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猪八戒照镜子——花果山猴子——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的后背——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猪八戒吃人参果——《西游记》剧组开会——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
板书:西游记二、回顾阅读方法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
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
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浏览书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认识了那些特征鲜明人物?板书:情节、人物《西游记》提到的人物有很多,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对于这四个主角,有人喜欢活泼的猪八戒,有人喜欢憨厚的沙和尚,有人喜欢孙悟空,也有人喜欢唐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样,咱们就替他们来个自我介绍,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小组推荐一名来说说。
名著导读——《西游记》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介绍。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介绍。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分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三章:主要情节与人物形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梳理和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探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四章:文学鉴赏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的鉴赏分析。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训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西游记》进行深入分析。
5.2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意义介绍。
对《西游记》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批判性分析。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六章:孙悟空形象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形象特征及其在《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
6.2 教学内容孙悟空的角色背景和形象特点分析。
孙悟空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性格展示。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精选10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3、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欣赏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道德修养。
1.2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吴承恩的生平事迹,如生活年代、生平经历等。
2.2 创作背景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如文化、艺术、宗教等。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3 作品特点阐述《西游记》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第三章:主要情节概述3.1 故事开篇介绍石猴出世及孙悟空的求学经历。
3.2 师徒四人讲述唐僧招募徒弟的过程及师徒间的矛盾与和解。
3.3 取经之路概述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的过程。
3.4 结局讲解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的归宿。
第四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4.1 孙悟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
4.2 唐僧分析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坚韧、愚昧等。
4.3 猪八戒分析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如贪吃、懒惰、忠诚等。
4.4 沙僧分析沙僧的形象特点,如沉稳、忠诚、憨厚等。
第五章:作品鉴赏与启示5.1 作品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作品。
5.2 作品启示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3 拓展阅读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第六章:第一回至第五回精读指导6.1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五回的主要内容,包括孙悟空的出生、求学、被封为“齐天大圣”等情节。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如傲慢、无畏、聪明等。
6.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
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导入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 2,3,4号。
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 全书共(一百)回,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3.第8~100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塑造了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5. 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被玉帝派去看管蟠桃园,在取经路上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斗战胜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其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教学重点: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主要角色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和角色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阅读选段的感悟和分析报告。
3. 课后阅读其他古典名著的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或学生读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片等。
3. 参考资料: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书籍、论文等。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1)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讲解《西游记》的创作动机和意义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1)阅读选段,引导学生关注角色形象(2)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1)讲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2)探讨佛教、道教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2)讲解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典名著,提高文学素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
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名著导读《西游记》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初步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介绍。
2.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梳理。
3.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4. 《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赏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西游记》的相关视频片段。
2. 学具:学生自备《西游记》原著或相关书籍,用于课堂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或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3.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梳理出小说的基本框架。
4.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5. 经典片段赏读:选取《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赏读,使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游记》的精神内涵。
六、板书设计1. 《西游记》名著导读2. 主要内容:- 作者:吴承恩- 故事情节:取经之路- 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精神内涵: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七、作业设计1. 阅读原著《西游记》,进一步了解小说的细节和人物形象。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写一篇短文,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领悟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以及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简介。
2. 主要角色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创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法: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片段,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民间文化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第五课时:阅读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进行讨论和赏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西游记》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民间文化方面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经典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读后感、评论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西游记》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阅读和查阅。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和寓意,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吴承恩,明朝文学家,代表作《西游记》。
2. 选段阅读:第一至三回“大闹天宫”片段。
3. 人物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形象特点。
4. 神话色彩: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寓意。
5.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传达的反抗、斗争、忠诚、勇敢等品质。
三、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和作品概况。
2. 人物形象分析和神话色彩解读。
3. 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难点1. 神话色彩的识别和寓意分析。
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概况、人物形象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以选段为例,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神话色彩。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概况。
2. 分析人物形象: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特点。
3. 解读神话色彩: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
4. 探讨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勇敢斗争等。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案例分析】教师以选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价值意义。
【课后作业】1. 完成阅读:《西游记》第一至三回。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作者背景、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目标:1、把握内容,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史;2、品读人物,深入了解孙悟空的形象;3、推进深层阅读,提高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了解西游记》的成书来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发阅读兴趣,体验读书乐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
所有的奇幻想象尽在这条漫漫的西行路上。
你能谈一下对西游记》中“西游”这个词的理解吗?(学生活动)2.西游,是一场向西的游历,在游历中阅尽世间百态,完成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整部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最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走进经典,领悟他的磨砺成长史。
二、介绍西游记》及作者1.交流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小说,有100个回目之多,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回目。
根据老师的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屏示要求,学生浏览回目)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书中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
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
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
2.了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越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出身于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
吴承恩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其创作的时期不可确考,一般认为是晚年所作。
⒊学生交流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西游记》这本书的。
《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
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导入
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
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2,3,4号。
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 全书共(一百)回,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
3.第8~100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塑造了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5. 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被玉帝派去看管蟠桃园,在取经路上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斗战胜佛”)。
6. 猪八戒原是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独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保唐僧取经,被封为(净坛使者)。
7. 沙僧原来为天宫中的 (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因保唐僧取经有功,被封
为(金身罗汉)。
8.白骨夫人听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为了吃到唐僧肉而长生不老,她先后变作(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
9. 《西游记》中许多故事都脍炙人口,如高老庄收伏(猪八戒),三打(白骨精),火云洞智取(红孩儿),在火焰山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
【测试】眼疾手快抢答题
1.看图片猜人物:猪八戒(抓外貌特征)
2.看文字猜人物:(抓语言特征)(此环节注意板书:人名+性格特征)
(1)女菩萨,你语言差了。
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
(唐僧:善良)
(2)“你这个呆子!” “妖怪!休走!看棍!”(孙悟空:勇敢)
(3)“猴哥,猴哥……” “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 (猪八戒:胆怯)
(4)“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师父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沙僧:憨厚)
【练习】情境练习
刚才同学们是根据什么准确猜出这四位取经人的呢?
答:语言。
正所谓“言为心声”,书中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反映出他的性格。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征,使话语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
现在老师假设两个情境,请同学们练一练:
1.英语老师在第6节课下课,怒气冲冲地破门而入……
2. 爸爸或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回到家,对你说……
【活动】火眼金睛速搭配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刚才我们练了练嘴上功夫,现在来动动手,动动脑。
老师这里有9个“锦囊”,请组长抽签。
“锦囊”中有1张彩图、1份章回篇目列表、1份故事名列表、1份真材料、1份干扰材料。
组内合作,根据图片,完成以下任务:
初级任务:快速找出章回名、故事名、真材料。
中级任务:用两三句话概括本图片情节
高级任务:(1)分析图片中人物形象
(2)图中人物,你是否喜欢,为什么?(联系现实说原因)
完成任务后,小组长马上到讲台前领取加分牌。
(冠亚军小组进行展示)
章回名:
1.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三回)
2.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六回)
3.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二回)
4.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5.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四回)
6.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三回)
7.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二回)
8.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七回)
9.猪八戒助力破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
故事名:
1.龙宫借神针
2.大战二郎神
3.大战流沙河
4.四圣试禅心
5.大闹五庄观
6.计骗真葫芦
7.大战红孩儿
8.真假美猴王
9.三借芭蕉扇
【活动】妙趣横生演西游
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导演的宠儿,它被演绎成各种影视作品,这是因为《西游记》故事妙趣横生,书中人物活灵活现。
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形式演活一个人物,再现一段故事。
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选三组进行展示。
一组模仿秀PK(左右—右左)
一组自编剧本表演(交代剧本名称+自己饰演角色+谢幕)
一组《三打白骨精》电影配音表演(交代角色+站位)
【活动】妙笔巧仿颁奖词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十四载寒暑,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这堪称一个奇迹,老师模仿“感动中国”为最勇敢的孙悟空写了一段颁奖词:
是你的火眼金睛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是你的七十二变让师父化险为夷,是你乘筋斗云搬救兵保师父,是你棒扫群妖护师弟……正因为有你,取经路上才能屡胜强敌,所向披靡!
师徒四人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你一定也有很深感触,现在请你任意挑选一位取经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请学生上台展示)
【作业】总结得分,布置作业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于精彩的故事情节,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同学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古典名著,也希望古典名著能给同学们带来心灵滋养。
现在我们看看今天这节课各小组的成果,组长汇报一下得分。
(奖励冠亚军小组)
作业:
(1)有网友评价“唐三藏懦夫一个,孙悟空野猴一只,猪八戒蠢猪一头,沙悟净忍者一位。
”你怎样看,说出你的理由。
(2)以《我眼中的____》(限填取经人之一)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阅读体会。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3)如果西天取经只派孙悟空一人完成,他一个筋斗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不是很轻松吗?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还要安排唐僧和其他徒弟呢?
【讲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往往只关注于“好玩”“有趣”的文字,对故事的前后连贯并不在意,往往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另外有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看待存在片面问题,往往只通过一两个故事便给人物贴标签。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养成“无笔不读书”的习惯,以后的读书过程要做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深入分析文本的习惯,能全面看待书中人物
本节课还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检测,以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