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培养方法及发酵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652.50 KB
- 文档页数:10
生物发酵工艺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优化设计策略生物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代谢,从而产生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
生物发酵工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和环保等领域,成为现代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物发酵工艺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设计是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控制生产的关键。
一、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发酵过程的定量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包括Monod模型、Andrews模型、Contois模型和Gompertz模型等。
其中,Monod模型是最为常用的动力学模型之一,其基本假设是微生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底物浓度。
该模型可以用以下方程进行描述:μ=μmaxS/Ks+S其中,μ表示微生物生长速率,μmax表示最大生长速率,S表示底物浓度,Ks 表示底物浓度半饱和常数。
除了Monod模型,其他模型都对底物的影响做出不同假设。
例如,Andrews模型假设底物对微生物生长有负反馈作用,Contois模型则假设底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速率。
这些模型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发酵工艺的特点和需求。
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优质。
在实验中,需要对发酵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例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同时,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优化设计策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在优化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发酵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控制的生产。
常用的优化设计策略包括:1.反馈控制策略反馈控制策略是利用测量结果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调节,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其中,最为常用的反馈控制策略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营养物质等的控制。
在反馈控制策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仪器,以实时监测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参数。
同时,需要配合合适的智能控制算法,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和调节。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C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合成在它们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如糖、氨基酸、脂肪、核苷酸及其聚合物)的过程;所合成的物质称为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合成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或功能不明确的化合物的过程;这些化合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
F发酵:任何通过扩大规模培养生物细胞(含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来生产产品的过程。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分批培养: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营养物进行培养的方法。
发酵动力学: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H呼吸强度:指单位质量干菌株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
耗氧速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
J静置培养法:又称厌气培养,即将培养基盛于发酵罐中,在接种后,不通空气进行培养。
绝对过滤:是介质之间的空隙小于被滤除的微生物,当空气流过介质后,空气中的微生物被滤除的过滤方式。
L连续培养:又称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速度向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M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技术或工艺过程;它既能杀死营养细胞又能杀死细菌芽孢。
P培养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Q前体: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变化的物质。
T通气培养法:又称好气性发酵,这种发酵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通入空气,以维持一定的溶氧水平,菌体才能迅速进行生长发酵。
同功酶: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
调节组成酶:酶的合成不依赖于环境中的物质存在而存在的一类酶。
调节诱导酶: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调节突变株:指菌株因外界条件影响,而产生不受终产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反馈抑制或阻遏的突变株,此时终产物能够大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