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 着生藻类调查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6
前测一. 导入课题下列图片中的绿色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图一衣藻图二葫芦藓图三蕨类图四银杏图五向日葵二.自主学习(一)藻类植物(教材P72~74)1.观察思考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形态结构:有的,也有多细胞的,但都没有、、的分化。
2. 常见种类:衣藻、、、等。
3. 与人类关系:;可做鱼类饵料;可供使用;可供药用和工业用等。
(二)苔藓植物(教材P74~75)1.观察思考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环境中。
形态结构:植株一般都很矮小,具有和,但其中没有,根为。
2. 常见种类:、墙藓、地钱等。
3. 与人类关系:常作为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教材P76~77)1.观察思考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环境中。
形态结构:有、、的分化,有专门的。
繁殖方式: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其内有多个,其内又有很多的。
而是一种,能萌发形成新个体。
2. 常见种类:铁线蕨、肾蕨、、、、、等。
3. 与人类关系:观赏、食用、药用、绿肥等,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是重要的成煤植物。
二.概念导图(可用多种形式表达)中测一.经典示例例1.连接以下三中植物相应的特点:①藻类植物 A.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②苔藓植物 B.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③蕨类植物 C.植物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例2.(2013•泰安)右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p’例3.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环境中是很难找到苔藓植物的,这是因为苔藓植物( )A. 根非常发达,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强B.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容易侵入C. 种皮很薄,易受有毒物质的伤害D.果实不发达,抵抗有毒物质的能力不强例4.(2013•衡阳)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C.苔藓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D.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后测一.单项选择题1.(2013•呼和浩特)下列植物中,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A.葫芦鲜 B.满江红 C.海带 D.天竺葵2..(2013•泉州)用于制作海苔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3.(2013•云南)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原因是蕨类植物()A.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 B.有假根和茎、叶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 D.靠种子繁殖4.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的原因是因为产生了哪类植物()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5.(2012.泰安)“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6.(2013•枣庄)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7.某同学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树干一面生长着苔藓植物,而另一面不生长苔藓植物,据此他判断出了方向.那么生长苔藓植物的一面朝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二.非选择题8.仔细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A B CD E F(1)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是植物,如图中的。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编制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指导原则 (2)1.4 引用文件 (2)1.5 术语与定义 (3)1.5.1 河流 River (3)1.5.1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3)1.5.2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3)1.5.3 生境 Habitat (3)1.5.4 参照环境 Reference Condition (3)1.5.5 着生藻类 Periphyton (3)1.5.6 硅藻 Diatom (3)1.5.7 底栖动物 Macroinvertebrate (3)1.5.8 丰度 Abundance (4)1.5.9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4)1.5.10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4)1.6 总体要求 (4)1.6.1 监测要素 (4)1.6.2 监测频次与时间 (4)1.6.3 点位布设 (4)1.6.4 参照环境的确定 (5)2 生境调查 (7)2.1. 生境调查所需设备及器材 (7)2.2 生境调查要素 (7)2.2.1 采样点基本信息 (7)2.2.2 天气条件 (7)2.2.3 河流总体特征 (7)2.2.4 环境压力要素 (7)2.2.5 河岸植被 (8)2.2.6 调查河段特征 (8)2.2.7 水生植物 (8)2.2.8 常规水体环境参数 (8)2.2.9 常规沉积环境参数 (9)2.3 生境状态评价 (9)2.4 记录 (9)3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方法 (10)3.1 设备及耗材准备 (10)3.1.1 采样设备及器材 (10)3.1.2 试剂 (11)3.2 野外采样程序 (11)3.2.1 样品采集 (11)3.2.2 鉴定和计数 (14)3.2.3 结果填报 (17)4 着生藻类监测方法 (17)4.1 设备及耗材 (17)4.2 野外采样程序 (17)4.3 实验室分析 (19)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4)5.1 野外质量保证与控制 (24)5.1.1 样品的采集 (24)5.1.2 样品的保存 (24)5.1.3 样品的运输 (24)5.1.4 采样记录 (24)5.1.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4)5.2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控制 (25)5.2.1 样品的交接与记录 (25)5.2.2 种类鉴定、计数 (25)5.2.3 数据记录 (25)5.2.4 样品的保存 (25)5.2.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5)5.2.6 资料保存 (26)附录 (28)前言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潮間帶生物調查表潮間帶簡介◎潮間帶的特性?『潮間帶』是指大潮平均高潮位至大潮平均低潮位間的區域。
即地球上海陸交界的地帶,可大致區分為幾類:潮上帶、潮池、沙泥灘、礫石灘、礁岩岸等。
因受潮汐的影響,每天會有兩次被海水淹沒,也有兩次會暴露在空氣中,棲地環境時而乾燥或潮濕、時而高溫或低溫、時而鹽度變高或變低等,環境變化相當大。
因此,為了適應此區環境的遽變,潮間帶生物的身體組織也演變出一套生存之道,如:抗旱、熱平衡、機械性衝擊、呼吸、攝食、鹽度、生殖等。
海岸高潮線至亞潮帶剖面圖潮汐形成的原因,與太陽、月球與(吳松霖繪圖) 地球的位置有關(李若韻繪圖)。
*潮汐是一種很規律的海面升降變化,海水位漲到最高時,稱為高潮或滿潮;海水位退到最低時,則稱為低潮或乾潮。
◎潮間帶常見的生物1.藻類:一般大型海藻簡稱為海藻,包括藍綠藻、綠藻、褐藻和紅藻等四大藻類。
目前台灣有記錄的海藻約有600種,澎湖群島約有100種。
海藻含有葉綠素a ,能行光合作用,除了能產生有機質和氧氣之外,大型海藻可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棲地和庇護所,對於漁業資源的保育有很大的貢獻,同時也可做為食物,如紫菜、青海菜、石花菜…等。
2.珊瑚類:屬於腔腸動物,大多數生長在亞潮帶,而且群聚十分茂盛;少數生長在潮間帶的珊瑚淺坪則以分枝形的軸孔珊瑚、疣微孔珊瑚、團塊形的鐘形微孔珊瑚、柱形管孔珊瑚、菊珊瑚、角菊珊瑚和腦紋珊瑚等為較常見。
3.甲殼類:包括蝦、蟹、寄居蟹、藤壺、蝦姑以及海蟑螂等,在潮間帶最常見種以槍蝦、沙蟹、扇蟹、梭子蟹和方蟹類別為主。
4.貝類:是軟體動物的通稱,其中生活在潮間帶常見的類別有笠螺、青螺、鐘螺、岩螺、寶螺、芋螺、章魚、牡蠣、簾蛤、魁蛤等;也不乏經濟性食用貝類。
5.棘皮動物類:包括海膽、海參、海星、海百合和陽燧足等種類,在潮間帶常見種有黃疣海參、蕩皮參、黑海參、飛白楓海星、黑櫛蛇尾(陽燧足)、梅氏長海膽等,至於最具經濟價值的馬糞海膽已極為少見。
6.魚類:在潮間帶生活的種類極少,大都留在潮池裡,由於潮池有大有小,實在難以區別真正歸屬潮間帶種類;一般以體型較小的蝦虎魚較為常見,至於大型魚類都是留在潮池裡或石滬或人造的石墩裡。
第1篇实验名称:藻类的分离和培养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者姓名:______合作者姓名:______一、实验目的1. 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2. 了解藻类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3. 掌握显微镜观察藻类细胞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藻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光合作用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是研究藻类生物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藻类,可以观察其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材料:- 水生生物培养槽- 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 橡皮管- 显微镜- 三角烧瓶- 试管- 筛绢- 棉塞- 微吸管- 凹玻片- 灭菌锅- 载玻片- 吸管- 培养皿- 人工光源- 木盆(或小型实验池) - 充二氧化碳气钢瓶- 抽气泵- 离心机2. 药品:- 土壤抽出液- 青霉素- 链霉素- 琼脂- 硝酸钙-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 过磷酸钙- 硫酸镁- 氯化钾- 碳酸钠- 三氯化铁- 硅酸钠- 葡萄糖- 蛋白月东- 硫酸鞍- 硝酸鞍- 氯化鈣- 碳酸氢钠- 钳酸- 氯化钠- 柠檬酸铁- 硫酸镒- 人尿- 海泥抽出液- 食盐四、实验步骤1. 藻类的采集: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河流中采集藻类样品。
2. 藻类的初步处理:将采集到的藻类样品用筛绢过滤,去除杂质。
3. 藻类的分离:将过滤后的藻类样品用微吸管吸取少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根据藻类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分离。
4. 藻类的培养:- 将分离好的藻类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 将三角烧瓶放入培养槽中,用人工光源照射。
- 定期观察藻类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5. 藻类的繁殖:当藻类生长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进行繁殖,将藻类样品稀释后重新培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的分离:通过显微镜观察,成功分离出不同形态和大小的藻类。
2. 藻类的培养: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藻类生长良好,数量不断增加。
海滨潮间带的海藻采集和观察1、在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标本的完整无缺,特别是固着器和有生殖器官部分。
采选有生殖器的藻体,如红藻类的四分孢子囊,囊果和马尾藻类的生殖托等。
2、在采集过程中,对不同性质的藻体应用不同处理,对个体大,不易腐烂的藻体,如铁钉菜、马尾藻、石莼等,可直接放入采集桶内,对易腐烂的藻体,如软骨藻等,应在采集时即分别装入标本瓶(管)中,即行固定。
3、对细小的钻进贝壳生物的藻类,可用报纸分别包好,放入桶内,也可放入有海水的瓶(管)内,加入海水应超过瓶管容积的一半,所放入的标本不超过1/4,使瓶管中保持足够的氧气以供海藻的呼吸作用,以免藻体的死亡腐败。
所采到的标本应迅速处理,并避免在阳光下照晒,以免导致海藻死亡。
4、采集时必须保护标本,不要任意乱采,以保留藻种等要用淡水冲洗并加以擦干和凉干,以免受海水侵蚀而生锈损坏。
5、采集回来以后,采集所用的仪器如铁色彩、镊子……等要用淡水冲洗并加以擦干和凉干,以免受海水侵蚀而生锈损坏。
(三)采集时的详细记录:在野外采集时,应仔细观察各种海藻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并作详细记录,一般记录项目如下:1、产地:应详细记录采集地所属省、县(市)、岛的具体地点。
2、水温和气温:在测表层水温时,要在海水流动的地方,水面下半米深处测得的温度,才能代表层层海水的实际温度。
3、种名:拉丁名及中文学名。
4、俗名:当地群众所通用的名称、市场上用品,特别是药店里的药用名。
5、体质:藻体的质地,如软骨质、石灰质、草质、膜制裁等。
6、颜色:因海藻经干制或浸制后,或多或少地会变色或褪色,故需记下新鲜藻体的颜色。
7、习性:(1)潮带、潮上带,高、中、低潮带及潮下带与深度,如在石沿中采到的应特别注明。
(2)产地性质:海藻是生长在显露、阴蔽或半阴蔽的地方,海水激荡或细水长流处等等。
(3)生长基质:有石礁、石块、砂砾、泥沙、贝壳、珊瑚、和其他动物或海藻藻体上等。
(4)生长环境:有沙石滩、乱石滩、陡岩石和生长在一起的海藻和主要动物种类。
(资料性附录)
底栖动物(定性、定量)鉴定结果表
点位样品编号水深m采样面积m2采样日期计数日期
样品采集类型(定性/定量)
计数计算校对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
表G.1 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定性样品数据统计表
表H.1 着生藻类——定性样品数据统计表
河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断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基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人:复核人:审核人:
39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表I.1 着生藻类——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河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断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基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定容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人:复核人:审核人:
40。
附表1 大型真菌调查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调查方法:样线(带)法□长:m宽:m 样方法□大小:m×m 样线(带、方)号:
海拔:m- m经纬度:起点N S 终点N S 路线:
调查人:天气:植被类型:表格编号:
注:(1)小生境:林下、沟边、路边、山坡等;(2)基质:树基、树干、树枝、叶面、树桩、腐木、岩面、石隙、洞隙、土坡、岩面薄土、腐生、寄生;(3)生态条件:干燥、湿润、浸水、流水、林荫、散光、直射光。
附表2 大型真菌测量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样线(带、方)号:调查人:记录人:表格编号:
附表3 大型真菌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访谈地点:被访谈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注:(1)丰富程度:多、少、偶见;(2)年采摘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3)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4)去向:企业、市场自卖等;(5)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4 大型真菌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被访企业名称:规模:被访人姓名:职责:联系电话: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注:(1)来源:野生、栽培;(2)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3)年收购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4)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5 大型真菌物种名录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统计人日期:
目/科中文名称俗名学名用途营养类型分布备注
注:(1)用途:药用、食用、毒菌等;(2)营养类型:木生、土生、粪生等。
黑龙江上游江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研究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它的上游江段是黑龙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对象。
而在黑龙江上游江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藻类是河流水体中一个重要的营养级,对于水体的养分状态和水质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对黑龙江上游江段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展开研究。
一、研究区域的概况黑龙江上游江段是黑龙江的发源地区,地势起伏,水流湍急,气候寒冷,属于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该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有诸多支流汇入黑龙江,使得水域复杂多变。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本地区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可能与一般的河流水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调查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黑龙江上游江段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详细记录。
我们发现,该地区的着生藻类物种种类繁多,包括绿藻、蓝藻、硅藻等多种类型的藻类。
不同类型的藻类在不同的水域环境中分布,形成了多样化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
2. 样品收集与检测我们对不同水域环境中的着生藻类样品进行了收集和检测。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物种鉴定,我们确定了不同水域环境中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
我们发现,不同水域环境中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当地的水体营养盐含量、水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三、水质状况调查1. 水样采集我们对黑龙江上游江段的不同水域环境进行了水样的采集,包括河水、河床泥沙等。
我们对水样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检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
2. 检测结果通过对水样的检测,我们发现不同水域环境中的水质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流速较快的水域其水质较为清洁,水温较低,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流速较慢的水域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溶解氧含量较低。
我们发现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较高,特别是氨氮、总磷等指标超过了相关水质标准,说明该地区的水体存在一定的营养盐污染。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用表汇总表1 水生生物调查现场记录表
表2 浮游植物密度计数视野表
表3 浮游植物调查统计表
调查水体: 密度单位:104 cells/L 生物量单位:mg/L
表4 浮游动物调查统计表
调查水体: 密度单位:个/L 生物量单位:mg/L
表5 底栖动物调查统计表调查水体: 密度单位:个/m2 生物量单位: mg/m2
表6 大型水生植物种类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调查点:
表7 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样方生物量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单位:g/m2
表8 着生藻类调查统计表调查水体: 密度单位:cells/cm2 生物量单位:mg/cm2
表9 着生原生动物调查统计表调查水体: 密度单位:个/cm2 生物量单位: mg/cm2
表10 鱼类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调查点:
表11 鱼类生物学测定记录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调查点:
表12 鱼类年龄鉴定统计表
表13 两栖动物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调查点:
表14 爬行动物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调查点:
表15 湿地鸟类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 调查水域: 样点:。
藻幼区域观察记录表金金先选择了4根大小不一样长的木棒围合成一个正方形顶角用黏土固定连接,四个角的黏土选择的量是不一样的,对角的非常多,另外一个对角则较少,继续选择了4根长短一样长的木棒竖着插入黏土中再用4根木棒横着围合成一个立体的正方体,然后用一个特别大的黏土放在顶端用3根木棒连接成椎体的房顶,房子的雏形完成用时5分零3秒;2点56分我与金金产生了对话,我问:“金金,你的房子完成了,但是好像不稳定,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房子牢牢地站在桌面上呢?”金金一边指着她的房子一边说:“我用小棒固定再房子的四周,这样就不会倒了”我:“是随便长短的小棒都能固定吗?”金金:“不是的,要选择长短一样的才可以"我指着框子里的一堆小棒说:“那怎么才能找出长短一样的2根小棒呢?”金金先随意拿了2根小棒放在桌面上比较,发现不一样长,又重新换了2根,还是不一样一共反复了4次都没有找到相同长短的小棒,最后她把所有的小棒都拿在手里放在桌子上上下放平比较终于找到了2根相同长短的小棒,跳了起来:“小樱老师我找到了"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你只需要2根就够了对吗?”金金:“不是的,我需要4根”说完用相同的办法找到了另外2根,用4根小棒固定再房子的四周,房子稳了不摇晃了,金金边跳边鼓掌。
此过程用时10分零8秒。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金金拿着自己完成的小房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成功经验,小伙伴们都向她鼓掌。
(一)学理依据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
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中建立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金金用小棒和黏土搭建小房子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尝试和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相同长短的小棒固定不稳的房子,空间思维从搭建房子的模型中可以看出。
藻类检索表
藻类检索表通常是用于对藻类进行分类和鉴定的工具,其中包含了藻类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等信息。
由于藻类的种类众多,不同的检索表可能包含不同的信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藻类检索表的例子,实际使用中可能需要更详细和专业的表格:
这个表格中,分类特征包括门和属,形态特征包括细胞结构和叶绿体类型,生态特征包括生长环境和生活周期。
实际的藻类检索表可能更为详细,涵盖更多的特征和信息,以帮助对藻类进行更准确的鉴定和分类。
1。
Excel在藻类监测统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Excel的统计计算功能进行藻类数据统计计算,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将分析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数据工作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Excel,藻类监测,数据统计一、前言工作人员在日常数据统计工作中,当数据量较大,统计的难度就会增大,易造成纷繁复杂、杂乱无章的状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电脑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汇总分析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xcel是office软件中应用广泛的电子表格,它在数据处理、分析汇总方面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笔者经过实践和探索,制做了藻类资料统计分析的专用模版,可以快速准确的制做成藻类数据汇总分析报表。
因而可以把分析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数据整理工作中真正解放出来。
二、应用表格阐述根据水利部水文局颁发的《全国重点湖库藻类试点监测技术规程》规定,现行的藻类计数方法为全片计数法、目镜视野法和长条计数法等三种方法,三种计数方法均应计数两片取平均值。
如两片计数结果相差15%以上,则进行第三片计数,取其中个数相近两片的平均值。
(一)、基础数据统计表格以长条计数法为例,结合Excel表格函数计算、格式设计、工作表保护等专有特性,结合藻类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制作了藻类计算表的基础数据输入表格,命名为“长条计数”。
如图1所示。
图1长条计数表基础数据输入表中,合计、偏差及百分比等栏用简单的Excel公式IF、SUM、A VERAGE等即可实现计算目地,此处不再详述。
根据基础数据输入表格,即可实现后面一系列的统计、计算工作。
(二)、细胞密度计算表格细胞密度计算表格是藻类数据初步统计表格,其目地是为了算出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等每种门类的藻细胞个数及藻细胞密度。
如图2所示。
图2细胞密度计算表图中藻细胞个数一栏公式编辑为:“=IF(C2=““,”“,IF(SUM(长条计数!C5:F23)=10000,B7*C$3/C$4/600-INT(B7*C$3/C$4/600)=0.5,MOD(INT(B7*C$ 3/C$4/600),2)=0),INT(B7*C$3/C$4/600),IF(B7*C$3/C$4/600>=10000,ROUND(B7 *C$3/C$4/600,0),IF(B7=““,”“,IF(AND(ROUND(B7*C$3/C$4/600*100-INT(B7*C$ 3/C$4/600*100),10)=0.5,MOD(INT(B7*C$3/C$4/600*100),2)=0),FIXED(INT(B7*C $3/C$4/600*100)/100,2,TRUE),FIXED(B7*C$3/C$4/600,2,TRUE))))))”。
海洋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项目名称:海洋植物生长观察记录
1. 项目介绍
此记录表旨在记录海洋植物生长的观察情况。
通过观察和记录海洋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特征。
2. 观察记录
请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观察,并在记录表中填写相关信息。
2.1 日期和时间
在每次观察前,记录观察的日期和时间。
2.2 观察地点
记录观察的具体地点,如海洋公园、海边等。
2.3 海洋植物种类
记录观察到的海洋植物的种类,如海藻、海草等。
2.4 外观特征
记录海洋植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5 生长状态
记录海洋植物的生长状态,如成长、衰败、死亡等。
2.6 环境因素
记录影响海洋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水温、光照、水质等。
3. 数据分析
根据观察记录,对海洋植物生长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3.1 生长趋势
分析海洋植物的生长趋势,如生长速度、生长周期等。
3.2 环境适应性
分析海洋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3.3 生态意义
分析海洋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4. 结论
根据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总结海洋植物生长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关结论。
5. 参考资料
列出使用过的参考资料,如书籍、科研论文等。
以上为《海洋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的内容。
通过对海洋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特征,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绿藻资源的现状,以及绿藻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物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绿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职业:()学生()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绿藻认知情况5. 您是否了解绿藻?()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6. 您了解绿藻的主要用途有哪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物能源()食品添加剂()医药保健()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您认为绿藻在哪些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物能源()食品添加剂()医药保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绿藻资源现状8. 您所在地区是否有绿藻资源?()有()没有9. 您所在地区的绿藻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广泛分布()局部分布()较少分布()没有分布10. 您认为绿藻资源在您所在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非常乐观()比较乐观()一般()不太乐观()非常不乐观11. 您所在地区绿藻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如何?()充分利用()部分利用()很少利用()没有利用12. 您认为绿藻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技术水平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绿藻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13. 您认为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绿藻资源?()加强政策法规制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您对绿藻资源开发利用有何具体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为我国绿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海藻与我们的生活研究》小课题报告黄岛区海之韵小学柴方宇张洪惠李明芝陈浩宇宋宵佳臧东运王勃指导老师:宋连彩一、问题的提出2012年6月,在黄岛区明月海藻公司工作的舅舅分了很多干海带,奶奶把它煮熟,拌成了美味可口的凉菜,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问奶奶:海带生活在大海的什么地方?有什么用途?可是不识字的奶奶却一无所知,于是,我(柴方宇)和张洪惠等七位同学结成“海藻研究小分队”,决心凭借我们的力量来认识海藻。
二、研究内容1、收集有关海藻种类的资料。
2、调查当前海藻利用3、研究海藻美食三、研究方法查阅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四、研究过程(一)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分工在前面柴方宇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倡议后,我们七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立后,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分工,分工如下:柴方宇,综合协调,撰写报告,制作ppt;张洪惠李明芝陈浩宇为一组,负责查阅搜集资料;宋宵佳臧东运王勃为一组,负责调查访问,进行海藻美味制作尝试。
(二)海藻资料搜集(张洪惠组)为了掌握海藻的知识,我们小组的同学从家中的藏书,到胶南市的大小书店;到电脑下载的资料,只要跟海藻有关的信息,我们都要仔细的阅读,从中,我们了解了海藻的很多知识。
1、海藻的概念及种类海产藻类(Algae)的统称,通常固著于海底或某种固体结构上,是基础细胞所构成的单株或一长串的简单植物。
大量出现时分不出茎或叶的水生植物。
以海藻为名的生物囊括了很多种,这些形体差异巨大、横跨了多种生命体,共同点主要是生活在海水中,可以通过自身体内的色素体以及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最常见的大型海藻是海草,如:绿藻、红藻和褐藻。
其根状固著器只有固著功能,而不能吸收营养。
海藻在浅水中常密生成片。
在水深50公尺(约165呎)以内的岸边形成明显区带。
生长于高潮线上的海藻常暴露在空气中;低潮线下的海藻则不能长期暴露于空气,故不能于近海岸处生长,如墨角藻属(Fucus)、巨藻属(Macrocystis)、海囊藻属(Nereocystis)和海带属(Laminaria)等类群,并只能在18℃(64℉)以下繁殖,仅分布于冷水水域。
附表1 潮间带生物野外采集记录表
网格编号:地点:断面:
站号:样方号:潮带:底质:
取样面积:m2样品厚度cm 气温:℃水温:℃底温℃气象:采样时间:年月日采集人记录编号:
—1—
—2—
附表2 潮间带生物定量分析统计表
网格编号:地点:断面:
站号样方号编号
潮(区)带底质取样面积m2样品厚度cm 气温℃水温℃底温℃气象
采样日期年月日采集记录
—3—
附表3 潮间带生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网格编号:地点断面站号
潮区(带)底质样方号
取样面积m2样品厚度cm 采样日期年月日鉴定填表编号:
—4—
—5—
附表4 潮间带生物统计表
网格编号:海区断面统计人日期
—6—
—7—。
藻类检索表摘要:一、藻类检索表的概述1.什么是藻类检索表2.藻类检索表的作用二、藻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1.了解藻类检索表的基本结构2.如何根据藻类检索表鉴定藻类三、藻类检索表的优缺点1.优点a.便捷快速b.准确性高c.利于分类研究2.缺点a.需要专业知识b.受限于编表者的认知水平四、藻类检索表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1.我国藻类检索表的发展历程2.我国藻类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正文:一、藻类检索表的概述藻类检索表是一种帮助鉴定藻类的工具,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含了藻类的形态特征、生殖方式等关键信息。
通过对比待鉴定藻类的特征与检索表中的描述,可以初步判断其分类地位。
二、藻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1.了解藻类检索表的基本结构藻类检索表通常包括表头、分类单元、特征描述和索引等部分。
表头列出了待鉴定的藻类特征,如藻体形状、颜色、生殖方式等;分类单元则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藻类归为一类;特征描述则详细列出了各类藻类的形态特征,以便于对比鉴定。
2.如何根据藻类检索表鉴定藻类首先,需要对待鉴定藻类进行全面观察,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
然后,在检索表中找到对应的表头,根据描述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分类单元。
接着,对比特征描述,逐步缩小分类范围,最终确定待鉴定藻类的分类地位。
三、藻类检索表的优缺点1.优点a.便捷快速:通过对比特征描述,可以快速初步鉴定藻类,提高工作效率。
b.准确性高:经过严谨编排的检索表,可以降低误鉴率,提高鉴定准确性。
c.利于分类研究:通过对藻类的准确鉴定,可以为分类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缺点a.需要专业知识:使用检索表需要具备一定的藻类分类知识,否则可能无法正确鉴定。
b.受限于编表者的认知水平:检索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限于编表者的认知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藻类检索表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1.我国藻类检索表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学者在藻类分类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藻类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