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阅读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37.32 K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名著阅读指导

王美兰

一、书册名片

(一)推荐版本

书名:《西游记》(原著版)上、下册

作者:吴承恩(?)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1印刷2005.11.1出版

(二)内容梗概

《西游记》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巨石孕育出了一只明灵石猴(六小龄童饰),石猴后来拜须菩提为师后习得了七十二变,具有了通天本领,于是占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太上老君下凡招安大圣上了天庭,后来大圣因为嫌玉帝赐封的官职太低,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困于炼丹炉内四十九天后,大圣踢翻炼丹炉,炼成了金睛火眼。如来佛祖见局势不可收拾,于是将大圣镇压于五指山下。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这时候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已经五百年了。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师徒四人一路破除艰难,除掉各种妖怪,最终成功到

达西天,完成取经任务。

小说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三)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人。吴承恩因随祖辈从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后来迁到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四)文学地位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其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其二、《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三、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游记》中的故事为戏曲、影视话剧、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西游记》也备受西方人士关注,译介较为及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西渐欧美,《西游记》也被翻译为英、法、德、意、西、斯(斯瓦希里语)、俄、罗、日、朝、越等10多种语言。国外研究人员也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二、教学价值

(一)知识积累

1、神怪小说

明代中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的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传说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它与讲究“真”与“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这类小说的优秀代表就是《西游记》,它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智,自问世以来就被读者所珍视。

2、人物塑造神性、人性、物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它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不仅有神性(法力高强、神通广大等),还有人性(懂得许多人生道理,也有性格上的弱点或者说是不完美),还有动物性(猴子的活泼好动等),三者有机结合塑造出活灵活现的孙悟空,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独特的创造。书中其他许多人物,既是神奇的,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这在古代神魔小说中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也是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

3、程式化叙事中插入环状叙事

《西游记》的八十一难是由四十多个小故事组成的,只是将其中一个故事拆成几难而已。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的历险故事被安排成“取经-遇险-排险-继续取经-再遇险”的一种循环式的叙事模式,为了避免重复的审美疲劳,在程式化叙事中加入了环状叙事。具体做法是在长度为两到三回的情节之前常冠以主题上有关联而结构上却相互独立的章节。最典型的例子是第53回至第55回。这三回事实上讲述了三个故事:意识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的水而怀孕;二是西梁国女王要招唐僧为夫;三是蝎子精强逼唐僧成亲。三个故事独立成章,构成取经路上三难,但情节上互为因果,结构上课视为一个整体。这种安排明显受到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纵观《西游记》所述的41个故事,我们大致可以将它们分成十几个由若干个小故事连缀起来的故事群。而这些故事群中的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二)能力提升

1、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思路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是师徒四人,他们的性格鲜明,特点丰富多样,并且存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初读过程中对人物分析往往倾向于“贴标签”,唐僧是“人妖不分”,孙悟空是“嫉恶如仇”,猪八戒是“贪吃好色”,沙和尚是“踏实肯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