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7
生平履历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
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现在一般认为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咸丰二年(1852年5月)(18岁),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20岁),晋懿嫔。
(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咸丰六年(1856年)(21岁),生皇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咸丰七年(1857年)(22岁),晋懿贵妃。
咸丰十年(1860年)(26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留京与联军议和。
咸丰十一年(1861年)(27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1862年)(28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31岁),罢议政王奕忻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光绪帝)。
光绪七年三月(1881年) (47岁)慈安皇太后钮钴禄氏病逝;年45岁,从此独尊西太后。
光绪十三年(1888年)(54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光绪十九年(1894年)(60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4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67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一位女性统治者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掌握最高权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作文。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她的垂帘听政,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罕见的权力展示。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
她的垂帘听政始于咸丰帝驾崩后,当时年幼的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作为皇太后,开始参与朝政。
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权谋和斗争,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垂帘听政期间,慈禧太后面临了内忧外患。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民变此起彼伏;国外,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不断侵蚀着清朝的国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太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她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挽救清朝的颓势,尽管最终未能改变清朝的命运。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复杂看法。
一方面,她作为女性能够掌握国家大权,显示了女性在政治上的潜力;另一方面,她的统治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被视为女性干政的典型。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她的政治生涯和影响力,至今仍是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她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朝晚期政治和社会变迁的窗口。
---这篇作文简要介绍了慈禧太后的生平和她垂帘听政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对她的政治手腕和影响进行了评价。
通过这篇作文,读者可以对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善良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是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也是咸丰帝(道光帝的儿子)的寡居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寿命连封三代的皇太后。
虽然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她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一、慈禧太后的保护文化遗产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对于宫廷文化非常重视,她积极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慈禧太后在宫廷中设立了许多机构和工厂,例如珐琅厂、绘画院和烧瓷厂等,用以维护和发扬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她还大力支持著名的瓷器烧制工艺,其中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得以发展和传承的。
慈禧太后对于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支持,可以说是善良的表现之一。
二、慈禧太后的慈善行为慈禧太后不仅在宫廷内展现了慈悲的一面,她也在宫外进行了一些慈善行为。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位期间时常兴办赈灾活动,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
她会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组织粮食和物资的调拨,为受灾地区提供救济和帮助。
此外,慈禧太后还大力资助一些教育机构和慈善机构,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些善举表明慈禧太后对于贫苦人民和社会福利的关注,也体现了她慈悲善良的一面。
三、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慈禧太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也展现出她的善良。
她时常接见来自各国的外交官员,积极参与和监督对外交涉事务的进行。
慈禧太后对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非常重视,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她在与外国使节的谈判中,多次表现出宽容和善意,尽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显示出她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总结:尽管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从她几个方面的行为来看,她也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慈善行为以及对外交事务的关注,都反映了她的宽容和善良心性。
当然,慈禧太后的治理也不乏批评意见,但我们在评价她的同时,也应该在历史的背景下全面看待她的行为,理解她作为一位统治者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压力。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关于老佛爷慈禧的故事慈禧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一说到老夫也很多人就想起了慈禧。
下面就来看看关于老佛爷慈禧的故事。
老佛爷慈禧的故事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慈禧听后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据说这个观世音是李莲英让人按慈禧的模样塑造的,后来慈禧来万寿寺焚香礼佛,卜签求寿由于慈禧对此观世音非常赏识,还穿上了寺里方丈为她准备的观音衣服,李莲英扮作护法神韦驮,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她们俩人还在这个佛像前照了张像。
介绍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
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称号,清朝历届皇帝的特称都是“老佛爷”。
慈禧的故事有哪些慈禧即孝钦显皇后,是晚清代实质的统治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中国历代皇后徐之最。
下边是收集整理的慈禧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元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下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促逃到西安。
她一边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讲和大臣,签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合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使北京城获取了临时的沉静。
这天,她一时髦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一游,趁便到古庙相国寺降香礼佛。
开封相国寺长老智清五十多岁,侠肝义胆,机智多谋。
当时他向知府恳求,只需能免除全城百姓每人二两白银,他宁愿向慈禧献出镇寺之宝。
知府因利乘便答应了。
过了两日,慈禧的大队人马进了开封城。
智清跪地献宝。
慈禧一听智清要给她献宝,尽是皱纹的老脸立时乐开了花。
智清让两个强健的和尚抬着一个红漆木桶,放在西太后边前。
木桶内是满满一桶黄土,土中长着一堆姜芽,不由目瞪口呆。
慈禧立时震怒。
然智清不慌不满道:“一桶姜山的谐音是一统江山。
”智清向慈禧奉献此物,寓意讥刺她垂帘听政,独揽大权,丧权辱国。
在场的大小官员以及开封知府吓得魂不守舍,全身像筛糠同样颤抖。
慈禧内心愤慨,心中杀机骤起。
到达大雄宝殿,慈禧发现大殿门上方高挂着一块匾额,上边镶嵌着“古汴名蓝”四个金粉大字,眼睛一亮。
于是假装问道:“智清你知罪吗 ?”本来,匾额上的“古汴名蓝”四个字,就是“古城汴梁名寺” 之意,佛经上把众僧居住的地方叫“伽蓝”,简称“蓝”。
却不知,慈禧的乳名叫蓝儿,依据封建礼教的规定,凡是帝王的名字,禁止民间私自使用,假如与名字同样,一定用其余的字取代,这叫避忌。
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主犯了慈禧的名字。
一心想要弄死智清的慈禧二话不说,命令他投池赐死。
智清也不答话,纵身跳进池内。
然不多久他又从池中爬起,正当慈禧愤慨令人将其砍死时,智清不慌不急道:“非我不想死,而是先帝不让我死。
想当年乾隆盛世,天下升平,黎民安乐,朝臣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