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5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反映了当时()A. 军备废弛B. 土地集中C. 贪污成风D. 经济衰退2.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A.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B. 人口在匀速增长C. 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D. 土地兼并严重3.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
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 废除宰相制B. 大兴文字狱C. 设厂卫特务机构D. 设立军机处4.乾隆帝观看英国“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
”他的认识说明了()A. 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B. 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C. 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D. 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5.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了清朝( )A.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B.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C.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6.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B. “乾隆盛世”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7.明和清前期,中国沿着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帝国的繁盛B.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 近代的曙光D.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8.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9.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A. 帝国的繁盛B.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 近代的曙光D.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10.我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明太祖的一项治国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是()A.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B.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 设置殿阁大学士D.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1.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
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2.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3.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A. 为乾隆帝祝寿B. 带战船攻打中国C. 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D. 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4.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嘉庆5.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A. 乔治三世B. 伊丽莎白C. 维多利亚D. 乔治六世7.“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 “文景之治”B. “乾隆盛世”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二、材料分析题9.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
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
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2024·期末)读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甲水域是()A.大西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太平洋2.下列描述与该大洲实际相符的是()A.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该大洲B.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D.是陆地面积最小的洲3.(2024·期末)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国家气候干旱,种植枣椰树等经济作物D.④国家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024·期末)如图所示的蒙(蒙巴萨)内(内罗毕)铁路是首条海外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被肯尼亚人民誉为“世纪铁路”。
据此完成问题。
4.图中甲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假如你7月份去肯尼亚旅游,在蒙内铁路沿途可能看到的景象有()①植物繁盛、郁郁葱葱②联合收割机在平原上收割小麦③身着红披风的黑人牧民们④草木稀疏、草原一片枯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2024·期末)如图所示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A.开明的民族政策B.开放的中外交流C.尚武的社会风气D.辉煌的文学成就7.(2024·期末)培根认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下列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有()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②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③火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④这三大发明帮助中国抵御了西方的侵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4·期末)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宋朝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官员素质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9.(2024·期末)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被誉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与此同时,清朝封建社会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本文将就清朝的康乾盛世和封建社会的危机展开探讨。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英明治理。
康熙统治期间,他采取“皇帝道德建功法”和“康熙皇帝博物院”的措施,加强封建思想的传播,巩固了皇权的合法性。
雍正继位后,他大力反腐倡廉,整顿官场,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政府运行更加高效。
乾隆时期,皇帝以隆重的太平盛典来庆祝朝廷的繁荣和伟大,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威望。
清朝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农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开展。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期间,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兴修水利,加强农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农田生产的条件。
商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商人投资经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商人的权益。
外贸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与西方诸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朝康乾盛世中也存在着封建社会面临的危机和问题。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上的贵族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财富,底层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兼并和无偿赋税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濒临崩溃,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婚姻家族制度束缚,女性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
这些问题逐渐积累,给清朝封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
与此同时,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上也存在着封建礼教的困扰。
封建礼教主张男尊女卑、尊老爱幼,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清朝的妇女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教育机会也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保守的思想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虽然相对稳定,但也面临着封建社会的危机。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4.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教学难点:透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正式访华的英国公使,曾两次觐见乾隆皇帝。
此后,他扬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船“将不会立即沉没”,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何以会透过乾隆盛世辉煌的表象发出如此预言?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反思乾隆盛世中潜藏的危机,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前夜落伍的原因。
【新课教学】(一)、回望“盛世余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因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乾隆时期是中国清朝的鼎盛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危机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所在。
二、历史背景1. 乾隆盛世:乾隆时期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乾隆帝在位时,推行儒家思想,实行儒学统治,推行摄政政策,社会秩序井然。
2. 危机因素:封建制度的僵化、贵族势力的膨胀、贪官污吏的横行、经济压力的加重等因素,都在这个时期逐渐显现出来,并最终对乾隆盛世造成了危机。
三、危机因素分析1. 封建制度的僵化:乾隆时期,封建制度已经相对固化,世袭官职、贵族特权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社会阶级固化,社会发展受阻。
2. 贵族势力的膨胀:在乾隆时期,贵族势力逐渐膨胀,与皇权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局势不稳定,国家治理受到影响。
3. 贪官污吏的横行:在乾隆盛世,贪官污吏的现象比较严重,吏治败坏,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4. 经济压力的加重:乾隆时期,农民负担沉重,地主阶级剥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四、思考问题1. 为什么说乾隆时期是中国清朝的鼎盛时期?2. 封建制度的僵化如何影响乾隆盛世的发展?3. 贵族势力膨胀如何加剧了乾隆盛世的危机?4. 贪官污吏的横行在乾隆盛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5. 如何应对乾隆盛世中出现的经济压力?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因素,认识到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探讨历史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乾隆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政治风貌,深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理解历史发展中的兴衰循环。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
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闭关锁国D.重文轻武2.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了清朝()A.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B.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④外来的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4.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反映了当时()A.军备废弛B.土地集中C.贪污成风D.经济衰退5.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有()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③推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君主专制B.重本抑末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贸易7.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乾隆盛世的危机一、选择题1.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图曾使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A.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B.人口在匀速增长C.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D.土地兼并严重3.在中国历史上,乾隆是受史学家们褒扬推崇最多的皇帝之一。
他执政63年,被称为“乾隆盛世”。
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A.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殖民地B.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D.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4.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日益显出疲惫的老态。
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原因是………………………………………()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的闭关政策B.清朝的文化专制C.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D.乾隆的自夸6.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马戛尔尼访华时从中外对比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乾隆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然而,乾隆盛世也面临着一些内外的危机和挑战,这些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该时期的稳定和繁荣。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首先,乾隆盛世面临的政治危机主要包括地方治理问题、权力腐败和统治延续性问题。
在地方治理方面,虽然乾隆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地方官员的素质和减少腐败,但由于帝国范围庞大,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仍然存在困难。
这导致了一些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现象,给乾隆盛世的治理带来了隐患。
此外,权力腐败也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官员利用职位权力谋取私利,不仅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还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最后,统治延续性问题也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乾隆盛世的繁荣和稳定依赖于皇帝的明智统治和强大的统治能力。
然而,当乾隆皇帝在晚年逐渐衰老和衰弱时,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一个焦点。
这给乾隆盛世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其次,乾隆盛世面临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税收负担和商业困境。
乾隆盛世的经济极度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税收负担。
乾隆时期的官员不断地增加税收,以填补国库的空虚。
这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产业发展受限。
同时,商业困境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乾隆时期虽然外贸兴旺,但由于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和监管,商人们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此外,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流转等因素,也引发了土地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这给乾隆盛世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带来了挑战。
最后,乾隆盛世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包括文化冲突、社会不公和民生问题。
乾隆时期中国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带来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
西方文化的传入导致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引发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社会不公和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危机。
尽管乾隆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和社会救济措施,但社会不公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权贵阶层的特权和压迫使得普通百姓难以享受到公平和正义。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乾隆盛世2.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真正目的是()A.为乾隆帝祝寿B.带战船攻打中国C.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D.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急剧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乾隆帝观看英国“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地区高级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无法进入内地。
如果海岸防守严密,他们也无计可施。
”他的认识说明了()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5.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7.在近代世博会上,中国的丝绸、茶叶、景泰蓝等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在蒸汽机、电灯、电话机等工业文明的杰作面前,犹如“明日黄花”。
造成这一差距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是()A.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B.专制皇权严格控制着人们的思想C.盲目自大的心态使国家闭关自守D.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二、非选择题9.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