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重点1.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教学难点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2. 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2. 小组讨论3. 实例分析4. 行动计划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环境保护相关视频或图片3. 小组讨论表格4. 行动计划模板1. 引入: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要爱护地球。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 引入: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如污染、破坏等。
3. 互动: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保护我们的家园1. 引入: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参与环保活动的。
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 引入:讲解身边的小事对环保的影响。
2. 讲解:提供一些具体的身边小事,如不乱扔垃圾、骑自行车上学等。
3. 互动: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感受。
3.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家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环保行动的实施1. 引入:讨论学生已经采取的环保行动,并探讨其实施效果。
2. 讲解:详细讲解如何制定有效的环保行动计划,包括目标设定、行动步骤、监测和评估。
3. 互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具体行动、执行时间和预期成果。
七、环保法律法规简介1. 引入:介绍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小学班会教案:共同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环境现状2. 环保知识3. 环保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美丽的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学习环保知识(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学习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3. 讨论环保行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4.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强调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5. 课后实践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制定个人环保计划,并在家庭和学校中实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环境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将环保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中的“环保行动”详细补充和说明:环保行动是环保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环保行动的有效实施。
一、环保行动的具体内容1. 垃圾分类: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提倡减少垃圾产生,鼓励回收再利用。
2. 节能减排:引导学生关注能源消耗,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鼓励使用节能产品。
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教案标题: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
2. 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3. 环保行动的意义:介绍一些简单的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
4.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环保行动计划,例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植物等。
5. 结果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环保行动成果,并总结整个学习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兴趣。
2. 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让其他学生了解更多环境问题。
拓展:5. 环保行动介绍: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其他环保行动的方法。
6.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环境问题,制定一个环保行动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行动步骤。
7. 团队合作活动:学生按照小组计划,开展环保行动,例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植物等。
总结:8. 结果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环保行动成果,并分享他们在行动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9.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评估:10.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并给其他小组的成员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设计】第六章生态环境嘚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嘚家园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问题。
教材采用了开放式嘚编写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嘚生活,放开思路、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嘚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嘚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嘚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嘚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嘚意义和措施。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嘚减少以及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都有不少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比较感兴趣嘚。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嘚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嘚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嘚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存在嘚疑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嘚预言是有科学根据嘚。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嘚一份报告。
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
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嘚增温值将是20世纪嘚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嘚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嘚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嘚部门之一。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保护我们共同嘚家园”其中嘚“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嘚”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嘚原因。
3、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嘚必要性。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本课程主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环境保护的措施以及生态修复的方法等内容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及后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评估和选择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破坏的原因及后果,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3. 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分析其破坏原因、后果及可能的修复措施;4.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分析结果,讨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案例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案例概述、破坏原因、后果分析及修复措施等;3. 作业:收集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并付诸实践。
六、学后反思1. 知识梳理: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梳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破坏的原因及后果等;2. 技能反思:反思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3. 情感体验:反思学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感受,是否真正树立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改进建议: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4)如何多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5)了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目标:(1)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2)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落实方案: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落实方案:(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教师补充的资料,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措施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就在前年夏天,也就是03年,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反常的高温天气,就湖南来讲,7,8两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气温也高得吓人,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吧!一翻开报纸,就有专家预测,以后这种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将每年上演。
请大家结合在一些新闻媒体上了解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同学思考,老师写标题)据一些专家的分析,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有关,在正常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维持在0.03% 但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超过了这个值。
所以就引起了全球气候的改变。
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再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呢?水资源短缺,臭氧空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由生物圈的概念导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在,我们首先要来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有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环绕表面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构成的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不同的种群基因库也不尽相同。
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习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自主学习讨论】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影响:对生物圈的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圈内所有的、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保护类型: 和。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供合理利用。
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采取措施⑴保护生物多样性。
⑵保护环境和资源。
⑶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
【巩固检测】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3.下列产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中,最不合理的是()A.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的综合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多样性D.自然界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综合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是()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5.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6.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3.情感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四教学流程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生物多样性概念,加以讲解。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三者之间密切联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2.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以数据说明:地球上曾经有2500万种生物,然而现在已减少到500—1000万种,其中20世纪以来灭绝的动物物种就有5400种之多。
据统计,全球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也就是平均每小时灭绝3种!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往往高于直接价值。
(1)直接价值①药用价值:如蝉蜕、人参、冬虫夏草等。
②工业原料:如芦苇、霍霍巴。
③科研价值: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野生品种。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案(共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案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本节聚焦】1、知道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3、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知识结构】【自主学习】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生物圈内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三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_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合作探究】1、“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3、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4、如何保护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升发和利用【规律总结】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起因、危害、防治措施)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2、保护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就地保护——最有效的保护保护措施易地保护3、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典题讨论】1、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
工业、家用炉灶燃烧矿物燃料B。
有关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废气C。
汽车尾气D。
工业生产及家庭广泛使用的电冰箱、空调释放的氯氟烃化合物2、下列哪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A。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三部分内容。
学习本节利于提高学生爱护生物、环境的情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进而提高全球人类的环保意识。
利用本节课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最终达成本节的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主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资源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2、教学资源:课件、学案、视频资料、课本整合分析。
四、教学目标通过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领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搜集资料归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和措施。
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现在微信的朋友圈的各种“晒”导入,有晒娃的,晒美食的,晒广告的。
但更多的朋友在晒美景,蓝天白云绿树连成一幅美丽的画,小桥流水各种活蹦乱跳的的动物连成一首委婉的诗。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看到蓝的天绿的水喜欢发到朋友圈和朋友分享?说明大家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身边生物的喜爱。
接着引入本节新课学习: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的巨大挑战。
教师活动:播放学生熟悉的一组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图片,思考全球性环境问有哪些?设计目的: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让他们形成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知,激发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探究过程:探究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活动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步骤一:每组抽取一种生态环境问题,小组长引领组内同学交流其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步骤二:每小组分享交流讨论成果。
关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材研修生化组:xxxx设计说明:1.教材:(1)教材安排:《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的容分两大部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保护措施。
这两部分中,第二部分又分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它是本节容的重点(2)教材地位:本节是全国版教材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在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容之后安排生物多样性的容,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及时迁移和应用。
在第三册中关于遗传的知识、物种形成的知识均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应当在本节容中前边学习的相关容作一有机的整合(3)教材容的处理:①教材容的第一块全球性生态环境的容作弱化处理,由于小学自然科学、初中生命科学中均有相应的容,对于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地球面临的环境危机已经有相当的了解。
对于教材中的这块容,高中的学生显然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力气来学习。
此类相关问题的教学中,应当体现出高学段,不同的能力要求。
因此弱化此块容,而将教学重点放在生物多样性这一版块上。
②在生物多样性教学板块中,如果按照“概念—价值—威胁—保护”来上课,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如果微调一下次序:按着“事件—概念—威胁—价值—保护”的顺序,则通过事件引起学生对概念探究的欲望,探究概念之后,再面对多样性受到威胁的现实。
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在此疑问的基础上,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的方法与途径更易于接受。
教材处理的原则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进而全方位地理解多样性的概念。
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才会对现状痛心,责任感自然油然而生!2.学生:①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可能有一般性的理解即物种的多样性。
因此,从特种多样性这一层次切入学习,再提出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能在学生原基础上建构相对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②通过引入热点事件“华南虎”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展开本课的教学,能较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看待与分析此类问题。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美丽与脆弱。
(2)提问:你们认为地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学习地球环境问题(1)分组讨论: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3.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1)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4.保护环境的方法(1)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实践活动:环保行动计划(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环保行动计划。
(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学生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观看环保纪录片,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及成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数据、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在制定环保行动计划时,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环保责任感。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
2.学生制定的环保行动计划的实际效果。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的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采取实际行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为,形成长期习惯。
三、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地球!教师: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许多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地球现状的视频。
第六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地家园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意义及措施.3、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地必然选择.二、预习内容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等.2、生物圈内________,它们所拥有地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地价值,一般概括三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4、我国生物多样性地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_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5、可持续发展地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我们这代人地需求”它追求地是自然、经济、社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发展.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地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地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地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地进展.学习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意义和措施.二、学习过程(一)全球性地环境问题1“保护我们共同地家园”其中地“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地”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地原因.(二)生物多样性1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必要性.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地哪些价值?〖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2、如何保护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升发和利用?(三)可持续发展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反思总结(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起因、危害、防治措施)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2)保护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就地保护——最有效地保护保护措施易地保护(3)人类地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四、当堂检测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海洋污染⑥生物多样性锐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2、下列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地是()①工业原料②科学研究③美学④间接使用价值⑤潜在使用价值⑥药用价值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A. ②B. ⑥C.⑦D. ③3、(多选)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说法中,不正确地是()A.禁止对自然资源地开发是可持续发展地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地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地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地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地惟一方法4、简要回答生物多样地有关问题(1)性状表现多样性地直接原因是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地根本原因是________.从进化地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个层次上来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地手段是_____________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地动物如大熊猫还需要________,另外采用__________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地原则不相符()A.森林地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地能量小于消费者地能量C.农田通过作物输出地氮素多于补充地氮素D.向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地氮肥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地内容()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地措施包括()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引入新地物种③对濒危地物种采取迁地保护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⑤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⑥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地就地保护主要是指()A.进行水土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保护生态系统D.减少外来物种5、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地合理措施是()A.禁止捕鱼B.提倡人类养殖C.适当捕捞成鱼D.饲养单一品种鱼6、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地主要原因是()A.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增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D.水土流失,大量红土壤进入大海7、(多选)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几项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A.人口急剧增长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8、(多选)下列不属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地最佳方法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种林9、阅读下面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地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地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地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地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根据以上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临灭绝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地原因是________和对生态环境地_________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地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0、“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地口号之一.“绿色”地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地生态伦理道理等.“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地小事做起.(1)北京市地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地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地本地物种却遭受冷落.你认为外来物种地入侵可能会产生地后果是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地资源,实现垃圾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地重要标志之一.图6-7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地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地参与,我们参与地行动方式是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地生物隶属生态系统地________.从对资源地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与③途径相比地优点是_________.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0Yu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