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 UNIPOL聚丙烯生产工艺--DOW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2
聚丙烯生产工艺
1 聚丙烯简介
聚丙烯是一种透明、抗拉强度高的形状记忆塑料,历来被广泛应
用于日常塑料制品的生产中。
聚丙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表面光洁、耐冲击性和耐焊接性良好,可以用于制作软管、框架制作、电路线束等。
2 生产工艺
聚丙烯的主要生产工艺大致分为三步:
(1)原料准备:主要原料有塑料原料和添加剂等,需要充分混合
成为合适的配方;
(2)成膜成型:然后将配方挤入哑铃头中,用真空成膜及熔化成型;
(3)热固硬化:最后通过恒温热固硬化,以形成结实的聚丙烯产品。
3 注意事项
(1)在加料时要根据不同的配方进行搅拌和混合,以确保其品质;
(2)在成膜成型时需要控制有效温度,以免失去抗拉性流变特性;
(3)热固硬化时需要控制温度及时间,以确保其结实度;
(4)在制作塑料制品时,要紧凑拉伸膜片,以获得良好的表面光洁度。
4 总结
聚丙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塑料,它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膜熔型以及热固硬化三个部分,同时注意在加料、成膜和热固硬化过程中控制温度及时间,以确保聚丙烯产品的品质。
聚丙烯主要的气相法生产工艺简介第四代聚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上图所示的二个大类,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气相法工艺。
气相法聚丙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BASF公司在Ludwigshafen建成一套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气相聚丙烯工艺中试装置。
1969年BASF和Shell的合资ROW公司在德国Wesseling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建成世界上第一套万吨/年气相聚丙烯工业装置,命名为Novolen工艺。
20世纪70年代,美国Amoco公司开发出采用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气相反应器的气相法PP生产工艺。
80年代初期,UCC公司将其成熟的气相流化床Unipol聚乙烯工艺用于聚丙烯生产中,推出了Unipol气相聚丙烯工艺。
日本的Sumitomo公司也于同期开发出采用气相流化床的气相法工艺。
目前,世界上气相法PP生产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Chisso工艺、联碳公司的Unipol工艺、BASF公司的Novolen工艺以及住友化学公司的Sumitomo工艺等。
Innovene工艺Innovene工艺又名BP-Amoco工艺。
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独特的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
用这种独特的反应器,因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范围很窄,可以生产刚性和抗冲击性非常好的共聚物产品。
这种接近平推流的反应器可以避免催化剂短路。
当有乙烯存在时,可以生成大颗粒共聚物,而不是在均聚物颗粒内生成细粉,这些细粉将降低共聚物的低温冲击强度,并形成不必要的胶状体。
因此该工艺很窄的反应停留时间分布可以实现用多个全混反应釜均聚反应器才能生产的高抗冲共聚物的要求。
另外,由于这种独特的反应器设计,该工艺的产品过渡时间很短,理论上产品的过度时间要比连续搅拌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短2/3,因而产品切换容易,过渡产品很少。
Innovene工艺采用丙烯闪蒸的方式撤热。
液体丙烯以一种能保持反应器床层干燥的方式从各个进料点喷入反应器内,液体丙烯汽化后,其单体的分压小于它的露点压力,并足以撤走反应热。
Unipol聚丙烯工艺无规共聚生产连续性及控制措施分析作者:赵海明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介绍了Unipol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无规共聚聚丙烯时,影响连续性运行的主要风险,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及消除的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聚丙烯;无规共聚;连续性;控制1 无规聚丙烯生产连续性分析反应器连续性是一常用的聚丙烯技术术语,它指流化床反应器运行的总体质量。
良好的连续性仅指正常的、稳态反应器运行,无需停车。
连续性差则指需要停止反应或者停车并打开反应器清除聚合物积聚物或者碎片。
由于加入乙烯造成熔体粘度的加大,是装置连续性生产的难题,以下为反应器连续性差的主要风险:1.1 结团结团是指催化剂或树脂颗粒粘附在一起形成一种烧粘颗粒。
结团是无规则的小块,因为结团重量轻且空心,形状相互折叠在一起,所以通常被它们称之为“爆米花”。
结团是由不连续的催化剂或树脂颗粒局部过热造成的。
当生产乙烯无规共聚物时也会增加结团,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粘结温度低和高萃聚物含量。
在有乙烯存在时当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时会增加这种影响。
生产乙烯无规聚物时这种增加的活性会使床层更容易形成热点。
当结团的数量和尺寸使流化松密度大大降低时,树脂流动性就会变差,导致排料效率降低,下游设备堵塞,旋阀加料器的运行异常。
1.2 结片结片是在反应器中形成固体聚合物厚板片,它会堵塞PDS系统,迫使反应器停止。
结片是平板块,通常有硬的熔体核,上面覆盖着熔结的粉状树脂。
结片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催化剂颗粒粘附在反应系统的平面上,特别是床层上面的部分引起的,在那些地方因为传热不够而导致过热。
结片的厚度取决于结片留在反应器的时间。
1.3 结块结块指在反应器中形成固体聚合物块,它像结片一样,通常尺寸足够大会堵塞PDS和强制反应器停止。
结块是椭圆形块,直径从几英寸至几英尺不等。
结块显示的大多数物理性质与结片相同,包括形成熔体核,外层为粘结的树脂,并且通常是定向的或者纤维状的外观。
5大聚丙烯生产工艺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11-0915:12 - 阅读:556- 评论:2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淤浆法、溶液法、本体法、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
具体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气相工艺、Sumitomo气相工艺、Basell 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
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
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 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
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
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 溶液法工艺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
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
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
PP生产工艺PP生产工艺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
具体工艺主要有BP 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气相工艺、Sumitomo 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
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
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 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
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
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 气相法工艺气相法聚丙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BASF 公司在Ludwigshafen建成一套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气相聚丙烯工艺中试装置。
1969年BASF和Shell的合资ROW公司在德国Wesseling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建成世界上第一套2.5万吨/年气相聚丙烯工业装置,命名为Novolen工艺。
第一章.聚丙烯生产工艺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
具体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 气相工艺、Sumitomo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
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
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
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
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溶液法工艺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
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
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
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溶液的粘度,并过滤除去残留催化剂。
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再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
第一章.聚丙烯生产工艺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
具体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 气相工艺、Sumitomo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
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
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
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
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溶液法工艺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
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
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
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溶液的粘度,并过滤除去残留催化剂。
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再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主要方法嘿,你问聚丙烯咋生产啊?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
首先呢,聚丙烯的生产主要有几种方法。
一种是溶剂法,就是用溶剂把原料溶解了,然后进行反应。
不过这种方法用的溶剂有时候不太环保,而且成本也有点高。
就像你做饭用了一种很贵的调料,还不太健康。
然后呢,还有液相本体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液体状态下让原料进行反应。
它的好处呢,就是比较简单,设备也不那么复杂。
就像你做个简单的家常菜,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工具。
接着,最常用的可能就是气相法啦。
在气体状态下让原料反应,生产出聚丙烯。
这种方法效率高,产品质量也不错。
就像你用一个好的方法做事情,又快又好。
生产聚丙烯的时候呢,一般是先准备好原料。
主要就是丙烯啦。
这丙烯就像做饭的食材一样,得准备好。
然后把丙烯送到反应器里,加上催化剂啥的。
催化剂就像做饭的调料,能让反应更快更好地进行。
在反应器里,丙烯就开始发生反应啦。
它们会连接在一起,变成长长的分子链,这就是聚丙烯啦。
就像小朋友手拉手一样,一个一个连起来。
反应完了以后呢,要把聚丙烯从反应器里拿出来,进行分离和提纯。
把那些没用的东西去掉,留下纯净的聚丙烯。
就像你把做好的菜从锅里盛出来,把不好的东西挑出去。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在化工厂上班,他们厂就是生产聚丙烯的。
他说他们每天都要盯着那些设备,确保反应正常进行。
要是出了问题,就得赶紧解决。
就像你做饭的时候得看着锅,别让饭糊了。
再比如说,还有个工厂,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让生产出来的聚丙烯质量更好,成本更低。
这样就能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啦。
所以啊,聚丙烯的生产有不同的方法,主要就是准备好原料,在反应器里进行反应,然后分离提纯。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得有专业的人来操作。
这样才能生产出好的聚丙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有用的东西。
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1. 简介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物。
由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聚丙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 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原料准备聚丙烯的主要原料是丙烯(propylene)。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丙烯进行预处理,包括脱色和脱气等操作,以确保原料的质量。
2.2 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中,丙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线性或分支聚合物链。
该过程通常在高压或高温条件下进行,配合催化剂和稳定剂等添加剂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
2.3 精炼和分离精炼和分离步骤主要用来净化和分离聚合物链。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过滤、洗涤、溶剂抽出和熔融分离等操作,以去除杂质和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
2.4 加工成型加工成型是将聚丙烯通过加工设备加工成所需的形态,常见的加工方式包括挤出、注塑和吹塑等。
在加工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5 产品后处理产品后处理是指对加工成型后的聚丙烯进行后续处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常见的后处理方式包括退火、表面处理和添加剂添加等。
3. 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的控制为了确保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稳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
3.1 温度控制温度是聚合反应和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在聚合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分子量。
在加工成型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产品的流动性和形态。
3.2 压力控制压力是聚合反应和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在聚合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压力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分子量。
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压力的控制可以影响产品的强度和形态。
3.3 添加剂控制在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催化剂、稳定剂和其他添加剂等。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添加剂控制。
聚丙烯制作工艺流程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热塑性树脂,具有重量轻、耐磨、抗老化、不易吸水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下面将介绍聚丙烯制作工艺的流程。
1. 原料准备聚丙烯的主要原料是丙烯,通常以颗粒状或粉末状供应。
在制作前,需要对原料进行检验和筛选,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如稳定剂、填料等,以提高产品的性能。
2. 熔融加工首先,将经过筛选的聚丙烯颗粒送入熔融机中进行熔融加工。
熔融机会将原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得聚丙烯颗粒熔化形成熔体。
在熔化的过程中,搅拌设备会均匀混合原料和添加剂,以保证成品的质量均匀。
3. 模具注塑接下来,将熔化的聚丙烯熔体通过模具注塑成型。
模具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作的,通过模具注塑可以将熔体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在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注塑压力、温度和注射速度等参数来调整产品的尺寸和形状。
4. 冷却固化经过注塑成型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冷却固化,使得产品形成所需的结构和硬度。
通常会将产品放置在冷却机或自然环境中进行冷却,待产品冷却完成后,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工艺。
5. 后续处理在产品冷却固化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工艺,如去除模具产生的余料、切除产品毛刺、表面处理等。
通过后续处理,可以使产品表面光滑整洁,达到美观的效果。
6. 检验质量最后,需要对制作好的聚丙烯制品进行质量检验。
通常会通过外观检验、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方式来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我们可以看到聚丙烯制作的全过程。
这个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执行,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聚丙烯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会推动聚丙烯制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聚丙烯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合成树脂,适合注塑、挤出、吹塑和拉膜等成型加工工艺,主要用于汽车、家电、医疗器械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路线,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溶剂法、本体法、本体和气相组合法、气相法工艺。
随着催化剂技术进步和大型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新技术大多采用本体法、气相法或两者的组合法。
本文主要对Basel1的Spheripol工艺和Dow的Unipol工艺的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工艺特点、产品特点进行比较。
一、Spheripol工艺1.工艺单元分为催化剂、助催化剂、液体添加剂的储存和计量、预聚合、环管反应器本体聚合、聚合物脱气、丙烯洗涤和贮存、氢气分离和回收、气相共聚(生产抗冲共聚产品)、聚合物汽蒸、聚合物干燥、公用工程和火炬气排放系统、原料精制、添加剂计量和挤压造粒、成品掺混及贮存单元。
2.工艺特点在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时:a.催化剂进料采用油脂膏状物增压进料,提高了催化剂进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设计预接触和预聚合,提高了催化剂收率,减少了细粉的产生。
c.反应器结构简单,材质要求低,可用低温碳钢,投资少。
反应器容积小,停留时间短,产品切换快,过渡料少。
d.聚合物颗粒悬浮于丙烯液体中,聚合物与丙烯之间热传递效果好。
采用冷却夹套撤出反应热,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大。
e.反应器内的浆液用轴流泵高速循环,流体流速达7m/s,因此可使聚合物淤浆搅排均匀,催化剂体系分布均匀,聚合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均一不易产生热点,不易粘壁。
f.反应器内聚合物浆液浓度高(质量分数大于50%),单程转化率高,均聚的丙烯单程转化率为50%-60%。
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二代。
第二代使用双环管反应器,与采用单环管反应器的第一代技术相比,操作压力温度明显提高,可生产双峰聚内烯。
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原料单体和各项公用工程消耗也显著下降,所得产品颗粒度更加均匀,可生产高刚性、高结晶度和低热封温度的新PP牌号。
Unipol聚丙烯工艺介绍Unipol聚丙烯工艺简介Unipol聚丙烯生产技术是以Univation聚乙烯生产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将气相流化床工艺得以应用。
Unipol聚丙烯工艺是将立式反应器生产的粉料树脂颗粒在流化床内流化,将反应热移出系统。
该工艺最早阶段由联碳公司和壳牌公司联合开发,经转让等一系列的过程,现阶段工艺的主要拥有者是Grace公司。
Unipol聚丙烯工艺特点Unipol聚丙烯工艺最大的优势就是整体的流程相对简单,由流化床反应器、循环气压缩机和循环气冷却器形成流化床反应回路,通过产品出料系统将反应生成的粉料树脂转移到下游系统,具备很高的持续生产可靠性。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点,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简单。
采用目前公认最具简捷性能的流化床聚合反应器,通过2台串联的反应器系统,就可对全范围的聚丙烯产品进行灵活的生产。
第二点,生产效率高。
通过使用超冷凝态操作使反应器产生的热量快速移出,根本性提高了反应器的生产效率。
第三点,生产操作简单。
通过控制各种原料、助剂的进料实现反应组分的平衡,通过调节冷却水温度实现反应器温度的平衡。
第四点,安全性高。
在生产过程中,若出现任何的意外事故,只需切断所有反应进料,快速注入一氧化碳,对反应器进行泄压,就可以确保反应器的安全,把风险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第五点,兼容性好。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催化剂时,切换不同的催化剂都具备较好的兼容性,提高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和操作简便性。
Unipol聚丙烯工艺产品衡量聚丙烯工艺的重要尺度,就是聚丙烯产品。
Unipol工艺可以全面满足对常见的均聚和无规等聚丙烯产品的生产。
在对均聚和无规聚丙烯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只需应用单台流化床反应器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在对抗冲聚丙烯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则应用两台流化床反应器系统串联达到生产要求。
Unipol 聚丙烯工艺产品覆盖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实现产品熔融指数和等规度的调节,尤其是在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之中,实际的橡胶相含量可以达到35%,使产品的抗冲性能大幅度提升上来。
PP工艺流程说明本装置采用Dow 化学公司的Unipol气相法聚合工艺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可生产均聚物(77个牌号)、无规共聚物(33个牌号)和抗冲共聚物(52个牌号)共162个牌号。
UNIPOL PP 装置由多个工区组成,包括:2。
2。
2。
1 原料供给和精制(Part 1)乙烯和氮气由管道自界区外送入。
氢气由装置内水电解制氢生产,T2 由装置界区外直接采购。
1)氮气进料和精制来自界区的氮气分为三股,第一股为普通氮气,用于公用工程站和氮气再生系统;第二股经氮气过滤器Y-1101 过滤后作为过滤氮气使用;最后一股经氮气预加热器E—1108 加热到20℃,进入氮气脱氧塔C-1109内除掉氧气,脱氧后的氮气通过氮干燥塔C—1112除去水分,然后通过精制氮气过滤器Y—1115除去一定粒径的杂质,利用氮气压缩机K—1102 /K-1103(一开一备)将一部分精制氮气的压力升至4.24MPaG 后送入第一、第二反应系统,未经压缩的低压精制氮气用于部分公用工程和精制塔再生后系统的置换。
2)电解制氢及氢气进料本装置的氢气采用水电解方式制得,装置内采用两套80Nm3/h 水电解制氢装置.电解制氢得到的氢气经纯化后进入氢气贮罐C-1201,C-1201 为水电解制氢的出口缓冲罐,操作压力为3 MPaG,之后由压缩机K-1208 或K-1209 压缩至4。
55 MPaG经氢气过滤器Y—1211过滤后送入反应系统及再生系统。
同时供DMTO 装置使用1 kg/h。
3)乙烯进料来自界区的乙烯在经过乙烯预加热器E—1008加热到100℃,进入乙烯CO 脱除塔C—1006,之后经乙烯后冷却器E—1009冷却到40℃,冷却后的乙烯进入乙烯干燥塔C—1012 进行干燥,后经乙烯过滤器Y—1002过滤.过滤后的乙烯分成两股:一股经乙烯压缩机K-1003增压至4。
21 MPaG,经乙烯过滤器Y-1004进入第一聚合反应系统;另外一股直接进入第二聚合反应器系统.4) T2 进料外购的液态T2 用氮气保护从钢瓶中压到T2 进料罐C—1505.之后由T2进料泵G-1503/G-1504/G-1507升压至3。
将聚丙烯生产推向新高度王一侠技术转让及催化剂销售经理UNIPOL™聚丙烯和SHAC™催化剂技术目录•UNIPOL™聚丙烯工艺技术–工艺设计概述–生产能力优势•陶氏SHAC™催化剂体系–使用SHAC™ADT给电子体系统的操作优势•最新进展–CONSISTA™给电子体D7000–持续的催化剂开发UNIPOL™聚丙烯:先进的工艺•相同的装置配置可实现不同的生产能力–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只使用一台反应器–增加一台反应器用来生产抗冲共聚物–最大产能•55万吨/年:单线–1台造粒机–全系列产品•65万吨/年:单线–2台造粒机–全系列产品•简单的反应单元设计–少量移动部件–反应器无内件•50万吨/年单线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行UNIPOL™聚丙烯不需要3111121其它要点•先进的工艺控制系统–由陶氏自行开发,非第三方产品•卓越的客户关系:–萨比克5条线–印度信诚8条线–中国石油3条线•UNIPOL™在工艺/产品性能考核中从未失败•全球工艺技术交流会为您带来持续进行的技术改进UNIPOL™聚丙烯产品组合UNIPOL™聚丙烯产品能力无需裂解TPOSHAC™催化剂和先进的外给电子体系列SHAC™催化剂先进外给电子体–带来优异的在线运行时间•超过5年的持续商业运行表明,SHAC™催化剂先进的外给电子体具有特别优异的操作性能:–使用SHAC™催化剂先进的外给电子体系统能够适应极端的反应器故障情况包括停止流化和大范围温度变化–通过使用一种催化剂系统与不同外给电子体配合可生产任意产品组合•与传统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相比,SHAC™催化剂先进的外给电子体系统将在线时间提高了4.8%SHAC™催化剂先进的外给电子体,被UNIPOL聚丙烯无纺布牌号–适用于最高速生产线管道牌号-同类产品中的最佳选择世界一流的BOPP薄膜产品全球产品趋势引导催化剂的研发催化剂的特性CONSISTA™外给电子体D7000–高端产品•新的外给电子体系统带来的优势–提高了产品能力–延续了SHAC™先进的外给电子体系统优异的运行特点•让您进入高端市场–机动车内饰(低碳排放)–薄壁注塑成型(高融指)–低气味要求的食品包装应用(无过氧化物)门板仪表板装饰条CONSISTA™外给电子体D7000的优势•显著提高熔融指数•无需更换催化剂,将融指提高3-4倍•均聚物:可达215MF•抗冲共聚物:可达120MF•省去了过氧化物裂解•显著降低成本(最高$16.5/吨产品)•显著改善气味水平•符合机动车碳排放的要求•无需对粒料进行脱气处理($100/吨产品)•保持优异的操作性能•保持高硬度•抗冲产品的高硬度特性与竞争技术产品相同或更好•完全商业化的技术适用于亚洲市场的新牌号•新的高融指抗冲共聚物–无需过氧化物,成本更低–改善气味水平–提高硬度/抗冲平衡•高亮度的长纤产品–丝绸感更强–高光泽性地毯新一代SHAC™催化剂正在研发中催化剂先进的外给电子体,带来显著的反应器操作优SHAC™催化剂和SHAC™外给电子体,可用于非UNIPOL™工艺中•所有的SHAC™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现在都可用于非UNIPOL™气相法工艺•SHAC™催化剂和先进的外给电子体在非UNIPOL™工艺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增长•SHAC™先进的外给电子体的动力学性能,能取得与UNIPOL™工艺相似的运行时间优势总结•UNIPOL™工艺简捷、可靠、低成本,可以给你带来最高的投资回报和最丰富的产品范围•65万吨/年单线生产能力,已可商业化•SHAC™ADT在生产优质产品的同时,将在线运行时间提高4.8%•CONSISTA™外给电子体D7000可以生产超高融指产品及具有抗冲/硬度平衡的先进抗冲共聚物•SHAC™催化剂和先进外给电子体,现在适用于所有气相法工艺NOTICE:Any photographs of end-use applications in this document represent potential end-use applications but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current commercial applications,nor do they represent an endorsement by Dow of the actual products.Further,these photographs are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reflect either an endorsement or sponsorship of any other manufacturer for a specific potential end-use product orapplication,or for Dow,or for specific products manufactured by Dow.NOTICE:No freedom from infringement of any patent owned by Dow or others is to be inferred.Because use conditions and applicable laws may differ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and may change with time,the Customer is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products and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Customer’s use and for ensuring that the Customer’s workplace and disposal practices are in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other governmental enactments.Dow assumes no obligation or liability for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NO WARRANTIES ARE GIVEN;ALL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RE EXPRESSLYEXCLUDED.NOTICE:If products are described as"experimental"or"developmental":(1)product specifications may not be fully determined;(2) analysis of hazards and caution in handling and use are required;(3)there is greater potential for Dow to change specifications and/or discontinue production;and(4)although Dow may from time to time provide samples of such products,Dow is not obligated to supply or otherwise commercialize such products for any use or application whatsoever.NOTICE REGARDING MEDICAL APPLICATION RESTRICTIONS:Dow will not knowingly sell or sample any product or service("Product") into any commercial or developmental application that is intended for:Dow requests that customers considering use of Dow products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notify Dow so that appropriate assessments maybe conducted.Dow does not endorse or claim suitability of its products for specific medical applications.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dical device or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 to determine that the Dow product is safe,lawful,and technically suitable for the intended use.DOW MAKES NO WARRANTIES,EXPRESS OR IMPLIED,CONCERNING THE SUITABILITY OF ANY DOW PRODUCT FOR USE IN MEDICALAPPLICATIONS.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for use within North AmericaPublished May,2010©2010The Dow Chemical Company。