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耳闷胀感为主要症状的感音神经性聋_吴拥真
- 格式:pdf
- 大小:281.20 KB
- 文档页数:4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耳鼻咽喉科疾病)-试卷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梅尼埃病的治疗原则不包括(分数:2.00)A.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治疗B.可选用糖皮质激素C.首选手术治疗√D.可选用利尿剂E.对症治疗解析:解析:梅尼埃病以保守治疗为首选,包括改善内耳微循环、神经营养治疗、对症治疗,若无禁忌证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对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但手术非首选治疗。
2.周围性眩晕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临床表现为旋转感、摇摆感、漂浮感等空间定位障碍B.周围性眩晕发作无意识障碍C.周围眩晕多突然发作D.周围性眩晕一半以上为耳源性眩晕E.周围性眩晕多为颈椎疾病引起√解析:解析:周围性眩晕按照病因可分为:耳源性、颈椎源性及眼源性。
其发病率耳源性占首位,约占70%,可伴有耳部的症状及体征。
其次为颈椎疾病引起,眼部疾病引起的周围性眩晕少见。
3.有关耳聋分类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按病变性质,耳聋可分为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B.器质性聋依照病变位置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C.感音神经性聋又可分为感音性聋与神经性聋D.感音性聋又称耳蜗性聋,神经性聋又称蜗后性聋E.功能性聋又称伪聋√解析:解析:器质性聋:传音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感音性聋(耳蜗性);神经性聋(蜗后性)。
功能性聋:非器质性聋,即神经性聋或癔症性聋。
4.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颞骨并发症是指(分数:2.00)A.迷路炎B.岩锥炎C.周围性面瘫D.慢性乳突炎E.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解析:解析: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可产生多种颅内、外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颅外并发症最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Bezold)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等,有人主张将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及慢性乳突炎另立一类,称之为颞骨并发症。
梅尼埃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梅尼埃病概述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目前本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临床上存在多种学说。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
英文名称:Meniere disease其它名称:美尼尔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但其遗传方式有多变性。
发病部位:耳常见症状: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胀闷感主要病因:病因不明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免疫学检查、变应原检查、遗传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颞骨 CT、内耳 MRI 成像、声导抗图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脱水剂试验、平衡功能试验、耳鸣检查重要提醒:梅尼埃病的患者应避免从事于驾驶或高空作业等工作,以免工作时眩晕发作,出现危险。
临床分类:梅尼埃病根据发病位置可以分为单耳发和双耳,一般多以单耳起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累及双耳。
二、梅尼埃病的发病特点三、梅尼埃病的病因病因总述:梅尼埃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膜迷路积水,发生机制主要是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
目前关于其病因,临床上存在多种学说,如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免疫反应学说、内耳缺水学说以及其他学说。
基本病因:1、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在内淋巴纵流中任何部位的狭窄或梗阻,如先天性狭窄、内淋巴囊发育不良、炎性纤维变性增厚等,都可能引起内淋巴管机械性阻塞或内淋巴吸收障碍,是膜迷路积水的主要原因,该学说已为动物实验所证实。
2、免疫反应学说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内耳确能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以不同方式进人内耳或由其本身所产生的抗原,能刺激聚集在血管、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周围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抗体。
B卷A1型题1.首创用探吐法治疗小便不通的医家是()A孙思邈B王焘C张景岳D朱丹溪E李中梓2. 喘证肺气郁闭证的代表方是()A四磨饮子B六磨汤C五磨饮子D宣肺汤E三子养亲汤3. 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代表方是()A安神定志丸B归脾汤C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D桂枝甘草龙牡汤合参附汤E 温胆汤4. 急黄的治法是()A清热利湿,和胃醒神B清热解毒,利湿化浊C清热解毒,凉血安神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E清肝利胆,凉血开窍5.治泻九法不包括()A淡渗B升提C健脾D清热E甘缓6. 癃闭肝郁气滞证的代表方剂是()A柴胡疏肝散B五磨饮子C逍遥散D六磨汤E沉香散7. 下列哪一项不是消渴的典型症状()A多饮C多尿B多食D雀盲耳聋E身体消瘦8. 腰痛的发病关鍵是()A湿盛B肾虚C脾虚D血瘀E气滞9.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A足部挫伤B脱疽C足牛藓糜烂D足部疔疮E下肢静脉曲张10. 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是()A《外科正宗》 B 《外科全生集》C《疡科心得集》D《霉疮秘录》E《刘涓子鬼遗方》11. 产后病的特点是()A气血亏虚B瘀血内阻C多虚多瘀D亡血伤津E气津两亏12. 止带方用于何种带下病()A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质稠B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C带下赤白相兼,质粘无臭D带下赤白相兼,如脓样E带粘稠,色黄无臭13. 麻疹的病因是()A胎毒B风寒C湿热D时邪E痰热14. 遗尿的发病年龄在A 1岁以上B 2岁以上C 3岁以上D 4岁以上E 5岁以上15. 留针拔罐法一般留置时间为()A 5分钟以内B 5~15分钟C 10~15分钟D 15~30分钟E 30分钟以上16. 与寤寐关系较密切的经脉是A心包经、阴维脉B督脉、肾经C心经、阳维脉D阳跷脉、阴跷脉E阳维、阴维17. 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A补之B泻之C留之D疾之E平补平泻18. 下颌关节脱臼内复位法最早载于()A 《肘后救卒方》B 《世医得效方》C 《刘涓子鬼遗方》D 《千金翼方》E《伤科大成》19. 影响骨折愈合最根本的因素是( )。
耳鸣耳聋(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聋耳鸣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病类似于西医的神经性耳聋或耳鸣,其临床治疗成为当今公认的世界难题之一,中医药在耳鸣耳聋这一疑难病的防治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祖国医学众医籍中很多关于耳聋耳鸣的精辟论述,对耳聋耳鸣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与肝、肾及人体自然衰老等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我们总结前人的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对耳聋耳鸣的患者分成两种类型,暴聋和久聋,暴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理化检查等确诊,久聋的患者通过舌象脉象,耳鸣匹配和纯音测听,分成以低频降低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和以高频降低为主的虚证,并以“火、瘀”观点论治暴聋, 认为暴聋辩证较多较杂,多属实证,“火”即肝火,肝火的形成多因七情过激,肝阳化火,肝经蕴热所致。
中医素有肝火上扰清窍则暴聋的说法。
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性升发,疏泄适度,则清阳得升,耳窍得养。
升发太过,肝气上逆,冲犯两耳,可致暴聋;以“虚、瘀”的观点论治久聋,久聋久病精气亏损或肾精亏损,髓海空虚,清窍失养,致使耳窍失聪,听位功能失常,以“虚”论治多辨证为肾精亏损,治宜补肾益精,活血开窍。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临床治疗中将原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同时根据病情分成两大证型,暴聋者以肝火血瘀型为主,久聋者以肾虚血瘀为主。
病因病机1、肝火上扰循经耳窍,引起耳鸣耳聋。
2、气机不畅,瘀血内阻,耳窍经脉雍阻,清窍闭塞,发生耳鸣或者耳聋。
3、肾精不足,耳窍失养故耳鸣耳聋。
4、气血亏虚,耳窍失养而致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脏腑实火主要是肝火上扰耳窍,亦或瘀血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诊断要点1、病史:无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等。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XXX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XXX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怒气上炎证:情志烦闷或愤怒以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降落,每遇疲劳以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医治办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满身辨证取穴。
首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番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突发性耳聋突聋即突发性耳聋。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王宇(住院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潘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马芙蓉(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udden hearing loss),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目录1病因与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加类固醇治疗的作用而提高突发性聋的治愈率,也间接说明了突发性聋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循环障碍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
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使用改善循环功能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也间接证明了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1. 喉最狭窄处位于:A.喉入口 B.喉室 C.声门裂 D.声门下区 E.声门上区2.喉痹的病位主要在:A.喉粘膜B.咽粘膜 C.悬雍垂 D.喉核E.会厌3.鼓膜望诊时,应注意到光锥位于鼓膜的:A.前下方 B.后下方 C.前上方 D.后上方 E.中央4.耳疖多发生于:A.耳廓 B.耳屏 C.耳周 D.外耳道 E.鼓膜5.耳胀患者,若鼻涕较多时以下哪项治疗是不适宜的:A.滴鼻 B.鼓膜按摩 C.咽鼓管吹张 D.穴位磁疗 E.超短波理疗6.耳内流脓量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辨证应首先考虑:A.风热外侵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肾元亏损 E.阴虚火旺7.耳后附骨痈最主要的特征是:A.发热 B.耳痛 C.耳内流脓 D.鼓膜穿孔 E.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8.鼻疔最突出的症状是:A.鼻痛 B.鼻塞 C.流涕 D.鼻痒 E.鼻衄9.对外鼻损伤24小时以内的瘀肿疼痛的处理最恰当的是:A.冷敷 B.热敷 C.湿热敷 D.玉露膏外敷 E.红花油外搽10.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鼻中隔中上部 B.鼻中隔后上部 C.鼻中隔前下部 D.下鼻甲前端E.中鼻甲前端11.患者,男,30岁。
经常鼻塞2年,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安静时加重,检查见双下鼻甲肿胀,中鼻道及嗅裂未见分泌物潴留。
该病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伤风鼻塞 B.鼻窒 C.鼻鼽 D.鼻渊 E.鼻息肉12.喉关痈最主要特征是:A.一侧腭舌弓前上方红肿隆起 B.会厌红肿如球状 C.咽后壁红肿隆起 D.喉核红肿有脓点 E.一侧颈部及颌下红肿13.声带小结多发生于:A..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B.一侧声带的后1/3处 C..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D.双侧声带的后1/3 处 E.双侧声带的前1/3处14.急喉风最主要的特征是: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咽喉红肿疼痛 C.语言难出 D.痰涎壅盛 E.汤水难下15.最早描述梅核气症状特点的是: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诸病源候论》 E.《景岳全书》16.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A.咽隐窝 B.咽后壁 C.鼻咽底壁 D.后鼻孔 E.破裂孔17.喉菌的病变部位是:A.鼻咽部 B.口咽部C.喉咽部 D.喉部 E.食道上段18.检查成人鼓膜时,为使外耳道变直以利于观察,牵拉耳廓的方向最好是:A.前上方 B.前下方 C.后上方 D.后下方 E.外上方19.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在:A.下鼻道后外侧壁 B.下鼻道前外侧壁 C.中鼻道前外侧壁 D.中鼻道后外侧壁 E.上鼻道前外侧壁20.检查口咽部时,用压舌板轻压病人舌部的最适宜位置是:A.舌前1/3 B.舌前2/3 C.舌前1/2 D.舌前3/4 E.舌前3/51.C。
耳科病证:耳胀耳闭的诊疗耳胀是因外邪犯耳,耳窍经气痞塞所致,以耳内胀闷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声增强,或鼓室有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耳闭是因邪滞日久,耳窍气血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以耳内胀闷阻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耳膜内陷、混浊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前者相当于西医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后者相当于西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故将二病合并介绍。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
[历史沿革]耳胀。
古代医学文献无此病名,仅有少数关于耳胀的零星资料。
如宋•杨仁斋《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
”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载:“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
”明∙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说:“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锻为末,水调滴入耳内。
”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
”“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等医案。
及至近代,陆清洁《大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
”并列举了病源、症状及治法。
耳胀之病多因风邪侵袭,发病急,常有突然听力障碍,所以在风聋、卒聋以及耳聋等病症资料中,可以找到对耳胀病机证治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说:“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也。
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
”又说:“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塞不宣,故为风聋J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亦说:“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脉,随其血脉上入于耳,正气与邪气相击,故令耳卒聋也。
”耳闭。
《内经》最早述及“耳闭”。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此处之“耳闭”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