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绪运用平胃散的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211.05 KB
- 文档页数:2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名方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枣)。
【整体药性】温燥。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湿困脾胃,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典型征象】舌苔白,腻而厚。
伤食,嗳气有腐食气,泄泻。
【禁忌人群】孕妇不宜。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禁用。
平胃散,出自宋代皇家组织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其中非常精到的一个方子,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
平胃散组方简练、寓意明确,是历代医家常用的古代名方。
《删补名医方论》说:“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
”可见平胃散也是治脾的良方,临床应用当然会更为广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病攻邪的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实际的用法用量服用才能起效,而且起效非常快。
如果两天内见效才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就说明治疗的方向不对,需要停用。
还要配合姜枣来保护脾胃之气。
在服药的时候,还需要用几片生姜加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该药。
这个方子是不能用于保健的,所以没病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
脾胃若是湿气重,治理可用平胃散如果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就需要用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很多祛湿的方子。
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当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位置的时侯,就可以根据病征来选用这些方子进行除湿,其中的平胃散,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顾名思义,主要就是用于去除脾胃中的湿气,它的组成是:苍术(以去粗皮的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甘草(炒),各药用量比例为8:5:5:3。
将上述材料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碗,加入两片生姜、两枚干枣,一起煎至七分,拿去姜、枣,加一捻盐煮沸,饭前趁热空腹服下。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平胃散一、古方简介【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g,炒厚朴9g,陈皮9g,甘草6g。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怠情嗜卧,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溃疡性结肠炎【案例】某男,37岁,于1995年4月20日初诊。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年,泻下质稀,黏液或脓血便,日4~5次,轻度下坠,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苔白腻,脉滑无力。
证属湿困脾胃,中焦虚寒,治以健脾化湿,温中升清。
药用:苍术、半夏、厚朴、熟附子(先煎)各6g,陈皮8g,炮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党参各9g,白术、黄芪各15g,地榆炭9g,甘草6g。
二诊:上方10剂,大便减至日2~3次,黏液脓血便皆失,他症亦减。
上方去炮干姜、榆炭,加乌药9g、干姜9g,共服30余剂而痊愈[刘兴山,等.应用平胃散验案四则.山东中医杂志,1997,16(3):25]。
【按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有关的结肠炎,病程迁延,难以速愈。
该患者反复发作黏液血便,渐至脾肾阳虚,而舌苔白腻为应用平胃散的主要依据,方以平胃散加半夏化湿健脾,而各药剂量从轻,防燥湿太过之弊,伍以四神丸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健脾温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以培土厚肠,地榆炭清理肠垢。
2.乳糜尿【案例】某女,4岁。
形瘦体弱,面色萎黄,肚大青筋,每日零食度日,大便稀溏如渣,尿浊如米泔,每受凉感寒后上症尤重,断续年余不愈。
证属脾虚湿浊下注,治以健运脾阳,升清别浊。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云茯苓各6g,太子参、藿香各10g,砂仁、煨肉豆蔻、焦三仙各3g。
水煎温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食纳增进,泻止溲清,调治半月面色转荣。
继以原方10剂浓煎成膏分服,善后[吴承松..平胃散加减治疗九窍不和病证.浙江中医杂志,1988,4(12):546]。
平胃散治验三则平胃散治验三则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
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
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
笔者临床运用平胃散较多,现摘病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食郁发热,高热惊搐黄某,男,8岁,小学生,2000年6月2日就诊。
患儿不规则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恶寒、食少三天多,曾服抗生素及退烧剂等。
服药后热退身凉,翌日,日晡时及夜晚又见发热同前。
病儿就诊时已发热3日(体温38℃左右),恶寒,头目昏眩,脘痞腹胀,胸膈痞闷,口腻,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苔白腻,脉浮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
舌苔厚腻微黄,脉滑带数。
证属湿浊中蕴,食积发热,热极生风,而至壮热惊搐。
小儿脾胃娇嫩,食郁而发热,治宜分解湿、热、食邪,使湿化食消,热邪自退。
治宜运脾和中,导滞清热。
药用苍术、厚朴各9g,陈皮、枳壳各6g,大黄、甘草3g。
服上方1剂后神烦稍减,呕吐亦缓,便通热退,食欲转佳。
继续服第2剂,得畅便一次,量甚多,之后面赤退,气粗平,酣然入睡,此后即不再痉搐而病愈。
二、饮食不香,夜不能寐张某,女,48岁,下岗工人,2001年2月1日初诊。
2月前因下岗心情不好,饮酒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发作,先后服用丽珠得乐、法莫替丁及中药等均未见效。
之后出现夜不能寐,服安定等药仍不能入睡,甚或彻夜不寐,头昏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口淡无味,神疲无力,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腻,脉滑。
此为饮食所伤,脾胃升降失职,湿浊中阻,上扰神明,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治宜健脾化湿,和胃安神,以平胃散加炙远志10g、酸枣仁15g、石菖蒲15g,水煎服,每晚临睡前服1剂,连进3剂,呕恶止,腹胀除,饮食增,夜寐达8小时以上,后以保和丸调理一周,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平胃散》——并非为脾胃虚弱而设!别再瞎用了!《平胃散》,很多人觉得这个方子很简单,又都是健脾通肠的药,吃起来肯定没什么问题,而很多情况下,吃起来也确实可以达到增进饮食的效果。
但是很多时候,这个《平胃散》,也是被滥用了的。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组成。
君药——苍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使药——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佐药——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种记载道:“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反胃,并宜服。
”苍术(泔浸)二钱,浓朴(姜汁炒)、陈皮(去白)、甘草(炙)各一钱,姜、枣煎。
有时感觉,《局方》把中药变为成药,写上这些乱七八糟的症状,让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对号入座”,真是开创了中药滥用的先河。
如此纷乱的症状,莫说普通百姓,就算神医再世,也要判断个四五六方可用药。
又怎是常人可以蒙的中呢。
所谓“平”胃散,一个平字,代表了脾胃不平,而胃气实,这个实,不是食物堵塞,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或者保和丸通降类的药物,而是气实,所以要用健运通气的药物,而不是补脾益胃的药物。
所以平胃散用的药物,都是香燥而偏温的。
以使痰气可以温散。
《医方考》: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此方主之。
此湿土太过之证,经曰敦阜是也。
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浓朴味温而苦,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
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泄,又用药之则也。
是方也,惟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
所以《平胃散》,并不是补脾胃的药,相反,还有泻的成分,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确实不适宜服用。
平胃散治疗胃病的应用体会(附1例报告)摘要目的:总结平胃散重用苍术及随症加减对胃病的治疗经验。
方法:重用苍术,辨证分型加减。
结果:取得良好的疗效。
结论:平胃散是治疗胃病的良方,如法应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平胃散治疗胃病体会胃病在古代中医论述中关于胃病的记录甚多,如《素问·六元正传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阴上出,故痛而呕也”。
又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脾胃论》中有“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这些说明寒邪伤胃,和飲食不调是胃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又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开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则燥,胃喜柔润也”。
又有“久痛入络”、“久痛寒必化热”、“初痛在气久痛入络”等观点,“胃乃多气多血之腑”,这些观点从脾胃的生理和病机方面都有了深入的阐述,其对胃病的认识和对胃病的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浊困脾,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力,大便不调,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有呕恶、吞酸、嗳气,说明了胃以和降为用,脾以升清为要,有寒凝,食积气滞、火郁,血瘀,气滞,阳虚,阴虚等所致。
总之是“不通则痛”,病机是脾不足,而胃乃伤。
因此治疗胃病之关键在于升清降浊。
平胃散是治疗脾胃病常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药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方中苍术为君,除湿运脾,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为佐,理气化湿,甘草缓急和中止痛,调和诸药。
全方以和降为主。
从而使脾胃传输功能恢复。
在临床上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各种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重用苍术苍术在平胃散中为君药,剂量10~15g,因其燥湿运脾之功显著,《本草正义》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
《平胃散》祛湿名方,三用三不用,切勿乱用展开全文平胃散,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先来看下组方: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我们来看下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滞于中焦,则脾运不健,且气机受阻,故见脘腹胀满、食少无味;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故为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湿邪中阻,下注肠道,则为泄泻。
治当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
君药苍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药厚朴,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佐药陈皮,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药甘草,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襄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
此方为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除了解湿滞脾胃证还有哪些新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急性胃炎一般起病较急,症状轻重不一。
对于辨证为湿滞脾胃的患者即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
胃神经官能症在女性多见,与精神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3种类型。
胃神经官能症表现为痰湿阻滞气机、脾失健运的可以服用平胃散。
肝炎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期出现腹胀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多为湿邪阻滞脾胃。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服用平胃散。
既然此方所用较多,日常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我们今天主要谈下此方哪些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阴虚者治宜滋阴为主,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血虚者血虚者脾虚,此方禁用,宜补脾为主脾胃虚弱者苍术药性燥烈,,此方禁用,脾胃虚弱者宜先治益脾胃孕妇现在人湿气重的人特别多,冷饮、寒凉食物、空调、运动少、甚至喝水过多都是造成湿气盛的原因,且湿气难除,非湿气难出,乃方式错误,不辩证就施治。
平胃散一类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平胃散又是一个基础方。
出处一般历代说它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
但近年来大家比较确定,它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前,在《简要济众方》里,就有平胃散这个组成。
但由于《和剂局方》的影响较大,很多教材,很多资料就没有改过来。
因为《和剂局方》是宋代相当于政府颁布的一个成药典。
当然这个方宋代就有了。
主证分析湿滞脾胃证脾失健运: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升降失常:吐、利、嗳气、吞酸。
湿阻气机:脘腹胀满。
湿困清阳:怠惰嗜卧,肢体沉重。
舌脉:苔白腻而厚,脉缓。
湿滞脾胃的脾胃,和水湿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这里我们先要从生理上了解一下。
脾和水湿的关系。
我们看这个方的名称,为什么叫平胃散?对这个起名来说,历来有各种看法,提法也很多,平胃说明胃不平,怎么不平呢?这里要注意,这里所说的胃,第一个理解的难点,这里所说的胃,我认为它是以胃概脾,也就是包括了脾胃,特别还指的是脾。
因为中医历来运用名词,有一词多义,也广义、狭义的不同,比如“胃”,有时候用这胃,说胃失和降,胃主受纳,就是指的我们吃东西以后,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这个具体的胃,那是最狭义的一个胃。
如说胃痛,比如临床症状,那就是具体这个胃。
但有些情况下,中医又用“胃”来概括脾胃,比如说病人消化很正常,说你胃气不错,这时候的胃气不光光是指装东西这个胃,包括了脾,包括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
这也常有。
这个时候,比如有以胃可以概脾,以脾也可以概胃。
我们经常讲中医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这个时候的脾,包括运化的脾,和受纳的胃。
甚至于包括消化道。
都概括在脾这个大系统里面。
胃也是这样,比较广义的,它是概括了消化系统,而这个最广义的,有的时候胃,还可以把它来反应人体的生机活力,比如说看脉,脉来从容和缓,我们说这是有胃气,这时候胃气不是指的你的消化系统,也不是指的你的这个位置,而是指的整个有生机活力。
又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面色明润含蓄,有胃气。
如果真脏色出来了,就是没有胃气。
椒枳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2例李学玉;姜春爱;陈晓祥【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8)010【总页数】1页(P841-841)【作者】李学玉;姜春爱;陈晓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科,山东,莱阳,265200;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护理部,山东,莱阳,265200;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莒县,27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37.3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功效,主治湿滞脾胃证,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为辨证要点。
笔者在诊治脾胃病时,凡为湿邪壅滞、脾气不运之慢性胃炎,均用椒枳平胃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52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25例,女27例;年龄27~63岁,平均45岁。
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排除伴有其他病变者。
参考《内科学》[1]诊断标准。
浅表性胃炎内镜示红斑(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细小。
组织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且自身抗体检测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痞满不适,食后胀甚,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嗳气吞酸,胃脘部及胸骨后烧灼感,四肢倦怠乏力,大便黏腻不爽,舌淡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滑。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证属湿邪壅滞,脾气不运。
2 治疗方法治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用椒枳平胃散加减。
麸炒枳壳 15g,花椒 1.5g,苍术15g,厚朴 12g,陈皮 12g,生姜 3片,大枣3枚,炙甘草3g。
湿热甚者加黄芩12g、黄连12g;寒湿者加丁香3g,干姜12g,草豆蔻9g;湿盛泄泻者加茯苓15g,泽泻9g;泛酸甚者加海螵蛸20g,黄连9g;胃脘部隐痛者加白及15g,延胡索15g;嗳气甚者加木香12g。
【二陈平胃散:健脾燥湿、理气和胃】《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半夏15g、陈皮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甘草6g。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化肺脾里有形的痰主治:湿痰证。
辩证: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燥脾胃里无形的湿主治:湿滞脾胃证。
辩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腻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苔白厚腻,脉缓。
二陈汤里有半夏燥湿化痰,是以健脾化痰以治痰为主的方剂。
平胃散里有苍术厚朴燥湿行气以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为主的方剂。
赵清理:平胃二陈汤方药:苍术、白术各12g,厚朴12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3g。
功效:芳香化浊,健脾和胃。
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湿浊阻滞中焦,脾阳被困,气机升降失和而致胃脘痞满胀痛,此乃痰浊为患也。
赵清理遵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常取芳香化湿以助脾运,温中健脾以和胃气。
故用平胃散以健脾燥湿,二陈汤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更加藿香、白蔻仁、广木香芳香化浊、醒脾祛湿。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和胃之效。
脾健运则湿浊自祛,胃气和则痞胀自消,脾升胃降气机畅达而疼痛自除矣。
《症因脉治》卷二:二陈平胃散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制苍术、厚朴各6g。
消积宽中,化痰止咳。
食积咳嗽,五更为甚,胸脘满闷,脉沉滑。
及偏渗小便不利,泄泻不止,水谷不分,腹中漉漉有声,胃有痰饮者。
本方所治,是湿郁生痰所致之证。
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即二陈汤方,功能燥湿化痰,行气消滞。
苍术、厚朴都可燥湿,同治湿阻中焦。
苍术兼健脾,湿阻兼脾虚食少便溏者多用。
厚朴兼行气,湿阻兼气滞胀满者宜之。
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宽中,化痰止咳之功。
《嵩崖尊生》二陈平胃散处方:半夏、茯苓、陈皮、炙草、苍术、厚朴、山楂、神曲、麦芽、砂仁、草果、枳实。
二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86例摘要]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 年6 月-2012 年6 月间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7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 例,观察组给予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持续3 个月。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Hp 转阴率、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3.0%、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62.8%、68.6%(P<0.05,P<0.01)。
平均随访1.5 年,观察组有3 例复发胃炎,对照组有11 例复发胃炎。
结论: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平胃散加减;疗效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是指在各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以胃黏膜表明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萎缩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1]。
中医由于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72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平胃散加减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72 例,男98例,女74 例;年龄12-76岁,平均(48.5±3.9)岁。
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排除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消化道病变者。
病程平均(8.8±2.4)年。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 例,两组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泛酸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晚1次;有嗳气、腹胀者给予多潘立酮20mg,3 次/d,餐前30min 口服;根据患者Hp 感染的程度加用奥美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三联抗菌治疗。
平胃散的方剂组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平胃散这个超有趣的中药方剂,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魔法小药箱一样。
平胃散啊,就像是一支由四位超级成员组成的精英小方队。
首先呢,苍术是这个方队里的大力士。
它呀,就像一个勤劳的小锄头,一进入身体这个大花园,就开始卖力地铲除那些湿气的杂草。
它的力量超级大,把湿气都连根拔起,让脾胃这片小天地不再湿漉漉的。
再看看厚朴,厚朴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
它有着宽阔的胸怀,能够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气滞都给管理得井井有条。
就好比一个严厉又慈祥的管家,对着那些乱窜的气滞喊:“都给我站好喽,不许捣乱脾胃的正常工作!”陈皮这位成员呢,那就是个活力满满的小喇叭。
它到处宣扬着理气的好处,在脾胃的小世界里跑来跑去,告诉每个细胞:“大家要保持通畅呀,可不能堵住啦。
”它那股子清新的气息,就像一阵春风,吹散了脾胃里的浊气。
最后是甘草,甘草可是这个方队里的和事佬。
它就像一个温柔的小精灵,用自己的甜意把整个方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不管苍术多么用力,厚朴多么严厉,陈皮多么活泼,甘草都能让它们和谐共处,一起为脾胃的健康努力。
这平胃散方队一旦进入身体,那可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它们在脾胃的小径上大步前行,苍术在前面开路,厚朴在中间维持秩序,陈皮在旁边加油打气,甘草则在后面保障后勤。
当你吃多了,感觉脾胃像被堵住的小河道一样,平胃散就像一群能干的小工兵,快速地疏通河道,让脾胃的水流重新欢快地流淌起来。
要是湿气重得像下了一场怎么也停不了的雨,平胃散就像一把超级大伞,把湿气都挡在外面,还把已经进来的湿气统统赶出去。
你可别小看这个平胃散啊,它虽然看起来就是简单的几味药组合,却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阵。
能把脾胃调理得舒舒服服的,让你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就好像给脾胃请了一个专属的健康管家团队,随时待命,为脾胃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平胃散,真的是中医智慧里一颗璀璨又有趣的小明星呢!。
平胃散(丸)的临床应用平胃散一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组成虽然只有寥寥4味,但是用药精当,力专效宏,临床应用广泛。
笔者对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略有心得,本文对平胃散的组方、配伍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探讨,敬请斧正。
平胃散方剂介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记载,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吐恶心,暖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原方组成与用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锉、炒)三十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以水一盏,人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人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6 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苍术辛苦温燥,入脾胃经,辛以燥湿,苦以降浊,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厚朴苦温燥湿,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陈皮理气消胀,又行气化湿;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肝脾,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全方行气燥湿并用,组成苦温燥湿运脾之剂。
配伍特点全方重用苍术,以燥湿运脾为君药,以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和中燥湿,甘草和中为使药。
功能主治全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证。
症见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濡缓。
现代剂型现在已经制成成药“平胃丸”,方便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平胃散方中的苍术、厚朴、陈皮能够健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因而能增进食欲;厚朴煎液能使实验动物的离体肠管的紧张度下降,能减轻贲门、幽门平滑肌痉挛,兼有抗菌、镇痛、镇静的效果;陈皮有促进胃液分泌和止呕的作用,与厚朴同时用可增强胃肠道蠕动;甘草能缓解肠痉挛,和厚朴同用有解除痉挛的功效;甘草又能减轻胃酸的分泌,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陈皮亦有对抗溃疡的作用;厚朴和苍术的利尿作用可以减轻消化道水肿和利于止泻。
平胃散的用法思考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是治疗湿困脾胃证代表性方剂。
最早见于宋代周应《简要济众方》。
主治 “胃气不和”, 后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
完善明确了主治病证“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总结起来,局方的扩大了平胃散的主治,分以下几类。
脾的问题: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胃的问题:呕哕恶心,噫气吞酸,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心的问题: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满短气胆的问题:口苦无味,下消化道的问题:自利,霍乱平胃散的主治是以消化系统为为核心的,湿邪为主要病因病机的证候。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
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重用为君。
厚朴苦温芳香, 行气散满, 助苍术除湿运脾, 是为臣。
陈皮理气化滞, 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
甘草、姜、枣调补脾胃, 和中气以助运化, 是佐使。
全方合 “治湿先顺气, 气顺湿自消, 治胃在运脾, 脾运胃自健”之义, 共奏脾升胃降, 平运胃气, 调中治安之效。
简单来说:苍术治湿;厚朴,陈皮理气;草、姜、枣和中。
笔者十分推崇陈士铎先生的《本草新编》,借用本草新编关于以上药物的论述。
1.苍术:发汗,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
治气虚湿痰而中邪。
苍术之妙,全在善于发汗。
凡发汗之药,未有不散人真气者。
苍术发汗,虽亦散气,终不甚也。
2.厚朴:甘、辛,气大温。
或问厚朴入于平胃散中,以平胃气,似厚朴乃益胃之品,而非损胃之药。
然平胃散,非益胃之品也。
彼其命名之意,谓胃之不平者而平之也,是泻胃气之有余,非补胃气之不足。
胃气既无所补,又何所益乎。
平胃散用厚朴,泻胃实而不补胃虚,人奈何错认为益胃之品哉。
3.陈皮:味辛、苦,气温。
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
4.生姜:辛辣,大热。
辟疫,且助生发之气,能祛风邪。
陈洪绪治疗痤疮经验标签:痤疮;中医药疗法;陈洪绪丽江市人民医院陈洪绪老医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治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现将其治疗痤疮经验总结如下。
1病机特点陈老认为,风热袭肺,肠胃湿热合并侵袭是导致痤疮的主要发病机理。
风热之性向上、向外,且肺位最高,邪必先伤。
风热之邪袭肺,乃肺经风热熏蒸,热伤血络、毛孔阻塞,出现颜面、背部丘疹色红疼痛或瘙痒。
肠胃以通以降为顺,过食辛辣厚味酒浆,易生湿生热,蕴阻肠胃,湿热之邪不能下达,而上行阳明胃,出现丘疹红肿或形成肿疱,并伴有便秘溲赤等。
湿犯中焦脾胃,阻碍脾胃运化,气无以化则气虚,气虚则血滞成瘀,痰瘀互结,后期出现丘疹色红或暗成结节性囊肿。
总之,风热犯肺,毛孔闭塞,湿热之邪不能外泄,郁于面、胸背,是形成痤疮的主要因素。
该病往往病程缠绵反复,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以迁延数年。
2治疗方法痤疮为正盛邪实之症,因此祛邪贯穿治疗全过程,治疗以疏风清热、除湿为主。
基本方:益母草10g,枇杷叶20g,荆芥10g,防风20g,僵蚕10g,泽泻10g,白芷20g,桔梗20g,蒲公英20g,连翘10g,甘草10g,大枣5枚。
以风热为主,丘疹色红瘙痒、舌质红、苔薄、脉浮数者,加薄荷、蝉蜕等疏风清热泻其火;以湿热为主,丘疹色红有脓疱、舌红、苔腻、病情缠绵反复者,加苍术、茯苓、猪苓除湿泄热以折其湿;出现便秘者,加枳壳、槟榔、大黄行气通腑;女子月经量少、色暗者,益母草加量,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后期出现结节囊肿,加夏枯草、昆布、渐贝软坚散结。
3体会3.1用药浅析根据陈老长期临床治疗经验,益母草用于痤疮效果显著。
其性味辛、苦、凉、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之效。
《本草求真》说:“盖味辛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瘀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
益母草性善行走,味辛,辛则可疏可散可开,可使风热温邪从肌表而透。
又性滑而利,善下行、味苦,苦则可降,可通利大、小便,使湿热之邪下行手外。
平胃散方剂组成一、什么是平胃散?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吃了点不太合适的东西,肚子就闹腾不止,感觉吃下去的食物好像都在肚子里翻腾,久久不散?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尤其是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那种“胃胀”“嗳气”特别难受。
别担心,平胃散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专门来帮你解决这些“胃烦恼”。
说白了,平胃散就是专门治胃不舒服的方子,它能帮助我们消化、调理胃气,尤其是针对那些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是气滞引发的胃部不适,效果真是让人一试成主顾!二、平胃散的组成平胃散的组成其实很简单,但却很神奇,正所谓“简单才是王道”!它的方子里有四种主要的药材。
第一个就是苍术,这玩意儿可不得了,能健脾祛湿,咱们胃里有湿气的时候,吃了它就像是给胃做了个大清洁,帮你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清扫”掉。
第二个是厚朴,听着是不是有点古老?这个可是有点“狠”的角色,它能理气消胀,对抗那些让你肚子里不舒服的气滞,不论是胀气还是打嗝,它都能帮你搞定。
再来一个是陈皮,这东西在中医里特别有地位,尤其是调理脾胃方面,能帮助消化,促进胃的蠕动,解决食欲不振的问题。
而最后一个就是生姜,大家都知道姜能暖胃,尤其是那些寒气重的人,吃点生姜能让胃暖洋洋的,像喝了一杯热乎乎的姜汤一样舒服。
三、平胃散的效果用平胃散,就像是请了一位胃部专家来帮你把肚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理清楚。
你想象一下,吃了大餐或者消化不好,胃里那股不舒服的感觉,简直是让人想钻到床底下去!平胃散就像是那个永远能给你带来安慰的小帮手,胃部不舒服的时候,吃上一剂,顿时舒服了不少。
它能帮助你消化那些难消化的食物,让你吃得不那么辛苦,肚子也不会总是打鼓。
尤其是湿气重的人,经常觉得肚子胀,平胃散的苍术就像是那个“大扫除”工人,把多余的湿气赶走,让你感觉轻松不少。
而对于那些总是吃得多了,肚子不消化的人,平胃散里的陈皮就像是一个消化剂,帮你理顺食物在胃里的“旅程”,从此再也不怕吃多了。
四、适用人群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想,这平胃散是不是只有胃不好的人才能吃?错!它适用的范围可广了去了,任何因为胃气不畅、湿气重导致的不适,都能得到它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