或玻璃分针挑破浅筋膜,分离出长约1.5~2cm一小段膈神经,以温生理盐水棉球覆盖保护。
分离过程中,若感觉胸锁乳突肌有碍于神经的暴露,可在该肌肉的中部结扎、剪断。
(4)暴露膈肌并安置记录电极。
在上腹部正中找到剑突所在部位,在剑突下方3~4cm的地方依次剪去皮肤,沿腹白线在剑突下剪3~4cm切口,打开腹腔,用止血钳夹持剑突尖部并向动物头端翻转剑突,在剑突内表面可见贴附的膈肌,将两根刺激电极平行插入膈肌,恢复剑突至原位。
(5)安放引导电极。
将引导电极支架置于适当的位置,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膈神经放在电极上,稍稍提高电极,使之悬空与周围组织脱离接触,但切不可将神经拉得过紧,防止损伤。
动物机能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1)正常的呼吸运动、膈肌放电曲线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呼吸肌(胸壁上的肋间肌和膈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升波为吸气期,它主要是由吸气神经元放电产生;而降波为呼气肌,它是由呼气神经元放电产生。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血液中CO2分压的改变,通过对中枢性与外周性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及反射性调节,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
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减少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有效气体更新变小,效果促使O2分压下降,C 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表明膈肌的收缩加强。
由于膈肌收缩加强,表现在呼吸运动曲线上的幅度加大。
(3)增加气道阻力用夹闭双侧管的方式来增大气道阻力,用这种方法切断了呼吸系统和外界的联系,制约肺通气的能力,导致呼吸系统中O2分压下降,C O2分压上升。
这是因为O2无法供应且在不断的消耗,C O2的产生在不断占据肺内环境。
C O2浓度的上升会降低内环境的PH值,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
在膈肌放电中反映呼吸幅度减小,频率较正常由略微减弱,在呼吸曲线上,呼吸速率减慢。
( 4)肺牵张反射向肺内注入20ml空气,同时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可观察到家兔的呼吸加深加快,这是由于吸入含有一定浓度的O2的混合气体后导致肺泡O2分压升高,从而使得动脉血O2分压也随之升高。
此处O2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同时,外周化学感受器接受相关刺激并将该作用传导到脑干,由此影响到膈肌放电,该实验中表现为频率加快,幅度加大。
当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时呈现出强烈的呼吸兴奋。
一、实验背景减压神经(depressor nerve)是哺乳动物心血管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血压的调节。
减压神经的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兔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分析其与动脉血压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的特征。
2. 分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3. 探讨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3只,体重约2.5kg。
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生物信号处理软件、血压计、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等。
3. 实验方法:(1)麻醉与固定:采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体重剂量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待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2)减压神经分离:在颈部剪毛,颈正中切口约5~7cm,用止血钳纵向钝性分离颈部肌肉,分离一侧减压神经血管神经鞘(颈总动脉、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
分离出一段减压神经,清除附着的脂肪或结缔组织;加温石蜡油以防止干燥。
(3)减压神经放电活动记录:将双极引导电极插入减压神经,连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减压神经放电活动。
(4)动脉血压测量:采用血压计测量动物动脉血压,并记录动脉血压变化。
(5)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号处理软件对减压神经放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放电频率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1. 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放电频率在0.5~10Hz之间,放电幅度在1~5mV之间。
2. 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减压神经放电频率与动脉血压呈负相关。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升高。
3. 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减压神经放电活动通过调节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性,实现对动脉血压的调节。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增强,使心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减弱,从而使动脉血压降低;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减弱,使心迷走神经活性减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从而使动脉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