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之平胃散(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3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名方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枣)。
【整体药性】温燥。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湿困脾胃,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典型征象】舌苔白,腻而厚。
伤食,嗳气有腐食气,泄泻。
【禁忌人群】孕妇不宜。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禁用。
平胃散,出自宋代皇家组织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其中非常精到的一个方子,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
平胃散组方简练、寓意明确,是历代医家常用的古代名方。
《删补名医方论》说:“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
”可见平胃散也是治脾的良方,临床应用当然会更为广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病攻邪的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实际的用法用量服用才能起效,而且起效非常快。
如果两天内见效才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就说明治疗的方向不对,需要停用。
还要配合姜枣来保护脾胃之气。
在服药的时候,还需要用几片生姜加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该药。
这个方子是不能用于保健的,所以没病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
脾胃若是湿气重,治理可用平胃散如果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就需要用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很多祛湿的方子。
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当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位置的时侯,就可以根据病征来选用这些方子进行除湿,其中的平胃散,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顾名思义,主要就是用于去除脾胃中的湿气,它的组成是:苍术(以去粗皮的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甘草(炒),各药用量比例为8:5:5:3。
将上述材料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碗,加入两片生姜、两枚干枣,一起煎至七分,拿去姜、枣,加一捻盐煮沸,饭前趁热空腹服下。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平胃散一、古方简介【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g,炒厚朴9g,陈皮9g,甘草6g。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怠情嗜卧,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溃疡性结肠炎【案例】某男,37岁,于1995年4月20日初诊。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年,泻下质稀,黏液或脓血便,日4~5次,轻度下坠,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苔白腻,脉滑无力。
证属湿困脾胃,中焦虚寒,治以健脾化湿,温中升清。
药用:苍术、半夏、厚朴、熟附子(先煎)各6g,陈皮8g,炮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党参各9g,白术、黄芪各15g,地榆炭9g,甘草6g。
二诊:上方10剂,大便减至日2~3次,黏液脓血便皆失,他症亦减。
上方去炮干姜、榆炭,加乌药9g、干姜9g,共服30余剂而痊愈[刘兴山,等.应用平胃散验案四则.山东中医杂志,1997,16(3):25]。
【按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有关的结肠炎,病程迁延,难以速愈。
该患者反复发作黏液血便,渐至脾肾阳虚,而舌苔白腻为应用平胃散的主要依据,方以平胃散加半夏化湿健脾,而各药剂量从轻,防燥湿太过之弊,伍以四神丸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健脾温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以培土厚肠,地榆炭清理肠垢。
2.乳糜尿【案例】某女,4岁。
形瘦体弱,面色萎黄,肚大青筋,每日零食度日,大便稀溏如渣,尿浊如米泔,每受凉感寒后上症尤重,断续年余不愈。
证属脾虚湿浊下注,治以健运脾阳,升清别浊。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云茯苓各6g,太子参、藿香各10g,砂仁、煨肉豆蔻、焦三仙各3g。
水煎温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食纳增进,泻止溲清,调治半月面色转荣。
继以原方10剂浓煎成膏分服,善后[吴承松..平胃散加减治疗九窍不和病证.浙江中医杂志,1988,4(12):546]。
平胃散_百度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核心用户NBA#path ul.nav li,ul.nav li{position:relative;}.nav{overflow:visible}div.nav-channel-hot{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 c="/img/baike/icons/hot.png");background:url("/img/baike/icons/hot.png") no-repeat scroll 0 0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height:15px;position:absolute;width: 24px;top: -7px;right:7px}平胃散.technology-def{height:1%;margin:0 0 30px0;position:relative;zoom:1;padding-top:5px}.technology-icon{background:url(/img/baike/s/tec-icon.gif) no-repeat;top:0;left:10px;width:25px;height:30px;position:absolute}.tech nology-def a{text-decoration:none}.technology-def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chnology-def h4{padding:6px 0 036px}.technology-defdt{color:#666;float:left;display:inline;width:90px;text-align:right;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dd{display:inline;float:left;width:600px;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 .tech-foot{margin-top:10px;line-height:25px;font-size:12px;color:#666;border-top:1px dashed #ccc}.technology-def .tech-foot span{float:right;margin-right:10px}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平胃散英文名称: pingwei powder 定义:同名方约有21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方。
平胃散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平胃散和二陈汤均为中医方剂,分别由几种中药材混合而成,平胃散功能主治燥湿益胃,二陈汤功能主治化痰理气,平胃散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二陈汤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等湿痰类疾病。
那么平胃散和二陈汤分别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一、平胃散与二陈汤的组成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用治湿滞脾胃证。
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腻无味,恶心嗳气。
苔白厚腻。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用治湿痰证。
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头眩心悸。
苔白腻。
简言之,二陈汤里有半夏燥湿化痰,是以健脾化痰以治痰为主的方剂。
平胃散里有苍术、厚朴燥湿行气以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为主的方剂。
二、平胃散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1、平胃散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特点: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
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运用: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2、二陈汤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配伍特点: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平胃散和二陈汤均可以适用于慢性胃炎,但两者也有区别,平胃散主要运用于胃病的治疗,二陈汤则适用于湿痰类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等等。
平胃散和二陈汤均是燥湿的中药材,对于机体的去湿有着重要作用,机体有湿气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
【平胃散加减】【组成用量】苍术12g,厚朴、陈皮各10g,甘草3g,大枣3枚。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以苍术苦温辛烈,具有运脾燥湿之力为主药,厚朴苦温,除湿宽胀,陈皮辛温,利气行痰,二味芳香化湿,醒脾调中为辅助药。
全方共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脱腹胀满,纳呆便溏之病证。
本方具有健胃、驱风、解痉、消炎、抗溃疡、促进食欲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兼有肢体怠倦、舌苔白腻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传染性肝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百日咳、闭经、酒积、消化不良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脘腹胀满,口淡乏味,苔白厚腻、脉缓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慢性胃炎(湿浊中阻型)治宜醒脾化湿,理气和胃。
以本方加苏梗、藿香梗、白术、半夏各10g,茯苓15g,大腹皮12g,焦三仙、六一散各9g为主治方。
若恶心呕吐者,加枳实、竹茹各10g。
心烦、舌红、苔黄者,为湿浊化热,宜加茵陈15g,黄连6g。
嗳气胀满者,加香附、旋覆花(包)各10g。
2.干燥综合征(脾胃湿热型)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以本方合二妙散化裁:生薏苡仁、夏枯草、川萆薢、土茯苓各12g,制川朴、藿香、佩兰、黄柏、广郁金各9g,生甘草3g为主治方。
3.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湿困脾胃,气机不畅型)治宜燥湿健脾,宜畅气机。
以本方加薏苡仁30g,藿香、石菖蒲各15g,白术、醋玄胡索、赤芍各9g,苍术6g为主治方。
4.小儿腹泻(湿阻牌胃,升降失常型)治宜燥湿醒脾,和胃止泻。
以本方加焦三仙10g,石菖蒲9g,木香6g,黄芩5g为主治方。
5.面部感染(寒湿化热型)治宜温经、利湿、清热。
以本方加连翘、石葛蒲、牛蒡子各15g,竹叶、防风各9g为主治方。
6.小儿咳喘(痰湿阻肺,侵犯脾土型)治宜燥湿理脾,宜肺化痰。
以本方加白术、半夏、炙紫菀、炙冬花各6g,杏仁9g,麻黄3g 为主治方。
17JT叔叔讲解《平胃散藿香正气散》摘录自JT叔叔课堂文字稿:平胃散呢跟藿香zheng气散都是宋朝惠民局编的《和剂局方》的方子。
那平胃散呢其实也算得上是我们上次教的这个朴姜半草参汤的子方。
那他的《和剂局方》里面的主症看起来很多,那可能同学会觉得有一点混乱。
但是,其实我觉得平胃散的主症蛮好抓的。
你就,如果以舌头来讲就是舌苔厚嘛,那如果以脉来讲的话,就是脾胃的脉是沉而……,那个脉我们叫濡脉,你要念“软”我也不反对的。
那这个濡脉就是把起来哦你会觉得这个脉有一点偏沉,然后它的这个脉的跳动哦没有那种活泼的感觉,就是这样子,就像好像那个脉有一点温温的一种感觉。
那如果你要说身体感的话,那就是这个人他说,我是站不如坐,坐不如躺哦。
那就是,因为脾太湿的时候,这种脾阴实的体质会让一个人的肌肉感到很沉重,所以这种觉得自己要动的时候这个肉很沉哦,不想动,这样子有可能是脾湿。
所以,大概从这几个辨证点去抓的话呢就可以了。
那如果你在这样的一个平胃散的主症框架之中,那你身体长不胖啦,面黄肌瘦啦,然后消化不良啦,怎么样怎么样不很好,容易拉肚子啦,都可以用一用哦,就是这样子。
那平胃散呢,苍术我们也教过是什么药了,厚朴也教过了。
那陈皮呢是行气的药哦,那加上一点甘草,就调和。
那这个科学中药随便买就买得到,所以就蛮好用的。
那基本上苍术它不但是一个祛湿的药,它也是一个去邪气的药,所以我们从前在教到苍术的时候才会说,这个好心的女鬼给她们老公的保养方就是平胃散,对不对。
就是被女鬼缠过的男人他要多吃平胃散才不会被鬼气所伤啊。
那这个平胃散这个方子呢,我后面有附一点加减味的方法,就是其实呢我们说平胃散是这样一个方子。
那藿香正气散,后面的藿香正气散其实也是类似的功用。
那我们中国人都说啊,香味香味,香者,气之正也。
那有毒的东西是什么?毒者,气之偏也。
就是比较偏的气叫做毒气,那比较正的气叫做香气。
那我这句话,我一次讲到一个杂志社的主编的面前,他就说,哦,对嗬,其实我们在玩那个什么西洋的这个芳香药草啊,就是西洋药草,会觉得说,凡是有香味的药草几乎都是生长在大太阳的环境里面的。
平胃散一类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平胃散又是一个基础方。
出处一般历代说它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
但近年来大家比较确定,它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前,在《简要济众方》里,就有平胃散这个组成。
但由于《和剂局方》的影响较大,很多教材,很多资料就没有改过来。
因为《和剂局方》是宋代相当于政府颁布的一个成药典。
当然这个方宋代就有了。
主证分析湿滞脾胃证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升降失常:吐、利、嗳气、吞酸。
湿阻气机:脘腹胀满。
湿困清阳:怠惰嗜卧,肢体沉重。
舌脉:苔白腻而厚,脉缓。
湿滞脾胃的脾胃,和水湿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这里我们先要从生理上了解一下。
脾和水湿的关系。
我们看这个方的名称,为什么叫平胃散?对这个起名来说,历来有各种看法,提法也很多,平胃说明胃不平,怎么不平呢?这里要注意,这里所说的胃,第一个理解的难点,这里所说的胃,我认为它是以胃概脾,也就是包括了脾胃,特别还指的是脾。
因为中医历来运用名词,有一词多义,也广义、狭义的不同,比如“胃”,有时候用这胃,说胃失和降,胃主受纳,就是指的我们吃东西以后,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这个具体的胃,那是最狭义的一个胃。
如说胃痛,比如临床症状,那就是具体这个胃。
但有些情况下,中医又用“胃”来概括脾胃,比如说病人消化很正常,说你胃气不错,这时候的胃气不光光是指装东西这个胃,包括了脾,包括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
这也常有。
这个时候,比如有以胃可以概脾,以脾也可以概胃。
我们经常讲中医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这个时候的脾,包括运化的脾,和受纳的胃。
甚至于包括消化道。
都概括在脾这个大系统里面。
胃也是这样,比较广义的,它是概括了消化系统,而这个最广义的,有的时候胃,还可以把它来反应人体的生机活力,比如说看脉,脉来从容和缓,我们说这是有胃气,这时候胃气不是指的你的消化系统,也不是指的你的这个位置,而是指的整个有生机活力。
又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面色明润含蓄,有胃气。
如果真脏色出来了,就是没有胃气。
77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王付)现在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习一章,叫什么呢?同学们说,叫十六章,祛湿剂。
祛湿剂,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
它具有祛湿的作用,治疗的病证是湿病。
现在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你说我们中医说的湿,它是有形之湿,还是无形之湿呢?这个问题,是不容易搞清楚的。
要想搞清楚,是这样的,凡是病人的症状表现符合湿邪的致病特点,不管它是有湿还是没有湿,我们都把它辨为什么?湿。
换一句话说,我们遇到病人,不管它是有形之湿还是无形之湿,只要它具有湿邪治病引起的症状表现,我们都把它辨为湿。
湿在治疗的时候,湿得气而化。
这就是说,在临床中治病,为了取得好的疗效,在治湿的时候,应该重视用理气的药。
气能化湿,湿得气而化。
在应用祛湿剂的时候,也要辨寒热,辨虚实。
再一个方面,祛湿的药,容易伤津,应该怎样呢?适当的照顾到阴津。
如果是治疗慢性病,一定要照顾到阴津。
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最好能照顾到,如果没有照顾到,急性病湿去了,津伤了,津可以怎样哩?自我恢复。
这是我们对祛湿剂的认识。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燥湿和胃,一个方叫平胃散。
在学习平胃散之前,同学们说,上一次我们学习,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参考用书,说让同学们抄一抄。
今天呢,我再给同学们说一下。
就说我们学习方啊,我认为对张仲景的方要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就是给同学们介绍了这十二种有关研究经方方面的著作,或许对同学们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我们学习平胃散组成。
组成有哪些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这个方啊,在用法中,还有两味药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姜、大枣。
可以这样说呀,我们学习这个方,首先要记住药物的组成,为了强化记住药物的组成,平胃散,它在考方的组成的时候,它常常会考生姜、大枣。
为何要这样考?主要就是为了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不要忽视姜、枣在方中的作用。
平胃散这个方,说是散,实际上它是水煮散剂。
平胃散,这个方功用是燥湿运脾,理气和中。
这个方,当今研究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调节肠胃蠕动,调节胃液分泌,保护胃粘膜,以及抗菌、抗炎等作用。
第十六章祛湿剂第一节化湿和胃剂平胃散《简要济众方》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祛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若和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又: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组成】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g)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g)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g)甘草炙黄,一两(3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不换金正气散(《易简方》,原名不换金散)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组成: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各等分(各10g)功用:解表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兼表寒证。
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或霍乱吐泻,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腻等。
柴平汤(《景岳全书》)小柴胡汤合平胃,寒多热少湿疟祛。
组成: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原著本方无用量)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
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鉴别】不换金正气散较平胃散多藿香、半夏二味,其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之力益佳,且兼具解表之功,用于湿邪中阻,兼有表寒之证。
柴平汤即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功可和解少阳、燥湿化痰和胃,用于治疗素多痰湿,复感外邪,痰湿阻于少阳,寒多热少之湿疟。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g)藿香去土,三两(9g)甘草炙,二两半(6g)【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
以及山岚瘴疟等。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组成:藿香梗二钱(6g)厚朴二钱(6g)杏仁二钱(6g)茯苓皮二钱(6g)广皮一钱(3g)神曲一钱五分(4.5g)麦芽一钱五分(4.5g)绵茵陈二钱(6g)大腹皮一钱(3g)功用: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加味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加味平胃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南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功能主治】化积消滞。
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处方】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黄芩、车前子、山楂肉、泽泻、白芍(炒)、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兼泄泻腹痛,唇红作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或兼服加味香连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处方】苍术(制)、厚朴(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肉、槟榔、泽泻。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泻,肚痛作渴,或泻糟粕恶臭。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或兼用和中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处方】平胃散加腻粉。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头上疮。
【用法用量】清油调敷。
【摘录】《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处方】平胃散加干葛、香附、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酒积腹痛。
【摘录】《证治汇补》卷六【处方】陈皮、苍术、厚朴、炙草、藿香、砂仁或加小茴(炒)。
【功能主治】痘疹虚寒呕吐。
【用法用量】上加煨姜,同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处方】陈皮、厚朴、苍术、甘草、草果、枳壳、神曲。
【功能主治】孕妇胞阻,伤食停滞,心胃作痛者。
【用法用量】【摘录】《金鉴》卷四十六【处方】防风、陈皮、制苍术、厚朴、木香、枳壳、白豆蔻、制香附、甘草、槟榔。
【功能主治】小儿胃脘积冷作痛,呕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处方】平胃散加黄连、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毒滞上攻,痢兼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处方】苍术、陈皮、甘草、黄芩、黄连、槟榔、茯苓、木香、泽泻、木通。
【功能主治】湿蒸热郁而致下痢。
【摘录】《证治汇补》卷八【处方】苍术2钱,陈皮1钱,甘草1钱,厚朴1钱5分,猪苓1钱5分,黄芩1钱5分,泽泻1钱5分,干姜5分,白芍3钱,陈仓米1钱5分。
芩连平胃散
古代【处方】黄连3钱,陈皮3钱,苍术1两(炒),生甘草3钱,茯苓1两,厚朴3钱。
现代【处方】黄连15克,陈皮15克,苍术50克(炒),生甘草15克,茯苓50克,厚朴15克。
芩连平胃汤
【处方】黄芩4.5克,黄连3克,厚朴3克(姜炒),苍术6克(炒),甘草1.5克(生),陈皮3克。
古代方歌: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组成和用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浸,2400克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1560克甘草炒900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空腹热服。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适应症: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禁忌: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平胃散,是中医药中的一种制剂,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它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消食健胃的功效,对于一些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不适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平胃散有口服和外用两种方式,口服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外用则用于治疗皮肤病症状。
平胃散主要由黄连、茯苓、苍术、砂仁、木香等多种中药组成。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共同发挥着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首先,黄连是平胃散的主要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毒等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少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由于热邪引起的胃肠道炎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茯苓是平胃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尿、消肿、祛湿等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蠕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
再次,苍术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苍术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舒张,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增加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流动性,缓解胃胀、脘痛等不适症状。
另外,砂仁能够缓解肠胃气滞,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平息胃热,缓解胃肠道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木香具有解表、透疹、化湿的功效,能够改善胃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消除胃肠湿热的病因,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以上是平胃散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综合应用这些药物能够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具体来说,平胃散能够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脘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食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率,降低食物的残渣量,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平胃散对于一些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有特别的疗效。
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饮食结构不均衡,常常偏食,或者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这些都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国医药报/2008年/8月/5日/第B06版传统医药化湿和胃的基础方——平胃散杨桢 高琳平胃散是宋代官修《和剂局方》中的名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生姜、干枣组成,功用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
什么是湿滞脾胃证呢?按照原书提供的信息,可以归纳为3类:一是湿伤脾胃,表现为呕吐、泄泻、口苦无味、不思饮食、怠惰嗜卧;二是气机不畅,表现为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满短气、噫气吞酸、膈气反胃;三是长期患本病引起的全身表现,可见面色萎黄、肌体瘦弱、体重节痛等。
本证的病机应该是湿困脾胃→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常,这种递进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互为因果,交替出现。
本方原载于《和剂局方・卷三・治一切气》中,处理的核心问题是脾胃湿困与气滞的关系。
这里的气滞由湿伤脾胃引起,又是后续多种证候出现的病因。
因此治疗本方证的立法重点应该是化湿,兼以行气。
选择药物当以入脾胃经为主,以化湿为主要方向,选择的药物除化湿外宜兼具行气、消食和胃的特性,如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等。
《和剂局方》收载了很多这样的方剂,此法大为风行,本方和藿香正气散、不换金正气散等就是这类治法的巅峰之作。
方中苍术芳香燥湿、行气运脾、开胃消食,作用最强;厚朴行气止痛、化湿和胃;陈皮燥湿行气、开胃消食;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主用芳香之品,药味从辛、从燥、从苦,能散、能消、能化,集化湿、行气、消食和胃于一方,对中焦有湿而气机阻滞者,确有良效。
本方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派生出大量的类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如本方加藿香、半夏,名不换金正气散,主治脾胃寒湿、兼受外感;加藁本、桔梗名和解散,主治脾胃寒湿、外感头痛;加炒神曲、炒麦芽,名加味平胃散(与此同名的方剂有几十个之多),主治湿困脾胃、宿食不消;加黄连、木香,名香连平胃散,主治脾胃湿热积滞之证;加桑白皮,名对金饮子,主治湿滞脾胃、四肢肿胀。
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即为有名的胃苓汤。
研发前景本方是中医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可用来治疗食道炎、多种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胆囊炎、克罗恩病、结肠炎等病。
平胃散_百度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核心用户NBA#path ul.nav li,ul.nav li{position:relative;}.nav{overflow:visible}div.nav-channel-hot{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 c="/img/baike/icons/hot.png");background:url("/img/baike/icons/hot.png") no-repeat scroll 0 0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height:15px;position:absolute;width: 24px;top: -7px;right:7px}平胃散.technology-def{height:1%;margin:0 0 30px0;position:relative;zoom:1;padding-top:5px}.technology-icon{background:url(/img/baike/s/tec-icon.gif) no-repeat;top:0;left:10px;width:25px;height:30px;position:absolute}.tech nology-def a{text-decoration:none}.technology-def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chnology-def h4{padding:6px 0 036px}.technology-defdt{color:#666;float:left;display:inline;width:90px;text-align:right;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dd{display:inline;float:left;width:600px;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 .tech-foot{margin-top:10px;line-height:25px;font-size:12px;color:#666;border-top:1px dashed #ccc}.technology-def .tech-foot span{float:right;margin-right:10px}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平胃散英文名称: pingwei powder 定义:同名方约有21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