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心电图窍门及ICU病人常见心电图特点

学习心电图窍门及ICU病人常见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常见心电图识别

授课目的:1、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步骤 2、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3、能够描述房早、室早、房颤、室颤等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够识别相关心电 图图形 4、掌握起搏器心电图图形的特点 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其操作 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丁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差。将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用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为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 心房的传导系统: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集成相连的结和束,包括赛房结、房内束、心室内传导束、浦肯野氏纤维及部分人存在的变异的副传导束。 目的及意义: (1) 目的: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及安装有起搏器病人的起搏工作情况。 (2) 意义: ①能明确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起源异常和各各种传导障碍; ②确定有无心肌梗塞,并可了解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其演变过程; ③可大致了解心肌疾患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有无心房和心室肥大、急性与慢性心包 炎,或电解质紊乱; ④提示某些茅如洋地黄、奎尼丁竺对心肌的影响,尤其是毒付作用; ⑤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监护,可以及时了解心律变化及心肌供血情况 ⑥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圆满地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 适应症:常规体检、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当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协助医生明确诊断。 电极的安装: 导联端颜色红黄绿里 八、、红黄绿棕里 八、 紫 记号R L F N V1V2V3V4V5V6电极位置右手左手左脚右脚(1)(2)(3)(4)(5)(6) 胸导联的标准位置: V3 : V2与V4联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问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问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 (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最新重症医学常见知识点

1、气管插管的目的有哪些? 答:(1)通过人工手段建立呼吸通道,解除上呼吸道阻塞。(2)迅速建立有效呼吸通道,为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3)便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给氧。 2、CVP测压管刻度上“0”的位置如何调节? 答:测压管刻度上的“0”调到与有形方向平行(相当于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处,或者用水平仪标定右心房水平在测压管上的读数,该读数就是零点。 3、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 答:(1)气胸;(2)血胸;(3)血肿;(4)液胸;(5)空气栓塞;(6)折管;(7)感染。 4、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多选用哪些动脉?首选哪条动脉? 答: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首选桡动脉。 5、负压吸痰的压力应是多少? 答:成人吸痰时压力<250mmHg,小儿压力<100mmHg,压力过大易损伤粘膜,压力过小则达不到吸痰效果。 6、心肺脑复苏有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 7、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 答:C:人工循环;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D:药物治疗。 8、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时间比及频率。 答: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比为1︰1。

按压频率为:成人80~100次/min,儿童100~120次/min。 9、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答:(1)大动脉搏动能触到;(2)收缩压≥60mmHg;(3)自主呼吸恢复;(4)皮肤颜色好转,发绀减退;(5)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应。 10、呼吸机使用时,如何调节吸入氧浓度及触发灵敏度的正常值? 答:吸入氧浓度(FiO2)通常设置为30%~50%,一般以40%左右为宜。触发灵敏度通常为0~500pxH2O,越接近0值,灵敏度越高。 11、使用呼吸机时,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哪些? 答: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1)病人不习惯;(2)呼吸机轻微漏气或压力调节太高;(3)通气量不足;(4)严重缺氧;(5)疼痛;(6)存在其他引起用力呼吸的因素,如气胸、心力衰竭等;(7)气管内有痰液集聚;(8)呼吸参数和通气模式选择不当。 12、停用呼吸机的指征? 答:病人全身情况好转:(1)循环稳定,如肤色红润,肢暖;不用升压药时血压、脉率正常,无心律失常发生;末梢红润,尿量足等。(2)呼吸平顺,自主呼吸强,能保证满意的通气,呼吸频率<25次>6mL/kg。(3)病人安静,无出汗等。 13、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产生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人工气道的建立,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感染的门户; (2)呼吸道自然防御保护机制减弱,如气道过滤器失去作用,纤毛活动减退; (3)气道加温、湿化作用降低,痰液等分泌物易聚积,阻塞气道; (4)医源性操作不规范,各类管道、湿化器消毒不严,为感染的主要原因; (5)病人原有疾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等。 14、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ICU常用的 种布局方式

抢救生命是医院的首要任务,其建造的地理位置因专科的性质而异。例如:心脏外科的ICU需要接近手术室,便于做抢救性心包填塞减压;接近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室,以保证在心导管检查中发生意外时,便于抢救;接近心外科,心外科医生看病人方便;接近血库;接近心内科,便于会诊及转送和输送病人;接近中间ICU;接近化验室。其优点是有些仪器和装置便于共用,更重要的是急救方便。有的与导管室及心血管造影室非常接近,当导管病人发生意外时,专科医生于40秒内就能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现在,ICU内的抢救人员多数就在现场。在水平方向无法满足时,尽可能在垂直方向满足,人员通过电梯,物品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管线输送。目前国内外医院的ICU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国内目前以开敞式为主,隔离单间为辅 目前,国内ICU通常采用开敞式大间布置方式,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但ICU病室因危重病人居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加,遇有严重感染、传染、服用免疫抑制剂及需要多种仪器监测治疗的病人应与其他危重病人相对隔离。因此,ICU病室应设置隔离单间。对于做脏器移植手术后环境等级需百级空气洁净度的病人,ICU病室应设置百级单间。以上其占地面积宜在 18~25m2左右。为便于医护人员能直接观察到病人,面向护士中心监测站的墙壁最好选用玻璃隔断分隔,或应用闭路电视监护。 开敞式ICU 其中单间隔离ICU、百级洁净ICU、普通ICU病床之间应设吊帘分隔,以便在做治疗时尊重病人的隐私。隔离ICU及洁净ICU病床之间设玻璃隔断,既满足了洁净要求,又可减少病人之间互相干扰,方便护士观察病情。《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要求,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单间ICU病房面积为18~25㎡。其主要原因是ICU床位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因此ICU每张床位的面积较宽,应有足够的空间。 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interval)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0.10s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1.0 mv B. 左室RV5<2.5 mv, RV5 +SV1<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0.5 mv。 B.左室RavL<1.2 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RⅢ<4.0 mv , RⅠ+SⅢ<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电图特点 1、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2、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 次/分之间。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 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5、房颤---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 波。 6、房扑---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 波。 7、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 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 始出现。 8、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 波自动发生一次脱落,周而 复始出现。 9、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P波的节律与QRS 波的节律没有联系, 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 波130次/分;QRS 波只有42次/分。 10、左、右心室肥厚---特点: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 增高为标准。 11、典型心肌缺血---特点: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0.1mv或抬高0.3mv。 12、急性心肌梗死---特点: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13.室扑:匀齐而连续的粗大波动,其频率约150-250,其中的QRS及ST-T也无从分辨,临床上一旦发生室扑,往往迅速转为室颤,应按室颤的方法处理。 室颤:只有杂乱的电活动,没有协调匀齐的收缩,心电图呈混乱的波动,形状振幅都不规则,频率约250-500,血液循环停止 14.高钾:早期T波高而尖、Q-T间期延长,随后出现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 低钾: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增宽、双向、倒置、U波出现。

ICU常用知识

ICU常用知识整理 目录 收治及转出 (1) 接受与转运 (3) 常规检查 (5) 呼吸管理 (7) 电解质调整 (13) 酸碱平衡 (15) 循环的维护 (17) 镇静镇痛 (20) 营养支持 (21) 肾功能支持 (24) 神经系统疾病 (26) 内分泌系统 (27) 血液系统 (29) 院内感染预防 (31) 日常工作安排 (33)

收治及转出 转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 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 1)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 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药物中毒等。 2,不可逆性疾病终末期,死亡不可避免(病情过重,加强治疗无意义),如严重的不可逆性脑损坏,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转移性肿瘤对化疗,放疗无效(除非患者接 受特别的方法治疗)等,病人拒绝加强治疗和监护,仅接受安慰治疗,脑死亡的非器 官供给者,持续植物状态,永久无意识状态等。 (2)诊断 1)心脏系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需要密切监测和干预的复杂心律失常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和/或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 ——高血压急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特别是伴有节律异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持续胸痛 ——心脏停搏 ——心包填塞/缩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QT间期:0.32-0.44秒; P波在I、II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 QRS时间:0.06-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电图基础

心率的检测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2) 心脏循长轴转位 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二.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三.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P波

??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正常心电图(3)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1 一.时限:0.06 ~ 0.10秒,<0.12秒 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一.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Q波<? R波(同导联) QRS波群3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时限: (在V1、 V2)≤0.04s, (在V5、V6)≤0.05s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 Ⅰ avL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

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2. 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0.10s。 3. ST-T无改变,但发作时可有改变。 七. 室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室性早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00次/分,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2. 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3. 如果出现窦性P波,可发现P波与QRS波群指尖无固定关系。 八. 心房扑动 1. 心电图上无P波。 2. 可出现锯齿状的F波,其频率是250~350次/分。 3. QRS波群的形态正常,如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是固定的假设为4:1或5:1则心律比较规整,如传导不规律则心律不整齐。 九. 心房颤动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 2. f波频率350~600次/分。 3. QRS波略有差异,R-R间期绝对不规整,心率80~180次/分。 十. 心室的扑动(略) 十一. 心室颤动(略)

重症医学科相关基础知识

重症医学科相关基础知识 一概念 ●重症医学科(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I C U):是应用现 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特殊场所。I C U建设是医院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二、分类 ●1、专科I C U:如C C U R C U,主要由二级科室建立。 ●2、综合I C U:是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院部直接管辖, 收治医院各科危重病人。 卫生部文件: (卫办医政发〔2009〕23号)《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于二〇〇九年二月 十三日开始执行,《指南》对I C U建设的基本条件、质量管理、院感管理、监督管理、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设备等都提出规范要求。 三、建立I C U的基本条件 ●1、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 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2、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 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3、人员配备: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以上,护 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4、设备:(1)完善的功能设备带(功能架)、中心供氧、 中心负压吸引、压缩空气、U P S、多项电源插座。(2)多功能床、防褥床垫。(3)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S P O2、有创血压等基本生命监测。(4)每床配备呼吸机、呼吸囊(5)输液泵、注射泵、营养泵。(6)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喉镜、纤支镜等。 ●5、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 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6、床位设置: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 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7、建筑要求: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特征性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特征性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者:吴岳平 文章号:W087331 2013-5-28 17:29:4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1903年荷兰人Einthoven 发明了心电图并对心电图上的各波段和间期予以命名,192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当时的心电图只有I、II、山这三个标准导联,1934年 美国人Wilson 用中心电端的连接方法组成了aVR、aVL、aVF、V1、V2、V3、V4、V5、V6 导联,12 导联心电图建立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成为医院一项常规的检查技术。基于心电图的发明,在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心向量图、监护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起搏器、临床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术等检测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903 年荷兰人Einthoven 发明了心电图并对心电图上的各波段和间期予以命名, 1 924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当时的心电图只有I、II、III 这三个标准导联,1934 年美国人Wilson 用中心电端的连接方法组成了aVR、aVL、aVF、V1、V2、V3、V4、V5、V6 导联,12 导联心电图建立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成为医院一项常规的检查技术。基于心电图的发明,在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心向量图、监护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起搏器、临床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术等检测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 心电图临床应用范围及其意义 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对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帮助。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对临床的特殊意义。 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和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 能测定以及其它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记,以利于确定时间。 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 病人的抢救。

重症监护室(ICU)九十九问,经典知识经常看

重症监护室(ICU)九十九问,经典知识经常看 1、气管插管的目的有哪些? 答:(1)通过人工手段建立呼吸通道,解除上呼吸道阻塞。(2)迅速建立有效呼吸通道,为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3)便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给氧。 2、CVP测压管刻度上“0”的位置如何调节? 答:测压管刻度上的“0”调到与有形方向平行(相当于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处,或者用水平仪标定右心房水平在测压管上的读数,该读数就是零点。 3、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 答:(1)气胸;(2)血胸;(3)血肿;(4)液胸;(5)空气栓塞;(6)折管;(7)感染。 4、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多选用哪些动脉?首选哪条动脉? 答: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首选桡动脉。 5、负压吸痰的压力应是多少? 答:成人吸痰时压力<250mmHg,小儿压力<100mmHg,压力过大易损伤粘膜,压力过小则达不到吸痰效果。 6、心肺脑复苏有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 7、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 答: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D:药物治疗。

8、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时间比及频率。 答: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比为1︰1。 按压频率为:成人80~100次/min,儿童100~120次/min。 9、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答:(1)大动脉搏动能触到;(2)收缩压≥60mmHg;(3)自主呼吸恢复;(4)皮肤颜色好转,发绀减退;(5)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应。 10、呼吸机使用时,如何调节吸入氧浓度及触发灵敏度的正常值? 答:吸入氧浓度(FiO2)通常设置为30%~50%,一般以40%左右为宜。触发灵敏度通常为0~500pxH2O,越接近0值,灵敏度越高。 11、使用呼吸机时,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哪些? 答: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1)病人不习惯;(2)呼吸机轻微漏气或压力调节太高;(3)通气量不足;(4)严重缺氧;(5)疼痛;(6)存在其他引起用力呼吸的因素,如气胸、心力衰竭等;(7)气管内有痰液集聚;(8)呼吸参数和通气模式选择不当。 12、停用呼吸机的指征? 答:病人全身情况好转:(1)循环稳定,如肤色红润,肢暖;不用升压药时血压、脉率正常,无心律失常发生;末梢红润,尿量足等。(2)呼吸平顺,自主呼吸强,能保证满意的通气,呼吸频率<25次/min,潮气量>6mL/kg。(3)病人安静,无出汗等。 13、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产生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人工气道的建立,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感染的门户;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 0、1mv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 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 1/ 4 R。 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的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的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的时距,包括P波时限、 P-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 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 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 立;avR 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 如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的“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 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 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 振幅:肢体导联<, 胸导联<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多数在~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 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 RV1 < mv B. 左室 RV5< mv, RV5 +SV1< mv (男) < mv (女) 肢导联:A.右室 RavR < mv。 B.左室 RavL< mv,RavF< mv, RⅠ< mv, RⅡ + RⅢ< mv , RⅠ +SⅢ<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电压< 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 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