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家兔减压神经、膈神经放电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19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膈肌放电,加深对呼吸运动中枢起源和调节机制的认识。
2. 了解膈神经和膈肌放电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由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引起的,这种活动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导至膈肌和肋间肌,从而产生节律性的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记录膈神经和膈肌放电,反映呼吸中枢的活动和外界刺激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家兔一只2. 信号处理系统、示波器、前置放大器、监听器、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材一套3. 引导电极及固定架、注射器(30ml、20ml、1ml)、装有CO2的气囊、玻璃分针4. 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和医用液体石蜡加温至38~40℃、尼可刹米注射液四、实验步骤1. 麻醉和固定:用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进行气管插管,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并各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
3. 分离膈神经:在胸部分离膈神经,并安置记录电极。
4. 暴露膈肌:在腹部暴露膈肌,并安置记录电极。
5. 连接信号处理系统:将引导电极连接至信号处理系统,调整放大器增益、高频滤波和时间常数等参数。
6. 观察正常膈肌放电活动:记录正常情况下膈肌放电活动,分析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
7. 增加无效腔:连接长橡皮管,观察膈肌放电活动变化。
8. 吸入CO2:向气囊中充入CO2,观察膈肌放电活动变化。
9. 肺牵张反射:在吸气末注入20ml空气,在呼气末抽出20ml空气,观察膈肌放电活动变化。
10.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膈肌放电活动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膈肌放电活动: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2. 增加无效腔:连接长橡皮管后,膈肌放电活动频率降低,呼吸幅度减小。
3. 吸入CO2:吸入CO2后,膈肌放电活动频率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4. 肺牵张反射:在吸气末注入空气,膈肌放电活动频率降低,呼吸幅度减小;在呼气末抽出空气,膈肌放电活动频率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一、实验背景减压神经放电实验是生理学中研究心血管调节机制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减压神经放电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动脉血压变化与心血管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减压神经在维持动脉血压稳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的特征,了解其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2. 分析动脉血压变化与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减压神经放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信号处理系统、监听器、双极引导电极及支架3. 水银检压计及支架4.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5. 动脉套管、注射器(20ml、1ml各两只,5ml一只)及针头6. 玻璃分针、纱布7. 生理盐水和医用液体石蜡(加温38~40℃)8.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1:10 000NE、1:100 000Ach四、实验方法1. 麻醉与固定:采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体重剂量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待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2. 建立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在兔颈部分离一侧颈动脉,插入动脉套管,连接水银检压计,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变化。
3. 分离减压神经:在颈部分离出减压神经,将其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进行鉴别,确保正确连接引导电极。
4. 引导减压神经放电:将双极引导电极插入减压神经,记录神经放电活动,分析放电频率、波形等特征。
5. 刺激减压神经:采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动脉血压变化与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之间的关系。
6.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信号处理系统,进行频谱分析、统计分析等处理。
五、实验结果1. 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特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减压神经放电频率较低,波形规则。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波形变宽;动脉血压降低时,放电频率降低,波形变窄。
2. 动脉血压变化与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之间的关系: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增加,放电波形变宽;动脉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降低,放电波形变窄。
3. 刺激减压神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给予减压神经电刺激,动脉血压降低;停止刺激后,动脉血压逐渐恢复。
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对象:成年家兔实验目的:1. 观察膈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研究膈神经放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呼吸节律的关系。
3. 探讨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膈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之一,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负责支配膈肌的运动,从而参与呼吸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膈神经放电活动,分析其与呼吸节律的关系,探讨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准备:选用成年家兔一只,体重约2kg,雌雄不限。
2. 麻醉与固定:使用25%乌拉坦溶液(1g/kg)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待动物麻醉后,将其固定于实验台上。
3. 解剖与暴露: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
在颈4、颈5神经前支处找到膈神经起始部,并将其分离出来。
4. 信号采集:使用微电极插入膈神经,记录膈神经放电活动。
同时,使用呼吸监测仪记录动物的呼吸节律。
5. 数据处理:将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进行同步分析,探讨其关系。
实验结果:1. 膈神经解剖结构:膈神经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在颈部下行过程中,与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相伴行。
在进入胸部后,膈神经分为左右两支,支配膈肌的运动。
2. 膈神经放电活动:在正常呼吸过程中,膈神经放电活动呈现出规律性,与呼吸节律同步。
当动物呼吸加深加快时,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当呼吸减慢变浅时,膈神经放电频率降低。
3. 膈神经与呼吸节律的关系:通过同步分析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发现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具有高度一致性。
当呼吸节律发生变化时,膈神经放电活动也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1. 膈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之一,起源于颈3、颈4、颈5神经前支,负责支配膈肌的运动,从而参与呼吸调节。
2. 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具有高度一致性,当呼吸节律发生变化时,膈神经放电活动也随之改变。
3. 膈神经在呼吸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的同步性可能是呼吸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兔膈神经放电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兔膈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膈肌的肌电活动,研究膈肌运动的机制和神经调控。
二、实验装置及方法:1.实验装置:使用生理记录仪、电刺激设备和兔膈神经悬桥等设备。
2.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连接好,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
(2)兔膈神经悬桥的制备:将兔膈神经悬桥置于温控台上,并用螺丝固定,调整悬桥高度和角度。
(3)刺激电极的放置:将针状电极细心地插入到兔膈神经中,并固定好电极。
(4)注射肌肉松弛剂:为了减少肌肉运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通过注射肌肉松弛剂使兔膈肌保持松弛的状态。
(5)实验开始:将电极与生理记录仪连接,记录膈肌的肌电活动。
同时,使用电刺激设备对兔膈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膈肌的反应。
三、实验结果:1.经过电刺激后,兔膈肌出现明显的肌电放电活动。
2.膈肌的肌电活动表现为一系列的肌电波形,包括肌电信号的起始、降低、上升和恢复等各个阶段。
3.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整电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参数来观察膈肌的肌电活动变化,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实验讨论:1.膈肌是呼吸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肌肉之一,其运动与呼吸的调控密切相关。
2.实验结果显示,兔膈肌的肌电活动与电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参数有关。
较高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会引起膈肌的持续肌电放电活动,而较低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则不会引起明显的肌电放电。
3.实验中使用肌肉松弛剂可以减少肌肉运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持兔膈肌的松弛状态有助于观察和分析膈肌的肌电活动。
4.本实验中使用的电刺激设备能够模拟神经信号,通过对兔膈神经施加电刺激,触发膈肌的肌电反应。
这为研究神经调控肌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五、实验评价与展望:本实验通过对兔膈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了膈肌的肌电活动,对研究膈肌运动的机制和神经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然而,由于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扩大实验样本的规模,进一步分析和验证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膈肌放电的生理特性,观察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2. 掌握膈肌放电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影响家兔膈肌放电活动的因素,为研究呼吸运动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家兔膈肌放电是反映呼吸运动的重要指标,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运动呈正相关。
通过记录膈肌放电,可以分析呼吸运动的节律、频率和强度等生理特性。
本实验采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手术暴露膈肌,记录膈肌放电活动,观察其放电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2. 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流装置、引导电极、放大器、示波器、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等;3. 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流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采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剂量为1g/kg,耳缘静脉注射;2. 家兔固定:将家兔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充分暴露颈部和胸部;3. 分离膈神经:在颈部分离膈神经,并穿线备用;4. 暴露膈肌:在胸部切开皮肤和肌肉,暴露膈肌;5. 安置引导电极:将引导电极插入膈肌,记录膈肌放电活动;6. 记录膈肌放电:连接放大器、示波器和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膈肌放电活动;7. 观察并分析膈肌放电活动:观察膈肌放电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分析放电活动的节律、频率和强度等生理特性;8. 恢复实验动物:完成实验后,将实验动物恢复至正常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膈肌放电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膈肌放电与呼吸运动呈正相关,即膈肌放电活动增强时,呼吸运动加剧,放电活动减弱时,呼吸运动减弱;2. 膈肌放电活动的节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膈肌放电活动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放电频率约为每分钟15-20次;3. 膈肌放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观察膈肌放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变化。
结果显示,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时,膈肌放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增加;4. 影响膈肌放电活动的因素:实验中发现,以下因素可影响膈肌放电活动:a. 麻醉深度: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膈肌放电活动;b. 膈神经损伤:膈神经损伤会导致膈肌放电活动减弱或消失;c. 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会导致膈肌放电活动减弱或消失;d.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可导致膈肌放电活动异常。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减压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观察减压神经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3. 研究减压神经在维持血压稳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减压神经(depressor nerve)是家兔心脏调节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神经,主要负责调节血压。
当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迷走神经紧张增强,交感性紧张减弱,从而使血压下降;反之,当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使心迷走神经紧张减弱,交感性紧张增强,从而使血压升高。
减压神经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维持血压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家兔一只(体重2-3kg);2. 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3. 血压换能器;4. 麻醉剂(戊巴比妥钠);5. 手术器械;6. 注射器;7. 药物(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以戊巴比妥钠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剂量为5mg/kg体重,使家兔麻醉。
2. 固定家兔: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暴露。
3. 分离减压神经:沿颈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总动脉和减压神经。
4. 连接血压换能器:将血压换能器连接到颈总动脉,实时监测血压变化。
5. 观察减压神经放电:通过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观察减压神经放电情况。
6. 实验分组:(1)对照组:观察正常血压下减压神经放电情况;(2)减压神经阻断组:切断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变化和减压神经放电情况;(3)药物干预组:给予酚妥拉明(阻断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兴奋α受体)、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等药物,观察血压变化和减压神经放电情况。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在正常血压下保持相对稳定,血压波动范围较小。
2. 减压神经阻断组:切断减压神经后,血压明显升高,减压神经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3. 药物干预组:(1)酚妥拉明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减压神经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2)去甲肾上腺素组:血压明显升高,减压神经放电频率降低;(3)异丙肾上腺素组:血压明显降低,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升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膈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2. 掌握观察膈神经放电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膈神经放电与呼吸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膈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组成。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膈肌,使膈肌收缩,参与呼吸运动;内脏感觉纤维则将膈肌和胸膜等部位的感觉信息传入中枢。
本实验通过观察膈神经放电,了解膈肌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生理盐水、25%乌拉坦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用25%乌拉坦溶液(1g/kg体重)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剪毛与切口:在颈部剪去被毛,沿颈正中切开皮肤约5-7cm。
3. 分离膈神经:在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之间分离出膈神经,清除附着的脂肪或结缔组织。
4. 连接电极:将引导电极插入膈神经,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采集系统。
5. 插入气管插管: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 记录膈神经放电: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观察膈神经放电波形,记录放电频率、幅度和波形特征。
7. 观察呼吸运动: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记录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
8.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拔除气管插管,缝合切口,给予家兔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其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膈神经放电波形:在实验过程中,膈神经放电波形表现为一系列的脉冲波形,放电频率与呼吸频率一致。
2. 膈神经放电幅度:膈神经放电幅度在不同呼吸阶段有所变化,吸气时放电幅度较大,呼气时放电幅度较小。
3. 膈神经放电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观察结果显示,膈神经放电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在吸气过程中,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幅度增大;在呼气过程中,膈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幅度减小。
六、实验结论1. 膈神经在呼吸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兔膈神经放电实验报告
答案:
实验目的:探究兔膈神经的放电特性。
实验环境:实验室。
实验人员: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学生。
实验设备:克氏分析机,兔膈神经内刺激器,电极棒,小动物拴具。
实验步骤:
1、备好实验设备,准备好一只实验动物,将其安全固定在实验台上。
2、用克氏分析机测量兔膈神经的散析性电位,记录电位变化。
3、将内刺激器接到兔膈神经上,调节内刺激器的频率,接通电源提
供放电。
4、记录电位变化,绘制兔膈神经放电曲线,对比观察放电前后的变
化情况。
5、重复实验,测试兔膈神经的适应性及其对放电的反应情况,得出
结论。
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试结果表明,在放电前,兔膈神经的放电电平处于稳定状态,
但在连续放电的情况下,电平逐渐升高。
2、从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兔膈神经对放电频率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根据频率变化的幅度调节电平,进而达到最佳的放电效果。
此外,兔膈神经也具有一定的自发放电能力,即在放电结束后电平也有所恢复。
3、试验中实验动物的症状表现表明,在放电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肌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这表明兔膈神经的放电有其有效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减压神经放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观察减压神经放电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减压神经放电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减压神经放电是机体在血压调节过程中,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机制。
当动脉血压发生变化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会感受到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入中枢,使心血管中枢的活动发生变化,进而调节动脉血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约2-3kg)。
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刺激器、动脉血压计、手术器械等。
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采用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溶液(1g/kg体重)进行麻醉。
(2)手术操作:切开颈部皮肤,暴露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分离减压神经。
(3)连接仪器:将减压神经与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连接,通过刺激器进行电刺激,观察减压神经放电情况。
(4)记录动脉血压:采用动脉血压计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变化。
(5)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电刺激,实验组进行电刺激。
(6)数据分析: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动脉血压变化,分析减压神经放电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减压神经放电频率随动脉血压变化而变化,动脉血压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动脉血压降低时放电频率减少。
2. 实验组:在电刺激下,减压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动脉血压下降;停止电刺激后,减压神经放电频率恢复正常,动脉血压回升。
五、实验结论1. 减压神经放电与动脉血压密切相关,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动脉血压降低时放电频率减少。
2. 减压神经放电在动脉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使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六、实验讨论1. 减压神经放电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 电刺激减压神经可以引起动脉血压下降,说明减压神经放电在动脉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兔膈神经放电实验报告兔膈神经放电实验报告引言: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实验来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旨在研究兔膈神经的放电活动,以期增进对神经系统的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兔子:选择健康的成年兔子,体重在2-3千克之间。
- 麻醉剂:使用适量的麻醉剂使兔子处于无痛觉状态。
- 电极:使用细且导电性良好的电极,将其插入兔子的膈肌中。
- 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兔膈神经的放电活动。
2. 实验步骤:- 麻醉兔子:将兔子置于适当的麻醉环境中,确保其处于无痛觉状态。
- 插入电极:将电极插入兔子的膈肌中,确保电极与神经接触良好。
- 记录数据:将数据记录仪连接到电极上,开始记录兔膈神经的放电活动。
- 分析数据: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兔膈神经的放电模式和频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了兔膈神经的放电活动。
兔膈神经放电的频率和模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兔子进食或呼吸活动时,兔膈神经的放电频率会增加。
而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兔膈神经的放电频率会减少。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兔膈神经放电的强度在不同的刺激下有所变化。
例如,当兔子遭受到惊吓或疼痛时,兔膈神经的放电强度会增加。
而在平静的环境中,兔膈神经的放电强度则相对较低。
讨论与分析:兔膈神经放电的模式和频率的变化与兔子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进食和呼吸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兔膈神经在这些活动中的放电频率会增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而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兔膈神经的放电频率减少,以节省能量。
此外,兔膈神经放电强度的变化与兔子的情绪状态有关。
惊吓或疼痛会引起兔子的紧张和痛苦,导致兔膈神经的放电强度增加。
而在平静的环境中,兔膈神经的放电强度相对较低,说明兔子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
结论:通过对兔膈神经放电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兔膈神经放电的频率和模式与兔子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进食和呼吸活动时放电频率增加,休息或睡眠状态下放电频率减少。
生理学实验家兔减压神经放电实验二十一家兔减压神经放电Rabbit depressor neural discharges【实验目的】学习引导减压神经放电的电生理学实验方法;观察动脉血压变化与减压神经放电的关系。
【实验原理】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也随之增加或减少,通过中枢机制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管阻力等发生相应变化,使动脉血压降低或回升,从而调节血压相对稳定,这一反射称为减压反射。
家兔降压反射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单独成一束,称为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
它是减压反射的传入神经,可将感受器感受血压变化的传入冲动传送到中枢。
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可引导、显示、记录减压神经放电,并用监听器监听减压神经放电的声音。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材料】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BL-410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引导电极,电极架,注射器,玻璃分针,烧杯,棉球及丝线,纱布,滴管,液体石蜡,生理盐水, 1.5%戊巴比妥钠,1:10000 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乙酰胆碱溶液。
【实验步骤】1.手术(1)麻醉和固定用 1.5%戊巴比妥钠,按 2ml/kg的剂量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待动物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分离减压神经颈部剪毛,在颈部正中切开皮肤(约6~8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气管。
沿气管两侧小心分离减压神经(如头发粗细)和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减压神经分布(图 21-1、-2、-3)(3)颈总动脉插管。
(4)安置电极向内滴入温热的液体石蜡,浸没神经和电极,以防神经干燥,并起绝缘、保温作用。
将引导电极固定在电极架上,用备用线提起减压神经并搭到引导电极的神经钩上,注意神经不可牵拉过紧。
引导电极应悬空并固定于支架上,不能触及周围组织,将接地线就近夹在皮肤切口组织上。
神经放电引导电极参见图 21-4。
2.连接实验仪器装置(1)神经放电引导电极接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1 通道上,记录减压神经放电。
一、实验背景减压神经(depressor nerve)是哺乳动物心血管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血压的调节。
减压神经的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兔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分析其与动脉血压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的特征。
2. 分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3. 探讨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3只,体重约2.5kg。
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生物信号处理软件、血压计、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等。
3. 实验方法:(1)麻醉与固定:采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体重剂量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待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2)减压神经分离:在颈部剪毛,颈正中切口约5~7cm,用止血钳纵向钝性分离颈部肌肉,分离一侧减压神经血管神经鞘(颈总动脉、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
分离出一段减压神经,清除附着的脂肪或结缔组织;加温石蜡油以防止干燥。
(3)减压神经放电活动记录:将双极引导电极插入减压神经,连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减压神经放电活动。
(4)动脉血压测量:采用血压计测量动物动脉血压,并记录动脉血压变化。
(5)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号处理软件对减压神经放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放电频率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1. 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放电频率在0.5~10Hz之间,放电幅度在1~5mV之间。
2. 减压神经放电活动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减压神经放电频率与动脉血压呈负相关。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放电频率升高。
3. 减压神经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减压神经放电活动通过调节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性,实现对动脉血压的调节。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增强,使心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减弱,从而使动脉血压降低;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减压神经放电活动减弱,使心迷走神经活性减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从而使动脉血压升高。
家兔膈肌放电实验报告家兔膈肌放电实验报告引言:家兔膈肌放电实验是一项用于研究家兔呼吸系统的实验,通过观察家兔膈肌的放电情况,可以了解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膈肌的放电机制以及其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使用了10只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首先需要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以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
然后,通过电极将家兔膈肌与记录仪相连,以记录膈肌的电活动。
接下来,通过不同的刺激方式,观察家兔膈肌的放电情况。
实验过程:1. 静息状态下的膈肌放电:在家兔处于静息状态下,记录膈肌的放电情况。
观察到膈肌放电呈现规律的起伏,说明家兔的呼吸系统正常运作。
2. 呼吸负荷增加时的膈肌放电:通过给家兔施加呼吸负荷增加的刺激,比如让家兔进行剧烈运动或者给予呼吸负荷增加的药物,观察膈肌放电的变化。
发现膈肌放电的幅度增加,说明家兔在应对呼吸负荷增加时,膈肌的收缩力度增加,以保持正常呼吸。
3. 呼吸负荷减轻时的膈肌放电:通过给家兔施加呼吸负荷减轻的刺激,比如让家兔处于静息状态或者给予呼吸负荷减轻的药物,观察膈肌放电的变化。
发现膈肌放电的幅度减小,说明家兔在呼吸负荷减轻时,膈肌的收缩力度减小,以适应呼吸负荷的变化。
4. 非正常呼吸状态下的膈肌放电:通过给家兔施加非正常呼吸状态的刺激,比如限制呼吸或者给予呼吸困难的药物,观察膈肌放电的变化。
发现膈肌放电的幅度减小或者出现异常波动,说明家兔在非正常呼吸状态下,膈肌的收缩力度受到影响,呼吸系统出现问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家兔膈肌的放电呈现规律的起伏,与正常呼吸有关。
2. 在呼吸负荷增加时,膈肌放电的幅度增加,以保持正常呼吸。
3. 在呼吸负荷减轻时,膈肌放电的幅度减小,以适应呼吸负荷的变化。
4. 在非正常呼吸状态下,膈肌放电的幅度减小或者出现异常波动,呼吸系统出现问题。
讨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膈肌的放电情况,可以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膈神经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膈神经放电活动的规律;3. 探讨膈神经放电与呼吸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膈神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呼吸神经之一,它起源于颈髓C3-C5节段,支配膈肌的收缩。
当膈神经受到刺激时,会引起膈肌的收缩,从而参与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记录膈神经放电活动,观察其放电规律,进一步了解膈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一只;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25%乌拉坦溶液、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麻醉和固定:将家兔置于实验台上,用25%乌拉坦溶液(1g/kg)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待家兔麻醉后,将其固定在实验台上。
2. 手术操作:剪去家兔颈部被毛,沿颈正中切开皮肤,暴露颈动脉鞘。
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膈神经。
3. 电极植入:将一对记录电极植入膈神经,电极间距约2cm。
另一对参考电极植入颈总动脉。
4. 连接仪器:将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和颈总动脉电极连接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5. 信号采集:启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膈神经放电活动。
同时,观察家兔的呼吸运动。
6. 实验观察:观察膈神经放电活动的规律,分析放电频率、幅度、波形等特征,探讨膈神经放电与呼吸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膈神经放电活动规律:在正常呼吸状态下,膈神经放电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
吸气时,放电频率增加,幅度增大;呼气时,放电频率降低,幅度减小。
2. 膈神经放电与呼吸的关系:在呼吸运动过程中,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呼吸节律密切相关。
吸气时,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幅度增大,提示膈神经放电活动与膈肌收缩有关;呼气时,膈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幅度减小,提示膈神经放电活动与膈肌松弛有关。
六、实验结论1. 膈神经是人体中重要的呼吸神经,其放电活动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2. 膈神经放电活动在吸气时增加,在呼气时降低,提示膈神经放电活动与膈肌收缩和松弛有关;3. 本实验为研究膈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