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消费者采用模型与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0
基于VAM模型的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研究关键字:基于VAM模型的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研究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文章基于VAM模型,将用户感知价值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安全价值三个维度,提出了感知价值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假设,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安全价值的影响稍弱;在收益和损失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情境特性、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对不同维度感知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感知价值;采纳意愿;VAM模型;移动个性化推荐一、引言学者们关于用户互联网产品或服务接受意愿和使用行为的研究经常采用Davis等提出的TAM模型(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或者在TA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影响用户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形成扩展的TAM模型。
但是,有研究表明TAM模型在研究用户自愿购物方面的解释力度不高(朱阁等,2010)。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扮演着用户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费用由自己承担,是否接受具有自愿性。
移动个性化推荐作为移动商务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电子商务网站向移动用户推荐商品或服务信息的主要手段,这些信息能否引起用户态度和行为主要取决于用户对推荐信息的价值感知(Sabiote et al.,2012)。
本文从感知价值相关理论出发,基于Kim等提出的VAM模型(Value-based Adoption Model),将用户对移动个性化推荐的价值感知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安全价值三个维度,试图从收益和损失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感知价值的因素,并测量后者对其采纳意愿的作用路径。
二、相关理论综述1. VAM模型。
VAM模型是Kim等(2007)基于价值最大化视角,针对用户关于移动互联网(M-Internet)的接受态度而构建的模型。
推销其商品劳务观念再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传媒为广告出资人服务2对象具选择性4非人际传播方式5进行说服性沟通6的,为实现宣传目的的广告,以推销2以树立形象3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实务广告学管理广告学运用三论系统论信息控制2调查研究方法3模拟试验方法。
有助于广告实务研究的深入加强广告策划前瞻性,散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系统理论我国广论体系展开的研究,提出广告的传播理论层面营销理论层面更加明确各学科与广的融合2掀起一股整合热3有关品牌战略品牌传播的研究相当丰富4广告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研究5消费者研究6础和条件影响制约广告活动策略计划的各种力条件和制约因素微观直接影响着广告业的发展商品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是构成市场和影响市在竞争对手基本情况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2替代品生产者3用户和供应他们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经济基本需求选择需表现自我2展开市营研究把握有关信息加强调查贯穿始终2做好广策制广略形成方案3创广作品提出广创意勾勒表现形式4编辑媒体计划购体2加强与广告主的合作诚信服务3司的支持不可忽视4策略发展策略形成策略委员会审核策略提案与决定创意发展正式提案调查修正执行制作与品能稳定公司与广告主的关系工作一致化2预测营业额3定广告目标明确广告对象提炼广告主题制定广告活动的手段保证有计划的使用经费争取广告活动更有效率增强业务员责任感为评估效果提必须算作广告费的各项支出购买媒体的费用管理费制作费杂费2可以荣的营销环境力争双方获利共赢交易各方互相尊重富有人情味坚守诚信坦诚相待目标明确基于长期合作互相了解为得到最佳努力双方自愿容有一定的范围广告表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广告作品是广告创意的物化形式广告作品不是纯集体思考法集体性创作禁止批评量越多愈好对质量不加限制2垂直思考法3况要适度实在慎重选择赞词2实证3引证准确不要断章取义新鲜权威要精当4号召5情感诱导与理性6晓度产生从众效应增大附加值获取较大经济效劳务和企业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广告创意,运用各种符号及其组合,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pp必须对目标消费50%--70%来自语文,主题2判断式(和可口可乐令你精神爽朗)3提问式(女人,你追求什么)4提倡号召式(存货有限欲购从速)5祈求式(在红标志前留步)6情感式7比较式8悬念式标题要,生动有趣,重点突出,措辞得当,有号召力 口号在广告传播中,就叫做广告口号(广告语)广告口号类型 突出商品特性性(晶晶亮,透心凉)展现企业形象(真诚到永远,海尔广告)促进销售型(大宝天天见)色彩基本原理(红黄蓝)售点、户外广告 播电影。
电商直播情境下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电商直播通过直播平台,将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购物环节融为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与主播互动,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直播直接下单购买,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然而,电商直播的兴起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就是电商直播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消费者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情境下,对于某一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的强度。
在电商直播的情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主播的表现、产品的特性、直播内容的质量等。
本文旨在研究电商直播情境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商直播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形成过程,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结合具体的电商直播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讨论。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电商直播情境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还可以为电商直播平台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进行购物决策的重要渠道。
电商直播通过直播平台实时展示商品,消费者可以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与主播互动,获取更详细的商品信息,从而作出购买决策。
在这种情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电商直播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传递信息,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感官,提高他们对商品的关注度和兴趣。
主播的个人魅力、直播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等因素也会影响消费者对直播的观看体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到其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电商直播情境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可能受到直播中的信息呈现方式、主播的推荐和解释、以及直播间的互动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信息和知识呈爆发式地增长,丰富的知识资源为组织和学习者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知识管理已然成为学习和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对组织而言知识管理是关系组织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管理活动,其水平会影响组织合作、创新能力[1,2]、绩效[3]等,因此组织需要通过管理内部的知识传播,以保证知识能有效利用,支持组织获得长期利益,保持竞争优势[4]。
对个人而言知识管理会影响个人学识积累、人际关系、个人发展[3]等。
当前对于知识管理积极方面的研究已渐趋成熟,但其在工作实践中并不够理想,为了促进组织与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知识隐藏作为消极的知识管理活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大学生群体处于知识广度和深度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其知识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自身竞争力[5]。
间接地,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其整体素质也将影响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本文将把“知识隐藏”这一概念引用于对高校大学生知识管理研究。
自我效能感被定义为个体对个人能否有能力进行某一项工作或任务作出的推断,其对个体行为的建立、改变、推测有重要影响[6];此外,班级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学习成长与个人发展的重要活动单位,班级氛围反映一个班级共有的集体环境,对高校学生个体的态度、成长发展有重要作用,班级整体环境、教师同学所营造的氛围对个人发展有关键影响[7]。
因此,学生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会因为不同的班级氛围对其知识隐藏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以班级氛围为调节变量,探究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知识隐藏行为的特点及其作用关系,该探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皆具有借鉴意义。
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知识隐藏主要以知识隐藏的前置因素和行为后果两大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且集中对企业组织、科研团队领域进行探究,其中对企业组织内部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但鲜有学者研究知识隐藏在学习生活中知识的作用机制,本次研究将结合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氛围,验证知识隐藏相关模型是否适用于大学生群体,具有理论意义。
社会认知理论与个体行为分析社会认知理论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如何进行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这种认知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关注个体是如何感知、解释和对待社会环境中的信息的,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和实证研究,并探讨它对个体行为分析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认知过程、社会认知结构和社会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解释和理解,它是基于个体把握和应用社会知识的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涉及到注意力、感知、记忆、判断和推理等心理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加工模式。
社会认知结构指个体所持有的与社会现象相关的认知结构,它们是通过个体从社会环境中获取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
社会认知发展关注个体认知能力的演变和进步,它研究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变化。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模型,其中包括认知映射理论、社会信息处理模型和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认知映射理论指个体如何将社会情境中的信息映射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相应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
社会信息处理模型关注个体是如何对待、加工和应对社会信息的,它包括社会信息获取、社会信息解释和社会信息应用三个过程。
自我调节学习模型强调个体是如何通过对社会情境的观察和学习,不断调整自身认知结构和行为策略的。
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认知理论对个体行为分析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提供了解释个体行为差异的理论解释。
通过研究个体的认知加工方式、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可以解释个体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行为差异。
例如,个体对同一社会信息的感知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差异。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为个体行为的干预和改变提供了基础。
通过了解个体的认知加工模式和认知结构,可以从认知层面上进行干预,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例如,通过认知训练和干预可以提高个体对社会情境的感知和解释能力,进而改变其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情和行为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人类是如何被社会因素影响的,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个体的态度、行为和群体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群体的社会规范和群体动力学。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加工和解释信息。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态度理论,它指出个体的态度会影响其对特定对象或事件的看法和行为反应。
例如,巴德和斯金纳(1957)提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寻求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信息,以减少认知不一致带来的不适感。
另一个重要的社会认知理论是认知失调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个体的态度、行为或认知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会引发一种认知失调的心理不适,从而促使个体采取行动来减轻这种不适。
例如,如果一个人抽烟,但又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那么他可能会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减轻认知失调。
二、群体心理学理论群体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个体在群体内部的互动和行为的学科。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社会认同理论,它指出个体会通过将自己的身份与特定群体联系起来来获得自我认同感。
社会认同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群体中,个体更容易表现出与群体价值观和行为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加入某个宗教团体后,他可能会开始遵循该团体的信仰和规范,以获得认同感。
另一个重要的群体心理学理论是群体决策理论。
该理论研究了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的动态和影响因素。
群体决策理论认为,群体决策的结果往往受到群体成员个体意见的互动和决策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做出决策时,个体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群体的压力,从而做出与他们个人判断不同的决策。
三、实证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用实证数据验证理论和假设。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通过向大量参与者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他们的态度、信念和行为数据。
社会认知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观点与实证研究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人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学习来获取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进而形成认知和行为。
其中,阿尔伯特班德拉(Albert Bandura)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观点和实证研究为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阿尔伯特班德拉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了自我效能观点,认为个体在面对特定任务时,对自身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会对其行为和认知产生直接影响。
他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四种信息来源来塑造:个人的直接经验、观察他人的经验、社会对个体的评价和生理反应的评估。
基于这一观点,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来验证社会认知理论。
在实证研究中,阿尔伯特班德拉进行了一项名为“波波娃娃实验”的经典实验。
他通过将儿童观看一个成年人与一个波波娃娃一起玩耍,通过观察这名成年人对波波娃娃的暴力行为后,儿童们不仅模仿了这些行为,而且还创造出了更加暴力和创新的行为。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显著地影响个体的行为,支持了社会认知理论的假设。
另外,阿尔伯特班德拉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据验证了自我效能观点的正确性。
他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产生坚定的信念时,其创造力、学习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提升。
这些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认知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并为其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除了以上的实证研究,阿尔伯特班德拉还将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学和组织管理等。
在教育领域,他提出了“自我效能教育”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
在医学领域,他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对疼痛感知和应对策略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
在组织管理领域,他研究了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工作表现和组织创新的影响,为组织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框架,而阿尔伯特班德拉在该理论中的观点和实证研究为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35卷第4期2023年4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5No.4Apr.2023 收稿日期:2022-12-30基金项目:山西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项目“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2021-SZ-008)。
作者简介:贾晓娟(1985—),女,山西原平人,山西中医药大学专职辅导员,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武蓉霞(1997—),女,山西盂县人,山西大学硕士生,从事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
引文格式:贾晓娟,武蓉霞.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一个带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35(4):61-66.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一个带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贾晓娟1,武蓉霞2(1.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19;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以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其职业决策困难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以及父母生涯支持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既丰富了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也为解决大学生的择业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职业选择;自我效能感;父母生涯支持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3.04.011中图分类号:G473.8;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3)04-0061-06 一、问题的提出职业决策是个体生涯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选择。
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个体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近几年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人招聘计划不断缩减,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2]。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研究研究方案: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研究引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市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对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揭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并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对于企业决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二. 研究方法1. 学术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的相关学术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 实证研究设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工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受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
3. 研究变量:- 自变量: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
- 因变量: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结果和影响。
- 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购买经验等。
4. 数据采集:- 问卷设计:根据文献研究和研究目标,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问卷,包括消费者基本信息、购买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 问卷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在线调查、面对面调查等),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人群中进行问卷调查。
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 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和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删除无效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2. 描述统计分析:对样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等。
3. 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Pearson 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4. 回归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购买决策结果与影响因素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揭示各个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